|
垃圾,战争场面拍得假得一比,人物刻画极其脸谱化,比起之前多国合拍的内雷特瓦河战役(167分钟完整版)差太远了,本质上和同期苏联拍得那堆假大空的玩意儿没什么区别,看来篡改历史、丑化敌人并大幅度削弱其战斗力是冷战期间所有东欧国家电影的通病啊。真实历史上德军在这次战役中伤亡了2768人(其中阵亡+失踪一共1008人),而2.2万多名游击队员伤亡了三分之二(其中阵亡失踪7500多人,逃出包围圈的人里也有一半带伤),排除掉其中保加利亚军队、意大利军队和乌斯塔沙给游击队造成的损失以及最后落入德军手里后被屠杀的1300多伤员,德军和游击队的战场交换比大概在1比4左右,然而在电影里这个交换比却几乎反了过来(这一点在最后那场突围战中体现的极为明显,不知道的还以为游击队在突围的时候把对面的德军大部队给全歼了呢) |
|
苏捷斯卡河谷突围战,绝大部分篇幅在护送伤员和被动挨打,又没什么搞思想建设的内容,导致观赏性很成问题。 |
|
看了国语配音版,片长只有80分钟,大概是因为删减的缘故使剧情缺乏连贯性整体感尽失。二万无重武器无粮食补给的游击队对付12万拥有飞机大炮的德国正规军,如此悬殊的军力对比让这场战争的惨烈可想而知,而不丢一个伤员的人道主义精神更是令人敬佩。。。PS无论是长相还是气质伯顿和铁托都有很大的差异 |
|
看了评论才意识到国语配音版又又又删减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整部电影很像流水账,没什么记忆点。伯顿演的铁托和其他南斯拉夫演员格格不入
ps:关于毕加索设计海报一事是否有误,本片各海报没有一种是接近毕加索风格的。经查找资料,毕加索曾为《内雷特瓦河战役》设计海报,而并未找到与本片相关信息 |
|
南斯拉夫电影黄金时代的产物,毕加索为本片设计英文海报,铁托元帅甚至请来Richard Burton在片中扮演自己~
|
|
两个钟头的片子,一场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惨烈却成功的突围,丝毫不见敌对双方任何有价值的战略战术,只看到宏大场面下,铁托同志军装笔挺面无表情不断重复“决不能丢下一个伤员”之类的响亮口号、无头苍蝇般乱冲乱撞以一当百的南军、弱不禁风被砍瓜切菜摧枯拉朽的德军。时隔40多年二刷却丝毫没有当年看过的印象,剧情之糟糕可见一斑。剧情值1星,情怀+2星。 |
|
2021.7.17 15点23电影频道首播。第263个标记看过的人 |
|
战争场面残酷真实
20240606电影频道 |
|
铁托同志,怎么在这种时候,要分党员和非党员了呐?今天在场的都是共产党员。 |
|
前南斯拉夫的二战题材电影,反映了铁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人民反抗纳粹德国付出的重大牺牲,让人缅怀那些为争取国家自由独立而牺牲的人们。 |
|
四面包围游击队的德军唱起军歌时,就是所谓的四面楚歌吧 |
|
为了战胜侵略者,南斯拉夫人民牺牲了170万英雄儿女,独立、自由是多么珍贵! |
|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英勇战斗使南斯拉夫成为唯一不依靠外国力量完成驱逐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桥》中的党卫军考斯这次成了英国考察团成员,也牺牲在了苏捷斯卡。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引进。 |
|
南斯拉夫湘江战役 |
|
此时是2023-1-13下午15点45分,央六公主正在放映,译制片剪了很多。这是二战时候的一场突围战,没有那些有名的战役名声大,但是,他是南斯拉夫啊~ |
|
这种时候,我希望鼓舞的话少一点,飞机多一点。(抱歉,英国飞机非常忙)这样等战争结束的时候,我们不欠任何人的债,我们是自由的。
六公主。二战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
|
除了铁托的戏份,其他的都很好看。还是该让瓦尔特来演铁托,伯顿的铁托看着感觉有些沉闷,没看出是个最终能统一南斯拉夫的狠角色。 |
|
在本片中,铁托更像是个吉祥物,反倒不如游击队其他成员来得亮眼,而且本片虽然是战争片,但是大场面极少,尤其是结尾的突围,双方都只给几个惨烈的镜头,相当敷衍。 |
|
德军十二万人马团团包围南斯拉夫2万部队,还有众多伤员随行,他们且战且突围,不怕牺牲,团结一致,铁托、尼古拉等领导人指挥有方,场面宏大,狗咬人、飞机轰炸、守护儿子的母亲、陪伴儿子的父亲、摘花被炸死、藏炮打坦克、誓死守住那块阵地。 |
|
瓦尔特yyds |
|
致敬,深夜醒来刷老电影 |
|
前南战争片似乎都很像 |
|
3/5,这个战役群戏拍的真是有够混乱的,估计是为了突出理查德伯顿饰演的铁托吧,浪费了演技都很好啊瓦尔特宇宙演员们~~~ |
|
看来钱都砸在设备和人员上了,场面本身反而因为调度不当显得影片捉襟见肘,伯顿的表演基本就是划水,两位塞尔维亚巨星的水准到还是在线。 |
|
2024年6月6日CCTV6观看 |
|
二十分钟 |
|
上帝啊,如果你存在,那就帮帮我们;如果不存在,那就随便吧……随便吧。 |
|
虽然是一部国际性的大片,但真的不好看。 |
|
一场大型残酷的战争,最终的胜利只属于:英勇的人民、顽强的人民、不怕牺牲的人民。9 |
|
感谢CCTV6,让我们在这里一起了解南斯拉夫抗战历史。中影二战片译制世界一绝! |
|
【补標】 |
|
本来觉得挺好的,看完觉得艺术性不错,也挺感人,写了长篇大论。结果看了下知乎南斯拉夫和铁托历史,产生了怀疑。真的东西成了人为拍的虚假。
不了解更多历史的人说的都是胡话,我就跟梦中人一样。只能说这部片子挺好的,起码让我认识了南斯拉夫,让我更好奇想去了解历史。
我只能说从我自己来看,历史对人的判断影响非常大,在你做判断的时候带有很浓的以往粗略经验的价值观。但你的判断很可能是误解的,只要你不够了解。
铁托扮演者有点太沉稳了,不知道真实铁托什么性格。也许有人觉得假,我可能好骗吧,几个战士我很同情,也记住了萨瓦。那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如果在诚实中掺杂了谎言,会让人连最简单的事也不相信。 |
|
致敬。感谢电影频道。 |
|
小时候在父母单位礼堂看过,就记得战斗非常惨烈。。 |
|
理查德·伯顿演南斯拉夫最高指挥官总书记铁托同志......有瓦尔特啊 |
|
崩溃之中看见还有不见底的崩溃 |
|
一个不知名的二战突围。交战的结果最终为南解放军付出了约8000人损失的重大代价后成功突破敌军包围为最终解放南斯拉夫保存了有生力量。致敬! |
|
小时在军分区大院看的。印象里是一场场屠杀样的战斗场面,心里直着急,好人怎么这么容易死呀 |
|
最后的突围太仓促了。最深刻的是那个失去四个儿子的父亲,他的活着才是最大的受罪 |
|
这才是抗战~ |
|
总感觉有点不连贯,不过老电影的质感还是很不错的 |
|
看睡着了。拍摄时铁托还在世,特意邀请伯顿扮演自己,电影可能因此显得缩手缩脚毫无创意,即便抛开铁托个人干预的因素,本片各方面也很差。苏捷斯卡战役是一次突围战,2万南斯拉夫游击队被12万德军合围,按正常思路来说,故事的主线应该是合围中渐渐升高的压迫感,以及伴生的战争之残酷。但电影主线对双方战术、战争进程都几乎没有体现,按电影来看是打了场糊涂仗,至于残酷一面,剧情反复cue伤员,一会说好多伤员影响转移速度,一会让铁托批评不带伤员的军官,但全都是这种最浅层的提一嘴,没有伤口恶化的危机感,没有一个性格角色令人难忘的伤重不治。战斗讲的模糊,但军官和女军医的无聊爱情戏却占了不少戏码。动员了不少群演,但只有行军场面,战斗场面则非常小家子气,最后作为重头戏的突围战竟然随便给了几个中景就算了 |
|
“上帝,如果你是存在的,就让我们突围出去吧!为了全人类得到拯救。如果你是虚无的,那就……随便吧!”多么勇敢的生命,而今这一切却要受到嘲笑。 |
|
1984-5-31 |
|
前南斯拉夫主旋律战争片,功勋级演员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参演,某位英国著名演员扮演二战时期南斯拉夫游击队领袖铁托!!! |
|
央视电影频道周四晚上十点半,译制片栏目中播出了此片——南斯拉夫游击队血战德国山地师,2万人硬刚13万,是二战史上最惨烈的突围战之一!本片入选个人的,二战题材电影精选100部名录!! |
|
南斯拉夫民族的故事道不尽。能见到“瓦尔特”和“桥”的演员真好。 |
|
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游击队面对人员武装远超己方的德国军队,面对食物不足又缺医少药的局面,付出惨重伤亡终成功突围。 |
|
南斯拉夫是好样的,抗击法西斯,与苏修斗争。铁托曾到访中国,特别帅,比电影中的帅多了。 |
|
两星,铁托拼命砸钱,毕加索设计海报(当初就是被这个吸引的),漫山遍野的人海,荷枪实弹拍摄死了人。如果你用低预算拍烂片,那只能说明你的处境很烂,但花了这么多钱,拍出这种片子,只能说明你人很烂
电影似乎没有搞清楚什么叫做战争的惨烈。一天死6000人和三百天每天死20人是有截然不同的差距。电影只是在告诉我们,游击队每次突围都要死人,死一次人就要煽一次情,硬生生的用各种泛滥的煽情撑满了片子的3/4。明明电影剧本还有结构已经严重失衡了,为了展现铁托光伟正的形象,剩下那1/4全用来给他发表英明讲话了。理查德伯顿怎么看都像是情场得意官场失意的人,演铁托实在风牛马不相及。这种电影风格完全是对邦达尔丘克拙劣的模仿,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与优秀配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