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昭通人,对这一切简直太熟悉了。一模一样的天气,一模一样的着装,脚上的黑钉鞋,小时候6~8块一双。那时候总觉得,长大以后就能过上想要的生活,总觉得以后一切都会好的吧。然而现在就是曾经的以后,一切似乎也没有变好的可能。甚至心态已经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敢如今早已被现实消磨殆尽。苟延残喘的将死未死。回不到过去,也不想回到过去!光明的未来其实都是假象。 |
|
苦啊 |
|
短短30分钟高山孩童生活实态记录,愣是让人看出数辈人“深一更,浅一更”向学校向远方艰难前行的困难岁月。
姐弟两人六点起床,然后两人跋涉在泥泞不堪、霜雪满天的高山草甸中,两个小身影跌跌撞撞地爬越重重叠叠的高山,红肿的双手、冻得通红的脸庞,无一不在显露他们跋山涉水上学路之艰难与危险,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山路盘行,他们终于到了名为犀牛的小学。皲裂红肿的双手来不及放在口袋取暖,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就自发地看着黑板写写画画了。
他们几个半大的小孩站在高山之巅谈论远方时,令人欣慰却又令人伤心。既欣慰他们身处逆境却心向远方,又担心他们难以留在他们向往的远方,最终回到这里,将这种艰难求学路代际传承。 |
|
BV1zP4y1s7cF,B站貌似是导演本导放了全片(不知道有没有后续....b站评论有个00后的小孩说ta也是这样长大的,ta和同学讲了以后同学问ta是不是和他们一个时代的人..............老中现在也是妥妥的格差社会了 |
|
For the kids. |
|
远方是昆明吗? |
|
042号。这种题材天生就讨巧,但是冷静一点看片子,真是一般,学生毕业作品的水准,最后四个孩子有关“远方”的对话莫名尴尬,确定不是台词? |
|
哎…… |
|
真难,求学之路 |
|
一幕幕曾经的上学回忆。生存之后才会思考意义,但愿纯真的小孩不要早早就明白生活并无意义的真相,但愿勇敢的小孩长大了尝过真相后,并不马上将生活抛弃,或者被生活抛弃,还能继续勇敢。 |
|
趁网课机会,直播给班里孩子们看了,希望他们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 |
|
2024年了,你脚下的路有没有变得好走些。 |
|
充满阴霾的世界。以前我看这种片子通常会想以后我要去这些地方支教、发财了做慈善、不济也每个月捐点、资助一个小孩……现在我只想说没有经济基础别tm生孩子。 |
|
需要多一点,再多一点的关注和真正的改变。 |
|
永远有比你艰难和心酸的人呢。有些人拥有的远方是欧洲美洲,有些人拥有的远方只是昆明。 |
|
在拍了《佳露》vr纪录片之后偶然发现这部纪录片,感慨生活不易,自己没道理不努力。其实在全国脱贫攻坚战的大环境下,边陲,高寒之地,深山,荒漠里的小镇、农村,那里人们的生活还是没有实质的改变。看着孩子们冻疮结痂的手,仿佛告诉世界上没有公平。影片里出现的火焰,是酷寒世界温暖的阳光,希望永不熄灭! |
|
小时候我手也冻成他们那样,心好痛。 |
|
society |
|
一开始我就感觉好像是云南,因为看过云南之子。只能说是胡乱拍的,没太有头绪。能感觉到艰苦的形状。 |
|
冰花男孩的路和远方 |
|
云贵川山区留守儿童缩影 |
|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那么幸运能够接受到改变命运的教育。有些人学习是为了获得知识,有些人是为了改写命运。很多场景真的好熟悉。 |
|
难过,又欣慰,也敬佩。 |
|
自己也曾在这样打霜结冰的清晨手拉着手和小伙伴去上学,那个时候有学上就是幸福 |
|
BV1zP4y1s7cF
翻山涉水上学路,这样也是过日子… |
|
再一次感慨世界上的参差。 |
|
这个纪录片整体感觉跟其他类似记录片不一样,没有旁白,却很有力量。在我们看来好像很艰辛,对于他们而言,将来未必会后悔,说不定将来还会有人心存感激自己有过这样的经历。片里面小孩嬉闹场景加上导演的配乐很有特色,感觉非常搭··音乐非常不错! |
|
艰苦 |
|
太扎心了 |
|
苦难中国。从电影角度不及格,从社会角度给60分。 |
|
最可怕的是,这就是他们最普通的一天… |
|
2019/5/22
世界各地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特定的区域?
那个孩子站住了在哭泣,为什么呢?
小孩子的敏感,他也懂得苦难暴露人前的羞耻感吧。或是委屈感。 |
|
难受 太想哭了 无数次想去支教 尽自己绵薄之力去帮助这些孩子们 希望有一日我真能做到 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你想去昆明 想去远方吗 -想 ” |
|
确实是学生作品,剪辑声音处理都挺有问题,太刻意,太想抒情,拍摄时没有剪辑意识,故事无法完整 |
|
走不动 哭也没有办法呀 他们用好顽强的生活,告诉我们我们所经历的没有什么大不了。 |
|
#纪录片蹭课 安静的。但前面上学的部分有些太长了。What’s the time? 首尾很好。想到小飙和狗,不过差得有些远 |
|
偶然看柯蓝的采访追寻到的。一对姐弟跨越高山 抵着酷寒,每天每年 就这样上学(云南昭通 跨越2000米海拔 耗2个小时上学)。已不是一个苦字可以概括的,但似乎他们对此已习以为常。到了校园,他们又湮没在众多带着纯真笑脸的孩子中了…人之坚韧 足以显得。
我们离安逸轻松太近而又离艰苦贫困太远时,不免就会觉得前者是人生常态,后者不可能存在。而这就是我钟情记录片的原因 它们会展现同一个世界不同人的真实,也提醒自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你如今享有的便利条件和优势,且惜且行。
|
|
海拔4000米的上学路,如此辛苦,但还要读书!https://v.ixigua.com/2GM2ouD/ |
|
远方,给是昆明? |
|
天地一片白茫茫,两个小孩走在打满白霜的山路上,这一幕比任何的扶贫宣传片都更有力量。这个世界上有些苦难超乎常人的想象,所以敬佩支教、下乡、扶贫的人们! |
|
人物是感动,可时间点含糊不清 |
|
“远方在哪里”“就是看不见的地方” |
|
拍摄会很困难自不必说,中间的英文插曲实在不合时宜,整体来说打7分。 |
|
我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我们习以为常的一切 甚至我们厌烦的一切 都是他们无法触及的远方啊… |
|
拍得还不错,关于远方那段小感动,但感觉立意上有点刻意展示苦难。 |
|
这个题材是永远的共情 |
|
看上去无忧无虑,背后都是艰辛 |
|
不是98年也不是08年而是18年 |
|
太痛苦了,所有 |
|
看得都觉得好冷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