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
|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
|
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
天垂六幕千山外,何处清风不旧家。 |
|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
|
我要去灵岩寺 |
|
灵岩山寺,这座千年梵刹,自东晋司空陆玩舍宅为寺,智积菩萨开山,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它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净土宗道场
1932年,近代高僧印光法师为灵岩山门撰书的对联为: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都如来成始成终之妙道;
弥陀誓愿,全收九界,示众生心作心是之洪猷。
1937年至1940年,印光法师避居灵岩山寺,专心念佛,创建净土宗道场。他制定了五条规约,要求僧人坚持“不募缘,不做会,不传法,不收徒,不讲经,不传戒,不应酬经忏。专一念佛,每日与普遍打七功课同。” |
|
和我想的不一样,不是那个灵岩 |
|
顶礼印光大师! |
|
对灵岩的历史,净土印光有了些新了解。深度,角度都不足,老的影像资料也不多。 |
|
孙跃斌的声音真是太太太好听啦。他算是佛教题材配音第一人啦,那低沉的声音都能在我心里回荡几个圈了。 |
|
把死字顶在头上 |
|
两个问题:1.解说词中《弥陀经》“七重栏楯”错读成dùn,实应读shǔn;2.片中所用诸多背景音乐,例如:上集五分钟开始是大宝法王的《坚心》,下集印光法师舍利塔处用了马常胜的《莲师心咒》,但片尾字幕只打出了两个片尾曲的演唱者,其他都均未列出,若有版权最好一并在字幕里打出,若没有版权而盗用可不大好。 |
|
每月都需要去爬山吃一碗素面,仍有许多未听闻的故事。客路溪山,故乡风月。配乐是教授的作曲,略违和。 |
|
解说的声音很有磁性,但太深情了,用力过猛 |
|
摄影和文案都很清逸,很美,配乐也不错。就是导演没动脑子。故事讲的非常破碎。 |
|
净土宗。印光大师。 |
|
南无阿弥陀佛 |
|
智积菩萨。印光大师。 |
|
简单讲述了二三事 |
|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
|
学道之人不忘此字则道业自成 |
|
南无阿弥佗佛!!! |
|
好粗糙 好煽情…… |
|
只讲历史不讲宗教? 央视纪录片也是尴尬 |
|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
|
智积菩萨,释明学,康熙,陆远,西施,吴王 |
|
“应当发愿愿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恋。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
|
阿弥陀佛 |
|
修行当将死字提起,纯朴精进。看完觉得该去复习《印光法师文钞》了。 |
|
灵岩寺简介
印光大师,闭关六年。
修行会让孤独荡然无存。 |
|
感觉官方的思想渗透有点多。 |
|
苏州灵岩山寺,净土宗道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印光法师在此圆寂。吴王夫差为西施在此修“馆娃宫”。 |
|
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字幕 很多地方特别是采访听不懂 听不清 ,看完很想去灵岩寺看看走走 |
|
不错 |
|
在灵岩山行走,会不会心也会变得很平静 |
|
兩年前就看到預告片,當時的片名介紹是《靈岩》,看了也很期待。這次看了完整版後,有些失望。敘事不那麼有邏輯,且比較空洞,也不關注靈岩山的現在。沒有更多思考 |
|
在小米盒子看的,只有36分钟。并不完整,没有字幕,受访者没有身份说明。逻辑性一般,差强人意。 |
|
灵岩佛塔四季风光在女声佛经诵唱中的风景,深深打动了我。 |
|
感动 |
|
参加过净土宗庐山东林寺的夏令营,很熟悉。弘化社,佛学院,印光大师,唯一佛龛,一桌一椅,一床而已。佛法的钥匙就是关于“死亡”的问题。 |
|
有关灵岩山与印光大师二三事,拍得一般。 |
|
希望讲述得能够深入详细一些。有些内容的转换和过度太生硬的,讲着这些,镜头一切又到别的地方了。 |
|
五种观想和反省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二、忖已德行,全缺应供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
四、正事食药,为疗形枯
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
|
|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
|
软3。中规中矩科普系列。 |
|
贵在真,真而善,善而美。 |
|
顶礼印光大师
顶礼灵岩山无上净土道场 |
|
很粗糙 |
|
又旅游宣传片…还请来了许巍,内容真得无吸引力… |
|
风景棒棒棒!背景音乐用了千年风雅和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