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在某处 Somewhere (2010)

    最近更新: 2024-08-09 HD
    • 主演:艾丽·范宁 / 斯蒂芬·多尔夫 / 米歇尔·莫纳汉 /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 导演:索菲亚·科波拉 (Sofia Coppola)
    • 编剧:$$$Sofia Coppola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2010
    • 更新:08.09
    • TAG:剧情
    • 别名:迷失某地(港),放逐心声,某个地方,在何处,在某一方
    • 片长/单集:97分钟
    • 豆瓣评分 6.5 (12119票)
    • IMDB评分 6.3 (47,328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71%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67
    • TMDB评分 6.10 (热度:11.23)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在某处》的免费在线观看,《在某处》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6.5分,有12119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好莱坞著名的男明星约翰尼(斯蒂芬·多尔夫 Stephen Dorff 饰)是一个终日与酒色作伴的浪荡子,他住在酒店里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突然有一天,素未谋面的女儿克里奥(艾丽·范宁 Elle Fanning 饰)闯入了他的生活,由于克里奥的妈妈将外出办事,约翰尼不得不暂时扮演回父亲的角色,甚至要带着女儿去参加意大利电影节。在与女儿的短暂相处中他们渐渐建立起了感情,一切都在微妙的变化中,在女儿回家后,约翰尼开始重新审视起自己的生活。 ......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好莱坞著名的男明星约翰尼(斯蒂芬·多尔夫 Stephen Dorff 饰)是一个终日与酒色作伴的浪荡子,他住在酒店里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突然有一天,素未谋面的女儿克里奥(艾丽·范宁 Elle Fanning 饰)闯入了他的生活,由于克里奥的妈妈将外出办事,约翰尼不得不暂时扮演回父亲的角色,甚至要带着女儿去参加意大利电影节。在与女儿的短暂相处中他们渐渐建立起了感情,一切都在微妙的变化中,在女儿回家后,约翰尼开始重新审视起自己的生活。本片获得第67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8 IMDB 7.7 高清在线
      Lost in Translation
      2003
      剧情片
      美国

      迷失东京

      Lost in Translatio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发乎情止于礼
      • Let's never come here again because it will never be as much fun.
      • 好像讲了些什么,又像什么也没讲,就是一些情绪感觉。愛情,不用翻譯。Just Like Honey
      • 男女共一張床。究竟要懷著多大的信念。才可以不喵。
      • 这样的东京(及京都),日本人拍不出,如同中国人写不出何伟的书,哈萨克人民也无法完成李娟的散文。皆因一种外来的视角,那些根深蒂固、因而忽视的细节才会被重新注意到。
      • 这是部闷骚的片子
      • 在春天担心夏天,黏湿的季节,摆脱不掉纠缠。我责怪自己盲人走路忘记墨镜,失眠生涯开始,枯涩无可救治。
      • 索菲亚科波拉用最细腻的镜头捕捉到了两个陌生人在异乡的孤独和暧昧。
      • 一个人是孤独,两个人是一起孤独。并不是文明带来了孤独,只是在繁华拥簇下,它的形状一下变得鲜明可触。陌生的城市,陌生的文化,无聊琐碎得正中下怀~~~
      • 如果没有来日本去看这个影片,感觉会有些可惜。因为没有叙述中的那么夸张。如果在日本生活许久,就会发现,所谓的夸张,就是一种迷失的体现。
      • 喜欢这种流畅熨帖干净清新的风格.把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讲述得赏心悦目干净脱俗。
      • 独居有强烈文化差异的异乡才会感同身受好么 还有离开的那段 太熟悉太惹人落泪 walking back to you is the hardest thing that i can do.
      • 两个孤独的人相遇不知不觉产生了情愫的故事 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流,当一个孤独的人与一个孤独的人相遇,成为互相的慰藉 孤独可以催生情愫,也可以抑制情愫,现实的境遇,注定两人经历离别 结局两人相拥,随后各自走向相反的方向,走向自己的原本轨迹,他们终究只是对方人生中难以忘怀的过客而已
      • 心无所寄,就如这城市一样
      • 索菲亚科波拉拍这个片子的时候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她可能仅仅是想拍一个爱情故事,没想到给“东京”这个地名附带上那么多额外的信息,让它变成了一个关于现代人异化的隐喻。在这里每个人的生活都面临解码(也就是翻译),信息受到过滤和误解,每个人都成为一座孤岛。爱情故事由此生发。
      • 昨晚在行宫喝着汾酒看了一个小时,今晚在寝宫喝着莫高看了四十分钟。他们越来越难与亲密爱人建立沟通,也越来越不吝对陌生人敞开心扉。他过气了,她初婚,他们一定失去了什么,只是说不出,又何必说出来呢。
      • 这种感觉非常棒~~
      • 一个男人,步向老迈,浑浑噩噩,曾有的风光如同头顶的发线迅速后移; 一个女人,正值育龄,无所适从,婚后的生活如同贴身的长发摇摆不定; 一座城市,永远年轻,虚幻迷离,冷冷的眼神见证了每一个进驻者的迷失。 他们相识于这座城市,对视,然后在从容的拥抱中交换了彼此的空虚。
      • 姑娘,走吧,离开这里,这里没有你想要的答案。
      • 很适合和【她】对照着看,前夫和前妻各自对照。
    • 豆瓣 7.2 IMDB 6.7 高清
      Paradies: Glaube
      2012
      考驾照
      奧地利

      天堂:信仰

      Paradies: Glaub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4.5。1.十诫之殇!2.宗教信仰是无法被讨论的,就像科学并不一定是太阳,性爱并不一定是欢愉。3.作为禁欲圣女,当安娜面对赤果果的野外群P时,她崩溃了,疯一般回家冲澡,为上帝洗涤受辱的灵魂。4.风格不如[天堂:爱]漂亮,但暴风雨之夜好有力量。5.圣女日常之态,同香特尔的独角戏史诗[让娜·迪尔曼]。
      • 3.5。竟然会有人看笑?!我相信导演探讨信仰问题是极其真诚的。就我与基督徒们的接触来看,前半段对基督徒生活的刻画相当真切。至于将两种宗教冲突纳入婚姻问题之中,总觉得处理不好。结尾对信仰的彻底绝弃也不怎么可信:基督徒不会有这么差的抗弯能力。更喜欢上一部《天堂:爱》。
      • 以信仰代替爱人,要什么就没什么
      • 镜头太有意思了,稳当当地对着一扇门,就拍门里的故事,这种稳当扎实特别能让人产生对欲望的罪孽和羞耻感。宗教真让人疯狂,而对于没有信仰的人们,性爱让他们疯狂。又见对宗教的探讨,却是在探讨宗教的不可探讨性(好拗口的一句话)。很漂亮的一部片。
      • 我就是来看看构图的,看这些固定机位如何反复利用!对于缺失爱和安全感的人,总要寻找一个强大的信仰理由让自己生存下去,即使无法说服自己,也要勉为其难继续;我们往往无法和最亲密的人沟通,我们只爱陌生人;这根本不是信仰,这是人世的煎熬。
      • 原本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但凡宗教探讨都会胸闷,但这片比较外在的观察简单而幼稚的嬉戏如何面对混乱的人类现实,如果不能完成一种自认为普遍的联合认同,对拯救的幻想也会如此脆弱地消失。
      • 纵然残疾和信仰都压抑不了人性的欲望。不同信仰间的碰撞以及信仰者与无神论者之间的冲突,如同传销一般死缠烂打讨人厌的布道,冷静严肃到冰冷的镜头,一下下鞭打,一声声嘶吼,还有那神经质般的低声呓语。走火入魔的信仰只是盲目的偏执,当信仰坍塌,它只是个冰冷的挂饰。
      • 比第一部更沉闷...通过大量定格展现一个教徒的生活...裸身鞭挞、耶稣塑像自慰、聚众诵经...瘫痪丈夫的回归使得Anna平静如水的传教生活开始分崩离析...在我看来,其实最大的矛盾就在于对性的抗拒,丈夫因为妻子不愿同床而心情暴躁,仇恨因而转移到宗教对立上...当信仰接手生活后,便是一场悲剧...
      • 太可怕了
      • 187---信仰是个婊子---2013.10.11
      • 第三幕戏内戏外都拍崩了...正所谓真正的粉丝,哪有这么容易反戈?被挑衅打骂几次,生活的平衡就碎一地?好的地方在于导演前面铺设的人性细节虽然很“预设”,但至少有鲜明的性别差异视角,到来标记时才意识到,这是个男导演。
      • 3次手持.
      • 信仰就是个婊子
      • 2013/3/23 1500 UA TAI KOO
      • 慢慢的看就是了
      • 精心守护的平衡实则不堪一击。断腿之夫,既成为力量的制衡,又实现完美的对称。用生活流的技术拍出戏剧感,看得人心惊胆战。
      • 我不知道是否有天堂,但我正活在地狱。本片是奥地利导演尤里西塞德尔《天堂》三部曲的第二部。
      • 色调清冷,风格写实,如此而已。
      • 比上一部舒服多了。
      • 疯狂的爱与恨
    • 豆瓣 7.7 IMDB 7.0 正片
      Io sono l'amore
      2009
      考驾照
      未知

      我是爱

      Io sono l'amor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配乐大赞,结尾情绪宣泄到爆,已完全影响我对本片的判断。摄影极佳,草地上做爱一场拍的真是美。也想到了《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很正统的文艺片路数,讲情绪不讲情节,很多人不喜欢也正常。
      • 近乎完美之作,这个年代还能看到这种古典气质的片子太难得了,从摄影、配乐、表演到演员调度,一切太完美了!★★★★★
      • 伪情色闷片儿,雷死我也~ 要不是鞋横竖找不到了我早提前退场了!下次我一定把鞋穿严实!
      • 斯文頓並不演得怎麼好,風格也並不怎麼圓熟
      • 非常非常动人,深厚的情感﹑突入其来的变故﹑不知所措的哀恸,没有争吵,没有孤独,人被生活包裹着,一切都在继续,没有任何过分的渲染,柔和得像未起过波澜的河流,疯狂是一粒石子,投入进去,马上就会平静——但是你知道,爱,那是爱,破裂,逃亡,新生,不顾一切的,只有爱
      • 本年度最具古典艺术魅力的电影
      • 继承了意大利电影的光荣传统,维斯康蒂安东尼奥尼奥米帕索里尼贝托鲁齐,真的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啊…巫山云雨戏无限牛逼…
      • 针对市场:25岁以下文艺青年群体,对两性关系过于理想化群体,对目前婚姻状况有落差感群体⋯⋯
      • 淚流滿面!!!!!!!!!!!
      • 因为刘亚仁过来的
      • 经济大潮下一个家族企业的大厦摇摇欲坠,暧昧纠葛中一个女人家庭的大楼岌岌可危。大厦将倾,那压抑着的情欲如台灯中的飞蛾、教堂里的白鸽,四处冲撞试图冲出囹圄。她习惯了扮演一个称职的贵妇或母亲,却由着男人将她的鞋跟戒指项链衣饰逐一褪去,在花丛间赤裸着仿若初生,并通过一场意外点燃爱的觉醒。
      • John Adams的配乐很赞,完全为电影加分。虽然故事的想法不错,细节也算精致,但是对于人物情感的描述,家庭关系的描写都很不到位,人物太杂乱,每个人都性格模糊。
      • TS演技至上。他们在花丛中做爱那段音乐太美了
      • 温吞却又摧枯拉朽。完美。
      • 摄影配乐都太美了,加上斯温顿的精彩表演,结尾那一幕更是...实在忍不住给了五颗星力荐!
      • I dont really remember anything
      • 果然沾染了维斯康堤的蓝血,旧世界全面崩溃,中远镜尤其富华丽神采。本片是艺术电影,除了摄影一流,John Adams的音乐也很上乘,Tilda Swinton的炉火纯青,金发盘髻简直迷魂。影片以感官出发,食色性也,男欢女爱拍得甚美,也拍出家变的震撼。
      • 快让我去爱。
      • 美到極致的電影情緒。美到極致的Tilda Swinton。
      • 剧情就雷到冒烟,反正是冲着看Tilda女王着靓衫也算不枉此行了
    • 豆瓣 8.0 IMDB 7.4 HD高清
      Another Year
      2010
      剧情片
      英国

      又一年

      Another Year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四季轮回,平安喜乐。长相讨喜的老头老太全然一副【岁月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模样,相依相伴,典型的英式田园生活。迈克李这回走了【金色池塘】的暮年温暖路线,虽然众多配角依旧是写实亮点,但全然不见往日犀利冷酷的刀锋。年龄改变人,当你越来越有价值,剩下的日子却不多……生活欺骗过你吗?
      • 真的很阳痿!!年轻人看后想死,中年人看后想早点死,老年人看后直接死。
      • 氛围与情绪跟《步履不停》颇多相似,有残酷和温馨的不同侧面,最后整合在生活流之中
      • 写故事容易,写生活难,这剧本太牛,扮演MARY的女演员是我心中最佳女主。正是这样优秀的电影让我保留了一些对奥斯卡的尊重。
    • 豆瓣 7.7 IMDB 7.1 HD中字
      L'heure d'été
      2008
      喜剧片
      法国

      夏日时光

      L'heure d'été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活着的时候把家里收藏成一幢博物馆,待自己死去,自己珍视的那些东西都被以钱来衡量是否珍贵。最后那场派对,祖母艺术工作室里的篮球游戏,是和祖母最后的割裂。其实这都是人之常情,冷静而真切。
      • 3.5 很少看到法国导演处理是枝裕和式题材,后半部分力道很足,不同视点审视精神、物质遗产,情感变得异常充沛。
      • 乡土的根家族的脉如何与现代社会融合或断裂,城市迷茫的灵魂在一张张网里孤苦奋斗,还怎样挽救浸满回忆和情感的祖屋,倒是隔代的孙女不胜怅惘地惋惜。
      • 比诺什果然不适合黄色头发
    • 豆瓣 7.7 IMDB 6.9 HD中字
      Der Stand der Dinge
      1982
      剧情片
      法国/葡萄牙/西班牙

      事物的状态

      Der Stand der Ding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资料馆留影##文德斯影展#在wenders作品里,属于上品之列,关于后现代神话破灭的超前表达,划破事物表象的影像实验。那个在海边滞留的影视剧组,那座矗立在海边孤岛一般的酒店,以及那个午夜徘徊的房车,不光可以看做独立导演与商业电影体系难以调和的矛盾显现,亦可以视为全人类都会遭遇的窘境,即追求自我表达与混沌世俗之间的二元对立,只要你还是一个心怀梦想的人,或者一位普通的文艺从业者,就不难理解这部电影的本意。而这也大概是wenders最大的困惑,掣肘与纠缠他一生电影道路的梦魇。
      • 我校有三种学生,sell out的,不sell out但天天纠结着要不要sell out的,还有做自己喜欢的事云淡风轻不care其他人的。只有第三种是真正的酷人,但拍这部片子时的文德斯局限在第二层。
      • 他们只想拍卖钱的故事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静止关系就能制作出电影,人们去电影院不是去重复生活,现在我越来越会讲故事了,可是进入这些故事,却没有了生活,没有了生命……里斯本的海边,洛杉矶的公路上,都是疲沓无力的人,荒芜中荒凉孤寂,在寻找一种可能存在出口,而电影只是一种幻觉。
      • 哇~太迷人了!这种茫然又无可奈何,上了好莱坞贼船下不来的痛苦,文德斯当时到底被逼成啥样了呢,看看这部就知道。。片子悬而未决的时候,都够时间再拍一部了。初涉好莱坞的德国导演(文德斯),和有艺术家念头的制片人(科波拉)被逼至悬崖尽头,拿起摄影机保护自己,还是被杀死了…
      • “故事只存在于故事之中。”“当故事出现时,生活消失了。”“生活是彩色的,但黑白更符合现实。”论黑白电影对好莱坞的致命性
      • 他們在房車上各說各話。導演想拍攝事物的狀態,製片高唱好萊塢多美好,好故事才能賣錢。完全無交集,可是他們卻要一起製作電影。還一同結束了,真是諷刺,拿起你的攝影機抵抗,即使最後也要記錄下來。 觀影時覺得導演很焦慮,對於這種落差,映後查了一下果然是。正逢當初柯波拉找他到美國拍"Hammett"
      • 3.5;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完全是文德斯对艺术电影与商业类型片的对比考量,一部影片是否需要拥有情节化的“故事”,还是仅有创作者的情绪与状态就可开拍?本片以一种文德斯式的戏谑与调侃暗讽好莱坞的拍摄体制,可视为他对美国之行的失望。开场布景很赞,结尾具有自反意识。
      • “和我一起过一段(比较操蛋的)日子”。音乐,镜头组合,各种细节,没法不喜欢这个片。耳边传来小提琴就把面前的镜子用布蒙上,把深色的布按在脖子上,因美而哭,突如其来的冲突,读出声来,挡风玻璃根儿上的万宝路,隐藏着,后视镜里的电线杆,抹粉刺的药,没上的咖啡,死亡仅次于爱情,仰角大夹克,对就是黑白,反讽,空气,都是自己的选择。过分热情的拥抱,举起摄像机挨一枪子儿,胶片儿就用完了。
      • 故事本身已不重要,关键是生活随意抽出来的一段生活状态,那是百无聊赖,也是情趣盎然,人生貌似也是这么一回事,苦闷中的诗意还是需要光影+音乐
      • 影片有些类似于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也是关于一个导演试图完成一部影片,然而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总是打断影片的正常拍摄。其主题依然是典型的西方不可知论,导演往往用这些突发的事件来探讨“偶然”的存在,影片亦因此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经得住观众反复推敲。前面过于闷骚,后面才开始给力。
      • 最后十五分钟相当精彩。制片人要戏剧,导演要reality,制片人觉得表现死亡好,因为那是俗套,导演觉得只要everything into drama就是事物的死亡了。两人最后死,导演拿摄像机当武器。7
      • 文德斯的黑白元电影,1982威尼斯金狮奖。1.探讨导演与制片人间的矛盾与欧洲艺术电影&美国商业电影间的对立。2.片头的戏中戏末世科幻片比随后的内容更引人入胜。文德斯在本片中花费大篇幅来呈现剧组及其亲友团中各色人等形色各异的无聊与疏离状态,此即为片名“事物的状态”的个中之意,亦彰显出一种对反情节、无情节的非叙事电影的追求。3.然而,意义稀零且陈旧老套的影像片段与大段看似哲理实则空洞的台词,令人全程昏昏欲睡。配乐虽好,但电影的空间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反观“安东尼奥尼式无聊”与路易·马勒同样探讨存在主义式无聊/荒诞人生的《鬼火》,本片显然与真正合适的电影化路径失之交臂。(6.5/10)
      • 最后我真是被特么给吓着了,操,吓得现在都心有余悸,操。原声真好听,整部电影也很美。寂静美——世界末日的景象,神秘的亡魂以及发疯的空气。
      • “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静止关系就能制作出电影”;“人们去电影院不是去重复生活”;“现在我越来越会讲故事了,可是进入这些故事,却没有了生活,没有了生命...”
      • 黑白影像中,無論是葡萄牙的海灘,還是豪華酒店,甚至是一群人的狂歡,都顯得那麼冷清。這與[8 1/2]全然不同,在這裡,連焦慮都是凝固的。
      • 文德斯情感和思维完全沉浸于此,最后死在电影里,还是现实中?
      • 20180311资料馆重看60± Restauration 4K à partir du négatif original 35 mm, menée par la Fondation Wim Wenders. Ressortie en salles le 14 mars 2018. Distribution Les Acacias pour Le Pacte.
      • #文德斯回顾展 1、对于文德斯来说,这是一位导演对自己职业的荒谬之处的诠释,同时也是文德斯对个人表达与联系感的渴望之间的斗争的调和。 2、抗拒景观世界。这抵抗的是,1、直接的再现。2、受限于时间的叙事和认知。3、成为产品的影像。那么如何进行呢?德勒兹提出:关于金钱的影片已经成为电影中的电影或者关于电影的电影。在这个意义上已经指涉元电影。那么这样一种自反的影像让构成景观的影像成为可思考的对象,从而以最小的流动来分裂景观(影像的生产与叙事体制)。 3、倒回来讲,德勒兹援引《资本论》中虚假的流通公式——A-M-A'来阐述一种不平等交换的概念。在体制下时间就是金钱的流通,因此《事物的状态》实际上发现了摄影机与时间等值的不可能性,它所表现的“状态”应是正在形成的影片与作为影片整体的金钱之间的构成关系。
      • 闷的无以伦比,个人还是不怎么喜欢,导演也丝毫看不出才气,繁复的琐事堆积是唯一赞叹和欣赏的。
      • “电影”停止的时刻并不是胶卷耗尽的时刻,而是片中导演前往好莱坞的那一刻,于是,影片在报菜名式的迷影情结中消磨最后的时光;反倒是在此之前,拍摄的中断似乎让各种灵光闪现,各种迷人的人物让平凡的等待时光变得动人,也不必大谈创作困恼,却以那些私人的时间空间说尽电影之奥秘:当胶卷和资金耗尽,两个小女孩却拿着宝利来与超8相机乱拍,似乎永远不会耗尽,这也理所当然成为了最后举起的武器。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