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喜欢以下几段:
一个老人从远处林荫道缓缓走向镜头,
安德烈对动物尸体的推近和远处的山峦。
大卫林奇的几段场景碎片造出的风格悬疑,
阿巴斯的煎鸡蛋与未接来电的女人声音,
克劳德的一对恋人背后指挥的剧组人员,
张艺谋长城那段像癫狂的行为艺术。 |
|
听这帮导演和你聊对电影的看法,远比看他们的短片有意思。阿巴斯,安哲罗普洛斯,大卫林奇,吉田喜重都不错,张艺谋用力太过了,塞得太满。卢米埃尔那台机器真是好好折腾了这帮老头们,哈哈。 |
|
本片是为了纪念卢米埃尔兄弟而拍摄的,每位受到邀请的导演,都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你愿意参与拍摄这部影片;为什么你要拍摄电影;电影是否会消亡?每个导演还要用当初卢米埃兄弟制造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摄影机拍摄一段52秒钟的短片,而且有三个规则:52秒;不能同步录音;不能重复拍三次以上。 |
|
比起短片,问导演那几个问题可能才是真正的看点,“电影会消亡么?”这个问题真要命 |
|
阿巴斯的煎鸡蛋!!这部小短片涉及到了他之后一直在讨论的两个问题:1、画框内的视线引导;2、画外空间。 |
|
许多导演选择用这短暂的52秒记录下电影拍摄的过程。他们对那三个问题的回答各异,但无疑他们都热爱它。最喜欢阿巴斯的煎蛋。张艺谋……唉……说你什么好…… |
|
大学看过,喜欢阿巴斯的煎鸡蛋 |
|
老式摄影机拍出来的味道就是赞 |
|
其实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证明了大家都不太如卢米埃尔和他的摄影师们 |
|
好玩。现代版火车进站、第七艺术直观,安哲的凝视压轴。文德斯重现柏林苍穹无压力。尼森叔是什么情况…… |
|
无字幕外语听力练习,纪念电影的诞生,记录生命的色彩。四十位导演的命题作文,以各自的方式拍摄出了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但也让观众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社会的发展历程和人类的本质特征。我脑海中印象最深的有两个部分:一是比格斯·鲁纳导演的单一镜头影像,赤身裸体的母亲在荒芜的田地里哺乳稚嫩的幼儿,即温情动人又带有一丝致命的诱惑;二是大卫·林奇导演的快速剪辑影像,以最简短的方式展示了一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梦境,死亡、凶杀、实验和惊悚,浓烈的个人风格表露无疑。短暂的52秒只是一个开始,电影的道路还很漫长,更多未知的领域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生命不息,电影不止。 |
|
感动!电影诞生100年之际对第一部公开放映电影的献礼(尽管那殊荣本应该属于德国的skladanowsky兄弟,但所有导演使用的吉诺拉摄影机,是一个时代工业技术的见证,是幻灯、手摇摄影机、无数先驱改进研发后为时代留下的最终剪影),硝酸片和胶片跨越时空的灵魂交合,当今的影像被百年前的技术形式重新注解,褪色后的黑白影像洗尽铅华,成为古今通路上流动的盛宴
接吻的镜头仿似看到《梅·欧文和约翰·赖斯的接吻》,那是光影中第一部吻戏的新奇大胆;上色的印度舞像极了《蛇舞》;安哲选用了最古老的希腊神话当题材,恍惚间时空的回响回荡其中;林奇的烟雾效果转场和梅里爱如出一辙,一分钟内写尽了凶杀科幻拓宽影像跑马的疆界;城市的车水马龙不禁想起早期影像常见的纪录形式,想起电影最初发明丰富家庭生活。百年后,电影仍将与观众同在 |
|
有趣的致敬。维姆文德斯的柏林苍穹下番外,阿巴斯简单了个蛋但于阿姨的声音演出太有戏,安哲认认真真配了默片台词卡,大卫林奇在短短52秒也能搞出这种悬念。而我最喜欢的是克洛德·勒卢什,元电影里相拥接吻的男女。 |
|
一場場導演光影的小遊戲,但是有趣的一點是:在短短的52秒里,大多數導演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戲中戲,拍中拍,把盧米埃爾的攝像機作為‘注視的眼睛’,這是不是也是一種致敬呢? |
|
最喜欢阿巴斯那段煎蛋的。你可以选择煎鸡蛋呢,还是煎鸡蛋呢,然后生活继续,蛋定!张艺谋的那段其实挺好的。 |
|
喜欢:
拍吻戏。
煎鸡蛋。
印度舞。
直升飞机。
小孩叫父。 |
|
张艺谋有精彩之作 |
|
老谋子 那段好2啊 2的给力 |
|
关于电影本体的一些东西…… |
|
质感太棒了,配乐也特好,我应该是有了未来看片的方向,总之很喜欢这个名导短片集! |
|
有点儿形式大于内容了,有几个挺好的,别的很一般,起码不是对世界级大导的预期那样,大概时间太短了吧,况且“电影”这个主题扣得太大了,反而可能不知道怎么表现才好。 |
|
张艺谋的果然最烂,虽然大概知道他想表达什么,说中国的巨大变化吧,可这。。。另外几个印象深的,大卫林奇连这个古早摄影机52秒都能玩出花,丽芙·乌曼 对灯光师的致敬有着女性的感性,冈察洛夫斯基那个像大片的开头,还有几个一看就是现代人的想法装在老机器里,小女孩和成人看望远镜的有点意思,拍广岛的美国导演思路可以,不过白左了吧,中国人接受不能。最后,好几部里面都出现了现代电影摄影机,表现的是拍摄“拍电影”,代表一种“观看”? |
|
最喜欢克劳德·勒鲁什和雷吉斯·瓦格涅的片段。。。张艺谋那段,他可以洗洗睡了。用力过猛的让人接受无能。 |
|
6。几个精彩,多数无聊,说的比拍的好,谋子连话都没 |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7411A7Rv/
一种纪念式的小游戏。更推荐观看《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电影》。 |
|
关于本源的思考,导演者的游戏 |
|
光影之美 |
|
52秒的时间,只能重试3次,禁止剪辑。这样的限定使众多名导都无可奈何,那么Lumière当年影片的原始与粗糙就不难理解了。 |
|
卢米埃尔在木匣子中藏的不仅是百年的历史,还有每个电影人最原始的灵魂 |
|
“我之所以拍电影,是因为我想被爱。”
剪辑很混乱,有意思的并不多。
哈内克好有魅力。
PS.中文译名是想到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吗哈哈(◔◡◔) |
|
四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导演选择了用卢氏摄影机拍摄52秒的短片,在设备更新迅猛的今日,这不仅是一种怀旧,一种祭奠,也是一件有趣的事,他们回到了三个问题,关于卢氏摄影机,拍电影的目的以及电影的消亡。 |
|
纪念卢米埃影史百年的历史意义,以及所用的摄影机重现再次证明了导演们个人风格的影响远以超过技术上的局限;因为是为阿巴斯作品补全所看,阿巴斯煎鸡蛋的52秒的真实同于他“记录生活/生命”的哲学思想,画外音为IsabelleHuppert; |
|
看着几十位导演对同样的问题,给出的各式答案,就犹如用同一个卢米埃式的机器怀着同一种对卢米埃和电影的敬意,所给我们展现的风格迥异、视角百态的区区52秒的课堂练习小作业。这种交作业的形式,很容易让我回想起几年前的生活。不禁的羡慕起年轻时的自己起来了- - |
|
52秒的生活,52秒的电影 |
|
戏中戏太多。 |
|
看各位导演各显神通挺有意思,有的很拼,有的比较佛系。不过,唯一感动的,是一开始卢米埃尔兄弟拍的小女孩学步的片段。 |
|
阿巴斯还有那个拍印度女人跳舞,裙子不停变换色彩的印象深刻。 |
|
3条游戏规则,52秒的胶片,总的来说又是一部献给电影的情书。“世间信仰有无数多种,我唯独信仰电影”;“我喜爱拍摄,因为我并不想死”;大卫林奇“在电影的世界里迷失太美妙了”,安哲说“拍电影以使时光的流逝变得柔和”。最致命的问题“电影会终结吗?”一派说人类在努力铭记,故事不会消失,哈内克方承认“当然会了,和万物一样”。维姆文德斯的两个天使俯瞰城市废墟,阿巴斯的男人煎蛋无心接女子电话,克劳德勒卢什永恒的爱的拥吻,安哲尤利西斯的“凝视”。想到用这个最古老的的摄像机拍摄现代电影如何制作的给卢氏兄弟看。 |
|
感觉像在围观一个有趣的帖子,看着看着我就蹲在了凳子上。导演们笑得真可爱。“人世间信仰万千,我唯独相信电影。” |
|
這個片子的感人之處在於給我完整的呈現了【認識導演】 |
|
老谋子那个实在是太搞了。。 |
|
国师那段儿扯的52″长城上变迁观;康查洛夫斯基的还是突出一个死物和远方互文;文德斯带着冈茨在名取景地合影吗这是;Arthur Penn 那个摇移升降影像人物之美有意思 很喜欢;阿巴斯太直白了吧 哈哈哈;安哲直接荷马奥德赛走向镜头 |
|
为什么拍电影,我想让时间流逝变得更柔和。 |
|
52秒对于有想法的导演来说不够用,对于没想法的导演要熬过去也很痛苦(太多导演都选择「致敬」作为主题)。值得一看的有克洛德·米勒(谐趣小品,有默片质感),阿巴斯(煎鸡蛋的创意太妙),克洛德·勒卢什(同时展现了电影的台前幕后)和大卫·林奇(信息量之丰富足以让使用单一镜头的同行汗颜)。 |
|
我勒个去 里面这些人都太假了 |
|
电影会不会消亡? 当然是不会的 |
|
庆祝电影诞生一百年,请了40位导演使用卢米埃尔兄弟用过的摄影机,拍52秒以内的视频!这帮导演可太幸运了,那可是卢米埃尔兄弟用过的摄影机啊!难怪各个导演都使出浑身解数。当然回答问题和拍摄花絮甚至更精彩!张艺谋玩的好嗨啊!当年他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还没有被过度商业化裹挟!阿巴斯拍的那个煎蛋,我没有记住呢!鲁纳那个nude mum大地里喂奶是真野啊!比他野的居然是亚瑟佩恩,白男黑女,佩服佩服!大卫林奇风格稳定,但画面内容让人不寒而栗,太牛了!把西哲安排在最后,尤利西斯面向我们,过去面向现在,未来如何?意蕴悠长啊! |
|
抖动的黑白的粗制的画面里,我看到纯质的真谛。到底电影是什么,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观感,真实抑或虚幻,从一开始就选择了这个,从没想过放弃之说。从卢米埃尔的摄影机里,触摸电影的第一次脉搏,见《吾辈已醉》了。/看的过程中睡过去两次抱歉= =、我喜欢印度的变色舞蹈和山峰尸体那个。全片有点碎和散 |
|
52秒的片长实在太短,就算是这群世界上最出色的导演也很难拍出有意思的东西——尤其是张艺谋的短片,简直二逼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这个电影的更重要的是在于它的纪念意义和致敬意义吧。 |
|
谁不想用卢米埃尔摄影机拍一部短片呢? 1995年的他们试图回到1895年,现时的我们再次回望。电影会消亡吗?至少现在看来它已经进入缓慢发展的阶段,但我不觉得这是一种“衰老”。昨日看的,今日标记,是为纪念1895.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