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查了chinatown arts space,就对今天的充满实验性的作品不奇怪了。对于电影本身,镜头语言在当时应该还算是有比较多变化的,叙事比较拖沓。如果不是有黄柳霜存在,片子可能更没意思。现场配乐也不能说很满意,个别乐器演奏水平不怎么样,有时和影像也不太符合。左侧音箱有滋滋声,悲催。 |
|
这个版本基本上属于二次创作了:以影片故事为基础,用配音和短片把黄柳霜的人生融入其中,更多探讨种族问题。所谓现场配乐也是随着后者的起伏而走,应该不是原片当年的音乐。对于原片的欣赏不足。 |
|
@MoMA这版重配乐加间离旁白的思路挺好,但在解构电影内容的同时还是很old-fashion的控诉种族歧视,离《蝴蝶君》低了不止一个境界。片子本身凑合,有螺旋楼梯的几个镜头很惊艳;现场乐团很有感染力 |
|
片子本身比较喜欢,故事比较细致可以称得上一波三折,将那时的浮华氛围营造得很好,虽然演员的表演都太“默片”了,面部和舞姿都让人起鸡皮疙瘩。伦敦华埠艺廊通过这部片子讲述黄柳霜的部分生平,似乎有将华人事迹普世的意思,形式不错,但是觉得里面穿插的现代影像演绎非常影响观影。现场配乐还是挺爽 |
|
亚女近百年生存史:她是白男用来坐实社会地位的砝码,是偶尔投射出禁忌欲望的玩物;她是白女的假想敌和对照组,衬托圣母的不知好歹的荡妇;她是国男单方面认定的所有物和眼里可耻的叛徒,阳刚之气的发泄和处决对象;她深知自己的境况,因此擅长贩卖刻板印象;她对白人冷眼嘲笑,但抓住了改命稻草就誓死不放;生,她享受朝夕的辉煌,死,她的命运是被书写,而后遗忘。 |
|
黃柳霜就適合演這種算計的小女人哈哈,翻白眼咬嘴唇都那麼恰到好處,不過剛開始那舞姿....真是有點不堪,黃小姐沒啥身材 |
|
槽点太多,但其实都与电影本身无关。查尔斯·劳顿演的是谁?年轻时的面容完全辨认无能。 |
|
看得是revisit现场伴奏版。默片竟然形式饱满,声乐充盈,5个乐手现场上演18般器乐声响,好享受。感谢百老汇电影中心。 |
|
黄柳霜穿着奇装异服登场的时候,第一反映是王菲又在耍她造型上的小聪明开演唱会了...有几个角度几个动作还真是恍惚间神似无比,以为在唱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于是她就不能幸免领便当了~ |
|
3+ 旧日繁花一地鸡毛 色彩 城市 |
|
哈哈,正如片中台詞“the whole place being upset by one Chinese girl。”…妖娆的黄柳霜Anna May Wong,好莱坞文化帝国主义构建的黄金年代,派拉蒙最走紅华人女演員。 |
|
到底是我的審美西化了還是黃小姐的腰桿太硬了?雖然她耍小手段的時候還蠻好看的,翻白眼發狠就有點吃不消。另外那個傳統服裝根本是泰國哈奴曼吧…………Orz |
|
黄柳霜这种90年代后才兴起的瘦高模特身形在80年前也能行得通真是太牛叉了 |
|
需重看一遍,Moma放的这版干扰太多,黄柳霜演技实在好 |
|
谋生 情爱 舞曲 凶杀;BFI于2003年修复 |
|
MOMA的版本把好好的片子改编成了屎。 |
|
英国人把这片子再加工的不伦不类又和原片不怎么合 本身片子还好 三星 |
|
You want me to give back what you couldn't keep? Life goes on. |
|
想不到82年前的光影如此惊艳。 |
|
珍贵——五星 |
|
今天看的应该算是全新创作的现代艺术版吧 虽然被诡异的小短片惊着 被活跃的小画面累着 默片本身真的是一个很值得推崇和欣赏的作品 现场乐队演奏那范儿 爽透了 |
|
前面展开很好,黄柳霜舞过之后就发现还是流于对黄种人的刻板印象= =除此之外还是挺不错的。看完发现导演是杜邦,这么想这个故事跟《杂耍班》可太像了 |
|
为了黄柳霜果断入手BFI新出的蓝光 画质简直啦!修复得超干净 衣服质感都很清楚。 镜头流转可以说是很绝了 看到在泰国迪斯科歌厅一样的装置里“跳中国舞” 真是让人嘎嘎大笑 其实除了东方主义 解释成这是Jim他们一伙人playing exotic 也是说得通的 甚至片子里有对种族主义的反思 黄柳霜真合适演黑色电影蛇蝎美人 可惜也是因为种族 她在自己出生地美国始终没有被认可 |
|
英国20年代默片,黄柳霜是美国华裔演员。在片中表现不俗。只是这部电影情节还是相对薄弱,只能算是一部视觉电影,拍摄的美感还是相当可以的。DVD @home with Daniel. |
|
真心觉得,默片本身不错,配乐现代得让人不太能接受,旁白之类更是有些“过”,但project的导演真是说着一口超好听的英音啊。。 |
|
黄柳霜太漂亮啦。可做时代与社会风貌展示片看,拍的夜总会真好看,名副其实roaring twenties【字幕太多了 |
|
Revisit @MOMA。加进去的东西真是莫名其妙,配乐也实验得不太成功,有几次直接出戏。现场效果倒是挺好的,听live自动加1分 |
|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879748/ |
|
我看的不知道是不是完整版…… |
|
叙事节奏对于默片的表达方式来说过于拖沓了,对社会种族状况的描绘现实但乏力,不清楚单单两段户外戏被染成蓝色的意图是什么…黄柳霜装扮得像哪吒一样登台献艺反倒不如厨房里的那段即兴表演摇曳生姿。查尔斯劳顿的客串好亮眼。 |
|
摄影令人惊喜,东方主义式想象则注定是奇观 |
|
#2015SIFF#外国人爱恋中国女人的外貌雏形,中国男人对命根贞操的护犊之心,中国女人在浮华面前沦陷自我的表率案例。 |
|
原来在一年前就看过了 |
|
黄柳霜棒极了 |
|
新海报怎么回事 |
|
调色和摄影很喜欢。配乐在叙事中地位重要。中国人的眼神都好奇异,感觉时刻都在翻白眼好吗……记得Limehouse是旧时的中国城 - 当年在Limehouse警察局听一个老太太说的。 |
|
7/10 |
|
I have very mixed feelings about this. anyway黄柳霜真是神采飞扬 不过英文手写比中文好多了哈哈 |
|
黄了旧影换新戏,柳巷花街繁华地。霜打风摧情转冰,误了咱卿卿性命。p.s.:1.外国人到底分不清东方人情,用东南亚服装表现中国。2.观于黄柳霜女士成为首位登上美国货币的亚裔之时。 |
|
漂亮的灯牌,黑白对比高,硬,请了德国人灯光,黄柳霜 |
|
嗯 |
|
黄柳霜真是seductive啊 @Art Gallery NSW |
|
舞蹈也太难看了... |
|
忘了标识 |
|
作为1929年默片还算不错,不过看了默片一般佳作才更知道卓别林的伟大之处。 |
|
色情的、神秘的、被看的、失语的……黄柳霞太国际范儿了,如今明星却再难到达她当年的繁华景象。 |
|
也许当初的白人还沉迷于看她穿不知哪国来的奇异服装,满足自己对中国的意淫。但现在看来,黄柳霜穿着最朴素的布衣布鞋,挽着发髻,看着镜头那么一笑的画面,才是最美最可贵的。洗衣工的女儿当然比上流社会的小姐更了不起。【吉尔达很美 |
|
种族处理其实比夸张的服饰、舞蹈和布景所显示的更为微妙。其中一幕尤为多义:一位喝醉了的白人女子与黑人男子共舞,被众人视为不当而驱逐出场。当白人女子与其他顾客起冲突时,作为唯一其他少数族裔的Shosho沉默不语,将脸藏在毛皮大衣后。随后,Shosho由Valentine陪同离开,经过那名白人女子,她正与一个小群体交谈,其中包括那位黑人。女子注意到Shosho,使她停下脚步。镜头继续停留在这群人身上,即使主角已走开。虽然不知道白人女子说了什么,但这一刻显得颇为关键;不久之后,Shosho将她的钥匙交给了Valentine。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显然留有解读空间。还有一个细节:Shosho在剧中签名时使用了真实中文名黄柳霜。不知这在其他电影中是否也有出现。我希望能把结尾像罗生门一样看待,叙述都不完全可靠。 |
|
#不推荐以后给女儿看 |
|
【北京国际电影节】纯粹看人的片子,妖烈的黄柳霜。现场的配乐的版本,但配乐和片子若即若离,前者更多的讲的是Anna的一生,部分乐段夸张过度。香港方面捣鼓的和电影一起在银幕上出现的小片看得人真叫一个恼火,画面惊悚,不知所云,再度创作,喧宾夺主,接受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