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iterion Channel; 一周看完 说实话感觉离期待值有不小偏差;本片并非是系统性的 而更像是A Glimpse of Brilliance;个人觉得援引00年代之后的影片意义不大 更想看到女性电影人在电影技法上的开创性的工作;章节的划分逻辑性也不强 不过总体而言作为一个survey还是不错 |
|
SIFF@上影八佰伴。是从“看见女性工作者”的工作这个角度来讲女导演。时长所限只能从整部影片中摘几个单元。影片最后:和男性主导的电影史为数不多的差别在于,我们在女性导演的作品中看到了更多的女性。 |
|
上影节记录,女性主义视角的电影史,表达却不偏不倚,与其说这部片子是试图证明女性对电影的掌控力并不输于男性,更不如说它用电影本身在讲一个常识:电影是全人类的艺术。(即,它不属于一种生殖器,或一种相对长久的社会规训) |
|
SIFF 2020 散场几乎全是女性的壮观场景 |
|
20200725-上海电影节晚场,放映了40个章节中的Introductions/Openings/Tone/Staging/ Journey/Discovery。电影拍摄教科书观感。旁白对不同年代/风格/地域/色彩的电影的诸多拍摄元素进行细致点评,电影艺术的感染力彰显无疑。看完电影后欣赏官方网站(https://www.womenmakefilm.com/)提供的700多部电影的截图与说明,余音绕梁,历久弥新。珍惜本片提供的观影视角与叙述素材! |
|
只看了Part 5,回头补上。马克·卡曾斯这次并非想讲一个平行的“电影史话”,而只是用女性导演的作品重新解答“电影语言是什么?”这个问题,以此杂糅起经典名作、稀有冷片、世界电影和近期新片,用大量珍贵选段上了一堂精彩电影课,以此他也成功规避了那些刻板印象去定义“女性电影”的陷阱。 |
|
真的是老暴虐的论文机器能做出的事儿了,130年电影史巨量女导演作品的索引和编目(共40个标题),开宗明义即:女导演拍了什么、用了什么技术、可以学到什么。看的是主观镜头、特写、超现实主义和梦境、死、结局、音乐和舞蹈。每段之间由行车公路影像连结,片尾去了爱丽丝·盖伊的墓地为其致敬。 |
|
B / 看了1+4。第一次在大银幕看这种解析论文,观感极为舒心(不管是评析文案的敏锐感知力,还是仙姑的旁白声音)。一开始还是对影片的题旨和选择的编排方式持怀疑态度,毕竟一部讲述“女性电影人”作品目前看来似乎暂时没有特意去解释“女性”的内涵。但后来想想这可能恰恰是导演思路清晰的地方,其创作逻辑或许是:一方面,她们只是恰好生理性别为女性又在电影创作史(而非被建构出的主流电影评价史)中留下了自己几笔的人;另一方面,影片选取的素材部分已经体现出了的差异化的视角。至少作为一部超长片,能挖掘出那么多完全没听说过的女性电影人已经很值得。为德尼马特尔雷查德疯狂打call!!! |
|
电影教学。希区可克的佛洛依德式镜头,《天浴》的悲伤音乐。《淑女本色》的超现实主义,《董夫人》的宗教感,《德国 苍白的母亲》恐怖的政治超现实主义。动画《黑狗》的超现实主义。《永恒的乳房》表现主义,《拴线的气球》隐喻。波兰电影《死期将至》,《人鬼情》,巴西《爱莲娜》 |
|
7.5
#SIFF#看了其中2集,以女性导演作品作为范本,从Tone(基调)、stage(调度)、jorney(时间线【个人理解】)等角度讲述电影制作,想从电影史的层面突出女性电影者的地位,尽管有些动画或者特殊女性视角的影片令人印象深刻,但总体来说杰出的女性电影人还是不够,讲述过程中的素材也不够丰富,用电影方法论的方式组织影片也有些太教科书了。多一星给立意。 |
|
太棒了嗷,像一部种草指南。想到还有那么多精彩的电影没看到就觉得还有点活下去的动力。 @SFC美罗城 siff @2020-07-30 23:11:04 |
|
SIFF@梅龙镇UA 一部非常轻松愉快,带点诗意的电影论文。像回到大学时代,听老师讲POV。其实这些电影技巧并不是女性专属,不过当女性电影创作者的优秀作品如此密集展现附带透彻分析时,内心还是很被触动的。 |
|
tilda Swinton 声音太好听了,被人也很好啊学习了 |
|
14小时女影论文,309部的ref量,选片够广且避过热,Cousins真会整针线活,看完约等于完成了一门选修课。兼顾了视角、技法、题材、主旨上的标新,小章节梳理也算清晰。今年份观影中最重要的新世界大门,也是唯一认真做了notes的条目。副产品是更多的单子和翻译坑(年末真坑了),期待来年把坑填满。 |
|
电影里流泪的镜头 因为银幕大 眼泪能有一米长 真是诗意表达 |
|
TS那段简直就是标准雅思听力啊!太好听了!女性导演的电影和男导演作品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更多女性主角,更少暴力镜头。几乎都是没听过的冷门电影,不过很多视角和形式真的很特别,在主流电影里根本看不到的。期待有人整理豆列 7.25@siff第二部+第五部 |
|
没想到上影会放映这部作品,虽说只播放了其中一部分,但影片评论和旁白都是由杰出的女演员进行朗读叙述,不仅嗓音非常优美,而且对一些电影做出了自我的理解与解读,十分的难得与珍贵,也让我更期待29日21点的那场了 |
|
等大佬建豆列 |
|
【3.0】 |
|
https://www.criterionchannel.com/women-make-film |
|
如果电影史由女性书写会是什么样子?除了书本上的“经典”和“大师”,其他作品和人都不配其位吗?一份内容丰富的补片指南,14小时只是个开始 |
|
五个部分,一部伟大的电影史纪录片。Women define films. |
|
纪录片电影史话的导演。
不从刻板的男女对立的话题延展,只是单纯把女性电影人的作品为主体,以一种公路电影的形式随机分析她们的电影作品,大多比较冷门。这样避免了同题材立场先行的做法,相对纯粹一些。
看词条片长有840分钟,我只找到第一章就一个小时,其余的没找着,倒也收了几部有眼缘的电影进片单,也不亏。 |
|
siff 视频论文,视听分析和导演技法详解,放了头四集,不应该在大银幕看应该存在硬盘里收藏。 |
|
很像一个教学片,展示女性电影人如何用技术、手段来完成自己的表达,希望有空了可以看完整部,因为里面提到的电影我几乎都没看过…结尾上了个价值,还是感动的热泪盈眶 |
|
没有选择从意识形态切入,而是着重对构图、镜头运用、叙事逻辑等技术层面的分析(某种意义上的平等)。非常棒的教科书式的纪录片。 |
|
4.5;14个小时,40个章节,看了半个月,和摄影机一起“在路上”(作为主线贯穿整段“旅程”)探访女性导演的作品,无论数量和题材、质量和深度,或拍摄的理念和技术,完全担得起半边天;围绕每个章节的主题,发散/结合其部分作品段落,堪称迷你型视听讲解课或视频论文,颇为受益,尤其发现大量冷门导演令人惊喜,想到还有这么多好电影没看就觉得人生或许还有望。
如何进入一个故事,如何表现现实可信度,角色如何相遇,对话怎样展开,旁观者/物的渗透和延伸,周围的景物如何融入,人与人的情感联系,剪辑如何缝合情节或实现时空跳跃,推轨的悬疑感,pov的设置,怎样创造画外空间,静止镜头怎样彰显张力,回忆怎样呈现,爱情会消亡吗,音乐会结束吗;影史漫漫,再次证明很多技法在默片期已成型。 |
|
虽然给了四星,但缺点还是不得不提、相当多。
Herstory的尝试是有价值的,但对于技法的介绍由于影片池的狭窄,不可避免地缺乏代表性,类型片部分内容的匮乏更令人大跌眼镜。相比前作《电影史话》,卡曾斯也没有在论文中化用电影技法形式,片名中的“女性”、“公路”反而成为了“电影课”之初衷的掣肘。而且,电影之前一直传达着“技法不分性别”的观念,却在最后说出“女性的电影没有那么多追车”,这种轻微自我设限的话语怎么听都让人觉得这840分钟的努力有那么点功亏一篑的意思。 |
|
看了开场和基调,更期待后面的 |
|
filmmaking masterclass 几周以来的下饭片 最厉害的一点是 当你在看一个取材全是女性电影人作品的“电影理论课”时 或早或晚会忘记这些电影的导演是女性 因为没有什么明显的特点能区分出男导演的片子和女导演的片子 女导演不只拍女性的故事 就像男导演不只拍男性的故事一样 女导演什么都拍 从电影诞生至今一直在拍 也一直在拍好电影 是不是能有一天 我们能把女导演去掉限定词 只把她们当作导演来看呢? |
|
没有说教,高高在上和装腔作势的炫耀,有的是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和真实的分享。Tilda 的英伦腔太好听了💛 |
|
#siff |
|
花了14个小时,就是重述片段加分析镜头,也没分析出多少新鲜东西,有这个时间不如直接看7到8部电影 |
|
整个项目的scale很震撼,想达到的目标也是真的让人很感动。但分了这么多章节之后,按照“女性导演的电影里有什么”去划分的像拉片教学一样的实际内容,却又好像没有什么真正的“力量感”了。其实我是有点失望的。但也很感谢提到这么多部电影作品、这么多女性创作者,很open up research了 |
|
开头已经明示从女性出发,透过另一双眼睛看电影,推翻电影中的男性中心主义,重写被遮掩的篇章,但这基准的创作观却不可避免的与真正内容中以技术、主题、内容为划分依据的章节起了冲突,其原因就在于后者实践上的“无性别性”,没有女性自身的印记,只发掘了摄影机背后的人,单个创造没有建立起身份政治中的表述,也就失去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因素与女性视点的立论可能,变为单纯分析视听语言与情节内容的段落评析,而这一维度又时常令人想起同要求下影史中男性导演的实践,对比的缺失,也造成了比较不同视角之间的可能。“公路”成为单纯的“旅行”概念,在影史穿梭中即没有抓住历史、也未能把握技术或社科上的主要脉络,素材充足,立论与揭示明显不够。但在开阔视野上功德无量,名字的提出就已然能够彰显女性作者的能力,反击了影坛的性别偏见。 |
|
两年前在siff看了一点,出完整资源之后一直囤着没看,实在相见恨晚。蒂尔达的声音可真好听。 |
|
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这么多伟大而不被记载的电影 |
|
NO.18 感觉导演的态度介于文化女性主义(赞美女性气质)和自由女性主义(自我定义取代社会性别定义)之间 一方面这部作品集(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论文电影)只把“女导演”当成作品选取的依据 它更强调把女性电影人当做导演而非女导演来对待 因此所呈现影像的个体风格差异远甚于社会性别刻板印象差异 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女性独特感受方式的价值 不过就算抛开不谈理论 能把片中提到的电影连着看完一定是个有趣的过程 |
|
上影节的时候看过一部分,但可能看的只是部分的关系没有理解全片的介绍脉络。 |
|
进场的时候错过了十分钟 也不知道前面放了啥。
我看的篇章包括 :特写镜头,超现实和梦境,结尾,死亡,音乐和舞蹈安排?(或者还有其他,有点忘记了)。
全然用女导演的影片来分析种种特定的电影技巧、表现、内容。而且基本上都是没听过的女导演,惊觉电影史上还有这么多没听过的女性!
分析观感极为舒适(声音太好听了),能把我基本都没看过的电影的某个片段,一两句话背景讲完,然后把该桥段亮点讲的精彩又简练,好强。要是都听完感觉能学到好多东西哦!
|
|
受教 |
|
之前跟邓邓做的字幕:
度盘解压密码:ctqs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zTKEqPBRuSFO5VJxIANHg 提取码: 92w3
115: https://115.com/s/swn58fk3nzv?password=xde1 访问码:xde1
度盘需解压2次,第一次为分卷压缩,解压方法见:https://weibo.com/5585898541/KeCU5yTtI |
|
把不知名的电影讲得出神入化,像挖宝一样十分有趣 |
|
一般般吧吧。 |
|
b4, tilda Swinton 配音,@m+看了死亡和性兩集,門外漢半懂不懂的但感覺分析的不錯
聽關錦鵬導演援引自己的片講解,還拿了簽名和合照嘻嘻
(盡顯自己的膚淺LOL |
|
特别特别特别赞!!!推荐给每一个想要学习电影拍摄的小伙伴。不算是纪录片了,用片中的话说,是女性导演老师给你上的电影教学课程!全片分为40个章节,从Opening到Ending,全部都是非常细致的镜头解读,选的都是小众电影,但是镜头都闪闪发光!比北京电影学院的拉片课赞!!!! |
|
开端,基调,可信度,角色引入,相遇。每个动机和细节都耐人寻味。每个故事都想潜入内部。精妙绝伦,不强调性别性。另外十集慢慢补。 |
|
2020SIFF 虽然只截取了部分来播放,但是非常喜欢平静的叙述,而不是争锋相对的吵闹。选取女性电影人的作品,按照电影的不同部分进行展示,给你看到女性电影人的存在和她们的作品,就是这部的意义。我们需要渠道和平台让女性的作品做到第一步:存在。 希望有机会能看到完整版。 |
|
去除性别眼光,我们只是在谈论导演和她们的作品。
所有提及作品豆列→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47461559/ |
|
上影节看了其中120分钟……emmmm可能完全看完我会更加不偏激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