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没有想好,观感沉重了很多,也悲观了很多。欧美普遍对苏联遗风已经nbcs,俄罗斯的未来像是被偷来的自由女神鼻子,而美利坚为了鼻子也能大动干戈。摩西、先知、列宁、林肯……都没有一起喝酒的乡亲们可爱。 |
|
我有个大胆的想法 把它拍成黑白会更好得多
闹腾完幽默着最后悲悯又起来了 真厉害
这就是佩龙帕最后一部了……我担心离开他阿基后面的作品会失去小半神采 |
|
我就不明白了,他们那么多人,就甘愿被一个傻逼欺负统治着;我就不明白了,我们这么多老百姓,就甘心天天被无赖政府欺凌着!人性的悲凉啊,多少人被迫服从少数傻逼的意志,过的忍气吞声;兄弟们,咱们干吗不一起反抗呢!没有你们,我一个人孤立无助又能改变什么!? |
|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的续集。一直没有看这部作品,是因为它被普遍认为犯了“续作病”,这回看过之后,觉得确实如此,很多内容只是重复了前作的基调……尽管如此,我依然觉得豆瓣评分偏低了。如果能把两部作品当作同一集看的话还是挺不错的。圣经PK马列主义那段很囧…… |
|
圣经帮不到你,马列帮不到你,美国人为了一个铁鼻子追了几个大洲也无聊到底。如果真的有摩西,让他带着酒瓶去说那些政治家才会关心的话,如果真的有应许之地,那还不赶快回家一起干杯! |
|
这又是一部神神叨叨的考里斯马基式的作品。为神话而生,为神话而奔波全球。为了庆祝,而盗取自由女神的鼻子。摩西干的好事。这个鼻子恰如上一部里面的那条鱼。 |
|
本来想看大名鼎鼎的《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一激动把票买错了。第一部阿基,对做作的哑剧风格失望,实在不是我的菜。原声很好听。无法确定影院里的黑屏是放映事故,还是“技术处理”。自由女神的鼻子。圣经和马列主义的对决。东欧的味道。(电影展) |
|
都怪阿基,我笑点越来越奇怪了。可爱飞机头们一出现我就开始傻笑,没第一部好看,但依然有趣。这回飞机头们回家了哦!除了全程傻笑,还要忙着shazam |
|
哈哈,片头字幕的吐槽太给力了,恶搞喜剧,各种恶搞,虽然不如上一部帅气,依然值得一看,还有精彩的原声听 |
|
当自由民主的生活步入窘境,集体精神投射失去焦点,来自统治者的宗教拯救就成为了物质和精神上的救命稻草。圣牛受孕、众人渡海、以钻击石使水流出、水面行走、狱中脱困,连回到家乡,米卢也同摩西一样,只可远观而不能进入这片应许之地。这种全盘复制神迹在搞笑之余却也透露一种沉浸在自我牺牲中的凄惶,只是这凄惶在西方资本的侵蚀下不堪一击。美帝引用《资本论》,苏方将《圣经》本土化,师夷长技以制夷只是统治阶级选择性的精神统治与文化输入,老百姓是坐在锋面的饮食男女,对这样无意义牛头不对马嘴的文化交锋只觉无聊。续集承接了上部的黑色幽默,在统治阶层的宗教文化占领方面着笔较重,人至中年的漫漫归乡路与上一部青年征美时代的轻松调侃相比显得沉重而黯淡。 |
|
@小西天。确实不是合格续作。歌不好听了,笑点硬拗没那么冷那么从容了。想想看,从征美到返乡,缺位的是对必须归来动机的有力叙述。所以出美帝记对旧约有样学样的戏仿颠覆只成流于表面的笑料。说起来,我觉得对出埃及记戏仿最好的是《一句顶一万句》。至于圣经和共产党宣言谁战胜谁?明明在今日世界,它们都一败涂地。 |
|
3.5;明显不如前作——隐喻直白,强行点题,糅合要素过多,但仍然很冷很有趣。多次引用圣经典故,红海分水、五饼二鱼充满无厘头的讽噱,尤以《圣经》对峙《gcd宣言》为至高讽刺,加上与打不过就加入的CIA之箴言辩论,再现宗教与权谋从各自为政到一致合谋,这些场景出现在两级消失后的世界,含有诸多意义影射。欧洲大陆的巡演,音乐风格亦明显不同,怀着乡愁的墨西哥人高唱“龙舌兰”呼应前作;西伯利亚成为他们精神的故乡,果然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 |
|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自然、密集的幽默在这一部完全消失了,剧情有些呆板无聊,人物也不太出彩。上一部在政治方面还是隐喻,这一部居然如此露骨,但过度直白反而失去了魅力。 |
|
无厘头恶搞有点过了,故事性更强但也没有第一部那么酷了,不过还是看得很开心。 |
|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的续集,一如上部的一本正经的甩片。套了个摩西带领犹太人回耶路撒冷的故事,从纽约回列宁格勒。走之前撬了自由女神的鼻子,从法国登陆,一路经过德国法兰克福、莱比锡、捷克和波兰,最终回家,在酒吧卖唱、在街头要饭、在台球厅买票……几乎一路唱个不停。这片子对五条人影响很大,也被新裤子写入张蔷的《手扶拖拉机斯基》。 |
|
6/10。当米卢用《圣经》和人辩论《共产党宣言》,两人驴唇不对马嘴的对话,把坐在中间吃冰淇淋的先生无聊走了,阿基就这样另辟蹊径地嘲讽了信仰的虚无。米卢号称自己为圣人摩西,复盘着众人渡海、水中行走、狱中脱困的神迹,但这些行为完全是出于他的个人利益,为的是树立神的权威,压榨一群毫无反抗意识的‘‘废物’’卖唱赚钱。当队友想要一杯龙舌兰果腹,米卢只顾收走他们卖唱讨来的钱,称摩西只会做生意。教义无法普度众生,相反成为了资本家统治思想的工具。最幽默的是米卢偷走自由女神的鼻子回国做纪念,探员为找回鼻子假扮圣人,将箴言背熟以通过摩西的检验,但其实与摩西为伍只要一根烟就能解决,教义变成了彼此获利的工具,荒诞可悲。起初拒绝登台演唱的侦探被米卢威逼,紧接着站在乐队前面,灵活地扭动舞姿,陶醉在演唱中,揭示了人性的善变。 |
|
从政治扫射转向政治和宗教的混杂 所有人拥有相同特征的家乡才是应许之地 叫做列宁格勒牛仔归乡记也未尝不可//摩西只是领路人 而他身上依然卡着弗拉米基尔的狡诈商经 制造笑料的同时 也少了点锋利的东西//摩西和列宁互执各自信仰的圣书争辩的场景怕不是难得一见//留在墨西哥的列宁格勒牛仔们正如所有在他乡的移民一般 除了外表上无法或不可移除的特点外内在已被彻底同化 龙舌兰酒即侵蚀人心的文化 |
|
好听的公路电影;摩西与列宁;五饼二鱼的新解释;我直到清晨才睡醒,昨天的太阳已经落下;东欧版的《站台》;阿基的电影不太挑演员 |
|
第一部征美,第二部回家,老板摇身一变成了摩西,用基督教招摇撞骗,共产党宣言vs圣经那一段最搞笑(然而在西安卢米埃影城上映的版本中被删减了……)没有了第一部那股新奇劲,也没那么酷和潇洒了,不过还是有很多有趣的点,依然恶搞范十足 |
|
世界上最差劲的乐队 为了寻求成功,从西伯利亚到美洲已经5年。好不容易才来到墨西哥,独裁者马内基·布拉吉米卢 消失在沙漠的深处。刚开始乐队 还进入过优秀乐队前10名之内,人们举行婚礼或者葬礼的时候 都抢着要他们演奏,甚至差一点 就在电视节目上演奏,但是那时候开始龙舌兰酒的诱惑 使他们渐渐走向没落,只不过几个月的时间,这可恶的酒 夺走了乐队的生命,剩下来的人 却卷进犯罪的深渊,他们逃往荒野,继续着为音乐会而奔波,但他们的观众 只有一些仙人掌或者沙漠蛇而已。 |
|
“征美记”和这部续集连看,是会产生一种更为怪诞的感觉。确实不如第一部那么可笑可爱地好看,但说“狗尾续貂”也确实过了。两部连看,一部是“出征-走出去”,一部是“回归-回家乡”。与其像他们说的连着看,我倒一直试图把它们割裂看,即看完第一部沉淀一下。真心觉得第二部和第一部讲的根本不是同一个东西(第二部时苏联也解体了),虽然还是一样的造型一样的演员(却总觉得不像5年老那么厉害?)有更多隐喻,比如马列主义和圣经对辩那段儿。大家因为昨天卢米埃黑屏预警,一直在等今天,但并没有任何“技术处理”也没提到gcd,奇怪。红车怎么弄回来那段没明白也许饿得不专心了。噢对了,今天是“国际古迹遗址日”。资料馆阿基·考里斯马基Aki Kaurismäki大师专题展。with两部都没睡的肉。大厅。9成满 |
|
列宁格勒牛仔乐队调戏了一路FBI,在欣赏怪诞故事的同时还有好听的摇滚乐,一举两得的事情。 |
|
目测阿基在那一阶段有那么一点点信仰危机,他在巨变后的基督教和社会主义左派思想之间迷茫,还没进入后来最鼓舞人心的无差别人道主义。傻子是圣愚,越看越可爱。酒精诱惑太大了,变摩西了还是忘不掉,消失,也是佩龙帕本人的退场。。。美国人总是傻傻的。 |
|
后面是2010-11-01的短评,这十多年我真是一点进步都没有。。连想到的电影都还是那个。。【完全不知道在讲什么……但是摩西和艾黎亚好萌><……圣经vs共产党宣言跟五个光头少年里面那佛教vs基督教太像了><】 |
|
大叔最后一年的作品 也是最后一部参演马基电影 比正妹记差点点 |
|
带着征美记的印象看这部,观感一定有落差。惊喜的是,没想到借鉴出埃及记把东西方意识形态都嘲弄了一遍,向左还是向右?只不过一旦涉及信仰,跟国人的距离就远了@天街卢米埃 |
|
和上一部比起来简直像坨屎 |
|
3.0。1.列宁格勒牛仔征欧记,与其说是公路片、音乐片,不如说是隐喻片,既有像弗拉基米尔的专制统治,又有《圣经》与《宣言》的对峙,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带有考基充满历史纵深感的思考。2.相比较征美记,支线旁逸斜出,打乱原有的一条线式的公路片叙事模式。3.大多数笑点都与第一部相比存在距离。 |
|
这部反而把社会问题用流浪乐队漂流演出过程讲的很露骨。叙事仍旧简洁,字幕代替。西方权力者的追捕,轻易的越狱都有意义指向,敞视监狱中无论圣经信仰者还是共产主义信仰者都存在剥削者。阿基把社会边缘者放大至世界边缘群体,不受任何主流社会的欢迎,无人鼓掌的表演,只有面对同一群体(街头流浪青年和山谷村民)的演出才获得关注等细节都很明显表达怪诞背后的现实,阿基态度就是冷面幽默地反抗,所以越狱才如此简单。太阳妇女酒和牛戏谑地把圣经思维和计划经济思维融合,即使一无所有也信仰那头结合体的产物“牛”,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交织的意识隐喻。 |
|
和上一部完全给我不同的感受,或许第一次看这种打扮是惊喜,是不可思议,对于音乐是全新的认识,但这部,可完全没有这种感觉。 |
|
没有第一部的惊喜,梗都是重复的,从前一部离家到这一部归家,虽然风格一如既往,但免不了有点失望。四星是爱阿基。608 |
|
#阿基·考里斯马基电影回顾展# 列宁格勒牛仔回乡记,从美国公路片到欧洲公路片,路上风景可真美啊,列宁格勒牛仔的自驾之旅(bushi)。摩西和列宁,圣经和耶稣,出埃及记和五饼二鱼……太多宗教的梗了,过于无厘头,不如征美记那么酷和温情,但还是很好笑。 @2021.11.20 上影CINITY |
|
1好电影出来似需运气,这续集不再浑然天成,消失了第一部冷清氛围。许多细节也略糙。以前糙能不显示出来,更显不易2片尾曲墨西哥部门饿死了就要饿死了的歌好听,为了龙舌兰乞讨卖艺显得不难受不悲戚3拖拉机冒烟,坐着一本正经吹乐器。和拖拉机一起演奏4家乡的拖拉机哪里去了5里面的歌也挫了一截似的。 |
|
列宁格勒牛仔征美续篇,不就是个玩儿!按照烤鸡拍片叙事的内在逻辑他们也应该回到祖国!然而实在太神棍了,扒飞机完全想起美式无厘头经典,带着自由女神的鼻子旅行也是有揶揄感,我感到刷此片我肯定是为了看佩龙帕的逗逼演技吧!!!请勿严肃观看。 |
|
肚子饿得快要死了 阿伊 阿伊 Tequila!独裁统治现在变成了宗教崇拜。 |
|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就算恐吓着你做人没趣味,别流泪心酸,更不应舍弃! |
|
#阿基回顾展# 3.5 与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连看,前景提要迅速浇灭了刚四十分钟前的欢乐,所以再郁闷,再精神北欧人附身,饮用龙舌兰一定要适量啊泪(想起家里好像还有大半瓶龙舌兰谁想喝的告诉我);前者是征美记,后者是征欧记,消失的乐队领导突然摩西归来,各种隐喻和嘲讽已趋直白,各种梗依然冷幽默十足,人家一头栽进游泳池他轻松水上走;不过总体气氛哀伤很多,充满着实质的和精神上的双重乡愁;以及,再见佩龙帕,再见一号厅 |
|
没有第一部炸裂了,但是特有的无产阶级的凝视和队形都超级好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制服分部的歌其实也很不错的,那个三角形的乐器特别霸气。看完才发现竟然是阿基拍的!看第一部的时候也没发现。看来我是真的很吃他这一套了。。。 |
|
aki的这部并不咋样。共产主义在墨西哥迅速的堕落了,但是受到基督的指导,融汇天竺思想后的共产主义准备远渡重洋回到发源地东欧扎根重新孕育。基督得以战胜共产主义,说明东欧的共产实践得并不如基督信仰来得深入民心,更佐证毛主席的扎根农村基层工作是更正确的实践方法。几位牛仔在餐厅的聚餐摆得蛮像那幅“最后的晚餐”。列宁牛仔绑架了美利坚的“自由”,试图作为自己新生思想主义的献礼,但共产真的能击败、驾驭自由人权那套思想吗?在欧洲大陆上,墨西哥共产余党与俄罗斯共产派重新结合,在基督的指导下一路东进,共产与基督的较量在德国火车站发生着,历史结果上看,还是基督胜利了,电影里也显示出基督派更为懂得搞钱,更能架设起经济基础。路上他们传颂着他们的信仰,也作了很多的土地开发,然而效果并不理想,最后只能回到故乡苟延残喘。 |
|
念经battle和“好无聊”,Jesus saves, Moses invests…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
|
五年过去了,为什么小跟班还是没把头发留起来。。。 |
|
比起上一部差远了 散得拉都拉不回来 离开穷山恶水的美利坚 回归绿水青山连公路都比较好的老家 就踩水上漂和摩西手点墙壁监狱窗口突然出现的手抓掉栏杆有点意思 |
|
1220人评7.1分 阿基影展,中间经历了大概一分钟的黑屏,听说是因为有不适合在中国播放的内容
4月21号 把黑屏的那一段看了 |
|
(2021.4.18)当时睡着了,今天刚补完。比我打了三星的前作趣味性还减少了(有趣的情节可能只有两处,一处是《共产党宣言》《圣经》PK,一处是Holy Cow)。整体零零散散,只有偶尔唱个歌能把我拉回来。 |
|
没有前作好看哇,但是很冷很搞笑,音乐好听!想喝tequila,可惜手边只有啤酒二锅头,╭(╯^╰)╮ |
|
比起征美记,回归家乡的路途多了许多暖意,台词也多了。 |
|
征美记的续集,不是蛮好的嘛~不理解那么多人看完征美记 特地不看这部。虽然没第1部那么好,但也不至于反差那么大吧?很多人真是看人下菜,看分观影啊……
“乐队的墨西哥部门”这一段要笑死我,笑了一分钟~ |
|
没有上一部好玩,但还是值得一看 |
|
91后的返乡之旅变得破碎而虚无,宗教的意象投射到政治的地理上,Bible与宣言坐而论道,让火车站宛如大教堂,女神之鼻送圣牛诞生也很现代艺术,但拖拉机上放个金牛犊、踩水池而过之类,就有些太愣了,倒是确认了飞机头是基因表达,而非什么阳具隐喻,因为老奶奶也有。 |
|
#阿基影展# 上海影城,3.0分。比第一部更空了,而且歌也少了…… 所谓的解读空间,都无法从破碎的情节里落到实处。细想想,最后“摩西”不想真的回到苏联也许是唯一值得回味的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