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宇宙、时间和人这些哲学意味的命题上总显得人类的渺小,时光流转,不变其实还有人的记忆。2011年第一部打出5星的满分电影!★★★★★ |
|
【22. 03/4 3:40PM 太空館演講廳】 |
|
切入点和逻辑十分独特,同样的沙漠往上远观天文往下寻找政治犯遗骸,用事物接通了时间的前后,那共同的生命起源骨头,与星体相似的画面转换美而感伤。没有记忆的人在哪儿也无法生存,没有纪录片的国家就像家庭没有了相册,尤伦斯帕特里克·古兹曼影展开幕式 见面场。 |
|
非常動人的紀錄片,影片在考古和記憶、科學與探索之間取得優雅的平衡,藉著影像的流動將兩者相聯結起。影像的流動指的並不只是時間流逝中必然的過程,而是藉著銀幕那個平面上類似影像相互呼應的能力,使得另一層影像能夠浮現而出,像是考古挖掘或是放大透視,從此處流動到彼處,以同一地點創造嶄新意義 |
|
★★★半~ ! |
|
仰望星空,缅怀死者,感逝伤怀,无能为力。 |
|
1. 智利人的浪漫、智慧、尊严,把寻找历史真相同寻找宇宙真理,探索太空联系了一起,把人类的命运同浩瀚宇宙放在一起,个体也能够从被从独裁、暴政的不认错、不悔改、一再重复中得到某种解脱,某种寄托。2.智利人的骨相都很好,那几个70岁左右的女人都很美,老的有尊严。 |
|
从天文台和集中营的空间并置入手,谈到天文发现与搜索皮诺切特统治下的血腥历史共有的、追寻过去的时间维度上的相似。结构性的蒙太奇,颇为引人思索。古兹曼这部片子立意高妙。另外画面真是绝美。 |
|
在阿塔卡马沙漠应景看完古兹曼这部隐喻确凿、情感充沛、意义隽永的纪录片。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有利于考古,最透亮的星空有利于观星,于是考古学家和天文学家都热衷于此。可荒漠深处,也是皮诺切特独裁时期集中营,但科学家朝向过去探寻大地和星空时,最近的悲剧史却被遗忘。不相关的事竟也动情一起了。 |
|
看珍珠纽扣的时候觉得画风变太快,看这部事先知道画风会变,所以一切都make sense。最后看哭了…… |
|
宇宙探索与战争历史奇怪的组合,可惜两者都不太深入和专业。纪录片 |
|
8.22@电影公社。天上一颗星,地上一粒尘。影片在回望宇宙天文景观与追溯政治迫害历史之间建立了成功类比与从视觉到内涵的一一照应。态度也在老夫的超强记忆力vs老妻阿尔茨海默、七旬老妪至死不渝vs新生儿母亲断舍离之间做了较完美平衡。 |
|
荒涼的阿塔卡馬沙漠,生命的起源和尸骸的碎片,卡拉馬的女人在這片亙古洪荒之上搜尋了28年親人的尸骨,那股堅韌的力量令人無比動容。 |
|
我喜欢导演有以小见大的思维联想能力,但是电影本身显然不是很well-executed...悲伤沉思不足,拖沓冗长有余。摄影很出色,往上看美得让人窒息,往下看都是隐形的残酷与痛心。配乐的问题也是“沉思不足,拖沓有余”。为何仍给五星?因为我纯粹喜欢导演的思想。如果观念不能与导演同步,会难以欣赏此片。 |
|
【不要忘记他们】,原来是抒情纪录片,挖掘智利黑历史。黑白的天体照片,有如逝者的尸骨残骸。也有陈述者的现身说法,但与《杀戮演绎》《沉默之像》那种令人如坐针毡的屠杀记忆不同,这片子舒缓慢调,以至于你几乎要忘了,它想讲什么。 |
|
20180807 哥大全球中心北京 阿塔卡玛沙漠在古兹曼的电影里成为一个时间的空间凝结,连接着宇宙,天文,人类的生和死,以及智利的国家记忆和集体创伤,纪录片也好,天文学研究也好,都是拿着铲子在沙漠里寻找亲人尸体的人们。 |
|
太空中寻找天体的遗迹,荒漠中寻找亲人的尸体;无数次脚步测量而牢记住集中营的结构;用天文学弥补父母“被失踪”的现实;完整念出脱落墙皮上残缺的政治犯名字;干燥气候留下的千年壁画;无名尸骸中的钙元素也许正来自宇宙大爆炸……史上最大射电望远镜干涉阵列阿塔卡玛X皮诺切特白色恐怖历史阴影 |
|
“记忆是一种向心力” |
|
另一个形式的《生命之树》... |
|
设计的很完整,智利高耸荒漠上,男人用望远镜寻找天体过去的光,女人寻找智利政变中被杀害的亲人,同样的依靠过去的证据确定生命的一些本源问题,巨资支撑的天文事业也跟拿铁锨的女人构成了对比,并且两者存在交集,此外还有收容营等信息。也可视为导演的自我阐述,但全片大量的访谈形式廉价,不如后作 |
|
(8.8/10)第一部古斯曼,诗意又充满现实意义的纪录片。由梦幻深邃的宇宙与天文台引入,陈述了在天文台附近的人类起源的沙漠下,埋藏着被右翼独裁者屠杀的尸骨。但不似平常的大屠杀电影那般苦大仇深,影片以一种诗意的,轻盈的基调,却反衬出皮诺切特军事独裁对人民的屠杀所带来的无法愈合的伤痕,掷地有声。观察属于过去时刻的星空被人们赞颂,寻找无人问津的尸骨却遭人嫌弃,为何刚过去的历史时刻却被人遗忘,了无记忆?古斯曼用这样一部纪录片仰望那充满希冀的星空,寻找那已被政府封杀,被人民遗忘的记忆。 |
|
20110403 @ HK Space Museum : [HKIFF 第六回] "The present does not exist. It is an illusion." we are all like stars. (3.5) |
|
看到女人说“怎么没有望下地面的望远镜呢?在深一点。这样我们就能找到了。”真的泪崩。水之章相当克制,光之章毫不掩饰的哀痛,即使闪耀着群星的夜空也丝毫掩盖不住那流干了的泪水。皮诺切特真的畜牲,对智利911的惨剧又再认识了一点点。 |
|
一直不懂看紀錄片,只要不是太爛我一般都不會給很低分。攝影很美,內容很怪。 |
|
我们仰望星空,脚下却是累累尸骨,纷扬金屑游荡散佚于宇宙黑洞,如万千灵魂被遗弃在未名之地;触目惊心的风化遗迹,浩瀚磅礴的星系奇观,在抵达生命源头的太初,本质惊人一致;摄影极美,在孜孜寻求历史真相和探索太空真理之间取得共通点。 |
|
「现在」从未存在,目之所及都是宇宙残骸。银河缓慢而冷漠地经过圣地亚哥,尸骨里的钙质转化成能量回归宇宙,死灵魂永远长眠于故乡的流动光谱之中。 |
|
远望星空、穿透大地,离当下最近的历史往往易被忽略,智利以及宇宙。历史幻灯片再现、当下主人公控诉、天文科学家侧述建构起了一个家庭、国度、星际的内在延续,也因此,个体情感迸发显得稍弱。 |
|
就为了我两年的期待,古兹曼也应该拍得更深刻些 |
|
一群女人在沙漠中挖掘被独裁者处决抛尸的亲人。另一群男人在沙漠中看星星。导演想把这两者捏在一块儿,还差了一点劲道 |
|
被大气沉稳的风格深深折服 |
|
独裁者血腥屠杀的发生地恰是地球上最适合观测宇宙之处,天与地、纯净的探索与龌龊的藏匿在时空上统一,绝妙的切入点。星尘与沙尘都是历史的尘埃,当下不存在,即便是刚刚发生的对话也已经是过去时;仰望浩瀚宇宙的天文学家和苦寻亲人尸体的普通女人都是在向过去提问和求解,不同的是一个带着疑问仍可每日安睡(跑个题,如果按黑暗森林理论其实也难以安生),另一个可能一生都无法逃离真相不白的折磨痛苦(他们教会了我不相信)。结尾坚毅的女人们终于将目光从地下转向天上,希望这短暂的慰藉可以给她们带去继续坚持的力量吧。 |
|
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上最干燥的沙漠之一。结果,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天文学家来到沙漠,并把它作为他们自己进行研究的场所。这些天文学家能够清楚地仰望天空,观察我们周围的宇宙,试图了解宇宙的起源。同样,湿度的缺乏不仅有助于天文学家观察宇宙,也有助于考古学家和智利人了解过去的痕迹和遗迹。干燥的气候有助于保存这些痕迹,就好像它们没有被碰过一样。一些智利人对这些遗迹感兴趣,尤其是在寻找皮诺切特统治时期失踪的亲人的尸体。古兹曼聚焦于天文学家在天文学意义上研究人类过去和许多智利妇女奋斗的相似之处。在沙漠中搜寻的女性寻找骨头形式的钙,而天文学家寻找的钙是恒星和大爆炸的残余。幻灯片展示了小行星,然后转化为骨骼碎片的特写镜头。这种差异是无法区分的,从更深层面上来说,这表明这些天文学家和女性在考古学上的一致。 |
|
购票前看过电影简介么?我忘了。但真的没想到会是这样一部电影 记忆点如下:
1.提问你看天空的星星和女人搜寻沙漠中的尸骨有什么不同?回答:我看天空,即使看不到自己想要的,我能睡的着觉。但女人们不能。
2.我们不应该忘记,我的道德要求我自己替他们记住。
3.活到我这个年纪,不再相信别人的话。我今年70岁。
4.我不想死,我想继续找下去。我不甘心只找到一根骨头。他被带走时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不要这样几根骨头…
5.我觉得没有结束,这是一个循环。我的父母,祖父母,我自己,我的孩子都是这样一个循环。
哭的稀里哗啦,开心自己带了纸巾。下一场《雷曼兄弟三部曲》看过一次,被震撼到没写过影评,这次一定。 |
|
天与地。《我脑海里的集中营》、《寻骨者》 |
|
Guzman dresse ici de belles analogies à partir d'un point de convergences pour tisser une mémoire du passé. Audacieux mais cohérent |
|
天文学家观测的是过去的情况,讨论独裁者的镇压和屠杀同样是过去。而立足当下,逝者的遗骸和宇宙也有共同点,碳是生命的元素 |
|
每一个消失的人都是远古星空中的一颗星星,等待被发现。 |
|
在智利的沙漠里,天文望远镜探索着宇宙,星汉灿烂、星云回旋、星尘迷蒙,空间时间宏大到不可思议,足以包容和无视任何一个星球的变迁沧桑。但当把目光收回到地球上的智利,生于斯长于斯的民众都无法忽略曾经鲜活的万千生命,他们抗争奋斗 ,是历史的见证者、创造者、构成者、传达者,因政治压迫而葬身沙海;虽如微尘,也被亲人国人铭记。把天文学研究与人命生死对照,宏观微观联系,来回望过去,遥望未来。渺小的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认知和自愈,反而凸显人类文明的脉络和价值。而人类的痛苦悲伤遗憾,也终将融入广阔无垠的宇宙,物质不灭、能量转化、精神永存,消逝生命将以新的姿态重生。摄影美极,构图精巧,质感细腻:尽显事物一丝一缕,一沟一壑,一纹一理、一灿一光。 |
|
璀璨星辰 |
|
太多的长镜头和乏味的陈述。作为一部纪录片,它有非常好的主题,将生命的创造、宇宙的未来和历史的伤痛联系在一起,然而过于沉闷的叙述(虽然台词挺美)和表现手法是我不喜的。另外导演内心独白的说教感让我有一点烦躁,素材的搭配也差强人意。 |
|
一块版图。 |
|
2011/3/30 9:30PM SM 引人入勝的反思:究竟人們總是迷戀過去? 又怎樣帶著舊的記憶去面對未來? 雖然似是老課題, 但我喜歡它的角度是:宇宙萬是萬物皆來自過去, 你今日感受的陽光也是經過幾千幾萬的光年傳到地球, 而你今天所用的能源, 也是遠古遺留下去的寶藏。 |
|
诗意般的镜头,哲思的旁白,美不胜收的天外奇观,残酷暴烈的独裁极权,反差甚大的元素熔于一炉,颇具奇趣,只是必须专心去感知,否则稍有不慎便会分神游离 |
|
7.0 是一个将无限逐渐具体化的过程。始终对天文和历史这样以理性为出发点的领域,落实下有限的感性,因此对历史进程中每一个受难个体的关照也变得水到渠成。空镜头太享受啦~ |
|
#2023.9.17资料馆放映# 一群人用眼睛观测历史,一群人用事实还原历史,他们虽然是两群截然不同的人,但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曾经发生的一切不应也不会被忘记,只是静静地等待着被发掘。 |
|
从天文学、考古学由远至近谈到历史伤痛,交织推进途中影片慢慢超越了一般纪录片的概念,用一个更为开阔而独特的视角去审视那些被掩埋的真知真相。 |
|
星光殷殷,其灿如言。虽言天道,岂非人事。片子拍得很美,像诗一样。不过反复运用双关的手法使得个别段落抒情得有些刻意。 |
|
沙漠中的故事甫一展开,《死灵魂》里风沙吹奏的哀乐立刻浮现脑海……无垠的星空是智利狭长国土之延伸;而这群在Atacama沙漠中不停寻找的智利人是风化中的国家记忆之守护。诚然让望远镜向下看沙漠帮助人们寻找尸骨的想法很大胆,星系谱线中的钙和构成骨骼的钙确是同一种元素,这样的“就地取材”仍不足以摆脱联系天文与政治的牵强嫌疑。直到你意识到,智利人是幸运的——在如今的智利,天文的存在就像足球之于巴西或阿根廷——那些受难者的后代在天文台看到的未来让纪录片不至止于伤怀。流放夹边沟的人群里也有在仰望夜空时重获自由的罢 |
|
坚持不在看片前获悉除类型题材之外的复杂信息导致收获了意外的故事,导演逻辑缜密,在两个看似没有共同点的事物间却找到了耐人寻味的内在联系。 |
|
山长水远,只为一个答案。#定期更新豆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