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大叔一出镜我忽然意识到原来荷兰的最佳移动方式是自行车。从阿姆斯特丹到代尔夫特也只不到五十公里,到比利时那个12世纪修道院Abbaye d'Orval 啤酒厂稍微远了点。话说远到咱们这的河北本来也有可能自产Trappist啤酒;19世纪末天主教熙笃会在张家口和正定建过两所修道院,现在杨家坪熙笃会圣母神慰院的主体建筑还在,内容已经变了。荷兰是现代商业的鼻祖,油画也是这里的发明,意大利人肯定也没想到,地球村之间以各种方式相互影响。片尾引人深思,比利时因先天的分裂和法语区的经济衰退,艺术转入地下,而聪明的荷兰人竟然能想到由政府高价购买画作然后堆到仓库里这种怪主意。现代艺术的出口之一是设计 |
|
安德鲁大叔片子中我最喜欢的!比利时真是没办法和荷兰的艺术成就比肩啊。在阿姆斯特丹的时候生着病,死撑去了梵高博物馆,然而伦勃朗只能草草带过了。根特博物馆压根没进去,直接躺外面晒太阳。我在低地国家到底都干了些什么…… |
|
中文字幕版叕平均少了十分钟内容,而且还不是整段删,零碎的删,美其名曰精简版,可能电视台公映每集不能超过50分钟。第二集删了Dixon大快朵颐的镜头,吃相不算难看啊😂 |
|
瞎吹什么蒙德里安- - |
|
挂毯,凡艾克的世俗油画,凡·德·韦登 《耶稣下十字架》 的泪水,画家博斯的草莓,鲁本斯的和平梦。安迪真是高度浓缩,功力非凡。 |
|
现代人对投资增值更有兴趣。对于艺术品本身兴味寥寥。 |
|
最后不忘黑了一波荷兰人的商人气,2333 |
|
我也想在阳光下美丽的小路上骑自行车! |
|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526358/第一集:扬·凡·艾克、罗希尔·范德魏登、耶罗尼米斯·博斯、彼得·勃鲁盖尔、鲁本斯;第二集:小扬·勃鲁盖尔、弗兰斯·哈尔斯、伦勃朗、扬·斯特恩、彼得·德·霍赫、约翰内斯·维米尔;第三集:梵高、蒙德里安、雷尼·马格利特、保罗·德尔沃。2012.12.20 |
|
就看了前兩集,EP3看不下去。。。 |
|
五万件画作孤儿被存放在国家支持的三个足球场大的高端建筑里,没人打算多看一眼,看来这种事跟官方真没多大关系。starry starry night最后一句怎么唱来着?——他们不予理会,他们仍然不予理会,或许他们永远不予理会。 |
|
with xz |
|
Andrew Graham-Dixon是个很有魅力的尼德兰艺术讲解者! |
|
说是低地国家,主要还是荷兰,和阿拉斯泰尔·苏克的古埃及/希腊/罗马的瑰宝三部曲有相似之处,苏克以文物&遗迹串联三个伟大文明的历史,而安德鲁·格雷厄姆-迪克森是用绘画讲述荷兰商业立国-称霸世界-死而后生以及比利时乱中立国-堕入迷惘的发展历程,把艺术和历史结合起来拍,不要太精彩哦。主持人有风格是有风格,就是太爱过度解读,很多解读还是与我在其他的渠道了解到的史实有偏差,搞的像在做高中阅读理解 |
|
高清电视的原画看着真是舒服,秒杀以前许多的网络图片。博斯的《坎十字架的基督》、维米尔的风景画《代尔夫特的风景》,还有老勃鲁盖尔的《伊卡洛斯的堕落现场》真是惊喜收获。 |
|
在low countries生活了四五个月再看这部纪录片感受又是大不同 对荷兰历史也第一次有了比较深的认识 夹在英法德中间的偏僻低地能发展成现在这般也是不易 荷兰产出的艺术家也都是我感兴趣的 整个国家的艺术氛围也很喜欢 不过就像片尾仓库里的艺术孤儿 或许是形式大于意义 但真是走过的欧洲国家里审美最在线的了 至少最在意城市&家居审美 最爱家家户户大窗户里颇为考究的设计 以及还好没选比利时留学 两个低地国家的差距在亲身走过后一目了然 |
|
非常好看!抓住重点,深入浅出。 |
|
【【纪录/艺术】低地国家的高品质艺术(中/英字幕)-哔哩哔哩】 https://b23.tv/comYi45 |
|
最后辣评当代荷兰笑鼠我了,一些认识的学商科同时爱把艺术挂在嘴上的白男嘴脸突然跃然纸上 |
|
lowland |
|
赶在再度和阿姆斯特丹约会前梳妆打扮了一番大脑的艺术区 |
|
荷兰比利时·手织挂毯·手抄本(扬·凡·艾克、罗希尔·范德魏登、耶罗尼米斯·博斯、彼得·勃鲁盖尔、鲁本斯)破坏圣像运动-黄金时代(小扬·勃鲁盖尔、弗兰斯·哈尔斯、伦勃朗、扬·斯特恩、彼得·德·霍赫、约翰内斯·维米尔)拿破仑入侵-工业革命(梵高、蒙德里安、雷尼·马格利特、保罗·德尔沃) |
|
荷兰,朴素优雅。比利时,一团乱麻。 |
|
美国大选辩论看不下去于是随手点开了纪录片还看完了 |
|
近现代有点意思 |
|
Mark my word ( once again ), AGD is a poser with some knowledge. |
|
海上马车夫的心眼 |
|
讲到后面有点讲多起来了,偏离作品鬼讲成分变多 |
|
依然改不了满嘴跑火车和喜欢将艺术作品强行与政治挂钩的老毛病,好在低地国家也没有诞生过什么强权政治,所以难得见到主持人近乎献媚般地认真讨论艺术,算是他所有作品里看得最舒心的一部了,当然这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尼德兰黄金时代那些数不胜数的艺术瑰宝的魅力。★★★★ |
|
❤ |
|
最近推纪录片时候收的外围学习材料,扬·凡·艾克、鲁本斯、荷兰画派,美就是绝对意义,不需要其他推荐语了,但名字也还是值得加分嘻嘻,《风景与伊卡洛斯之坠》笑死人 |
|
Flemish art: tapastry->oil painting: Jan Van Eyrk; Rogier Van der Weyden; Hieronymus Bosch; 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
|
第一集,佛兰德斯艺术,从扬·凡·艾克到鲁本斯,居然还有博斯;第二集,黄金时代的伦布朗和维米尔;第三集,梵高和蒙德里安。对荷兰和比利时这两个国家的艺术介绍非常全面,也因此不够深入,尤其对伦勃朗和梵高这两位荷兰最耀眼的艺术家居然如此轻描淡写…… |
|
主持人太棒了,画质也是! |
|
将杨·范·艾克、罗希尔·范·德魏登、保罗·德尔沃等画家放到了应有的位置,对加尔文主义革命笼罩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联省共和国自发宣传美学有深入剖析。作为英国电视节目能对笼罩整个人文社科领域甚至绑架了美学的“勤勉革命”至上学说不算全面拜服,难能可贵。本片结尾也是当代欧洲的两面:在沙勒罗瓦煤钢锈带,不知身在何地的比利时艺术仍然在滋生。更“团结”的北方低地国家则由乌有之乡大踏步迈向只有乡乌:“But do they really want to look at it, do they really want to think about it too deeply? I don’t think so.” |
|
对荷兰和比利时的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还知道了雷尼·马格利特和保罗·德尔沃,风格很独特啊 |
|
Van Gogh, Mondrian, Delvaux, Magritte |
|
如果附带地理图像说明,主线逻辑清楚会好一点,那个让人想变cubic的房子好可爱 |
|
大神集中营啊我去 |
|
Vanitas |
|
低地,欧洲江浙沪 |
|
以时间顺序把现今荷兰和比利时从15世纪开始的美术史梳理一遍,切入的视角中规中矩,优点在于大多都覆盖到了,可以作为目录样式的名画导览。 |
|
荷比卢如雷贯耳的艺术 |
|
很不错的introduction。但是伦勃朗和梵高的部分太蜻蜓点水了,作者想在荷兰和比利时之间平衡篇幅,但事实上后者在艺术史的地位就是无法和荷兰相提并论。然后作者自己的主观性太强,他以什么理由断定现代荷兰人并不真正关心艺术呢?仅仅是因为他们有做生意的天分吗?短评里说北欧艺术的显然地理不及格 |
|
挺好看的,补了很多知识。主持人对荷兰文化了解得很到位。总结陈词看得我笑而不语 |
|
讲得很好,但是主持人的主观色彩太浓厚了,不能全信,另外中文的标题名字太有误导性了。 |
|
算是Andrew讲艺术系列片中个人较喜欢的一部,唯一的遗憾大概是最爱的超现实大师Rene Magritte的部分介绍得有些少诶……这个片名概括得也是相当艺术【high art of low countries 妙极 |
|
象征着……意味着……暗示了……你们艺术纪录片什么时候能用19世纪之后的鉴赏语言来品评作品?本纪录片的唯一贡献是让我认识了Paul Delvaux |
|
前两集讲的很好,最后一集明显不太好讲、理解 |
|
比起爱移动的小胖我更喜欢这位的解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