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跃剪切,恍惚追忆,荒诞隐喻。天才之作不需要太多人理解。祖拉契克也编写了《雏菊》的剧本怪不得,形式主义玩到极致就是牛逼。 |
|
让我想起了Le procès |
|
暂时搁置 |
|
社会主义时代的捷克电影,任何主题都可以政治化,这部刨除了奇幻元素的《格列佛游记》,剩下的只有讽刺。我不觉得那时的观众会喜欢这种压抑的影像和欲说还休的言语表达,因为它太沉重太隐晦,而且同期类似的风格,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
|
格列佛漫游奇境记 |
|
8.0/10。其实光看高超的剪辑和极富创意的摄影就够了,配乐也很牛逼。这种意识流形态的超现实主义果然还是捷克人玩得最好,从片名就可知讽刺得有多么极端。很闷很难懂,给四星算违心,但还是感觉很牛逼。。。其实最牛逼的是导演敢为这片终止了自己的创作生涯。 |
|
非线性的事件组合,虚构的浓缩的象征性的描写,运动镜头的持续,人物行为的荒诞,一切都是源自人类世界的非理性和反自由的行为。 |
|
很闷 给五星的 你们到底看懂了没有 |
|
K+K推荐。挺牛逼,但在敏感时期拍这样的片就是一种明晃晃的作死行为 |
|
片子在最后五分钟才有趣起来,前面所谓的超现实、反乌托邦情节在众多此类片中根本没有独特之处 |
|
非常超现实非常魔幻,我爱关于梦境的一切。有关梦境,真让我联想起布努艾尔之审慎魅力 |
|
格列佛游记的超现实主义解读,棱角分明的捷克新浪潮电影,冷峻的东欧特色奇幻,冷战背景下总弥漫着巨大的政治焦虑以及人性的压抑。 |
|
捷克电影就是牛比 |
|
穿衣服的兔子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那只。 |
|
黄粱咫尺,大梦春秋★★★★☆ |
|
rosiky,rosiky |
|
看前面觉得好跳线啊好喜欢啊脸都笑成花了。。。然后越往后看越面瘫 |
|
灵感来自《格列弗游记》第三卷,超现实主义寓言,到处是看不懂的讽刺暗指,犹如梦一场。场景切换有时是生硬切入,有种不连续的跳跃感。三次突然醒来,旁边是陌生的黑发女子同床共枕,不明白什么意思。进入奇怪国度的入口是撞到穿衣服的兔子,可能也融合了爱丽丝梦游仙境的部分设定。走出时发现捡到的怀表指针倒着走——“你干嘛总是无事生非,听着它滴滴答答还不够吗?” |
|
费氏奥德赛+布努艾尔的荒诞讽刺...喜欢电影的开篇。导演用电影生涯获取的一部电影(没见过这么高豆瓣分的)。 |
|
闷得可以啊。 |
|
剪辑! |
|
各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经历。 |
|
沉默禁令,在别国当守卫的国王,取消的十一月,各种隐喻呀 |
|
祖拉契克拍这部电影真的是作死的行为,实在太理想主义了,他的前途本该无限光明的,拍梦境的能力可不输费里尼,实在的可悲可叹,电影界也少了一名奇才。 |
|
剪辑凌厉 超有想象力 最典型的捷克风格:超现实 卡夫卡。。但祖拉契克玩到极致就成了电影里的的天书。。如《雏菊》一般 我不是看不懂 而是完全看不懂 话说北广北影上课的时候 这种片子能讲个明白么? |
|
其实看不太懂 |
|
旁白结束、对白伊始,通过对声音后期处理产生声画距离感。。“在梦里,最冷静的理性也会燃烧”,通过对空间的开拓、同一景别重复利用,同时摒弃夸张的化妆、造型设计,“理性燃烧着”[即荒诞的]表现梦魇般的战后空壳苏联拉普达遮蔽捷克斯洛伐克巴尔尼巴比的太阳。 |
|
这部影片包含了所有能超出你想象的荒诞剧元素,超现实主义元素和讽刺剧元素,是乌托邦式的政治讽刺剧和怪诞的童话故事的一次完美融合。 |
|
我真的看不出它究竟好在哪里 |
|
稀奇古怪,充满隐喻 |
|
和瓦莱莉的奇迹一周一样看不懂= = |
|
个人觉得此片相比布努埃尔早期作品略显逊色,但同样的Gulliver's Travels 背景,被《天空之城》强烈模仿 |
|
超现实。。。。估计已经是我心中的痛了。。。。。真的欣赏不来。。。。 |
|
冷清又無趣 很適合在早起的迷糊空洞中練瑜伽的時候看 整個過程就好像未曾起過床一樣 迷糊又空洞 |
|
4.5 开头的独白简直惊艳得不得了。比起波兰导演哈斯那种魔幻超现实,我更喜欢捷克斯洛伐克的超现实作品,比较好懂。 |
|
太过超现实,太过荒诞,隐喻太深。 |
|
以前的电影真是高级。穿灯芯绒裤子的兔子(道具 太喜欢这一系列穿衣服的兔子的样子了 后面的小兔子 这里的大兔子)怀表,前7分钟的各种场景和转场。裂缝的地板,上就是下,现实里纪念碑谷一样的场景。建筑,破旧的建筑,楼梯的雕像,图书馆,总督办公室角落的浅色大加热炉。飞岛以前梦到过,虽然有差别,梦到很多废墟和这里的很像。废墟的场景。格列佛游记,准备读了。每个破建筑的场景画出来都好看 |
|
超现实主义,等我看懂了再说吧。。。。噢,里面的政府说了什么? |
|
巴尔尼巴比使人想起《鳄鱼街》里那个小镇,超现实元素的运用也不过如此吧,捷克新浪潮牛逼倒是真的。 |
|
#捷克新浪潮# 祖拉契克的封镜之作。极多的直白而露骨的政治影射充盈全片:穿人衣的兔子;周一禁言日;飞城拉普达;生成思想的人造机械.....68年后捷克高压的政治环境怎能容得下这类影片?但祖拉契克充满巧思的荒诞主义表现手法,将影片从原著《格列佛游记》中自由解放了出来,不顾理性的外在表征逻辑。这一类型处理在第二章中尤为出挑,主角的复杂的意识流独白与大胆先锋的费里尼式幻想场景撕裂融合,内在文本的声画对立被推向极致的高潮,穿梭于格列佛敏感多变的内心宫殿中,并依托猛烈急速的推拉镜头,快速横摇/直摇,精致的蒙太奇快切,从而引得观众跌入黑暗的绝对非理性的万劫不复的深渊。可惜的是后期的剧情走向略显乏力疲软,再加之近期新浪潮作品观赏过多而审美疲劳,尽管像“井的守卫者”等章节挽回了一些视听上的重复,总体仍佳。 |
|
4.5。兔子,跑吧。 |
|
整个人类都走过了一段超现实的时光。 |
|
风格化运用到极致 |
|
村子里的傻子把我带出了巴尔尼巴比,后来我又开始糊涂了,我又跟他说,这只表是在往回走是吗?还是仅仅是我的想象?他回嘴道:“你干嘛总是要无事生非?听着它滴滴答答,还不够吗?”格利佛在离开巴尔尼巴比之前,跟大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原谅我。 我明白,而且很明白。 ps:特别喜欢里面的独白。 |
|
从大哥那里翻出来 很佩服这种奇幻想象力
|
|
要是一直能维持在片头独白那种水准该多好。 |
|
格列佛走进了拉普达的权力中心,于是见到了权力中心的空无,靠着既有秩序统治着底下的巴尔巴比尼,巴尔巴比尼也靠着自我阉割(周一禁言)维护着上层的权威。穿衣服的兔子是Munodi王子的存在象征,巴尔巴比尼人民的信仰,禁掉关于穿衣服的兔子的诗则是以掩盖来维护统治。因为走了岔路走进巴尔巴比尼,而正确的道路却被路牌阻挡。影片充满意识流风格,前半段叙事较为跳脱,经常无过度突兀转场,营造着某种梦境氛围,而破败脏乱的空间布景以及广角镜头带来的空旷感使得这梦境更像梦魇。空间布景以及打光方式总觉得很大程度地借鉴了奥逊威尔斯的《审判》。同时导演还会利用人群进行构图,用人物站位填充画面,如此带来了主角被包围着的意味。 |
|
一禁成名,越禁越开心。我怎么脚得和城堡有些相似的感觉。 |
|
荒诞走起来 |
|
“时钟倒走,我们的刽子手坠入歧途,撞屎了只穿着衣服的兔子。”我只是在用最真挚超现实肉身经验在作事实诡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