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支教为切入点,剧情完整,有很多巧思,屋顶上的沙发这个设计真是独具魅力,结尾挺感动的。【bilibili】 |
|
简单美好,全是“画外音”,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这位导演一定会超越贾樟柯文牧野毕赣 |
|
孤灯亮下的饭菜与音乐课上的吉他扫把,红笔写上的“界”字和屋顶上的沙发,台湾人去农村支教从人物角度可以挖出更多陆台关系的剖析,不过短片停在了支教上,浪费了台湾人这个人设,但总体上作为导演处女作还是很不错的,用一些跳动的配乐与镜头特写在未来导演《平原上的夏洛克》也相承下来。 |
|
短片的话,可以的。 |
|
班长小女孩、小胖男孩、两个小男孩打架,这几个小演员很质朴,同时太让人入戏了!写了湾湾口头禅的听写片段、打架不认输、家访蹭饭、班长自己做菜招待老师、因为不会写界没能寄出去的信、因老师要离开痛哭的小让男孩、放在房顶的绿沙发,让人笑中带泪!不负责任吊车尾老师的被感化成长之路!这片超赞! |
|
比平原上的夏洛克有趣多了,在资金这样有限的情况下,拍得超赞,真不知道为什么央视剪成24分钟的有什么意义。 |
|
徐磊很棒 |
|
主演我一直以为台湾男孩…… |
|
都挺好。 |
|
不教就不教,不爱待就不爱待,哪那么多屁话,搞不懂都在表达些什么 |
|
2.5 |
|
作为一名大学时没有选择去支教,而现在又被学生的珍视所触动的老师,太理解片中主角的内心挣扎与最后选择了。而且本片细节满满:放在房顶的沙发、笤帚吉他、世界的界、《我的老师》……徐导真的太棒了,希望以后能看到您的更多长片❤️ |
|
好期待徐磊的下一部片子。这个片子虽然有点bug但是真的好好哭。 |
|
挺逗,挺有意思 |
|
从《夏洛克》过来,导演的乡土情怀真的很好,可能这就是最近在琢磨的真诚/ 视听语言匮乏,长片剧本感觉有高人指点呐 |
|
鼓励 |
|
剧本还有有点弱,中规中矩,不过已经感受到导演的电影趣味。 |
|
真情永远是最直击心灵的力量。 |
|
有些画面和小细节极具穿透力 |
|
“我会记住你们每一个人,每一张脸,祝你们好运”7.5分 |
|
徐磊加油 |
|
情感真挚,诙谐幽默又不失深刻。可以展开拍长篇。 |
|
结局政治正确了,但现实中又会如此嘛? |
|
虽然立意很棒,但台北来的老师真的熟悉简化字吗……?(我看的是收录在《平原上的夏洛克》国版蓝光里的版本,后期制作和以前电视播出的版本有所不同。) |
|
比较中规中矩的温情短片,但依然触动我,特别是结尾屋顶上的那把座椅,它是一种爱意,一种珍惜,一种期待。只是我作为中产阶级,我始终觉得穷人生孩子太自私,这种看法不免显得很傲慢,但看着影片中那个负担沉重的女孩,我觉得她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 |
|
两种文化空间碰撞得挺有意思,比起平原上的夏洛克,处女座更能感受到徐磊导员原生的喜剧思路,从乡土黑色幽默定位看这个短片更有灵性。 |
|
徐磊还蛮有意思的,朴实与诗意、理想与现实。|是成年后的我们不懈追求的童真感。 |
|
简单真挚的支教故事。有乡土情怀,有温情时刻,比如结尾屋顶上学生们准备给老师的椅子,点睛之笔。 |
|
还是有点儿长 @2021-07-15 15:35:00 @2022-06-03 23:15:00 @2021-07-15 15:35:00 @2022-06-03 23:15:00 |
|
还是普通套路吧 |
|
能做到不矫情地煽情已经很棒了 小演员也太自然了 |
|
很棒的到处女作短片。碟影传媒的蓝光版《平原上的夏洛克》中已收录。 |
|
林北靠北哦! |
|
3.5 电影的电影 没那么坏的老师 穷乡僻壤 民风淳朴 苦中作乐 苦难又可爱的小朋友 诸多刻板印象的集合 |
|
徐导太棒了!从第一部短片就才气外露!所谓零度喜剧不过如此吧。 |
|
感人,淳朴,从《草原上的夏洛特》的蓝光附带该片来的 |
|
用歌曲,实在太卑鄙了。在豆瓣我非得扣一星。 |
|
一些过于直白的桥段设计,却总能接回来,还伴随一点惊喜 |
|
细节还算可以 |
|
好笑又心酸又生气又无奈,一个老套的故事结构被徐磊填满了深州独有的风情和有趣的灵魂,细碎的快乐。 |
|
很治愈的小短片,不过没什么惊喜。作为导演处女作,比较无功无过吧。 |
|
细腻动人回马枪 |
|
影片最大的成本就是给张震岳的版权费吧 对以往沉痛题材的轻松化处理也是创新 |
|
不需要从这样一个要向老爸证明自己的台湾人的视角拍河北农村的故事,处女长片好多了 |
|
有点意思 |
|
片子有很多不太符合逻辑的地方,但是短篇看完还是感动到我,应该可以设计的更精细一点。 |
|
教师在目前不入流,人人能骂 |
|
《再见》 |
|
超赞 |
|
评分: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