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么底层的人却对社会对政党充满感恩与希望,是愚昧还是善良? |
|
看完让人觉得很懊恼,观影过程中几度欲关闭,可气愤归气愤,有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比如,大部分愚蠢的人都是朴实的. |
|
儿子宁愿捡瓶子也不去打工,可能是出于一种对于同社会、同他人接触的恐惧吧……从闭塞的农村来到现代都市,周围的一切是如此陌生而可怖,让人无所适从。这种恐惧我也感同身受 |
|
当我看到胜利一个月只有两百块钱生活费的时候,我震撼了,我跟他上大学的时间差不多,所在城市消费水平也不比西安高多少,但我每个月的生活费大概是他的四到五倍。对胜利的父亲,我同样充满敬意。 |
|
胜利告诉父亲四级差20分过时,一起上课的同学的笑声以及成绩不够好读书也浪费钱的评价让人心情复杂,父亲的本子记着“虽然不是什么好学校,但有的人想考,他没有考上,而你考上了。” |
|
智慧能开多彩花,劳动能结幸福果,人若不能被超越,繁衍便没有意义。读书致贫却被打回原处,这只是千万缩影之一。 |
|
一个父亲,打工,借钱,来资助儿子上大学读书。儿子也省吃俭用,靠卖废瓶子来补贴生活。但是当儿子大学毕业,发现并不一定能比父亲挣得多。。。现实和生活是残酷的。父亲的形象朴实且真诚。但是作为纪录片太过煽情。这让纪录片的纪录价值和客观性大打折扣 |
|
伟大的父爱,残酷的人生 |
|
突然语噎。父爱不是有500万给你100万,而是节衣缩食的把赚的100元全都会给你。 |
|
除了音乐太煽以外,其他无可挑剔~ |
|
这就是国人对中国教育现状误解的悲剧 |
|
密密麻麻的一本欠账,多少父亲的血与汗。父亲胜利都在努力。美国人读大学还需要向父母伸手要学费吗?根据沙利美和盖洛普联合作出的一项调查,父母平均所承担的费用约占大学费用的48%,子女平均承担的费用约占大学费用的33%,学生获得奖学金费用约占大学费用的15%,也有3%的大学费用是由学生的亲朋来提供的。 |
|
底层人最缺的就是自信,人来世间一遭,面对“天龙人”设计的各种规则,不应该因为这些规则限制住自己,在别人设计的赛道里跑不赢就说自己菜。
拿出本身动物应有的兽性和人所有的自信,面对这个世界!活出自己生命的意义 |
|
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总是无怨无悔从不计较 |
|
哭了!!! |
|
用音乐煽情过渡真是大败笔,除此还不错。尤其是选的拍摄对象,这个父亲,非常好。 |
|
16年的事。毕业后胜利找了一份工资不如父亲的工作,起薪仅仅600/月.而他弟弟选择了职业技术学院,应该比他前景更好 |
|
2021年父亲节特别观影之一:“…当时就是儿子上了大学以后,我说,你这个学校,我还给他写了一篇。我儿胜利啊:如果没有你的努力,你考上大学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父亲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好好学习,父亲再有钱支持你,也是不可能上大学的。如果你学习再好,父亲没有能力支持你,你也是不可能上大学的。这都是要靠大家的努力。修好你人生的道路。希望你早早成材,那才是你的骄傲,也是我的骄傲。” → “我不可能再活五十岁了,大约能再活二十年吧?二十年是多么的快啊!在我三十岁以前,总觉得人生的路是漫长的、曲折的,可我现在才觉得人生的路是曲折的、但不是漫长的,而是飞快的。大约再有二十年,就是我人生的终点站,到那时我要说,再见了,我的人生,再见了,我的儿孙们。” |
|
出身家境造成胜利视野、能力、性格上的局限,这种局限成为他改变命运的阻碍,有点悲哀的宿命的感觉。。。 |
|
最后一段话 |
|
装逼导演又一 |
|
驚豔於這位父親寫日記的文采。 |
|
这就是真实的国情,不是电影里的,也不是新闻里的。 |
|
糙,真实 |
|
心酸。 |
|
中国父亲 |
|
每个日记,都是压在儿子身上的一块砖 |
|
音乐太煽情 挺恶心 节奏还行 导演功力一般 |
|
20090529 1930 Arts Centre |
|
很辛酸!社会底层不说全部,也是大部失去了上升的通道。 |
|
可敬可爱的父亲。小小的本子、大大的世界。这样的父亲很令人感动,他虽然仅仅是千千万万个苦钱亲人的缩影。同时,这样的现实也不容忽视——现在的大学早已不是鲤鱼跳的龙门,相反因为上了大学欠下一屁股债,到头来仍然被打回原处的人灰常多灰常多。 |
|
打脸无数没钱还要装逼的人 是时候该醒了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
|
情真意切 |
|
自卑,是杀死穷人未来和希望的最后一刀。 |
|
感觉这个家庭应该很好拍吧 可是看起来很表面诶 |
|
我儿胜利,简直讽刺,泪目 |
|
简洁明快 |
|
只是真实,所以有力。 |
|
父親質樸 孩子低能 |
|
re-C西安独立影像展 with whisper |
|
有些情节是比较感人,但是有些真的感觉比较扯,他儿子上大学了随便打工赚点一个月也比200多啊 |
|
什么都说不出来,堵住了。 |
|
我他妈到底是该感动呢,还是该感激呢, |
|
五味杂陈。父亲不是两个好写的字,但他写的挺工整的。相比之下这个儿子并没有把劲用对地方,他可以有很多可以做的去争取改变,但是性格的力量在那儿了我们也不能责备谁。希望大家都能看看,点挺多,好片的力量能促使去思考该做点什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 |
|
人物抓的很典型,但有些部分过于煽情。这真是只有中国才有的故事,令人心酸。 |
|
阶级再生产的一个缩影。 |
|
儿子真窝囊! |
|
父亲的日记是亮点 |
|
想起南周曾经关于教育返贫的稿子。片子挺好,后半段音乐煽得太过火,如汤中鼠粪。 |
|
伟大的父亲、失败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