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怜悯 Oίκτος (2018)

    最近更新: 2024-08-07 正片
    • 主演:埃夫多夏·安卓利达基 / 乔治娜·克莱斯基奥蒂 / 扬尼斯·德拉科普洛斯 / 马基斯·帕帕季米特里乌
    • 导演:巴比斯·马克里迪斯 (Babis Makridis)
    • 编剧: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波兰/希腊
    • 年份:2018
    • 更新:08.07
    • TAG:希腊,2018,黑色幽默,诡异浪潮,波兰,喜剧,独立,剧情
    • 别名:哭上瘾(港)@@@求求你,同情我@@@Pity@@@Oiktos
    • 片长/单集:97分钟
    • 豆瓣评分 6.9 (317票)
    • IMDB评分 6.7 (3,695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75%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77
    • TMDB评分 5.90 (热度:10.82)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波兰/希腊电影《怜悯》的免费在线观看,《怜悯》是对白语言为其它,属于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6.9分,有317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年约45 岁的律师的妻子发生事故并陷入昏迷,事故发生后一段时间都在私人医院就诊。因妻子事故造成的悲伤已成为律师生活最重要的元素,甚至给了他一种成瘾的愉悦感。他感觉生活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好过。有一天,他的妻子从昏迷中醒来。她的回归从根本上改变了他那充满悲伤的日常生活。悲伤被喜悦取代,但他渴望回到昔日。他开始想尽方法来吸引他人的关注和怜悯。他必须摧毁任何快乐的时刻——这起初只是他的总计划的一部分,但后来他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Oίκτος 怜悯 2018希腊 父亲所创作的悯歌

    作者:bili_23183131

    【影子説电影】《战略特勤组》对敌人的怜悯无异于自杀,堪比《三体》中程心的圣母心,上万人的生命为她买了单

    作者:影子説电影

    日本“潘金莲”,连续害死两任丈夫,却仍让人心生怜悯,剧情电影

    作者:小儛电影嘚啵嘚

    年约45 岁的律师的妻子发生事故并陷入昏迷,事故发生后一段时间都在私人医院就诊。因妻子事故造成的悲伤已成为律师生活最重要的元素,甚至给了他一种成瘾的愉悦感。他感觉生活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好过。有一天,他的妻子从昏迷中醒来。她的回归从根本上改变了他那充满悲伤的日常生活。悲伤被喜悦取代,但他渴望回到昔日。他开始想尽方法来吸引他人的关注和怜悯。他必须摧毁任何快乐的时刻——这起初只是他的总计划的一部分,但后来他失去了对自己的控制……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7 IMDB 7.1 HD720P中字
      The Square
      2017
      喜剧片
      瑞典

      方形

      The Squar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片名应该翻成「方块」啊。导演为了黑移民或者难民,先把当代艺术和白左往死了黑,也是够拼的。这片跟「寒枝雀静」感觉好像,但并没有罗伊安德森那么强大的体系,显得拉拉杂杂的。不过喜剧上还是比罗伊安德森热一些……
      • 四星半,这是一部属于知识分子的喜剧,知识分子更懂,讲的也是知识分子的尴尬与自嘲。而尴尬也是构成影片笑点的主要因素,它讲了很多的知识分子和体面人的尴尬与他们引出的笑点。而最后一部分,则让这种嬉闹,从片中人的尴尬持续到观众,你才发现,被讽刺的可能不只他们,虽然会有点生气,但还是厉害。
      • 在平遥国际电影节上看了一半,最近在网上找到资源才看完这部获得金棕榈奖的长片。不同凡响的风格,碎片似的结构,让观众一时难以看懂。不过耐下心想想,这还是部有内涵、有创新的作品。比起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智利的《普通女人》来说,它更值得被肯定与研究。
      • 重看还是觉得精彩绝伦。恰到好处的幽默,一场接一场火花四溅。最好的还是这个角色:博物馆策展人,有光鲜的生活、体面的工作、帅气的外型、自恋自私自觉高人一等却需要在商业、社会和艺术间找到平衡。奥斯朗眼中的瑞典显然分化是严重的,而解决的方式显然不是一句“社会需要改变”就能说完的
    • 豆瓣 6.9 IMDB 6.5 HD1280高清中英双字版
      سيد المجهول
      2019
      喜剧片
      法国

      无名圣人

      سيد المجهول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文艺版盗墓笔记,十年一雨的魔幻主义,不动声色的黑色幽默刚刚好。结尾傻了吧唧“到此一游”的外国游客好像我哈哈~
      • 讽刺喜剧的三大主题,宗教,政治,性。这三个在天朝一个都不敢碰。
      • #72nd Cannes# 摩洛哥导演处女作。有着蛮强的类型元素,又算得上是个喜剧。叙事技巧、情节和观感与[心迷宫]和[秘密原料]近似,围绕一笔被藏起来的钱发生了很多啼笑皆非的事情。多重巧合之余带有一点不错的社会观察,闭塞荒凉的小村庄,宗教/迷信泛滥。摄影很用心,风景不仅作为造型元素而且有着明确的叙事功能,美术做得也挺下本的。另外真想再念一遍“无水的土地,无偶的男人”以及动用“第三世界民族寓言”的刀来分析啊!
      • 这片儿可爱
      • 3.5星。全片打了特效。
      • 一个盗贼入狱前在荒山上刨了个坑埋了赃款,出狱后发现那个荒山被当成“无名圣人墓”供起来了,只好在附近住下,想方设法去取回赃款;底色是卡通化的干旱荒芜的小村和沉默迷茫的信众,但故事框架本身幽默,笑点也很奇妙
      • 以下是腾讯翻译君翻译的剧情简介:在被警察抓获之前,一名小偷挖了一座坟墓来藏一袋钱。几年后,他从监狱获释,回来取回袋子,却发现在他的战利品正上方有一座无名圣人的神殿,周围建造了一个全新的村庄。
      • 荒诞主义者2.0
      • 3.5
      • 能成功用场面调度使一个现代阿拉伯寓言诞生,这点已足够了不起。
      • 比较冗长、无聊,故事、画面太单一了,几乎没什么悬念,随便看看就行。
      • 摩洛哥王国,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阿拉伯国家又称阿拉伯世界,是指以阿拉伯人为主要族群的国家,他们有统一的语言阿拉伯语,也有着相似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 阿拉伯国家共包含22个国家,总面积1313万平方千米。伊斯兰教规定,9岁以上的女性和12岁以上的男性穆斯林,每年斋月即希吉来历的莱买丹月即九月,都要封斋一个月。在封斋期间每日两餐,大约在日出前1小时和日落后1小时进餐,白天禁止吃喝和性行为。
      • 7分。到底是圣人的圣迹还是钱的魔力?小偷埋下赃款后被逮捕入狱,出狱后埋赃款的土堆被当做了圣人的坟墓,不仅被陵墓建筑包围,而且还受到人们的朝拜。小偷叫来同伙想要拿回赃款,可是屡次失败,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不少荒诞有趣的事情。小偷、医生、守门人,以及隔壁村的农民,被这个“无名圣人”联系在了一起。最后小偷没有拿到赃款,隔壁村的农民意外获得了这笔钱。有钱,十年不下雨的村子下起了雨,有钱,也可以将农民死去的父亲“打造”成“无名圣人”。讽刺辛辣、构图极简、满屏荒芜。
      • 6/10。总想到《必是天堂》,摄影和冷幽默。一直失败的小偷,无聊的医生和护士,爱狗的守卫,小镇魔幻故事。故事是有趣的,但太小太杂了。
      • 凡人们绝对信服圣人的圣言而又不真心实意实行,这并不是圣人的悲剧,而是凡人永远成不了圣人的缘故
      • 【摩洛哥】所有的故事大抵都发生在沙漠地区的小村庄,那种荒芜感被超简的构图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可能对同类故事总是预设要看到很多特别“重”的东西,但它只是个关于崇拜、贪婪和信仰的寓言。留下的是对剧中小人物经历的会心一笑,而非“XX完了”的无力。
      • 将原生态的黑色幽默讲的如此和谐,故事是一方面,调度也真的不差。
      • 穷电影穷哥,我知道其中一个肯定是你。
      • 可爱的现代寓言。
      • 一种不动声色的幽默 但如果错过一点或没有进入情境就错失了有趣//严肃的宗教题材还是要搭配娱乐性较强的类型元素会比较好玩//无法承受之重与无法承受之轻
    • 豆瓣 6.1 IMDB 6.7 HD1280高清中字版
      La femme de mon frère
      2019
      剧情片
      加拿大

      哥哥的爱人

      La femme de mon frèr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比较怕这种躁狂电影。
      • 作到可爱。
      • 越看越喜欢,真是特别对味,很作者风格,所以不喜欢也很正常。导演的点我觉得我全都get到了,本来觉得加拿大人叨逼叨后面发现完全陷入剧作,也算圆了我族独生子女无法享受的手足情的梦。所以这辈子的兄妹都是上辈子的情侣,片尾一对对真是恭祝天下有情人皆成兄妹。
      • 魁北克菲比·沃勒布里奇,成年版《快把我哥带走》,最后的镜头大概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Cannes
    • 豆瓣 6.9 IMDB 7.0 HD
      Stebuklas
      2017
      喜剧片
      英国

      养猪场的奇迹

      Stebukla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3.5。后苏联时代的立陶宛精神寓言。共产主义已成虚妄的旧日愿景,外来资本主义则有着与本土人民相背的需求,最终一卷而空,并非期待的那样带来拯救。宗教有兴奋剂和安慰剂双重作用,同时又是一种传统的桎梏,并指涉于渐被遗忘的历史。最终怀孕又暗示了这片土地内外相加作用的复杂命运
      • 完整的黑色政治隐喻:苏联留下的旧恨和建设和卷尾猪全被川普样的美国佬拆了,之后他也拍拍屁股走人,留下一个属于立陶宛人民的遗腹子——好嘛我们干脆说这是圣灵降下的奇迹就可以!回归天主教传统啦!
      • 政治隐喻啥的也就还好,音乐倒是不错。结束时起码看到有五个观众在听歌识曲,十个观众散场了还在哼旋律……干脆上传一下。‘There was no Finer’ by Paul Mottram https://盘.bai度.com/s/1sj5OwVoBd28Kn1ZQ2Dlazg
      • 【宝藏】。红脖子美国佬,带来了一场重整人生的幻觉美梦。苏联冠军的立陶宛白猪逐一放倒,棚屋挖了个底朝天。好吃懒做的村民,打了耳环的丈夫,节奏气韵很稳,黑色笑点不少。
      • 很不错了,看过的为数不多几部立陶宛电影之一。
      • 象征立陶宛的养猪场女经理,在美国骗子的花言巧语下,以为要开始美好的生活,收获美丽的爱情,结果事业被毁,钱财被拿走,只留给她一个遗腹子,曾经苏联时期的明星猪也在黑暗和饥饿中死去,浓浓的政治隐喻和讽刺意味~相对于 养猪场的奇迹 这个名字,我更喜欢 空泛涟漪
      • 旧制度已腐朽不堪,新制度也是一场虚梦,养猪场没有奇迹,只有自欺欺人的宗教。
      • 大概是看过的第一部立陶宛片子?养猪场的抓马,只不过表达得比较收。闯入者的设定是有趣的,只是后半程为了追求结构上的完整连贯性反而让这个故事变得有些泄气。女主丈夫的角色也没写好。表面是喜剧,内核还是略带悲凉的。整体普通,但好在还有恰到好处的幽默感。
      • 黑这黑那
      • 立陶宛也可以如此新浪潮!也跟发国人一样,热爱狂黑美利坚233333 上海电影节真好,为我这种对各国人类巅峰好奇却又真心懒得旅行的人,打开一扇窥探其生活的宽窗。
      • 美国来客的设定略迷…就是那种好像很复杂其实仔细想想没啥层次的伪装型cliché…导致后半段有些崩;但喜欢贯穿始终的幽默感。另,这可以算是另类福音电影?
      • 排一年拿房还是排十年拿房的小特权差异早已消失,海外资本到此一游fuck around后灰溜溜离开,百姓生计被短频快的眼前利益出卖,骄傲的女养猪场主埋掉了她最心爱的猪。个人感觉,最大败笔是结局让一切回归信仰救赎,乱入一段苏联无神论宗教迫害伤痕史也有点可有可无
      • 埋葬过去。借经营惨淡的养猪场如何一步步毁灭,讲前苏留在阵营国家土地、时间与人心里的阴霾如何处置,真正隐喻,让背景中世事变迁与女经理内心轨迹各自成立,非常完整。可惜是同时无踪的还有东欧电影擅长的生活情趣和诙谐气质,包括技术上,细节不细,韵味为零,也许过于专注于女主人公本身。女主角太生动了,演技很赞,carry全场。其中的小提琴曲非常棒。全球化、现代化,是一时冲动的结果,还是天降神孕,总之孕育着某些悲剧性的未来。立意不错,女演员表演优秀,3.2/5
      • 一个纯粹的关于历史、政治与个体的精神寓言,其中的人物、场景和情节,都在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思想的变迁,及其产生的阵痛与遗憾。第一次在大银幕看前社会主义东欧气质的电影,还蛮喜欢这种调调,音乐很不错,影厅内没有信号识别不出来,结尾三分钟睡着了遗憾错过结局,小册子上一句话说得很好:对当代主流电影工业审美的有意疏离和温和逆反。【中国电影博物馆·保加利亚影展】
      • 总有为了寓言而寓言的感觉。那个老美咋有特朗普之感。
      • @欧盟影展2018 | 卧槽我眼神真好,那个神父真的是达尼埃演的!高于预期,配乐很棒,但是并不觉得很黑色
      • 讽喻了立陶宛在红色阵营中的一段历史。怎么也找不到的宝物和令人失望的出身,应该都有所隐喻。
      • 少见的电影。有意思的。
      • 20.11.12 博物馆 无论是4:3的画幅还是始终阴郁破败,但看上去犹如油画一般的立陶宛农村,都让这部电影看上去更像是一个短小精悍的政治寓言。彼时苏联刚刚解散,导演可以通过一个养猪场的“前世今生”来描述这种阵痛着实有趣,无论是美国人的到来、养猪场的推倒、最能生的那只母猪的死亡以及最后从未生育的养猪圣手在“圣灵”的感召下受孕,短暂富裕起来的农民生活又回归原样,都很巧妙的与立陶宛的国运形成互文,在经历过巨大的绝望以后重新获得弱小的新生。要是有奇迹,也只是早已沉入水底的石子激起的阵阵涟漪罢了。
      • 较压抑 没啥意思
    • 豆瓣 7.4 IMDB 6.8 BD1280高清中字版
      Om det oändliga
      2019
      剧情片
      瑞典

      关于无尽

      Om det oändlig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感觉就像对一个冷漠的人讲了一千个冷笑话。
      • 罗伊安德森在此片中的画面构图是这样的:画面中永远有明示或者暗示透视现象的线条,甚至雨中操场泥地里的不同水迹也是一致倾斜过来和画面的边框形成明确的夹角。画面的摆放永远水平于两条或者几条透视线的夹角,夹角的位置永远正对着画面水平线的四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三处。这一点尤其在室内空间时特别明显,每一个室内画面内都可以找到两条透视线的夹角。而绝大多数人物尤其是配角演员,都严格沿着透视线条的方向移动,但在每一场戏中,主要人物都在规整运动中突然变换移动方向,或者停下不动,或者和主运动方向侧向和逆向,他打乱队形,立刻成为整齐划一运动中的强烈错误式的不和谐音。罗伊安德森由此创造了一种在纳粹一般窒息的科学一致中,突然情绪崩溃式的情感异动,那种戏谑式的悲哀和精神绝望便由此而生。
      • 还是这种...一分钟短剧集的风格?人间大小悲欢,喜欢性冷淡风的调色。做这位导演的演员基本都很省事,找准位置站着坐着不动就好了。倒胃口的是第一次见识到威尼斯电影节的全程评论音轨,当地一家四口在我背后一刻不停说笑模仿台词,好吧哪个国家都有这种不知道从哪搞张首映票就来祸害别人的傻逼
      • 夏加尔式的怪诞幻想,弗里德里希的泛滥浪漫主义。暴力温情共存,平庸和史诗相辅相成。你我,100万年后以土豆和西红柿的形态再次相遇,一起漂浮在微缩的废墟之上。爱,永远高于毁灭,短小而无限。
      • 连看四部罗伊安德森的作品真的会审美疲劳,寒枝雀静后传,北欧静物展第四弹罢了,火山灰簌簌落在主角灰白的脸上,像是什么异度空间,人们没有性生活。
      • no
      • #Venezia76 如果Roy Andersson成為youtuber,我會訂閱幫他增加追蹤數,然後從不打開來看。看他電影的場景比他的電影更「Roy Andersson」,想像:一個觀眾呆坐的大戲院,走道過去一個人全程玩手機,右邊坐的人不時拿手機出來確認時間,附近一些人已睡著,而偶爾有人捧場發出大笑,螢幕打上Roy Andersson作品——無時無刻鼓勵著人們丟下他的電影上街去,去生活,去笑,去自食其力,用自己生命的溫度,不要食「用畫的構圖光線筆觸上演讀者文摘等級的(冷)笑話」的無味殘羹冷炙。
      • #VIFF 如假包换的罗伊安德森。Oulipo式的「我看见」=人类状况:无尽的苦难(大到希特勒,小到迷路)和零星的慰藉(一小段少女之舞)。布莱希特式的,荒诞的,幽默的,也展现了强大的处理空间的能力:活画式的画面经常分为内与外,上和下,而故事不总发生在最显眼的地方。
      • 总有这类大师的电影,在你觉得对电影略知一二的时候冒出来,让你觉得自己还差得远呢。如今的艺术电影都越来越类型化,而罗伊·安德森就是那种艺术电影无法复制的存在,他独一无二,非常独特,导演的作者风格独树一帜。除了能摆出那些独特的构图,镜头内以静制动的精巧调度,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飞起来,这次就像《空中的恋人》一样,飞起来俯瞰众生,他的创作随着年龄的增长真是越来越神了!
      • 有的人在路上抬着十字架,而其他人都在对他唾骂,有的人望着自己杯底,而周遭的都在欣赏窗外美好的雪景,那个女人在上天飞啊飞 看着这个离奇世界里的众生百态。所谓的无尽 大概就是飞遍了全世界看透了所有人的喜怒哀愁 而这趟旅行 没有终点。
      • #49th IFFR# 威尼斯最佳导演奖→鹿特丹Perspectives-The Tyger Burns。9分片。31个镜头。罗伊安德森真是越看越喜欢(正在从头补),一场一镜尬冷小段子电影总舵主(苏雷曼总还是跟他差点意思),总能摆出一个特别个性的机位角度,并拍出一种独特的色调(低反差+水彩画的感觉),有着极高辨识度。眼界和想象力也是古往今来天上地下可以跟马利克大仙一战,同时跟伯格曼的命题“失去了信仰怎么办””衰老和记忆“等等正好形成一个回应关系。相当赏心悦目。
      • 3.5;30多个碎片拼成的图景基于日常的写照,却参透着人类生存永恒的境况;以上帝俯瞰苍生的视角诉说生命伤痛的无穷无尽,恋人飞过城市废墟的上空,爱与死,等待与错失,生活的平庸,历史暗角闪现的残酷。碎片与碎片之间的时间显然有线性的流动,但空间显示的场景却往往是静止的,这种显性的落差也进一步强化了荒诞感。
      • 真的 很 好 看!最开始感觉罗伊·安德森还是变成了他最讨厌的那个人——英格玛·伯格曼,但越往后越感动于他异于伯格曼的表达(伯格曼恰恰在这个位置上用无休止的自我怜悯和感动而滞涩住了):关于无助,关于绝望,但更加关于无助和绝望“之后”,关于时间必然的推移。万物皆为刍狗,但不也因无尽的失败和悲剧性的存在而具有某种美感和诗意?“我看见一个男人…”罗伊·安德森不是用冷漠无情之眼观看人类,而是以他者的悲悯之眼抚摸众生。
      • 是不是都很棒棒 什么棒棒 一切都很棒棒呀 起码我这么想 okay 飞行 喝酒 浪漫 all of me
      • 当时连着看完生活三部曲之后记忆就已经串了,现在罗伊安德森又拍出这样一部(易懂得多)是有点尴尬的,不过他太低产了,时隔几年再看到那些精心抓取到的关于生活的真相并不会感到厌烦。
      • 罗伊·安德森总是对尘世保持着距离,以一个审视的姿态观察、创作。电影的旁白像是来自一个与这个世界毫不相干的人,捕捉那些荒诞又日常的时刻,用喧嚣衬托孤独,用幽默描绘历史图景,用一个个冷漠的戏剧场面表达思考、立场,甚至政治控诉。 其中,一个饭馆的场面让我想到画家霍珀,也突然明白了罗伊·安德森冷漠背后的热情,他强调“观看”的私密性,用极简风格建立和观众之间的连结,让我们感受他的情绪,最后走向自己。4.5
      • 一杯喜剧,刚遇味蕾便有了苦涩,入吼则有了酸甜,咽下的却是荒诞,在胃中分解的全是悲剧。 这就像,你让我思考人生,我慵懒地看看午后的阳光在自己身上斑斑点点地作画,于是想用刀划开,再用血调试一下这五味杂陈的恍惚。
      • 在中国影迷异常兴趣的拿奖学问上,RA跟阿亮、金老小子一样一招鲜,吃掉威尼斯半边天。小到一颗牙发痛,大到纳粹毁灭,都变成了“我看到”的千夜故事,夏加尔的情侣跟着歌声从天上飘来,俯瞰被轰炸的科隆。镜头注视着被驱赶西伯利亚流放的德军,又安静看着一个父亲给女儿系鞋带。震撼指数和意外指标,其实没有前两部作品强,反倒是故事女声的画外音存在,可能会招致不少人的抵触,即它代表了某种抒情的企图。
      • 反反复复都用同样配方烹煮同样的食材,确实难免让吃货感到腻味。上一部擒获金狮奖的《寒枝雀静》就有类似的毛病,这部稍微有转变的是人物行动速率有所加快,脸上也不再涂白色的灰,诡异程度有所降低,加入一把女声叙述和调侃剧中人物的设计最能产生跟观众的互动性,值得赞赏。当然,喜欢他作品主题的影迷自然也不会失望,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法沟通,信仰缺失导致的心理危机,以及用戏谑方式重构历史事件/人物的手法依然很有效。影片名字指的是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而永恒不灭,由此,关于永恒无尽还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内容。片中夫妻两人拥抱着飞翔的画面跟已故葡萄牙大师导演奥利维拉的《安吉莉卡奇遇》里的一个场景如出一辙,大师心灵相通绝对不是随便说说。
      • 导演把一根香蕉用胶带粘在墙上, 得了威尼斯金狮奖, 导演把香蕉拿下来咬一口, 又得了威尼斯银狮奖, 导演决定了, 把签了名的香蕉皮送去戛纳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