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正在做关于大兴安岭的项目,所以抱着严谨的态度看了这个纪录片。片中的柳霞一家,其实在山下是有政府提供的房屋,柳霞的儿子雨果由政府支持去了南方大城市上学,又追求演艺梦想去了北京学表演,其实政府已经尽最大努力去保护这个民族(但是没用对方法),所以该片目的性太强,只展现他们想展现的。 |
|
好看。十分钟一集,剧组真是非常不浪费观众时间啊。第二集中,二姐的儿子终于提出要穿传统丁字裤,就像是传统和现代的一次小小和解。 |
|
题材选得比较好,沾上“政治正确”,评分自然不会低,只是我觉得有些东西不太对劲……单纯的记录,很任务化的记录,所有人(影片的制作者和观众)都是以旁观者的姿态现身。我觉得不是所有村落都适合拍摄和记忆,这种集邮式记录太商业化,像是标本,它们难道真的都面临消失吗? |
|
跑遍中国的版图去拍一个东方村落,这样的纪录片很符合当下轻阅读时代的审美趋势,从选题、包装、拍摄到文案都做到非常精致。它也并不只是展示风景和民俗,几乎每集都能看到传统的文化和技艺面临着失传的问题,这是继承传统和现代生活方式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好在还可以通过这样纪录片让年轻人看到。 |
|
羡慕这些拍纪录片的,第一集就找到了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
|
仅从片子来讲,素材欠缺导致叙事乏力已经非常明显的问题了。不过选题和营销我看还是挺好的。 |
|
一般吧……有的摆拍明显……还是有点别扭……况且对于村落来说,功课做得不够多,只是表现现状,不能代表村落本身……总觉得选题有点杂乱…… |
|
从东北的大山深处,到台湾的岛屿风光,再到新疆的雪域高原,中国乡村的独特美无处不在。城市化固然是一个避无可避的现实,也许谁都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但是赶在那些古老的文明消弭之前。至少能温柔地看它们一眼,并永远记下它们最美的样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节目的立意非常之高 |
|
“我曾把一枚金戒指,在你的岸边丢失,那是我要送给心上人的礼物”。歌声,质朴,无华,却打动人心。身体的远行,心灵的回归。“坚守”,不随时代洪流卷走,坚守传承、坚守温柔、坚守无限小却又无限大的生活态度。 |
|
10分钟用来认识一个村,刚刚好。黄山的木梨硔村真美啊。 |
|
3.5吧,选题很好,拍摄画面很好,符合当下人的喜好与趣味,但明显给人的感觉是这只是短篇,缺乏深入的探讨,有点金玉其外的感觉。但整体还是很好的,为了历史留存一份影像记录,为了那些即将消失的村落。 |
|
真想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然后把这些美丽的地方一个个走过 |
|
选题不错,可以马克几个想去的地方 |
|
村落不会消亡,它们是现代都市人梦境里返璞归真的地方。今年五月去了禾木村,一清早看炊烟袅袅,虽然冻成哔哔鸡,但真的美若童话世界…… |
|
镜头不够,大景凑!画面美得令人窒息,原画质看起来也很舒爽。 |
|
真的是很棒的纪录片啊!几乎每一集都有共鸣,最喜欢的是驯鹿那一集。 |
|
恍恍惚惚想起高中看《华夏地理》,一边看一边想着上面介绍的小村小镇一定要去看一看,转眼10年过去啦。 |
|
国与民,永远大于ZZD |
|
每一集采取以一个人的故事为串联,展现山川地域,民俗节日,展现的东西挺好的,但是找一个人,讲他的故事也许觉得会比较深入,深入到这个地域的根,但是我觉得不接地气,太假了,假死了,受不了。每看一集(间接加速掐头去尾地看)都会百度这个地方和收藏,看到宁德电视台的视频,采用美女记者(不必掩饰,美女一定是吸引点之一)出镜,引领视角,与路人采访对话的形式,全面介绍一个又一个地方,很清新,很接地气,对宁德好感度+1。 |
|
旅游广告 |
|
目前三星,第二集的旁白差了点啊。 |
|
“我曾把一枚金戒指,
在你的岸边丢失,
那是我要送给心上人的礼物。”
——《最后的驯鹿村》 |
|
看过 |
|
每一集都很短,而且片尾是个狗屎 |
|
18年6月观影 |
|
除了有点短。很多东西还没来得及消化,还有几集比较散。没有太多的主题。感觉很好了。有点像日本那个吉祥街是你想住的街道吗那种治愈感。 |
|
集邮记录,明显摆拍,但这种题材不摆拍也没办法吧。基本就是个视频素材吧,记录会消亡的那些。 |
|
唔,新媒体纪录片......于是我想到,当代社会里是不是只有能被消费的东西才能存在呢? |
|
这个片子的情怀还是很美好的,能够吸引一大批,有这种想法的人去观看,但是质量还是一般,尤其是有些桥段的摆拍比较严重,有时候反而突兀不自然。 |
|
充满人文观照,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越来越多,真的好高兴。 |
|
时长长一些会更好。啊,想回家了。我们村也挺好的。 |
|
2018929看1(才发现豆瓣有视频。了不起的频道)看第一集,还是不错的!母子观念不一样,儿子去城市工作,母亲在车后挥手“慢点走”。第2集:兰屿。旁白一听是台湾口音3禾木图瓦人4木梨硔5老达保:拉枯族6东壁村7富春江8坪朗9达祖村10老牛湾村。整体四星,少数民族那几期做的好!最后一期的吕扣有农家乐 |
|
很棒! |
|
太短了,不够看啊! |
|
简笔画的方式,用文案和影像勾勒出村庄的样貌和人的基本生存状态,重风土。主创怀着对于传统与东方文化即将消逝的焦虑,悲天悯人。 |
|
这样拍纪录片挺好玩儿的,每集结尾看得出创作团队也是一群有趣的人,支持。 |
|
镜头下的村落实美。
或许只有在人烟没那么稠密的村落,才能见到一些与坚韧、孤独、美好、扎实、向上…息息相关的众多人与景。
文案、配音略逊色,人物、风土纪录也差意思,不过篇幅这么短,已经很棒了!
|
|
每个村落太短太浅,流于表面,像旅游介绍钱,新农村建设的宣传片。我宁愿村落10,每个至少蹲守四季,挖得更深 |
|
【旁白+生活记录】 少数民族文化传承 |
|
2020.11.15【A】可惜一集太短了!100个村落,每个住一年也需要100年,顿时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 |
|
国产记录片不仅制作越发精良讲究,在表现上也更有想法,执行肯定,注重意趣,真好。 |
|
【早餐纪录片】 |
|
浅尝辄止,只能算作消遣。 |
|
镜头极美,内容太少。 |
|
我们都是被城市化的一员,我们离不开城市,也回不去故乡, |
|
很有意义的事,很有意义的节目!宛如[东泉]般美丽。 |
|
非常不喜欢这个纪录片的表达方式,基本上是给每个村子包装一个主旋律,感觉旁白念的文字就是提前写好的“稿件”,文笔优美又有主旋律的体现整个村庄的特点,每个镜头不过是为了贴合文字而存在。太多刻意的镜头,各种航拍轮番进行。美则美矣,若是为了百年后记录村庄文化风情,还是克制而诚实的记录? |
|
随着时代的更迭,年轻人势必要走出去,古村落终有消失的那一日,于是当今的我们尽自己所能记录它最美的样子,留住它最美的风俗。摆拍成分确实是太多了,可是还是要给这个团队的用心点赞! |
|
可以,推荐。 |
|
片尾那几个逗逼你跟说匠心巨制?纪录片不是找到个好题材好地方就完事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