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eta是个了不起的小女孩,作为一个opinion leader她背后有团队也是很正常的事。小小年纪为气候危机用实际行动努力,评论区的成年人却嘲笑谩骂她。之前国内全网指责她关于要亚洲人放弃用筷子的言论完全就是无中生有的谣言,她从来没说过这种话。所以谁才是真正被媒体利用呢。 |
|
补,疯子真多(指评论区) |
|
片子和孩子一样空洞 |
|
宁演千场戏,不种一棵树。 |
|
希望都有点口德,不要🐴小孩,毕竟她是有病,把她摆出台面,躲在背后坐收渔利的人,才是应该被逐出🌍的 |
|
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
|
无论如何,这个小姑娘还是非常勇敢的,希望她以及她这一代人真得能够改变世界。做为上世纪最后十年出生的人,我觉得自然环境的恶化已经无可避免,现在只能等待灾难性结果的到来,问题是什么时候,以及什么程度。我觉得人类还是不至于灭亡的,只是有可能数量上指数级地减少,然后整个人类文明的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我们今天所重视的一切,国家、民族、宗教、种族,都将不复存在。 |
|
“我们向来是不惮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这个小女孩的。”不论主人公如何,片子还是足够客观真实。年轻人的狂热,普通中年人的冷眼旁观,政客的道貌岸然,以及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孤独朝圣”。这一切,只有大自然能够给出答案。或许人类正是这样的物种:向明天借债,去偿还昨天的债负。 |
|
How dare I? |
|
的确,最初如媒体报道上的一样,觉得她有些神经质,过于激进。而看完纪录片后,我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她的言行也就更可以理解了。
对于全球变暖,环境保护上,的确如姑娘所言,希望大家都是有亚斯伯格症的。一定要非黑即白,没有妥协余地。要不停反复的大声疾呼,要求各国政府采取实际行动。 |
|
无论她接触的那些人怎样,格蕾塔显然是一个非常真诚的人,当然也很自我,这使得她能够专注于气候问题,而不会因为还考虑其他紧迫的因素而自我怀疑,不断妥协到失去方向。这世界当然需要一个这样用力大声呼喊的人,否则无论多少事实摆出来,确实都很难让人真正“听到”。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关于她的巨大争议,我是否会在试着了解她的观点的过程中被说服,并主动寻找更多相关信息。这世界缺乏的并不是研究和可以去实践的各种解决方法,缺的是摇醒更多人,而这一点在她之前从未有人做到过,所以我也无法想象还可能有人会做得更好。对于那些苛责的人,一句最简单的话就够了:你行你上啊。 |
|
真不懂为什么有些人老说“背后的势力”,什么势力?全球环境的改变2020年还不能让人醒悟吗?你可以不为改变而出力,但请不要贬低那些为了全人类的明天而努力的人 |
|
无论是否真心认同她的言论或者那些发言与坚持,又或者有多少“幕后”、表情包出现在事件之外,Greta的存在或许都能让更多的人警醒《巴黎协定》尚未达成,气候问题依然是全球事务里的重中之重。(喜欢她的人加入抗议和上街,不喜欢她的人也能立刻找到力证自己“我比她更环保”的贡献得以达成另一种方式的关注)。但这部纪录片里,堆砌了太多现有的事实与重复的新闻片段,对于一些不易被看到的流露—比如作为一个小女孩其他时候的生活,或是些和他人的人际互动,都基本是没有的。这个制作算是可惜了,或许剧情化的改编能够更好地诠释她所代表的精神。 |
|
对比少年厨神(Chef Flynn, 2018),虽然不敢苟同气候的立场,Greta Thunberg罢课、航行、会见名流、甚至充满偏激言论的演讲,青少年偶像的成功从来都是特立独行的人从中脱颖而出,只是可能或许多年后再来看不知Greta是否还有如今的初心?或者我们从“performer”成名的大众消费潜在心理得到启示? |
|
2020多伦多Day7 | 被Greta圈粉一年多之后,看到这个纪录片灰常激动。当时只看到她在联合国的演讲,不知道她是坐船横跨大西洋达到的纽约。所以五星有很多感情色彩,并且认为这样的纪录片需要被看到,议题需要被关注。不管别人怎么评论,我还是很想defend Greta。对于那些骂她没有提出任何解决方案的人,她只是个学生,要怎样解决问题难道不是各国领导人需要去完成的么?我们身边那些自称关心环境的人,有多少可以真的做到。至少她一直在持守她的lifestyle。 |
|
不就是个白左版的张铁生么,论逼格,当年随便一个红卫兵都比她高一百倍。 |
|
【自译】https://www.acfun.cn/v/ac46378405 配得上是intimate portrait,丰富了我对Greta这个人原本仅停留在怒瞪双眼的形象上的认识。Greta的很多表现,包括找不到说话理由、行动无力、对未来绝望、焦虑、偏执、自责、易怒等通通都是抑郁症表现。(本片评论区的用户大多不是在对影片打低分,而是在对Greta的想法打低分) |
|
很厉害,把这样聒噪不安的一段故事记录的如此安静。climate change是这个时代的“日心说”,宣称它是hoax的人并不是反科学,而是利益博弈,当初反对哥白尼不是反对科学,而是捍卫宗教利益,一个道理。伟人归纳说同样的事件会在历史中发生两次,第一次是悲剧,第二次是笑柄,但愿如此。用我们的氛围看Greta,她在做一件伟人做的事,这是“立德”,只要论证出她不是伟人,像Quora的讨论一样:种树才是真爱护环境,她是演戏。其实两边都好,提醒世人重要,种树也重要,不能比较。G.M.刚宣布,2025年前花270亿要研发出30款电动汽车;中国要求2035年前实现大部分汽车为电动,相信下一个十年再看Greta,中文社区会是另外一种评价。这种对孩子的信任,快赶上以色列了,她承受的东西太多了,很佩服。hulu |
|
如果你了解自闭症/阿斯伯格症,你会理解Greta。别人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其他国家的问题都不是自己的问题,这是大多数常人的认知。也许曾经不是这样,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而所谓的非正常群体,一旦看到问题就无法视而不见。所以Greta说: "Sometimes I feel like it would be good if everyone had a bit more Asperger's." School strike第117周了,大人们还在欺骗孩子。 |
|
期待看到ted talk胜过vlog 但还是多次被年轻人的authenticity和solidarity感动到热泪盈眶 太过关切 太过沮丧(瑞典人真的好喜欢用Wim Mertens呀 |
|
片名太没创意 应该改名叫“工具人” 其身后的政治家和媒体的运作才是观众应该看到的 |
|
이 여자는 정말 멍청하다... |
|
对这样的新闻人物该用什么样的纪录片方式是个大问题,电影本身只是对一些大家都熟悉的内容的串联,没有描写人物的独特角度,也没有提到事件本身的影响。 |
|
格雷塔是安提戈涅 |
|
greta不屑坚持和面对政客游戏嘴脸的失望愤怒令人感动。既然是关于greta而不是她提倡之理念的纪录片,就显得较片面,看不到其生活的多面性及其他家人。 |
|
很忧伤很lonely的一个15岁女生,与其说真的在为climate做事,看着更像是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attention,于是用这种方式来寻求关注。 |
|
不容易 |
|
偏执 心碎 坚定 唉 我哭了 就是因为她我才开始尝试变成vegetarian 打车只打电能 不点外卖 不买fast fashion 尽量少地开空调(至少现在climate crisis这个议题能被广泛地讨论,vegan 也越来越流行,更多的人愿意尝试sustainable lifestyle。看到石油公司也推出了太阳能和风能的新能源,国内也开始逐步禁塑。虽然不都是她的功劳,但至少终于有一些行动,不再是徒劳无功看不到尽头的protest,她应该也感到一丝欣慰吧) |
|
沒想到重點不是climate issue而是這個“抑鬱且神經質”女孩的心碎,作為第三世界的貧民也許無法共情她的憂患,但是從personal crisis的掙扎中悟出global crisis,即使失望也要偏執前行的決心好酷,小孩子的直言和純粹的理想主義好酷,更襯得用“另類”“病人”身份攻擊她的大人卑鄙 |
|
从另一方面看,她作为一个十五岁的孩子能有这么强的毅力和口才,并且坚持绿色生活,且能乘船横跨大西洋十五天,这一场“作秀”绝对也没有几个成年人做到。不过我相信,等五十年后,环保主义真正走向世界时,她的名字也许会被历史书记载。 |
|
瑞典环保少女在短短一年时间带来的浪潮到底是一场乌托邦式的童话还是一场觉醒的“革命”呢?看完纪录片你会有所定义的。肉团字幕组翻译。 |
|
垂类学习,加星在结尾,风雨中我们抱紧 |
|
我从不期待民众面对低级包装后的应对能力。因为通常他们都不存在理智。 |
|
政治投机的产物 |
|
一个平平淡淡无甚说教的纪录片,讲了一个十五岁既内敛又内向的小姑娘,为了自己在意的事情,鼓起勇气站出来发声号召。就有些人,至少保持下你们成年人的克制和体面吧 |
|
去年当Greta在纽约联合国气候会议上一连串“how dare you”的愤怒讲话席卷互联网之时,大部分国内民众对其是不屑的,觉得她不过是个好日子过腻了的发达国家无聊少女,甚至揣测其“人设”是父母处心积虑所为。这部纪录片告诉世人,她在到达纽约之前有起码半年在欧洲各国出席各种会议,每一次情绪声音都很温和,但同样内容的演讲重复了多遍却没有任何效果;决定去纽约的同时她也决定践行不坐飞机的准则,花了十五天坐帆船,旅程难熬。我想这是她在那次著名演讲中愤怒的主要原因吧:你们要我来,我历经千辛万苦来了,但是我说什么有用吗?有吗?!无论怎么说,Greta值得任何人敬佩。 |
|
内容不多 |
|
讲真,拍得挺乏味,无趣,不如许多纪实vlog来得吸引和煽动人心 |
|
傀儡而已 |
|
太好笑了,看到FRANCISCO给3星⭐。 |
|
其实骂她的人都不如她。 |
|
虽然从自身讲故事但是仍免不了有被利用的痕迹。和老爷子差太远了 |
|
我看到的是Greta的家人非常支持她,让人感动。果然一个人要真正做自己的前提是他/她父母接受他/她真正的自己。 |
|
保护Greta的圣母们要清楚一点,环保主义不应该变成人与人的对立,消极主义以及把所谓的地球之母架空在人类基本生存上,就像反对派女孩Naomi Seibt说的,我们需要廉价的能源以保证生存。而Greta只是tunnel vision在用上帝视角看世界而已,在她单纯的认为自己在人类毁灭的休止符上划线的途中,早就沦为了政治的棋子。 |
|
+++//。。。 |
|
风评被害,再次说明“颜值”的重要性,以及咳咳 |
|
小姑娘很可怜,从小得了那么严重的焦虑症和抑郁症,还有阿斯伯格综合征,但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心理疏导,她的父母就允许她在大街上坐着,左翼环保主义者就这么让她一次次不去上学,那些右翼领导人更不是人,竟然对一个小姑娘说那么恶毒的话。就连这个纪录片的导演,都没有认真地去问一下小姑娘开不开心,怎样才能让她开心一点。 |
|
#BFI,想到了《小丑》(偏执背后的病理性,不把精力聚焦在环保问题的话,很难控制情绪)和《饥饿游戏》(对权威的反抗)。赞赏她影响了很多人,让大家更关心环保议题,但也担心她个人越陷越深,毕竟在可见的一段时间内,环境要不断恶化下去。
另,除非素食多年外放弃生孩子,而是选择了领养,不然别像奥斯卡舞台上的凤凰一样,训斥他人咖啡里放牛奶,how dare you... |
|
Children will become adults one day eventually. |
|
希望电影能展现更多greta的动机 // 与其说她只是空讲,倒不如说她的行动引起世界级的舆论和大规模的抗议已经达到目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