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3436139400/ |
|
7,台语电影的时代遗产,错恋式的苦情主题对位上以林抟秋玉峰片场为代表的本土melodrama创作,对比《五月十三伤心夜》,政宣式的时代符号少了一些,但女性阶级落差下的牺牲品式的爱情还是能感受到导演的很多指涉,甚至可以说以丽云舅舅为代表的这些富人,他们当穷人女孩只是给自己生孩子的代孕工具罢了。苦情戏码削弱了电影的批判性,也算是时代使然了。 |
|
林摶秋導演真的是台語片的才子 老式台語對白還真的很文藝 不像我們現在隨便就開口閉口靠北 三小 哈哈 |
|
苦情台语片,情感与家庭 |
|
0730@602:因為信息誤差而造成的三角戀,類似的難題倒是令我想起阮玲玉的《歸來》,又或是潘壘後來所拍的《落花時節》。中國人為什麼這麼愛拍多年後重逢揭開錯失的往事,究竟孰先孰後的故事呢。當然這樣夠苦情夠難,但更多的還是潛意識裡的道德推崇因果觀念那套,過去沒解決好的問題,終將有一天結成惡果。王君琦分析其中男性角色總是困在過去(閃回之閃回)。 |
|
#TFAI•林摶秋導演特輯# 為什麼這個影片能在2002年被香港影評協會選為「最佳華語電影兩百部」之一!為什麼!林摶秋技法依然優異,但這部影片劇情走向的狗血程度簡直能把觀眾的腦袋按到地板上摩擦……「渣男丈夫沒有錯,他只是多情,但對別人有情纔會對你有情」……我……麗雲的人設簡直是物化剝削女性。贅婿無恥,太太萬歲!體驗字幕由右到左。6.3 |
|
從右至左的字幕太難受了。所謂的新派電影?女性依舊在透支自己為男人的錯誤買單。 |
|
線上零距離,「宅」家電影趴~好奇修改版刪了些什麼 |
|
秋微长得像许光汉。 |
|
第一次看台语片(八点档始祖/范本?),狗血的地方全场都在笑;第一次看从右往左读的中文字幕。 |
|
改一改就是先锋女权片了哈哈哈girlshelpgirls。最后干脆三个人一起住好了,男的就放在家里当个不让人说闲话的摆设,俩女孩一块住得了。 |
|
太狗血了,里面的女人就像提线木偶一样苍白无力。 |
|
日本修复首映。女演员奔涌的泪水让人怀疑是不是眼药水过多。 |
|
台语听得似懂非懂,从右往左的字幕也看得很吃力,只能说看个新奇。基本上用台词推进的剧情,演员的表演都挺生硬的,最后又是用大团圆来圆戏。张美瑶首次出演作品,发烧昏厥的那一场戏还是拍得蛮诱惑的。 |
|
停頓了好幾次才看完,無非就是家庭倫理劇,對比於當時的世界電影,真好意思說什麼台灣有個好萊塢,敘事也是有太多對話無意義。以美學論,而不以文化意義論,我還是沒看到好看的台語電影。 |
|
台語片影史最佳,母校修復的影片,其實還是難免有扎眼的尷尬惹笑調度和台詞,但攝影、剪接、節奏都明顯好過當時的台語片一截,修復的素材看起來不少出自拷貝,字幕有明顯的燒痕,後來聽說是拷貝和底片都有,能修到這麼細緻的程度很不簡單,張美瑤的美貌真的非常經得起大銀幕的凝望,2017.11.17@華山 |
|
政治影投的八点档 |
|
看过留痕 |
|
前半小時還不錯,中間普通,最後20分鐘煩人。麗雲表演好過秋薇。 |
|
感觉受日本电影的影响比较大,挺有昭和早期电影的味道,只是电影深度不够,立意直白浅薄。 另外小孩子演得太差,容易出戏。总体来讲是可以一看的,起码可以对比了解台湾早期电影,而且也是看得下去。7分吧,多打一星可以让别人都看到。。 |
|
国影的线上活动补的。故事蛮狗血的,不过里面大部分的人物穿着,还有拍摄感觉还不错,有些场景的人物脸部灯光和特写,还蛮有趣的,蛮能让人不管剧情,沉浸在表情变化或场景上= = |
|
漸入佳境。雖然稱之為和解,但秋薇的「忠信」命名成了相當有力的復仇,自然也讓守義羞愧得無地自容(也因此最後不再有任何戲份)。愛松叫別人的稱謂明明相當精確哈哈哈哈 |
|
油管 |
|
除了台詞生硬、互動上有些憋扭外,整體還是打趴至今所有台灣八點檔連續劇。 |
|
2019-10-06 17:25 @百老匯電影中心
第一部台語片。 |
|
#百老匯電影中心 M+放映:修復影像在台灣 |
|
旁白莫名幽默 |
|
莫名让人想起同年的金綺泳名片《下女》。 |
|
好漫长的狗血电影,一边看一边笑,真的忍不住 |
|
【在线台语片电影节 | 赫尔辛基大学】对照《阿嬷的秘密》(2019) |
|
早期台语片,现在看来过于抓马狗血,难以获得现今观众的共鸣,有时代的局限性。因年代久远且损伤严重,后十分钟修复效果极差,字幕看着也很费劲。 |
|
從Harvard Film Archive來的,台語片真是寶藏 |
|
还行 挺狗血的 |
|
2+ in 台語片。雖然後面有質量的飛升(〔在茶花女傳統下之〕女性互助的相濡以沫情誼,秋薇收養了麗雲的孩子,而後又在圓通寺偶遇和解,在情節安排上都有犀利的前衛性!),但依然無法理解這片被不少人視為台語片最佳⋯(或者該說是「這樣就叫最佳」的納悶)有些標準螢幕調度還行,看得出有想過的安排,但有些真的奇爛⋯例如張美瑤跟張潘陽(飾演片中軟弱男守義)躺在草地上那幕,後面怎麼走過一隻雞?!這是什麼魔幻寫實技法 = = 感覺像是硬加的旁白,以及多數演員的表演(特別是戲份吃重的秋薇),也蠻不行的。電影海報引用,開場的《復活》。想起《大國民》的調度(這不就是很正常的標準銀幕深焦作法嗎?30s起的日法即持此基模)、針對閃回中的閃回大書特書,對於這類分析暫時打上問號。 |
|
勉强及格。101分钟修复版。两位女主角都是骨子里传统的女性形象:不孕的妻子私下接济同窗,被丈夫察觉后哭哭啼啼认错求他也奉献一点爱,知晓丈夫跟同学有了私生子,也在别人劝说下回归家庭,还把孩子要过来养;同学跟丈夫曾相恋,拉扯个孩子寄人篱下颠沛流离(这个孩子是否也出自丈夫是前半段的一大悬念),但个性非常要强,绝不连累人家两口子。这么个角色设置加上苦情戏码下的模板化表演(丈夫几乎始终紧锁的眉头,女人们夸张的哭戏),未免无聊无趣,但本片整体视听自有韵味,与同时期日韩的(苦情)言情片气质互通,两口子一起亮相时的旋转的亲昵、同学病重时着内衣的瘫软身形,洋溢肉欲的意味,两位女主气质在线,把台语说的像是心境已老的人对往昔沉静而无奈的回望 |
|
Harvard Film Archive 因听不懂方言和看不惯从右至左的台词而用英文字幕看完全片 剧情及表演多狗血 忍不住跳过一些内容 有些好笑。值得称赞的大概是女性之间的互助互爱吧 原片受损呈现的划痕等也很有意思 |
|
@2021-06-03 11:57:27 |
|
太深刻了這部片子,有點投射跟想像到自己在類似年代的閩南人觀影的體驗感。 |
|
台灣電影研究 |
|
課上看的,很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