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欧洲青春片的影子,但编排成分太大。在现代通讯社会(网吧、手机)下,人与人之间存在沟通障碍,校服成为进入社会的伪装。剧本将少女性意识、校园霸凌、学生犯罪等问题尽数展现,很多无助却只能通过性解决。 |
|
只有独立电影在深入地处理社会现实,或者说只要认真说点现实,电影就必然被当局拒绝 |
|
糙、拖 |
|
实话讲,很一般。师姐有适合拍纪录片的能力。很难得看到一些细腻真实的细节:被迫口交,校园霸凌的真实写法直接扒衣服,老人被骗等等,但仅仅是堆砌,是去还原了一种状态。对这种落后小城孤僻少女觉醒电影审美疲劳了,和嘉年华一样后半段好看点,镜头动起来才觉得有点意思,但嘉年华胜在叙事脉络清晰。 |
|
2.5 Exhibition |
|
感谢黄骥、大冢和姚红贵,让我们得以记录和目睹中国社会(电影)里长久缺位的少女力。坚硬的柔韧,笨拙的轻盈,有很多挣扎和折磨,却有抑制不住的生命力不停在生长。 |
|
同龄男孩沉迷于网吧游戏,留守乡镇的女孩子过早面对现实丑陋和恶意打击。少女一次次穿行在县城冷清无人的街道。肥大的运动装校服套进去了紧身牛仔裤,她像偷东西那样熟练地完成变装。平行于城市的青春故事,见证了情感冷漠,被拒绝、侵犯和伤害,没能得到温暖回应的独自成长。 |
|
笨鸟一点都不笨,笨鸟惦记着先飞,挂满鲜艳的符号,飞去戛纳做凤凰 |
|
意欲过度?把少女及附加值都消费得透透的……… |
|
外公人物塑造太有效了。他要做传销组织里的“明星”。当他拿起枪去山上打野鸡的时候,我们知道了他的一切,却又觉得一切好像都不是真的。 |
|
是我太肤浅,总觉得中国独立电影界流行着要么手持晃死你、要么定焦看睡你,加上破碎的叙事,好像除了文艺都不知道还能怎么夸了。但《笨鸟》拍到这个程度,竟能感受到电影有那么点诗意的意思。 |
|
质感不错,完成度也可以。少女的小世界展现得丰富、平实,有一些叙事的小硬伤,整体新鲜感和深度也还不够,但已显示了作者不凡的能力。 |
|
节奏很慢,但是没有绵延的诗意,也没有疏离的寒意,只有早在生活之中已经倦怠的闷热,以及一个女孩毫无前因后果的不知所谓的青春。女孩的遭遇竟无法引起同理心,全程如坐针毡。 |
|
just soso. 导演谈话确实是无才华。 |
|
聚焦边缘个体而且是少女的的心理生理状态。对外界因素的呈现和批判是非常具体的,无论是家庭关系里父母的缺位,校园霸凌的压制,成人社会的强奸,无一例外都是催熟少女,让少女变得不再相信一切的推力。 |
|
黄骥导演真厉害啊。性、性骚扰、精神压抑,都来自于自己残酷的体验,然后又把她拍出来。有人问黄骥,为什么会设计那个在网吧自慰的情节,黄骥说,人在很无助迷茫的时候,就是会通过性来解决情绪。 |
|
#11th FIRST# (7分)想起[杨梅洲]。影片肯定是好过[黑处有什么],至少不尴尬也不挠。有廖桑和林强加持这故事也真是奔着侯导一路的云编剧和藏叙事去了。选题和完成度都不错,结尾感觉也不错,就是连看那么多部廖桑林强杜笃之真要审美疲劳了…… |
|
小镇留守少女青春物语,偶有灵光,但叙事过于庞杂,最好的竟然是摄影。整个电影给人一种经期中潮湿黏糊又疼痛不安的感觉。 |
|
女导演拍少女总是比男导演细致、狠心,放得开,导演的故乡湖南安化县,破旧小镇外景选得好,摄影、剪辑不错,调度工整,完成度高,一群非职业演员自然真切,像是日常生活纪录;手机这个工具用得准确,拍出了小镇留守少女的叛逆、迷惘、空虚、挣扎,音乐挂了林强的名字,却基本没配乐,结束时才有那么一两声。 |
|
能在柏林展映是外国人对这个题材感兴趣吧,剧情片比纪录片还慢还糙。另外留守儿童更多是野性的开化,不是过得这么丧吧?这一场很多观众默默掏出了手机,觉得好的大概是可以过度解读什么的。娄烨说,鸡蛋和骨头的人是走在人群里,笨鸟的人是在人群之外,嗯同感。 |
|
年度华语佳作。影像质感、叙述风格、剧作…尤其是人物状态,极其精准——难能可贵地捕捉到一种“奇特”的青春能量,比「现实主义」走得更远。诸多议题复合而成的当代中国小镇侧影,这里野蛮、疏离而隐秘。◎北电 |
|
这才是真正的《少年(女)的你》,《黑处有什么》《少女哪吒》与之相比只能算无病呻吟。以极度沉稳的镜头,将极度残酷的现实娓娓道来,跳跃、留白,文本的缝隙里,全是龃龉的生活逻辑。在原地重现伤痛的个人经历,不知需要唤起多少勇气。不堪忍睹的布景(成长环境)是真实,无法承受的结局也是真实;被遮蔽是她的宿命,而看见她、记住她,是我们的使命。四年过去,笨鸟不笨,她依然在中国大地的无数暗夜里,低空飞行。 |
|
湖南话太亲切加一星。早摘的橘子不是酸的就是涩的,懵懂的第一次不是悄悄溜走的就是疼痛钻心的。姚红贵很多角度像春夏,导演调教非职业演员挺有一手,情节cliché略多但用得很准确。 |
|
剧本还是很戏剧化的,台词和表情都比较凝练准确,只是拍得很纪录片化。文艺片戏剧化的捷径是加入悬疑故事。导演的孩子和另一个孩子都在看戏,导演的孩子不哭不闹,另一个熊孩子一直说说说说说。 |
|
大量固定镜头配上留白叙事,观感还是蛮舒服的。映后导演交流把这种留白叙事的自我解读空间给打破了一些,倒开始让我思考映后交流潜在的对电影完整性的破坏。 |
|
青春残酷物语,糅合了很多的犯罪元素,校园暴力,routine blow-job,奸杀......还原了一个手机引发的血案,非常沉闷也非常压抑,导演还是有些功力的,在国产校园青春片里尺度也是相当大的,少女在山顶橘子树下的和男同学的幽会是唯一的出太阳的片段,但下山后就像那只被猎杀的笨鸟钻进了迷雾森林。值得一看,但镜头语言稍显匮乏了些,可能是故意为之,但如果有些张力就更好了,比如《四月三周两天》那样的处理就比较耐看些。 |
|
在CNEX看的,导演本人也来了,听了谈话,真的没才华。电影又臭又长,故作姿态。请不要把不懂戏当作一种风格和手段。 |
|
很刻薄地讲一句,请导演先学会好好讲故事,从控制自己开始 |
|
豆瓣2017年度电影榜单 - 年度最期待华语独立佳作:1.《囚》,2.《大佛普拉斯》,3.《村戏》,4.《中国梵高》,5.《血观音》,6.《大世界》,7.《米花之味》,8.《暴裂无声》,9.《强尼凯克》,10.《笨鸟》。→ 01.15 观看《中国梵高》之后注意到这十部电影就剩《笨鸟》还没有看过,01.20 终于因此而观影了。 |
|
3.5。前面看得浑浑噩噩,没想到最后那么有力。这种青春片的亮点是还原一群被忽视群体的成长,是以留守少女为主体,扩散性的把周遭的人(留守老人、同样留守的同学、小镇上的成年人)挖了一遍,最后依然能收回到少女本身的社交圈、生活方式、性懵懂。女主看似是弱势,但很有力量。 |
|
So cliche |
|
3.5 补Mark。@西宁 细腻,紧凑。琐碎的少女心事,围绕性暴力/性意识展开。导演的私人记忆其实很敞亮。鸟并不笨,只是天太逼仄。 |
|
听了导演的解说 只想说时代真的不一样了 |
|
《留守少女与手机、野鸡、吸尘机》所有的符号都太僵硬了,但其实又很真实,可以更深刻,但绝不是再堆几个符号。 |
|
2星半。导演足够诚实和用功,可惜才华不够。影像的“真实”足够,但情感失效。期待导演的下一部电影。 |
|
为了阻止自己刷视频而打开了电影。。看了38分钟。。就。。为什么要作出这些选择。。是不是真的没有选择。。太痛苦了。。弃。。 |
|
不想先飞的笨鸟 也是一种值得关注的存在 |
|
西宁万达影城2017.7.24.6:45pm |
|
很不错的视角。另外,真的是没有字幕一个字都听不懂。 |
|
留守少女的性觉醒,整体还行~ |
|
对于无人知晓、无人帮助的性暴力,是较《嘉年华》更为残酷和真实的;性暴力之后冷漠与稀松平常地继续生活,这更令人心碎,而又恰恰是带着十足的女性主体性的,细腻地书写残暴。#未被收编的城镇留守青年亚文化 |
|
混杂个人体验和社会问题的大小两头,在南方潮湿小城中焦急地穿梭,少女情怀难成诗 |
|
小镇各种家。。。 |
|
叙事太平稳,导致感触不多,甚至觉得有些过于戏剧化了。 |
|
少女性觉醒,贫瘠之地性暴力。求求中国独立电影不要再以自我陶醉的姿态拍破败小城的故事了,被消费过度的悲惨人生,这可不是什么艺术。 |
|
反叛男性凝視視角下對於性和女人美的想像體構建。不覺得導演沒講好故事,反而是最真實無濾鏡式對照。校園暴力、城鄉發展、留守少年、童養媳、青春期的性經驗和性心理、社會關係、男女對壘、看客冷漠。導演意圖touch on的確實有點多,但是我覺得各自留白或許賦予了影片更多樣的解讀空間。除了非專業群演不如賈樟柯的找得自然,但是從敘事節奏、完成度、社會立意上來講都還挺喜歡。 |
|
小镇留守女生,反抗校园欺凌,偷了对方手机卖钱改善生活,被理发师灌醉侵犯,又谈了个男友却被嫌弃。最后偷手机被要求赔偿,家里一团糟,自己困顿迷茫。小镇学生的无措青春。 |
|
能清晰地看到三部曲不断延展的过程,随着女性的成长,故事从乡村走向城乡结合部再走进城市,与愈加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接触面积逐级扩大,由女性经历折射出的社会乱象也越来越多。单看《石门》会觉得它想呈现的东西太多了,但看完前两部,又觉得它是自然累积的结果。如果说青春疼痛文学是毫无保留地展示刻奇,那么三部曲就是将刻奇的戏剧化瞬间巧妙隐藏,这种隐藏是留守女孩懵懂地感知世界的真实,也是导演带着女性主义的自觉拒绝奇观化女性们的「青春疼痛」;关于周遭和自身的真相影影绰绰,它并不悬疑却需观众和主角一起「推理」,而那些现实中不可知的部分正因她永远缺乏来自社会、家庭、机构的帮助。虽然很「慢」很「静」,但本片成功再现了一个对女孩来说危机四伏的世界,每当她在夜晚独自骑行,汽车摩托车驶过的声音总让我紧张。 |
|
相对于狗13那种父权下失语的状态,这种散漫的危险的自由更可怕,女主的外形很独立电影。 |
|
是笨鳥會先飛,還是先飛了才成為笨鳥?林森的青春,似乎就是不斷在失去,失去唯一的朋友,失去對未來的控制,失去第一次,而她得到的,只有從心與肉的遍體鱗傷,天真一瓣一瓣不斷凋謝,案件會有抓住兇手的一天,青春的牢籠卻找不到解開枷鎖的那一把鑰匙。從《雞蛋和石頭》,到《笨鳥》,再到女性三部曲第三部,黃驥與大塚龍治的三級跳,從女孩的青春,到添加案件暗線,再到增加社會背景,都在不斷進步,不變的是一如既往地冷眼旁觀,記錄著發生在女孩和她周圍的一切,無能為力,又無可奈何。姚紅貴身上的破碎感依舊動人,雖然還不及女性三部曲第三部中每一個呼吸都有感染力,仍舊能夠讓人為之心碎,只不過,部分素人演員的表現真的挺糟糕的,背台詞感明顯,且背得磕磕絆絆,整體表演分在女性三部曲中最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