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遗忘因为有太多事物我们不想记得。传染病背后是太多现代都市的隐痛,思念,疏离,冷漠。这是一出孤独的小品,淡淡讲述。用全新的身份去探索世界,让成年人用孩童的方式生活,探索。其中,在化妆舞会上,宇航员和猫女无言的对白非常动人。开启了很多议题,都未深入,最后还是都归于简单的情感故事,搭配清冷简洁的画面构图,散发久违的安宁感。 |
|
补片成功,充盈着彻头彻尾的孤独感,或许这也预示着后疫情时代的常态 |
|
“苹果”的意涵当然还是宗教方面的,简单来讲,它是使人成其为人的东西,使人有了智慧,有了七情六欲,有了“罪”与“爱”、“苦”与“乐”。因妻子离世,他想依靠“失忆症”项目来遗忘、来减轻痛苦,然而,他无法完成接触女人的指令,说明苦与乐、爱与欲是相伴而生的。从另一角度看,他是个善良的人,应当也是个规矩的人,对妻子的残存记忆可视为他完不成指令的伦理原因。最终,他放弃这个项目,说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痛苦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有些记忆的痕迹还是保留着的好。所以,他再次来到妻子墓前,他也再次吃起了苹果。 |
|
2021北京电影节 万达影城。
电影看到一半以为男主买苹果的时候想起来了,为了逃避现实才将苹果换成橘子不愿面对
但是看完后出来走在去地铁站的路上和朋友聊了起来,才意识到至始至终男主都没有失忆
起初他看向门口撞车失忆的男孩,到自己“失忆”问起隔壁床病人失忆的症状然后对医生说同样的话,中间不经意说出正确的家庭地址门牌号,脱口而出邻居狗狗的名字,到最后和医院老人说出自己过世的妻子
他很想逃避生活,摆脱掉失去妻子的痛苦
他装失忆,他配合实验完成各种无聊的任务
最后,终于受不了,还是面对了现实
他回到家收起了妻子挂在外面的裙子,穿过的鞋子
他最终吃下了厨房已经烂了一半的苹果
穿过坟场站在妻子的墓碑前
开始接受了现实选择了面对
生活就是很残酷 你早晚都要面对
然后我回家吃了一颗苹果 第二天继续上班
|
|
4.5+ 痛苦的记忆和过去用抒情式方式进行表达。男主为了忘记前女友的过世参加医院推出为失忆人群开发的“新身份”的项目。当爱吃的苹果的男主听到水果店售货员说苹果能增强记忆力时慢慢将装好的苹果放回去,换成不爱吃的橘子。努力想要忘记过去的痛苦记忆,导演不需要用各种回忆杀去烘托情绪讲故事,在“新身份”项目男主乖乖的按照医生的叮嘱做了很多经历,可在面对他人的过世之后,他决定面对过去,回到原来的家中,男主再次拿起了苹果,直面过去的痛苦记忆。我对4:3画幅真的没有抵抗力,摄影方面没有过多的去做刻意的对称构图,整体很舒服。男主的服装真好看。 |
|
希腊怪浪潮给我的感觉像是一家冰淇淋品牌连锁公司。 |
|
他逃出来了,他逃回去了。 |
|
儿戏,strip club,派对,泡妞,get f$cked up,拍立得人生打卡……是学着融入这座忘却之城,还是学着接受你的离开;举重若轻小寓言,看到最后挺感人 |
|
骰子就像小小的足球,真诗意。感觉很希腊新浪潮,和兰斯莫斯异曲同工的僵硬磁带。室内的场景、角色的造型都像广告画报上的一样,很强的设计感,不像真实生活,带来一种时刻处于真空的状态。看起来是《失明症漫记》一般的集体失忆症瘟疫(QA居然真的提到了),本质上却是一个人面对至亲死亡的自愈过程,被苹果、宝丽莱这样的物件串连了起来。90几分钟却感觉十分漫长,看下来又觉得像一部简洁精巧的短片。前期居然参考了塔蒂的电影 |
|
感觉很奇妙。好像进入了失重、缺氧的世界,被孤独感和无力所包裹,一切动作都是随波逐流,一切话语都是言不由衷,不知道自己是谁,却仅仅愿意为此付出有限且无效的努力,也不知道在躲避什么样的记忆,但总归是要逃的。我想某些时刻,我们也会像一颗削了皮的苹果,纯洁脆弱。
海报做得太好了。 |
|
deadpan humor in a seemingly sci-fi setting morphs into a meticulous character study of grief and the painstaking efforts to get back to mundane life, made extra effectively by the endlessly watchable sculpture-perfect face of the leading man. top 2021 |
|
失忆之人就像苹果,一不小心就被削断了皮,只不过我们愿意称之为断片,一旦断了,就会继续削完,最终是一个奶白色的苹果,虽获得了新生,也失去了外壳。 |
|
三星半。对于长片处女作而言,导演Christos Nikou在本片影像和调度上的把控很是成熟。当然能力的良性施展也有其弊端,因为一旦存在缺点就会成倍放大。影片开篇后的80%内容从观感上都十分拖沓,你会疑问明明节奏是好的,为何体感却是这样?原因还在于内容的吞吐不均。Nikou选择将男主角面对心理创伤时,用健忘假作遗忘这一自我欺骗式的辩证,置于影片最后点出有根本性的关系。当你在片尾发现,苹果并不只是一种诱惑,也是一种苦涩的回甘时,那份豁然开朗令影片品质陡然提升,同时也令你对这种欠佳的平衡感对影片质量的削减倍感遗憾。 |
|
北影节第五场,从澳门到上海到北京,兜兜转转终于让我看上这片了!吃苹果能增强记忆,开场切换不断的定格画面将观众撞进选择性失忆与遗忘的男主的世界。师承兰斯莫斯的希腊诡异浪潮,“意识流”十足,苹果的隐喻丰富有内涵,构图和色调凝重出彩,看得好想好想吃苹果和回家玩拍立得(现在只能在旅馆吃“小苹果”海棠果了)。这几天看了好几部4:3画幅和希腊的影片,和前晚看的、威尼斯电影节同日上映的《捕鲸男孩》一样不失冷幽默。大叔男主实力演绎“坐怀不乱”逗死我了,难得在电影院听到经典的一曲《Sealed with a Kiss》。 |
|
2020年了,只有希腊人还在谈论爱情。 |
|
讲孤独讲的过于云淡风轻言之无物,要是没有精致的影像支撑这片子就废了,可恰恰影像才是电影的核心要素,没辙 |
|
希腊电影大概也可以分为“兰斯莫斯前”和“兰斯莫斯后”了 |
|
他愿意参与恢复记忆计划,用拍立得拍下骑脚踏车,穿宇航服参加派对,给临终的人做甜点。却不愿如实作答记忆测验,把有助记忆的苹果换成橘子,假装不认识自家的狗,躲开纠缠的女人。女人的进度总比自己早一点,已经无法辨别她是喜欢自己还是完成任务。他就像躲在影院座椅下的小女孩,捂住记忆逃避人生。 |
|
兰斯莫斯成名之后的希腊诡异浪潮作品似乎难以超越前者,这类作品都有一个原创的概念设计,这个故事里的“记忆复原计划”也不例外。医生让病人恢复记忆而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充斥着荒诞可笑的味道,然而,这种设定并没能给平庸的主题带来太多提升。男主角假装失忆的设定和苹果的隐喻都浮于表面,结局更是有点好莱坞的味道。 |
|
抒情散文,随笔。 |
|
【希腊】VENEZIA 77 Orizzonti- TELLURIDE 2020 Lineup- TIFF 2020 INDUSTRY SELECTS-TOKYO 2020. 名头厉害,有些落差。 选择了一个和真实世界在经历着的危机极为相似的背景,用苹果来触及抽象的“失去”。吃它是为了试图记住曾经的某部分;而所有人都在经历着离散与更为挣扎的状态。情绪捕捉真切动人,也不忘记照样靠男主漫不经意的幽默和“学习”安插笑果;本应是沉重的主题,却也有舒服的节奏。【Cate Blanchett作为EP加入后,其实会很好奇它会不会被作为(潜在的)美版改编素材;这个脑洞设置与设计无疑是有趣的,偏为更具类型感与“阴谋论抗争”,好像也绰绰有余。】 |
|
看到最后一场戏,男主角回到原来生活的废墟上继续一种有记忆的生活的时候我甚至想哭,因为我知道这需要下多大的决心。 |
|
“疫情后失忆泛滥,没有人能恢复记忆。”大概是温柔的谎言。 |
|
为了Carey和导演合作新片而去补了这部导演的处女作 整体节奏很舒服 乌托邦的情节也不突兀 画面朴实好看 佳作 |
|
男主角我很可以! |
|
电影如同小说,以叙事为主。那本片更像是散文随笔。以情绪叙事,只是讲得很干瘪。但倒是得心应手。 |
|
没想到现实主义的幽默相比超现实主义的荒诞更戳人 第一观感是喜欢的但冷静了一下觉得可能是威尼斯首场优势所以还是减了一颗星 概念虽然精巧清新但还是不够纯熟 整体给人的感觉像一种很有灵气的学生作业 |
|
Nice |
|
5/10。“回忆过去,痛苦的相思忘不了”殷琦的歌在我脑海中想起。苹果可以增强记忆,他把苹果换成了橘子,他不愿想起。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兰斯莫斯,处女作not bad但没有未来。 |
|
剥离人的属性 让物质代替物质的有趣设计 捕捉到了细微情感颤动的动人瞬间 |
|
可爱。喜欢。 |
|
3/5 地平线单元开幕片,记忆、现实与超现实的连接。 |
|
#11BIFF全球视野#算是摸清了一些欧洲电影的模式,4:3的画幅+大量留白和压缩演员空间的构图展现人物的孤独感和与现实世界的疏离感,情绪很满,但总是感觉理解不到他真正想表达什么(┯_┯) |
|
7.3 医院的存在是此类影片的新颖点,所有人无差别地重塑,像是在量产“人类”,它们并不关心你的人生,但是也不像是为了医院节省开支,它们似乎天生得认为这样做就是正确的,有必要的,未来主义恐怖故事 |
|
故事构造感比较强,失忆人群距离观众是比较远的,通过医生治疗找回社会身份,这个设定就不会有太多的代入感,就个人来说,动容的只有陪伴老人去世和蛋糕的遗憾。苹果是记忆的象征,吃下苹果就代表对原本自我的向往,男主当然想过放弃旧我迎接新我,但是现实着实玩弄了他,或许原来的自我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
|
[3.5/5.0] |
|
看着太无聊了。 |
|
3.5,希腊怪浪潮,什么都忘了,只记得自己爱吃苹果。 |
|
SIFF 很喜欢这种早期兰斯莫斯的调调,语焉不详的段落细思极恐,但也继承了兰斯莫斯的缺点,建置有多惊艳后面就有多无聊。 |
|
为了忘记痛苦,想要假装失忆加入到“新身份”计划,但只有自己放下才能获得新生 |
|
3.3/5 |
|
MUBI. 家里部分的打光/色彩搭配熟悉,后想起是Edward Hopper的Nighthawks/Automat.“苹果”在这里,就像水果摊贩说的,“对记忆很好”,然后一个装失忆的男主,就明显不爱吃了。因为爱人离世,决定装失忆的男主开始体验医院推出的“人生体验套餐”,主要就是做各种小事然后拍照纪念,在任务变成中段第一件,看到了医院里探望老人去世,突然醒悟,回归了自己的日常,收尾有点仓促。 |
|
影片气质如同大部分时间大部分的蓝一样忧郁,及至末尾才有些许明亮。用失忆来逃避创伤,这个设定本身就令失忆症这个好点子荒废了,观众带着巨大的好奇看下去,到最后只能觉得失忆是个概念先行的创意。更何况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很平凡无趣,导演风格也不那么令人眼前一亮。(苹果本身的寓意有点模糊) |
|
四四方方的《苹果》是一部饶有趣味地将「我是谁」与「电影是什么」结合起来探讨的新手作。影片伊始,令人费解的男主便以他的行为模仿并配合摄影机「捕捉」画面的动作。根据可怜的剧情,我们知道,这个丧失记忆的男人,似乎想要在结束与开始之间完成一种身份上的转换。他的方法就像《爱丽丝城市漫游记》里的男主一样——通过即时显像的「拍立得」完成时空之间的对接。最终,男主借助一台摄影机和一本摄影集发现了至亲的过去,而导演也依靠这部「电影」重新定义了自己。事实上,那些取自现实又归还现实的超现实场景都是「樱桃」的滋味。对于影院里的观众来说,那些经典的英雄形象,影迷们再熟悉不过了。我们跟着男主一起在非线性宇宙里穿梭,并在他的经历中留下我们的足迹,而「电影即人学」的观点也于这位《登月第一人》反理性逻辑的哀恸中再次得到论证。 |
|
@Concordia |
|
角度很有创意 又一次种草了拍立得 |
|
龙虾和怜悯风格的暖暖内含光... |
|
一个有意思的是男主假装失忆/重拾记忆后发现女主对他的示好其实都是记忆恢复计划的安排 但整体故事过于平庸 除了设定还有点意思外并无新意 |
|
lyrical |
|
Decent movie, memories and creation of memories all boil down to people. Five star poster.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