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是一半人类的日常,却要坚强着说,“做女人是一件很好的事”。 |
|
看到有人评价这部纪录片专注于“黑”中国,因为选取的中国素材是计划生育与家庭教育的重男轻女,实在有些可笑,这部纪录片里所拍摄是超越民族、肤色、外貌的女性,她们是不同的个体,更是一个整体。无数次为片中展现的女性遭遇而落泪,更感动于女性的力量。为我的女性身份而自豪。 |
|
她是别人的姐妹、情人、妻子、女儿或是母亲,但她更是她自己。 |
|
“在这个世界上,女性从诞生出来就要走更多的路。”痛苦和悲剧从来不分性别,可能只是,女性承受的痛苦太细碎了。第一次月经,第一次恋爱,第一次生育,第一次老去…每个过程都会有一些细碎的你甚至不以为然的痛苦。纪录片里的每个女人都是真实的,鲜活的。她们会因为月经比同学们都要迟而羞愧,因为爱人挑剔自己身材而自卑,因为皮肤的松弛而号啕大哭,因为丈夫的背叛而绝望作呕。这些微小的痛苦是女人的群像,有的人在爱里安然度过这些阶段,有的人直到老了也难以忘怀。看的时候第一次强烈感觉到,女性是一个命运的共同体。 |
|
中国的两个女人把我讲哭了,一个是学习机会让给弟弟,一个是独生政策被逼引产。 |
|
电影结束,导演从后面走上前来,所有人鼓掌,接着有人站起来,最后所有人都站起来。我环顾一圈,甚至有很多年纪大的阿姨哭的不成样子,是那一刻,“成为女人”的认同感,让我哭了出来。看的时候是别人的故事,最后发现所有女人都是同一个女人。 |
|
67/365 MK2 nation 法国电影院终于开放了🥳 和当时同类纪录片《人类》差不多,只不过这次都是以一个女人这个角度来说话,泪点有点多,第一次流泪是因为那个为了弟弟放弃学业的中国女人。 这类型纪录片,会去看的人早已非常有尊重女性的意识了,而那些不尊重女性的人自己也不会去看,看了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无解。 |
|
这应该也算是那种用帧杀人的电影了,全程只有不同的女性的独白,虽然形式简单,内容却掷地有声,实在让人震撼。 |
|
我要给一百颗星星。
直接给我整泪目了。
独白,直面观众,稳定的镜头,打破第四面墙,影像丝毫没有削弱真实的力量,反之增强了它。通过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容,我走近了她们的青春期发育、性、婚姻、情感、孩子、教育、职场、性暴力、癌症、衰老……以及随着这些经历而来的欣喜、尴尬、依恋、幸福、轻蔑、愤怒、不甘、哀伤、痛苦……这也是我的经历,我的情感。仿佛在和我对话一样,屏幕外的我和屏幕内的她同哭。
影片开头和结尾安插的两段舞蹈,一个在水中一个在高楼,美极。女人,无论是何种肤色何种民族说着何种语言,何种身材何种年龄何种阶层,都让我感受到美。 |
|
一张张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女性的脸,或深或浅地讲述着女性的命运,无论是身为女性被过度在意的性别,被性暴力,生理性的软弱,癌症,被放弃的教育权,被奴役的个人实现,不能因为逐渐同化就认为女性的差异不存在,所谓资本的力量导致极端女权只是小部分人的利益牵扯,但仅仅因为如此就不发出声音,那,我们下一辈,我们下下一辈的女性,依旧会从没听说过“差异”,以为不公平就是公平的,活下去。 |
|
女人真的很美好啊,温柔、敏感、坚韧、生动有趣。对于女性在男权社会中所处的困境,每位女性都应该保持清醒,即使不去战斗,也不要麻木,不要愚蠢! |
|
女人,不被听见,不被看见,想达到男人同级别的职位就要付出好几倍的努力,从小就生活在被骚扰被性侵的担忧之中,因为自己的性别就要不得不去做出一些身体或事业上的牺牲。这片子看得我边哭边笑,因那些被贩卖、被割礼、被父亲常年性侵、被泼硫酸、因重男轻女被强制退学、被强制堕胎、被出轨、被强奸而坚强活下去的女人而流泪;为第一次体验到性高潮、收获爱情/家庭/事业、自强自尊自爱的女人而开心。*性那部分过于异性恋, too much information.gif |
|
非常好的视角。作为女性,我很骄傲我的性别 |
|
Men live. Women SURVIVE. |
|
从子宫到坟墓我们紧紧相连,手挽着手,谁也没法斩断彼此之间的联系,女人们,每一寸肌肤,每一道褶皱,光是端详就让人落泪,笑容和嘴角上扬的弧线令人心碎。久经风霜的面庞,无论稚嫩或苍老,无一不是美的,仅仅是讲述她们一生的故事,被侮辱、伤害、欺压、出卖的女人们,被献祭被磨损的女人们。抬眼或转身一道深刻的注视,好奇的凝望,似乎穿透了女性存在的历史。我们永恒的钝痛和共同的伤痕让我们无法不勇敢,无法不去起身,去夺回失地 |
|
女人,Women,我们。很平实的拍法,很震撼的力量,去除种族肤色国籍性向年龄外貌后,也无需再去赘言如今女性究竟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中,去看吧,去听吧,然后去感受,评论无意义。 |
|
影片的沉重和我的肤浅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知识储备的缺乏和人生经验的空白,使我无法透过屏幕去设身处地,去思考,去感受(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太疼了)。我唯一最强烈的感受,能够真正震动我灵魂的是,我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把女人只当做女人来对待了,她首先是一个人。 |
|
女性的痛苦和女性的力量! |
|
在谈教育的段落里,有位普通话的女生说家里经济条件差,妈妈不经意说过如果她哥哥考上高中,她就不能再继续读书了。她说完感觉马上就要哭了,你看她只是在说妈妈说的如果,但这显然是事实而非假设,她的这部分陈述说明她一直在那个“正在经历”中,接着她又用了另一个“如果”,她说如果我哭闹着要上学,可能妈妈也会让我上学吧,这句后她又停顿想哭,此时她又笑了笑,眼睛往上抬,双手捂面眼泪出来。你看一位女性的痛苦,哭的时候要学会用笑来掩饰,明明已经是不好的结果,要用“如果”这样话术安慰和补偿自己,这就是女性在这个世界里寻求自我安慰所产生的苦痛,她接着往下仍然在继续补充,说自己讲过很多次(这件事),但每次讲还是会情绪化,会难过。她真的让人心疼,需要评价自己是情绪化的,才能“讲很多次”。而这只是片中万千例子中的一小段。 |
|
无以言表。希望每个人都来看这部纪录片。
下辈子如果可以选择性别我还是会选择成为女人。虽然有不幸,但我仍为身为女性而骄傲。生而为女无罪,你不需要抱歉。 |
|
从第一句话“我做过最勇敢的事情就是站在一群听众前说我是性暴力和人口贩卖的幸存者”就开始哭,基本上从头哭到尾,Female,Femininity,Feminism,遭受了多少污名化和偏见but they keep thriving,整个纪录片里女人们谈论性谈论爱谈论性别暴力谈论婚姻谈论生育谈论月经,从伊利亚平原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从东亚到中东,从加拿大到巴西,全世界的女人有着非常不同的文化经济背景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和痛苦,她们在镜头前害羞、快乐、愤怒或者悲伤痛苦,但她们都骄傲地告诉所有人,“我们是女人,看看吧这就是我们的样子”。配乐很棒,因地制宜的拍摄和所有人用母语发言真的很好开头和结尾的表演都太好了是终极Femininity的展现,片尾曲再次让我哭,最后宣布所有盈利for women又戳死我了 |
|
高跟鞋、跨性别、被进入才感到完整。。。。。毫不先锋,全片属于呈现女人现状,男权女、平权仙、女权,全齐活了。当然也点缀了一些贩卖、强奸、割礼、家暴。但普罗大众更容易留下这只是属于穷国与穷人的极端遭遇的印象。整体中立含蓄,堆砌一堆自述素材,没啥梳理,打拳一年以上的可以略过不看。 |
|
她们怎么做到这么坚强的? |
|
拒绝成为客体 |
|
4.5// #ME TOO //这种不基于国别种族年龄 仅仅基于性别而来的共同差别境遇 所能产生的情绪是极有冲击力的//再多说些 再说大声些 |
|
感觉这部纪录片电影看下来男性视角偏强烈,感受一般,感觉没有呈现得特别好,也稍感平淡冗长。
女人从来都是美好的存在,她们不会因为被伤害而被毁灭,她们永远是坚强的勇敢的。女权,平权不是在控诉,不是在展示苦痛,而是展示我们自己,关于我们的快乐与悲伤,关于我们的一切,关于我们都是普通平凡的人。
镜头语言美,安静的人和景拍得好,画面冲击人的视觉。And,音乐尤其好评!
ps,计划生育这一主题,实在应该被记录下来!不该被遗忘隐没…… |
|
两千张面孔组合在一起,拼成一张无比伟大的画像。
女人是自由的,她们大可自由谈论,自由穿衣。生活是自己的,容颜是自己的。穿你自己想穿的衣服,决定你自己想要展现的样貌。没人有资格对你指摘。
大方谈论爱情、性与欲望,大胆对抗封建、糟粕与男凝。或许真正的自由尚远,但仍应为了这份自由而不懈努力。众人拾柴,火焰方高。 |
|
【中英双字】B站在线:www.bilibili.com/video/BV1fQ4y1y7V5/ —— 豆瓣2021年度电影榜单「评分最高纪录片」:1.《地球改变之年》,2.《1950他们正年轻》,3.《女人》,4.《好好拍电影》,5.《杀马特我爱你》。—— 1.拍摄手法联想到《人类》,而两部纪录片刚好有一个共同导演:扬·阿尔蒂斯-贝特朗,2.首-海&尾-空两段舞蹈拍得太赞了;3.“最大程度地尊重女人,忽略种族、肤色、民族、头发、外貌,女人值得尊重。女性,很强大。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作为一名女性,我很骄傲。” …… |
|
三位讲普通话的女性,都哭了。 |
|
姿态太主旋律了、太硬了、社会议题式的、PPT式的。毫不震惊拍摄者是男导演。像是隔岸观火般对女人的展示。过分而简单的性别议题化。
但女人本身美丽而有力量。美丽,有力量。流泪的地方:被泼硫酸的女人,失去了丈夫就不知道怎样爱自己的女人,脸孔黄黄棕棕的女人,还有千姿百态的女人的身体与镜头赤裸相对的时候。
将会成为历史片。更想看到人类。 |
|
一张脸是一个世界。 |
|
挺客观的,又很节制,能看出来影片在让每个出境的女性都自信而有尊严的出现在镜头前、并且做出真实的表述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效果也很好。因此可能在影片之外,女性的境遇、地位和所能掌握的尊严要比片中少许多。
女性是个很复杂的组合体,有共同的地方:比如在男权社会中遇到的压迫;也有不同的差异:比如对与生活的选择、容貌的态度。
这部纪录片是一个展示的窗口,因为你只有通过了解和认识,你才能够真的站在她者的角度理解女性。
我们有太多先入为主在巩固着我们自以为都懂的无知。
对于女性,认同与否、喜欢与否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尊重,无论她是什么国籍什么年纪什么人种什么信仰,让女性为自己做出选择,而并非只能交给男权思维塑造的社会来限定女性的选择权,这样的尊重就是当下的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
|
不好意思看不下去,一堆女人在排队说话。 |
|
看起来如此boring的形式turn out to be so powerful. 我想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
|
文字难以表达内心震撼。2000多幅女性自画像,来让我们感受女性的痛苦和力量。我依旧要向这些女性、向生活中每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女性表达我的敬意。从18岁起,自己的女性意识渐渐觉醒,无数优秀的女性启迪着我的智慧,重塑着我的灵魂,让我摆脱从小到大将自己置于过度男性凝视下带来的痛苦和伤害,我也会加入她们,尽力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位女性。 |
|
You're tough because of your biology. 如果说片子太主旋律太伪善的话,那希望这种主旋律越来越多人歌唱,这种伪善越来越多人有意识去“装” |
|
打了很多字,但最重要的就一句。祝我们自由。 |
|
作为一个男性,我只能默默地去感受,感受…… |
|
一句台词不漏的看完了,我想说影片里展现的女性所有痛苦的、恐惧的、不公正的遭遇,不及现实中的千分之一。在遍布荆棘中野蛮生长,迈出的每一步都要付出比男性多几十倍的努力。
我认同这句话:对于女性自我保护,提升自我比法律更有用。 |
|
很奇怪地获得了一个拥有世界上一半人口规模的群体——女性的归属感,并且感受到了一股来自这个群体的力量。镜头里的每一个她,都让人感到独一无二,都有着各自的故事和经历。“年轻本来就很美。” |
|
和《人类》比,少了一半的容量,多了一倍的苦难 |
|
走访记录,镜头前是不同国籍不同肤色说着不同语言的女性群像,她们讲述着她们作为女人的感受,社会地位、教育、婚姻、生育等等切身的问题,在男性依然主导的生存环境里如何争取女性的权利,自信完成采访,成为影片的一部分,展示出她们的不普通。 |
|
如果下辈子还要做人 我选择做男人 |
|
其实不必女权 女性能平权 能获得应有的尊重就是文明的进步了 |
|
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种族的不同女性,向镜头缓缓诉说她们的故事,想起了波伏娃的那句“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
|
虽然导演每部纪录片手法都差不多,但庞大的素材便已足以震撼,活生生的女性苦难史便足以动容。 |
|
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女人们述说中同样的女性成长和权益问题,关于爱情、性、婚育。关于职场性别歧视、身材容貌焦虑、家暴、强奸、人口贩卖……一切针对女性的恶意与犯罪。跨越种族与文化,跨越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女性权益问题依然没得到完全的改善,歧视依然在,性侵家暴依然不止。但女性依然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最坚强的存在,在我也有了女儿后,我很自豪自己身为女性,也准备为保护我的女儿去战斗。 |
|
b站,222.5万播放量,1.6万条弹幕 |
|
法国五月@IFC 9分。电影能拍得出来已经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社会进步就是需要这些意识到需要且敢于站出来的人。有一些镜头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但是站出来的人实在太具有勇气和较为先进的观念了,且苦痛已经由别人承受了,我们应当把最基本的知情和面对给做到才是。/其实电影还是有扣分点,一是主创团队没有注意到东亚的特殊女性社会环境实在是遗憾,二是IS那段应当是作为结局升华的引线而存在的,但是实在是太割裂了,还好篇幅不长。 |
|
新自由主义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千万种女人,只要我们曝露出的数量够多,那么我们就能听全她们的声音。呵呵,我真的受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