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金钱通解 一 Money (2021)

    最近更新: 2024-05-22 第05集
    • 主演:Hal / Hershfield / Maria / Konnikova / 鲍比·坎纳瓦尔 / 埃迪·法可 / 蒂凡尼·哈迪斯 / 马西娅·盖伊·哈登 / 简·林奇 / Stephen / Greenspan / Ashley / Harrington / Louis / Hyman / Paul / Seth / Frotman / Teresa / Ghilarducci / Tiffany / Farnoosh / Torabi
    • 导演:内详
    • 编剧:
    • 分类:欧美剧
    • 地区:美国
    • 年份:2021
    • 更新:05.22
    • TAG:纪录片,理财,2021年,美国,netflix,Netflix,Documentary,美国纪录片
    • 别名:金钱解密
    • 片长/单集:23分钟
    • 豆瓣评分 7.8 (2536票)
    • IMDB评分 7 (票)
    • TMDB评分 7.60 (热度:14.24)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视剧《金钱通解第一季》的免费在线观看,《金钱通解第一季》是由导演:内详执导,由Hal,Hershfield,Maria,Konnikova,鲍比·坎纳瓦尔,埃迪·法可,蒂凡尼·哈迪斯,马西娅·盖伊·哈登,简·林奇,Stephen,Greenspan,Ashley,Harrington,Louis,Hyman,Paul,Seth,Frotman,Teresa,Ghilarducci,Tiffany,Farnoosh,Torabi等领衔主演,本片(剧)于2021上映,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类型,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影评信息及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主要就是围绕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不可缺少的东西——钱展开。从花钱到借钱,从存款到贷款,这部剧集谈到了很多注意点和雷/区,从信用卡骗局到赌/场赌/博,从学......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主要就是围绕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不可缺少的东西——钱展开。从花钱到借钱,从存款到贷款,这部剧集谈到了很多注意点和雷/区,从信用卡骗局到赌/场赌/博,从学生贷款陷阱到针对老年人的消费陷阱,钱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容易被人利用成为扰乱我们生活,甚至危害到我们生命的利器。(感觉自己在写思想教育观后感)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0 IMDB 7.8 第3集
      The Super Rich and Us
      2015
      纪录片
      英国

      巨富与我们

      The Super Rich and U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采访有代表性,论述浅尝辄止,搞得像在威胁巨富不掏钱就革命。巨富这群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在差距有多大,只在忍耐底线有多低。实在不能忍了就从物理上消灭巨富和极权,历史上也不止一次两次了
      • 一看这个标题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悲伤的故事,看了以后,我才发觉,我真的是底层的底层阿~
      • 中产有点像东北的雪橇犬,一生辛勤工作,虽然比不上宠物犬幸福但比流浪犬好很多,不愁吃喝。最后老了拉不动了,被卖到了狗肉店。
      • 資本主義的昨天就是我們的明天wwwwwwwww/08年真是開始兩極分化的分水嶺/全球都一樣,大局來看gcd確實做得不錯/想要成為1%首先是要瞭解經濟活動的奧秘,而不是哭著嫉妒。
      • 1观点比较左 2对中国当代社会有很强的预测和启示作用 3欧美人在"人生来平等"的虚假教育中长大,成年了发现社会阶层的分化与残酷,这确实挺拧巴的
      • 很同意片中某个被采访者(应该是美国的一个富翁,亚马逊的投资人)的意见:如果富人们不愿意花钱去改变目前日益加剧的贫富不均的局面,那么总有一天他们会付出比现在多得多的代价。
      • 腐国主流媒体三观正的出奇,BBC向来左,我喜欢。对比之下,唉,这也是为啥国人麻木的可怕无知的可怕把。主流媒体和gov,rich一战线啊,学者能起点作用,可没有话语权麦克风又能怎么办?
      • 还在看,不过感觉到不仅是英国,某个国家情况完全一致。我过几年再看一次。
      • 想起前阵子工党因增税和免学费政策拉得大量选票,国内互联网上对英国人的冷嘲热讽。大量连中产都算不上的人自动把高教育群体代入高收入人群,生怕被动了奶酪。适者生存,奋斗以进入1%俱乐部的思想在我国比在资本主义国家更深入人心,悲哀。英国的涓滴效应其实是一个魔术,前车未覆,也可以做后车之鉴
      • 我们一直都觉得品德 法律 礼貌这些规则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但不知道创造时代的人基本上都是jerk,上流场上多的是违背规则的交易和绕过规则的技巧,彼此对对方的表演也都心里门儿清。
      • 多了一种视角。懂了一种世界。
      • 主持人”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救世主心态,差评。
      • message i get from this series: plutocrats will prevail, it is a fact, whether you are willing to accept it or not...
      • 不平等是被有意制造出来的,巨富本来就是不平等的体现,怎么可能主动去推翻不平等呢,他们只想用各种手段维持这种不平等,资本主义试图把一切东西量化,再发展更多索取更多,金融则是把资产证券化后的游戏,只有富人玩得起,穷人只能当劳动奴隶。两极分化严重的世界里,只有针对穷人的产业和针对富人的产业,想富起来的穷人只能拼命靠近富人,好在他们吃肉的时候能喝得到汤,但是富人永远是富人,阶级的不同、立场的不同简直快让富人和穷人成了两个物种。社会达尔文主义下的本质问题是,除了优胜者和精英,普通人就不配过得体面有尊严了吗?
      • 一些人对进化论的曲解和滥用正好应证了他们被overpay的事实,如此肤浅的洞察力和几乎神经质的固执愚昧才是会被自然淘汰的那一个。
      • 美国昨天刚通过给富人和穷人减税的法案(竟然把遗产税都砍掉了),我今天就看到了这个片子。美国中产阶级的流失比片子里的英国更严重,什么政策手段都是美国先搞起来然后才流传到英国的……
      • trickle down 撒切尔的采访表情好可怕。。
      • 其实不太明白这个片子的目标受众是什么人群,而且讨论这样的问题总是只有现象说不出解决方案的。但是能有这样的思考总是好的,没有成功是不够努力这样的论调未免太过冷血,尤其是游戏规则本就不公平的时候。说起来,我为什么想起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 世界由资本运作
      • 少年,就不要____了。
    • 豆瓣 8.6 IMDB 5.7 第14集
      Supershoppers Season 1
      2016
      纪录片
      英国

      超级顾客 第一季

      Supershoppers Season 1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有趣,教你做精明的消费者,看透商家的噱头,少交智商税。 印象深刻的几个points: 1.大部分奢侈品牌的墨镜是授权给同一家公司设计生产的 2.做成小包装或者小size的食品,单价可能反而更贵,所以去超市买东西要记得算单价 3.冰激凌里面装着空气 4.0-3岁幼儿需要用含氟量1000ppm的牙膏,三岁以上用1450ppm 5.大型食品公司会设立小众品牌,用自然简单的包装吸引你购买容量小但单件高的商品 6.厕所清洁剂便宜和贵的效果一样,不必买贵的 7.洗手液和肥皂的效果一样,但是洗手液只能洗200次而且更贵,肥皂可以洗2000次 8.麦片中加入蛋白质没有意义,这点蛋白质喝牛奶就能补充得到 9.能量饮料中加入水溶性维c也是噱头,上厕所就排出体外了
      • 2020.12.30想看,2022.7.26看1.还不错。第1034个标记看过(第五集讲到护肤品,实用)
      • 好多好多陷阱,雅漾等补水喷雾其实就是水,还想看其它季。多看看能省钱,商家恨死。
      • 2016年的纪录片,然后就没有下一季了嘛?揭示真相论据严谨。mark我的小笔记:1货比三家,网上、实体店价格要了然于心。2订酒店,抛弃携程booking,直接打电话给酒店。3专门针对特殊人士的网站(激例如儿童、残疾人),买到同样的东西,比普通网站要贵。4clarks的鞋优秀。5羽绒服,59,75,400英镑,保暖性相差不足5%。6买套装不划算,为不需要的东西的付费。7砍价妙招:愉快的表情,沉默,清楚价格对比,坚持。8一个公司下的几个子公司之间伪竞争。9星巴克按订单积分,分开下单更划算。10维生素饮料含有高于吸收能力的量,排出。11三岁以下儿童牙膏含氟量不低于1000ppm,三岁以上跟成人可用一样的牙膏,少挤一点,仔细看成分表。12原价只存在于无厘头的网站。
      • 降低物欲的最佳手段之一就是了解消费主义“黑幕”。
      • 重刷了一下,感觉前几集非常好,选题有趣又揭露了一些小技巧,但后面的内容同质化太高,或许缩短集数更好
      • 还蛮有趣。遇到自己也中过的消费陷阱,我就假装没看见,遇见和自己无关的,就嘲笑上当的盆友哈哈哈
      • 太好了,不在乎社会评价和同侪压力的情况下可以充分使用。终于在纪录片开放周看完了。
      • 超级幽默有趣的科普,大众消费心理入门101,带你了解商家的很多销售障眼法,还能省钱!感慨一下能赚钱真的是在法律制度灰色地带徘徊的手段,比如加TM,或者同个公司拥有多个定位的商标等。It's not about what product really is, it's about how u wanna feel and believe about it.
      • 共14集
      • 很好
      • 实用性极高,剁手党福音
      • 很有趣的纪录片,两位Lady A满大街地揭露各种智商税。不过目前国内只有第一季的熟肉就感到挺可惜的,毕竟出了好几季了。
      • 非常inspiring!
      • 特别适合下饭观看
      • super shoppers 1.budget Aldi奥乐齐,Mountain Ware House (MW)的防水服最好,the Northface北面 2.麸质gluten 3.VS沙宣吹风机,露华浓吹风机。
      • 大部分是已知的消费套路,温故而知新,佩服商家钻营的心思,警醒自己别被消费主义牵着鼻子走
      • 就是单纯的比较商品,有些无聊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减少智商税
      • 有意思。不过中英差异,部分适用
    • 豆瓣 9.1 第10集
      Why Poverty?
      2012
      纪录片
      丹麦/英国

      为什么贫穷?

      Why Povert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看完第八集,突然想起BBC纪录片高级编辑尼克·弗雷泽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激动地说——在中国,你必须得上大学,因为人们告诉你:必须得这么做。而当你真的去上大学了,你会发现,那里什么都没有。那里真他妈什么都没有。
      • ”严格的说我们不是学校,是公司,只要把学生弄进来交学费,再发毕业证书把他们弄出去就可以了,其他东西我们都不管。“ ——片中某民办高校教师语。
      • 不公平是天然的,投胎真是一张幸运彩票,马太效应的贫富差距无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看人家高高在上呼吁人权平等,看非洲每3秒饿死一个人。教育或许真能改变命运,也许坑了你一辈子:”严格的说我们不是学校,是公司,只要把学生弄进来交学费,再发毕业证书把他们弄出去就可以了,其他不管” 9.3
      • 丹麦五百多万人口中,有32%的人观看了“为什么贫穷”,绝大部分认为电视台应该多多播放这种类型的纪录片。 ——《南方周末》http://www.infzm.com/content/88436
      • 虽然米国工会被打压 但至少它们还存在 媒体可以全民参与adress an issue并形成public debate,且不论效果如何,至少对金字塔尖的人群有一定制约力存在。这些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都看不到。结果是普通老百姓对政局或政治不甚了了。因为就算参与了了解了意义也不大。可悲。
      • 圆了大学梦,碎了翻身梦。
      • 自己从三本院校毕业,就觉得这个故事再真实不过了,大学里的见闻就是如出一辙。坚信学历可以改变家族命运的家长,憧憬求知可以带来好工作的学生,反正大学里每年招生是比考试重要地多的头等工作,而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这三年或者四年之后出来又意味着什么呢...诶
      • 看了三天终于看完了 主要感受是愤怒、无奈和羞愧 整个人都不好了 需要资源的可以给我豆油
      • 民办高校其实和高校扩招、自主招生是一根线上的数个蚂蚁,也是这10年的产物,真要拍全3个小时都不够,炮灰还在继续。
      • →pan.baidu.com/s/1sq2FerI-RkJJ-HRfpiuChA 提取 2kqc(带字幕全8集)(2020.10.07已补链)
      • 最后一集讲中国,教育能改变命运吗。。。
      • 只看过第八集,但是也足够让我震惊了
      • 标记下,基本看完了,大一时期看的,批判资本主义是纪录片中的一大题材,这个系列算是做得比较全面的,没有猛攻但是也有角度。《出路》篇很震撼,是中国人可以看看,你会了解自己嘲笑的那些“屌丝”多一点再多一点。
      • 为什么贫穷?(权力)资源控制,西方掠夺,分配不公,政治腐败,愚昧,教育欺诈等等,算是这个系列给出的原因。第一集动画贫穷史,比较一般外,其他的都值得一看。最后一集中国的“出路”最贴近也最容易有共鸣,虽然后期加的“教育致贫”的副标题不能赞同。
      • 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是有的人就出生在罗马
      • 第八集。在中国,唯一的出路大概是“家境”
      • 中国的职业教育是如此之烂。
      • “他没法理解为什么世界上有文学院这种浪费资源的专业存在”——摘自豆友影评。
      • 信息量巨大,需要好好消化..There's always poverty.. But we could shorten the gap.
      • 看完中国的那段后,感触特别深。而我,每天可以八点起床,吃丰盛的早餐,开着sports SUV到world top 1的学校去上课。却天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许多贫穷的人,没有办法生存,努力找工作屡屡被拒,考大学却没钱...这个社会出问题了,游戏规则设计错误,大家都是人,那对所有人都好一点
    • 豆瓣 8.1 TMDB 10.00 第06集
      My Money & Me
      2016
      纪录片
      爱尔兰

      金钱与我

      My Money & M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一开始觉得挺基础的入门财务,为啥需要专人辅助,后来发现这6个故事的财务陋习,我居然或多或少都有一些。 警示一下自己: 1、不要总点外卖,不要对品牌盲目崇拜,不要总想着贵的都是好的。 2、不要在没有经济基础的时候,想换房想各种有的没的。过好每一天。 3、不要不积累,或过于纵容自己的恋物癖,要尽早开始做养老基金规划。 4、不要放纵自己的享乐主义,少打车!!! 5、没事别买有的没的,没事别囤货,少用信用卡。 6、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保障和社会信贷。 那些经济学小实验,看似简单,但都是消费主义陷阱,要警惕。
      • 实用的改善计划,其实就是对金钱的觉知力
      • 21-10-02 重看,每集三个部分,家庭实例+行内人建议+经济学实验,最后一个部分收获很大
      • 3.8星。很喜欢分析和最后统计的部分。提出的建议都比较实用。关键是建立原则和意识,然后正确的方法,行动。商家无孔不入地促使你尽可能多地消费,但自己要为自己的财务状况负责,学会辨别,保持清醒和自律。
      • 1.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了; 2.了解问题,明确目标(想要存钱干什么?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3.可以和人均消费做对比,了解自己消费的问题; 4.是否有”无意识“消费(在不知不觉中花出的钱),”沉迷名牌“(认准一个牌子,不接受低价同质商品),”习惯消费(比如电信等有更低价套餐); 5.制定计划、设定小的挑战目标,改变消费习惯,开始储蓄;
      • 纪录片主要教你怎样“节流”以及通过实验揭露消费主义的一些套路,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在哪,然后立下省钱的目标,发现哪些钱其实没必要花就尽量少花。从片中看到,虽然爱尔兰人民的生活水平略高于我国,但是克服挥霍金钱的消费习惯、省钱这件事在全世界都是通用的。
      • 感觉那对小哥要分手的节奏
      • 看了之后反思,我貌似没什么能省钱的地方了,不过月光,但是随地铺张的日子真的很滋润
      • 1.列购物清单--只买需要的 2.不为品牌买单--便宜物品一样用 3.别为他人买太多--存钱养老 4.不办信用卡--控制消费
      • 第一集:摒弃对品牌的盲目执着,并且放弃外卖。 第二集:记录自己的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第三集:控制不必要的消费,为未来存钱。 第四集:少出去吃饭,控制一周一次,少喝饮料。 第五集:按购物清单买东西,避免冲动消费,也是为了严守预算。警惕导购“诱饵效应”。 第六集:全家共同参与,为未来做打算。
      • 非常好,需要省钱,需要攒钱
      • 道理我都懂,但西式理财似乎对我来说没多大借鉴意义。这纪录片里主角的夸张消费主义,本身就不会发生在大多数国人身上……只能感慨资本主义中产阶级可真滋润,对比之下日常抠抠搜搜的本人大约是贫民窟出生。
      • 每一个看起来很小的问题最后加起来都还挺严重的,挺有启发的内容,但是能否坚持还是挺难说吧
      • 金钱的价值,在于你打算用来做什么,量入为出,用金钱赚取金钱,把钱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而不是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从现在开始存钱的话,10年,20年,30年,会看到巨大的变化。系列中的讲座效应感觉都很实在,更高的配置会比之前选择更高,同样的金额在不同的比例下容易被忽略等;统计了解自己的所有消费情况很有必要,会发现很多自己不知不觉花掉的钱;最后好想有3个女儿。
      • 这个纪录片主要都是通过分析人们目前的消费现状、消费习惯,以上帝视角分析人们的消费占比,从而控制不合理的部分来控制消费。可见复盘和日常记账习惯的的重要性。
      • 挺好的,里面负责引导理财的小姐姐看上去就对自己生活方方面面的支出都很有规划,对各种税收政策也非常了解,其实大部分普通人是因为信息匮乏无法得知最省钱的那个方案吧,或是遵守一直以来的习惯消费不愿改变。在节目中通过改变省下的钱十分可观,但是拍摄结束后是否能坚持呢?这才是能否攒下钱的关键所在。 记录一下省钱方式,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 1.戒掉饮料(实在馋了可以买罐装咖啡,控制在一周1-2次) 2.打折商品看自己是否确实需要,考虑后续的使用次数 3.不要贪便宜买不好用且易损的,买质量好的平价产品,延长使用时间(如润唇膏、线式耳机等) 4.尽量不打车,多选择公交地铁出行,多走路 5.晚饭不要下馆子,控制在20元内 6.每天记账
      • 可能是我身邊即世界了吧,我和我的朋友都比較窮,花錢大多數都是精打細算,左思右想的。很多人的消費狀態可以說是我偶爾才出現一次的,比如說喜歡買一堆便宜東西,喜歡在外邊吃很貴的餐廳之類的,但都不是長期的,所以還好。祇有最後一集想要為三個女兒攢錢上大學的夫婦的一點,對我很有觸動,那就是冰箱裡囤東西,最後吃不了都扔了,唉,這就是上了班之後社畜的無奈。衹能說儘量少買吧,不要囤兩天以上的菜。最大的感慨還是他們生活在都柏林,一個我極其嚮往的城市,這些人只需要做一點微小的生活上的改變,根本不需要喪心病狂攢錢,也不需要大幅消費降級,就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房子,就可以存夠養老金,就可以供孩子上大學。我都懷疑這是一個美好的騙局。最後感慨一句個人理財專家真的太美了,每次她說話的時候我都盯著她出神。
      • 省钱第一步:把所有的账单打印出来分析。 理财的首要前提是认清现实。
      • 喜欢!
      •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有益身心健康!
    • 豆瓣 8.4 IMDB 5.1 第06集
      How'd You Get So Rich Season 1
      2017
      欧美剧
      英国

      致富之道 第一季

      How'd You Get So Rich Season 1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当作互动式脱口秀来看,女主持非常善于用自嘲来解构。
      • 商业的秘密:服务有钱人,找到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
      • 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相对能公开聊自己财富的,发现节目里很多有钱人都有几个共同点:普遍吃过苦,小时候家里特别穷,有赚钱的欲望;能快速捕捉别人的喜好,适应对方的三观,不评论别人的想法和做法;对自己和所从事的行业都异常自信,面对偶尔的质疑时都非常从容,很善于包装自己。女主风趣幽默有梗,能欣赏有钱人的优点,偶尔又会对资本主义进行讽刺,中肯又理智,给主持人加一颗星。
      • 这TM的才叫主持人哪!!!
      • 谢谢,代入感很强,我已经富了
      • 主持人也太可爱了
      • 你是谁不重要,你来自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解决问题、给别人创造价值的方法
      • 1-在某一领域技术精深;2-原始资本加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另,去采访的这姐说话太好玩了哈哈哈~
      • 主持人太太太太太可爱了!
      • 这主持人太棒了 妙趣横生 没她节目肯定变一般 有她就是五星节目
      • 基本都是白手起家的人,赚钱都不容易,主持人讲话随机应变又幽默,看下来心情很好。
      • 主持人的幽默感太强了
      • 凯瑟琳填色不少啊,唯一看她稍收敛就是黑帮大佬那一小段了,太好笑了。
      • 这个主持人印象最深
      • 看完了,什么时候发财? 正经说一下,很多富豪以前都是吃过很多苦的,所以能专注在赚钱这件事上,而且他们敢于冒险,能够抓住消费者真实需求和小机会点,从而转化为自己的财富。 而绝大多数人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不知道怎么想要什么,也不知道去想办法赚钱,只能做着打工的活。 ps:想要钱,就不能光打工,必须自己成为老板
      • 一旦做到了这三点,钱也会随着你来。我豪不在意你驾的是什么车?住的房子是什么?我只想知道人们有尊重你吗?每天早晨醒来“我想赢得世界上每个人的尊重。”失败不是一种选项,所以首先 你必须有卓远见识,你得拥有成功的欲望,然后你必须得有详细的计划并加以实施。若想顺利实施,你必须得有自制力。而这一点恰是最能决定成功或失败的因素。 不要瞄准利益,瞄准富有,瞄准你所认为的努力工作,而是要瞄准你觉得享受的事情去做。 挣到一定的钱能够买到一定的自由,一定的幸福,但没有人需要过多。
      • B站不知为啥少掉2、3集…主持人脱口秀真不错,其实更想知道致富的代价…
      • 这个主持人也太搞笑了吧,英式幽默好到位
      • 主持人金句频出!
      • 给主持人加一颗星
    • 豆瓣 8.8 IMDB 7.9 第03集
      The Men Who Made Us Spend
      2014
      纪录片
      英国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The Men Who Made Us Spen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资本主义的三大毒药:性开放、成功学、消费主义。
      • 我觉得,这些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只是在思考如何从人们口袋里掏钱,而不是切实地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是一种悲哀
      • 集一计划报废,集二恐惧心理利用,集三儿童心理,马上要。移动支付也是这个思路。关于自我克制的。非常有用,值得再看。身处现在的消费狂潮里。
      • 前两集,主持对着电子产品/保健品/车/家具/饮品毫无波动甚至咄咄逼人,第三集,看着星战的周边,主持:我能摸摸达斯维达吗嘤嘤嘤
      • 1.刻意将商品设计成易耗品提高换代的速度;利用虚荣感引导消费者盲目追新。2.制造恐惧和焦虑,贩卖虚假的希望。3.将购买行为非理性化、游戏化,不断刺激消费者分泌多巴胺。
      • 主持人非常牛逼,逻辑滴水不漏,采访别人像是目的性看笑话,虽然不够百分百地客观,但聪明得让人着迷。
      • 穷人的满足感来自消费,富人的满足感来自让穷人消费。
      • 现代社会的猎杀,就是大公司通过心理学手段,从情感的层面来控制人的行为,把生活剥削地只剩下消费,来从中牟利。
      • 理客中包装的左棍纪录片,废话+屁话,对于小学生可能有醍醐灌顶之感。
      • 消费主义盛行。要注意到商家操纵你购买的技巧,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的欲望。是什么让我们购买,我们购买是为了满足什么。也许意识到自己是为了满足什么,去寻找真正让自己满足的方式才是一步步远离物质主义的方法吧。
      • 可能对那些从来也没有接触过消费文化这个名词的人来说,片子里的内容可能很震惊吧……但是提升消费频次、贩卖焦虑和恐惧、影视片的后产品这些做法值得做纪录片吗?唯一讽刺的是,节目方站在道德方面审判那些商家,本身就是一个夺收视率的行为,又想当X子,又修了牌坊了。
      • 对消费社会来说 这是禁片
      • 干货有限,能采访到一些牛人是亮点,但没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研究报告。
      • 读硕士的第一年,师姐告诉我,实验是做不完的,身体是自己的。看了这个我觉得,东西是买不完的,钱是自己的😂
      • 很好笑的是不断有弹幕说“这是一个有导向性的纪录片”。xswl纪录片不是用来搞导向性的难不成是讲故事的。
      • 经常反思,保持警惕。
      • 每个人都在被操纵,但是每个人都乐在其中
      • 剁手党必看。。。
      • 总结!一,计划报废:被迫不断买新的;二,恐惧心理:不买就会“死”,买了我就是最“屌的”;三,巨婴思维:信用卡在手,我想买就得马上买。
      • 是部愿意一看再看的纪录片,揭露了各行各业的消费背后的机制,甚至是你很难想到的行业,都和陷阱/欺骗划上了等号,他们都非常了解人的思维以及知道如何引起恐惧,促成快乐,或者延迟心理痛苦,从而最终达到卖消费者东西的目的。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