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的非常好👍 典型的independent slow burn,studio是拍不出这种感觉的. Screen Australia出品的片子比NZ Film Commission的高深多了 交叉叙事、悬疑伏笔干扰、剪辑音乐都做的非常好 Erica Bana的澳洲口音绝了(查了下是本地人 难怪) 不过容貌身材状态都在线 说不定是下一个Liam Neeson if he wants to be 🤣 |
|
案子本身平平无奇,但是整部电影或许深深折射出了澳洲社会的样貌。从水草丰美的天堂坠入干涸无救的深谷,留下来的人要么罪恶,要么虚伪,要么沉默忍受,就像一个无尽的黑洞,逃脱不了,没有希望。8 |
|
节奏有些弱,回忆篇幅太长,和现实没有机交融,此案和彼岸也关系不大。不过,看看干旱中的澳洲平原,日光灼烈,大地荒芜,树木萎蔫,一路烟尘滚滚,也挺好。 |
|
虽然plot没有什么新意,不过摄影、选角都在线,有种读随笔散文的观感。7.0/10 21/06/03 |
|
溺死的过往,干涸的现在。有某种文攺影的通病,但摄影的确出色,对于那种干涸与湿润的把握,对氛围的塑造。第一案的过程基本没有实质性进展,所有关键寄生于最终那份文件上。介绍复杂人物及关系的介绍、「红鲱鱼」的铺陈都很占篇幅,并且编剧基于让这些内容不过于刻意以及节奏上的考量,需要「冲淡」,因此进一步扩张了篇幅,所以120分钟实际上是有点过长了。 |
|
少女的歌谣,诗化的影像,荒芜的土地,缄默的痛苦,一切都渴望着一点星火。 |
|
为澳大利亚偏远农业小镇在干旱中的真实景象加了半颗星。双线并行,湿润和干旱清晰地划分了少年和现实中的故事,每个人的过去和现在都被死亡的阴影笼罩。好故事,好表演,可惜高潮之后有些泄气,最后的结局也没有什么力量。 |
|
大银幕休整四年后,看到了回归的Eric Bana,身上更为认真也并不甘于做花瓶的决心~重新于本土电影进行打拼,得心应手也有更多试炼机会,总好过浸泡在工业里单一的同质性角色中好;直接一整个大支持。其实故事并不庞大,回到故地(小镇)的主人公;案件与故人的交织重叠,以及始终未曾放下的心结;这也就是类似《东城梦魇》的走向,以尘封往事而起,最终寻求揭开与分拆。独特的地理背景也同样给悬念拥有加成,标题字面意义上的“干燥”,周郊地区的一望无垠…相辅相成。 |
|
池塘、土地和心灵都干涸了,男主的气质撑起了整部影片,隐忍而又坚毅。 |
|
看出眼泪,太棒的作品!豆瓣6.8分?中国到底有多少傻瓜观众?赵婷:一个充满谎言的地方! |
|
回闪太多了。。。另外,结尾太雷人!!!那个破树洞,居然近20年没人去过!!!那个书包十几年了,在那个树洞里还完好无缺1111破案过程,就一个单词grant搞定,,这个破案过程太儿戏啊。。。 |
|
“当呼吸随光影渐沉,我开始思索,那无爱的魅力。” |
|
5539人在豆瓣标记看过,4202人评分。2024年12月15日。
可以观赏。虽然人物众多导致脸盲,但电影仍较为流畅。
前期故布疑阵,后来解开真相,这个动机感觉有点牵强。 |
|
之所以气质独特,就是因为澳大利亚干旱的环境,没有树的地方就全是沙漠,你经常把人逼疯的地方(想想walkabouts),主角一次又一次回到自己的青少年时光,也造就了一种情感的漩涡。澳大利亚人号称懒人口音,我喜欢。 |
|
童年的伪证比较有新意,一直在困惑他朋友是什么动机做伪证,被骗到了。澳大利亚的干旱被电影表现出来了,有很深的印象。 |
|
在遥远地球的另一端,小镇故事却与中国如此相似。暴戾的父亲、被纵容宠溺的男孩,令人心动又软弱的邻家男生……真可惜,她没能逃开,真可惜,她没来得及等到他长成一个顶天立地的警探。
PS:那么多年过去了,Eric Bana依然帅得让人惊艳,喜欢他温柔的黑眼睛。 |
|
简单的案情复杂化,1个小时都嫌长,还拍接近2个小时,回忆太过墨迹,还不如着力落墨现案件上,真后悔浪费2个小时看该片,不推荐~ |
|
6.5-7.0/10 分。初看,蓝光。澳大利亚的片子,感觉很少见。。。可惜,这种小镇探案,少女死亡的案件,已经是老套路了,最著名的应该是大卫·林奇的《双峰》了。。英剧的《小镇疑云》也不错。。。歌曲不错。。。 |
|
悬疑气氛差,难看,5分 |
|
3.5 |
|
【3.0】散漫却不乏味,导演在缉凶片和地理片之间找到了舒适区。 |
|
探侦片常用双线叙事,眼前的案件和主角抽丝剥茧自己的过去,主线基本人一出场就猜到谁是凶手,次线感觉给个明确收尾会更好,不过配乐和故事节奏都很好所以观感尚可值得一看。 |
|
比想像中的好看,劇情很不錯,演員演技也動人。我心中的土澳就是這樣的。 |
|
青春期的情感、抑郁与伪证,二十年后的物是人非,小镇凶案背后的人际关系,一切都和Outback的天气一样干燥。 |
|
典型的乡村人情社会。 |
|
预算:N/A
首周末票房:$119,364
北美票房:$364,237
全球票房:1742万
上映日期:21.05.21
上映周数:11周
分级:R
最高院线数:186
北美最高排名:19
发行方:IFC Films |
|
故事很一般,需要更多一点的叙事风格混上过去的悲剧的揭秘…… |
|
悬疑度可以,节奏也很可以,气质也到位,表演也在线。6.9分... ... 打个五星拉拉分吧。 //我总觉得这个网站的打分吧,对于那种全世界人民都公认的经典,神片,分数没什么问题。但对于不是大热的电影,尤其是分数在6.7-7分之间的片,对我来说,不要看分数参考,直接看了再说,好与不好自己判断。 |
|
好压抑的电影。她想离开那个可怕的充满谎言的死气沉沉的小镇。却死在了给她生命的人手上。没能离开那个她一直想离开的小镇。 |
|
记得很澳大利亚 |
|
一个偏远的小镇,一个干旱的年头,一起灭门案,让一个联邦警察回到了这里。而他的回来,又让二十年前的一桩案件重新浮现出来。这两起案件相互缠绕,让事情更加复杂,而小镇上的各色人等,似乎都有着各自秘密。故事尚可,但讲述得太啰嗦。 |
|
2021.11.28
娓娓道来的节奏配合荒凉的小镇,还是蛮有味道的。不过作为悬疑片,警方的刑侦能力真的挺不像样的。 |
|
逃跑的小地方 余生去发散 |
|
短视频梗概 |
|
还可以!就是节奏太慢!6.8分略低。不管怎么说,澳大利亚的开阔风景、不羁风格和帅气男主及畅销小说的文学文本也能把影片撑住。The Dry这个原片名不知道有什么深意,翻译成《小镇缉凶》能吸引来一些想看悬疑侦破片儿的观众。结尾想再反转拔高儿一下,然后戛然而止。映前澳使馆来发了考拉、小帆布袋和本儿笔等小礼品(每袋还不大一样),也吸引了不少人来,比如我。嘿去不了南半球,就只能沾沾这些小纪念品的气息啦!北影节前看的资料馆最后一部影片,也就只有两个晚上能歇歇了!资料馆1号厅。8成满。很多是澳大利亚驻华使馆搞抽奖的赠票,有些来噌票的大爷大妈。结束时大家都聚在大厅里兴奋讨论北影节不走,直到张师傅拉闸关灯。我也和鱼大讨论了半天抢票。早上小雨,下午大晴,散场出来竟有一点点冷了,北京的秋意真是浓起来了! |
|
一股腐国丧批味儿。。。结果是土澳片 |
|
那个结尾有点离谱,看出来是想反转拔高,当地警方办案有够儿戏,站在那里能俯瞰整个水塘,搜索的时候就没往这边找找?想看了好久的片,总算看了。 |
|
觉得真的很一般啊。 |
|
young aron was so beautiful , when young granchen said aliie's hard home , i just know what happended, it's a sad story that girls understand. nice story a little bit slow. |
|
〈四星半〉最近看了太多烂片,能撞到这部很惊喜了。瑕不掩瑜,从景致到整个故事都有种哀愁的舒服。 |
|
故事相对完整,但是节奏比较沉闷 |
|
稍显俗套 |
|
粗砺的口音,荒芜的大地,每次经过这些小镇都在想一定会有很多故事隐藏在平静甚至无聊的外表下 |
|
摄影不错,故事凌乱。 |
|
剪辑有些拖沓。双线叙事感觉没有交叉点,主要就是说男主人公背负着愧罪感。 |
|
带着自责和问号回到小镇,又是一件案件,现实和回忆交叉进行,小镇上的群像也在展现,但回忆过多,且没有太大的力量,更大的问题是,不能感受到这一切和dry的关联 |
|
当地特色 |
|
真不错 |
|
结尾太烂了,老不死的不自杀?男主不去打死牠?……两人不说看着艾莉自杀的?难道只是为了安慰男主?! |
|
景色很澳洲,那种被阳光晒成苍白的地貌。这种被遗忘掉的小镇,在很多作品里都见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