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一个动荡的时代,1971年是音乐创新和重生的一年,政治和文化剧变让新面孔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1 第8集
      This Is Pop
      2021
      海外剧
      加拿大

      流行乐本色

      This Is Pop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BritPOP那一集说blur🔥了之后,乐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三个星期前还是Heavy Metal的乐队重组之后穿上Fred Perry就突然开始唱描写喝🍵的歌. 之后托尼布莱尔借助英伦流行音乐拉拢工人阶级和年轻人,咖喱兄弟进唐宁街十号和上流社会推杯换盏的故事大家知道了。想到前两天翻eyescream,cover story就是 GORILLAZ in FRED PERRY。 前有90s Cool Britannia 后有 🇯🇵 Cool Japan,借力流行时尚文化,就像《原宿牛仔》里描写的ivy 风格对日本战后社会的影响,politician在这块总是尝到甜头。
      • 有一两集挺无聊的 音乐节那集看得人群恐惧巨型不适 瑞典好厉害哦 that playful attitude
      • 走的就是浅显易懂的路线,所以像what can a song do和festival rising两集这种可以说很多的重磅话题就显得蜻蜓点水。但具体到某个现象就变得有趣,b2m, auto-tune和britpop最佳~
      • 不如一般的编年史深入,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选了这几个点做单集,水准也有高有低。片尾字幕还保留着pop evolution的字样,想必做着做着也不知道怎么连起来就索性叫this is pop吧,一种糊弄。
      • what is pop? 真的这个记录剧集系列要继续拍下去的话,还是有很多很多主题可以讲的。补习一些pop culture history也蛮好的,boyz2men啊之类之类的。
      • 不怎么流水的科普向,拍得算是有心了。
      • 哈哈哈哈哈 "We are a universal rock band, we are not britpop"。制作最好的应该还是swedish那一集,autotune也很有趣。第一次知道他们管乡村乐叫Americana。有一说一,真的没几个美国人听甚至了解britpop,Britpop is way much more than the rivalry b/w blur and oasis, 所以要干货还是去看BBC制作的britpop documentary更实际
      • 很有趣
      • 瑞典词曲那一集真的看得血脉喷张
      • 前六集不错,后两集上价值,可以不看
      • 欧美流行乐科普。最喜欢1&3集The Boyz II Men效应和瑞典音乐制作人造星这两集,都是当年听欧美入门的那些组合(挺怀念的);Auto-Tune这集也有意思,原来那时这效果器问世后还有这段故事,T Pain因为Usher一句话就抑郁了;Britpop那集视角太局限了,只讲了Oasis和Blur,毕竟美国人...;后3集就比较无感了,尤其第7集最烂,好好聊音乐就好扯什么zz,扣分,3星半。(其实就算格局小点,按音乐类型、风格的选题来聊,或许会更有趣)
      • 英伦摇滚,乡村音乐,音乐节,瑞典流行乐这四集都是惯用的视频素材和叙事套路,但加上现采的blur贝斯手的吐槽,多了几分欢乐。没想到会为boyz&men单独制作一集,对boyz&men从走红到归于沉寂的分析很到位。auto tune那集说auto tune是用算法模拟唱将类歌手的装饰音效果,挺让人释怀。 Brill Building那集居然找到neil sedaka出镜,网飞真的有心了,估计山下达郎看到会热泪盈眶。歌曲能做什么那集因为讲到fight the power,著名嘻哈乐评人jeff chang也惊喜出镜,哈哈哈!
      • 主題式介紹流行樂,Auto-Tune和瑞典producer這兩集有意思
      • 讲了音乐工业的过去荣光和现在的思考。是一次再次认识欧美音乐的好题材。(那个评论里说后两集上价值不用看的人,你可以全部都不看。现在的键盘侠天天怕被洗脑怕被价值绑架,但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鸵鸟心态?感觉ta这几集纪录片白看了。)
      • 之前跟一个无法目测年龄的人聊到过boyz II men 当时因为不会拼写没搜到 这就遇到了 译为“大人小孩双拍档”(?)
      • 音乐节那一集有事吗?一半的时间听一些杂鱼唧唧歪歪虚头巴脑的心灵鸡汤,lollapalooza 一笔带过,Coachella提都没提。全片最惨的是英国的流浪嬉皮士,人家什么都没干,被英国👮暴打还砸车,human rights何在??凭什么诉诸暴力?现在还有人谴责吗?谴责了情况改变了吗?👎👎👎澳洲乐队那个condescending 的态度,你又双叒叕懂了。typical普且信的第一世界国家,用杨姐的话说 仿佛整个世界都等着他发表真知灼见呢。就,一帮流放罪犯的后代,流氓都刻在基因里了吗,还是先管管你爸爸打嬉皮士吧~
      • 生活继续,音乐继续,流行未必流行,仅是随波逐流。
      • 乍看上去是没明星没名作没脉络的大题小做,其实是聚焦于流行乐发展的草蛇灰线的小题大做。有了这些里子,光鲜亮丽的面子才得以可能。喜欢前三集和后两集。
      • 1. Most of all,千禧男团以及英伦摇滚乐迷的回忆杀。2. “电子乐的历史是工具滥用的历史”,这句话好像没错。3. 曾经的“瑞典制造”一次次地证明令人印象深刻的旋律才是歌曲流行且经久不衰的关键。3. 冷战时期Space Bridge架起的美苏之间的US festival像是互联网时代美好旧时代的序曲,让人感慨万千。4. 谈ZZ的那一集轻描淡写且缺乏佳作,可能是因为近些年的流行乐坛太过乏善可陈了。
      • 好看!!!!!!
    • 豆瓣 8.8 TMDB 8.60 第6集
      McCartney 3
      2021
      纪录片
      美国

      麦卡特尼回首

      McCartney 3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老年人不易
      • 和Sir Paul一起听歌
      • 哪怕有些故事讲过千万遍,这种传奇坐在soundboard前评头论足的讲演看上一整天都无妨,最后一集的双重结尾再自然不过。注意到比如a day in the life当年幕后制作的胶片素材显然是被高清化了,那么Anthology啥时候能蓝一下不?飞行马戏团那个已经让我深有体会,哪怕是主体标清素材的制作,升蓝也大有意义
      • Paul的创作谈,聊制作灵感多于往事回顾。之前只是觉得歌很好听,没想到背后有那么多创意和巧思(但身为乐理小白大部分时间在看热闹XD)原来喜欢的不少早期作品都是“为(女)歌迷而写”的XD|Ps.提了LALD!意外之喜
      • 回忆是彩色的,现实是黑白却富于光影变化的,六集的对谈俨然一场大道至简的spritual meditation。年近八旬的回忆,丰盛却轻盈。很好,很知足。
      • 黑白版的classic album,我要能像rick rubin这么幸运,能跟bono在一起,我负责推推子,跟bono一起聊u2的分轨音频,那就太幸福了。本来以为披头士早就没什么可聊了,听paul聊起fela kuti和james jamerson,算是意外之喜。
      • 虽然都是些老料,基本上没怎么提单飞后的事,但是经泡儿口中说出就有了一种当事人的回忆录的感觉。一些歌曲的灵感,特别是他那些有趣的小动作和叫声都好可爱。Rick Rubin好像并没什么用,可以看作捧哏
      • Living legend.
      • 从披头士的一员成为披头士的粉丝❤
      • 天才天才天才!拍的太棒了,Paul充满激情的回首,Rick真诚适宜的捧哏,外加各种调音突出贝斯/吉他/人声,Band on the Run浑身发麻,太天才了。拆解Come Together,Live and Let Die,Maybe I'm Amazed这三首最棒,Paul的贝斯和创意太天马行空了,然而哼哼自己的歌的时候永远都一个调儿,描述Yesterday梦的过程太逗了。开头说到自己的童年和John让人不禁唏嘘,每个人的家庭、幼年塑造一生。Paul享受、沉浸自己的杰作中的样子太迷人太帅了,Rick永远都是听黑怕的点头太搞笑。22年再巡一次吧,让我听一次Twist and Shout!!
      • 本来以为会着重讲后来自己写的歌,但大部分还是披头士。我以为都很熟悉不会有新内容,但居然第一次弄明白Michelle的法语歌词,以前一直幻听成语法错误的英文(。也澄清了LSD的误会,或者,故事的另一版本。看着那些复原色彩画面和播出来的歌,和现在的黑白画面里听歌跟唱讲话的老人,听他讲过去的故事,好几次让我几乎流泪。有机会变老太好了,永远爱你泡。
      • 年底Get Back的预热,听的最仔细的一部剧。
      • Paul McCartney the musician. 少谈八卦和drama,安安静静和McCartney听音乐,回忆那些歌是怎么写出来的。
      • Rick Rubin在放歌的时候Paul在偷瞟他的表情,期待又自豪,您还在乎这啊!
      • 第一次看有关虫的纪录片,这个黑白色调真的贼喜欢 回忆是彩色的,现实是黑白的 想到了水爷最近发的mv也都是这样黑白色调的,感觉有一种很极简主义的风格,有的景只留下了主人公和控制台看这很有氛围感 要是能再出一期纪录片的后台拍摄就好了,感觉应该会很有趣
      • 大失所望,真正能算得上新料的信息不超过5%
      • 老生常谈的故事,但不管听几遍都觉得魅力无限,最喜欢里面一句话: “当时你只是和一个叫John的家伙写歌,现在回首,他可是约翰•列侬”
      • 听过一千次的歌,知道或不知道的故事,彩色的往事,黑白的现在,半个世纪的回忆。
      • 三句不离John😏
      • Wings时期和个人时期的作品提的太少,老家伙净爱聊那些絮叨了一辈子的破事儿。
    • 豆瓣 9.6 IMDB 8.9 第3集
      The Beatles: Get Back
      2020
      纪录片
      新西兰/美国/英国

      披头士乐队:回归

      The Beatles: Get Back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小野洋子是不是自己没有家呀
      • 泡儿都说了,50年后,要是人们还认为披头士解散是因为Yoko坐在音箱上,那也太可笑了。然而50年过去了,这样思考的“粉丝”还大有人在。
      • 队伍都靠保罗撑着,列侬因为那个女人心根本不在这边。
      • 看着深情对唱的侬哥泡爷,小乔心里一万只草泥马飘过,三个人的故事,我却不配拥有姓名,而小乔旁边的果子则表示,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
      • 第一集就太难过了。 看着镜头聚焦打打闹闹自得其乐的列侬和保罗,然后转到话筒后面完全被无视仿佛局外人的落寞的乔治。 ''排练到午餐时间,离开披头士,回家。''
      • 先是六部中土,现在是七个多小时乐队纪录片,PJ告诉你什么是顶级粉丝
      • 将近八个小时的记录,最后一张专辑,最后一场演出,以及一个伟大乐队分崩离析的必然。保罗:用尽全力想带着披头士作为一个乐队往前走;林哥:兢兢业业地打鼓,不管你们吵什么;乔治:你们都不尊重我弹的吉他,我要退出披头士,回家;列侬:我必须带着我的连体婴儿。。
      • 【A】素材,素材,巨量素材,呈现出一部“对所描述事件和所涉及人物精准刻画”的超长纪录片。但剪辑是不会说谎的,眼神的始与终,人物前后剪辑中的关系对比,以及画面与语言的割裂,却又能生成全新意义。一种高明的,被经过重重包装的恶趣味表达。至于某个短评“还需要导演做什么”的观点,我想最后四十分钟的分屏演唱已经足够把你的脸打肿千百次了。
      • 全片三集七个多小时,彼得杰克逊的大型追星活动。顺带造福全球粉丝。音乐好听自不用说,他们的衣服也都很好看啊。
      • 这真的需要导演再做什么吗?材料过于自主,过于自然,没什么别的需要了。ps小野洋子真的尴尬。我也不厌女,但我觉得她真可以自己去自己地盘搞创作,坐那里太神经了,自己没有自己的事要干么?
      • 只是看了十分钟我就已经爆哭了呀……每首都那么熟悉要哭了呀
      • 此前看过很多长长短短关于Beatles或成员的纪录片,买过所有能找到的专辑,还包括解散后每个成员自己的专辑,甚至还有一盘列侬儿子的专辑磁带,我也解释不清为什么这么喜爱Beatles,大概是因为他们而爱上摇滚吧,一生挚爱
      • Lennon:懒散、政治见解、披头式幽默、Yoko;Paul:🎹🎸🥁🎤,精力旺盛、创作全才、反政府分子;George:吉他工具人、我有个想法、我要回家、有事请找Clapton;Ringo:zzzzzzz、下班😄
      • 太生活式的记录,放客厅十个小时,你自己干其他的事,就是一张洋子体验卡了。
      • Fucking A,IMDb 9.7,不过分。每一个人都太可爱啦,不管他们之间有怎样的矛盾和不和,坐下开始弹唱就还是the same old fab four。前所未见的录像,不仅有各种没听过的“新歌”还有很多翻唱桥段,George唱Dylan,Lennon学猫王跳舞,时不时就开始疯狂一段,最震惊的还有弹The Third Man的主题曲,仿佛时空穿越,还有George离开乐队时的紧张和心碎… 60年代是披头士的时代,摇滚的时代,和滚石dylan等同时期同量级的艺术家相比,他们的出场更加短暂仿佛昙花一现,为这个世界留下了最为宝贵的音乐艺术。你问我为什么喜欢The Beatles?因为他们太有趣,他们太有创造力,他们灵感永不枯竭
      • As you can see,Beatlemania never ends. 听说这部纪录片之后主动了解披头士,所以看这部之前爱上了披头士,而看了这部之后则疯狂热爱披头士。 庆幸的是还好没有错过四只虫🥰
      • 信手拈来的last night‘s song 距离传奇前所未有的清晰 与前所未有的近 All the girls come on then dancing! Harrison‘s fisherwife and dwarves and bunchbacks!
      • 精神鸦片
      • 2020.07.11 标记想看,其实在19年年末就听说了。其实我真的没有什么能说的... 不想错过每一帧,大部分时间还是看的很开心,观察他们的创作过程很有趣。但是当他们说到任何关于未来、关于五十年后或者他们老去后会怎么样的设想时,就会心里一紧。 “The rest is history. ” “We'll never get a chance to do it again.” “I'd like to say thank you on behalf of the group and ourselves, I hope we passed the audition. ” “这是1969年的宏大声音。”
      • 最后四十分钟激动得手舞足蹈
    • 豆瓣 8.8 IMDB 7.5 第09集
      Home
      2020
      综艺
      美国

      家园

      Hom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建筑为表,家园为里……我只想看建筑,就像看舌尖上的中国只想看美食
      • 也想有一个很特别的房子🏠
      • 第一个房子超喜欢。
      • 自然屋和竹子屋真的喜欢,建筑就是建造者的语言,能说出来就是一种力量。
    • 豆瓣 9.1 IMDB 8.0 第07集
      Pretend It's a City
      2021
      纪录片
      英国

      弗兰·勒博维茨:假装我们在城市

      Pretend It's a Cit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The fact that Martin Scorsese's only role in this series is laughing is fascinating
      • 太有趣了,真的好喜欢像弗兰这样的愤怒的人啊,愤怒的来源不是排他不是怨恨,而是来自对生活的热爱、观察以及对自己和社会(包括他人)的关系的反思!!!太棒了!!幽默又风趣,关键是真实犀利的让你无法拒绝她的愤怒哈哈哈哈。最后三集很出色了,真的是像在看Stand-up Comedy(而不是talkshow哈哈哈哈),非常喜欢Fran这种古板到和过去融为一体又能自圆其说的人
      • A very typical New Yorker 胡扯式的各种观点像看了一场podcast,想看Woody Ellen和fran一起吵架
      • I hate money, but I love things!!!
      • 算作是《公众演讲》的续集,但又因更长的篇幅与片集化而在观感上比前作更加放松和从容。依然不认为勒波维茨的讲演时时刻刻都闪耀着幽默与智慧,斯科塞斯在纪录片中也存在数次由无动于衷至附和表演性大笑的突然转变。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勒波维茨之口反观纽约这座伟大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两人对纽约的爱,通过对话引申出的电影、移民、出版、生活、建筑、出租车等等隶属于或私人或公众的调侃回想而显现。斯科塞斯继续在对话间穿插各种视频素材让语言描述变得具象却又是极个人的记忆速写,甚至还间接回顾了自己的迷影史与创作史,对《黑胶时代》首集曾展现过的The Mercer Arts Center倒塌事件的真实回忆,让斯科塞斯和他的作品成为了纽约的镜像存档,如同皇后区艺术博物馆中巨大的纽约微缩模型版图,他真的倾其一生热爱着这座城。
      • 谁会不喜欢纽约,谁不曾缅怀黄金时代呢。犹太知识分子式毒舌太对胃口了,拳拳到肉,固执得可爱。感谢Netflix让马丁老爷子拍讲究的纪录片继续焕发青春(bushi
      • 马丁这是把伍迪艾伦的班也给接了啊(另外他终于遇到比自己语速快的人了);纽约这城市就像老太太一样愤世嫉俗、尖刻直接、永远在咒骂抱怨,但底色仍然满怀斗志且乐观
      • 太有魅力了,我能听这个女人讲一天。
      • 对博学多才 每个话题抛过来都能金句频出 有意思的故事和际遇多得可以讲上几天几夜的没抵抗力 虽然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很可能心气高/脾气怪到难以相处 但周末晚上打开网飞又不是为了找朋友 作为听众 这三个半小时我过得和老马一样快乐
      • 好潇洒的对话,傲娇而不令人讨厌的妙语连珠,不同意这是self-obsessed我觉得这是self-sufficient
      • snobbish in a good way......可以作为伍迪艾伦电影的替代
      • 作为马丁声控我想多听他哔哔两句来着,谁知道他就负责笑声part了,笑到肩膀拱起脖子消失,刚刚有冷静下来的意思,Fran又补上一句,然后马丁继续笑得花枝乱颤;为什么大多让我烦躁的事实从Fran嘴里说出来,甚至不算调侃,就是说出来,都可以接受了,第一集尤其,但也仅仅是第一集这样吐槽琐碎生活的,后面聊到其他特定主题就没有太多认同感;不再烦躁大概需要简单又困难的一个心态:除“我”以外都是“他们”,“全世界只有我这么做”不是获得孤独或特殊性,而是用夸大的方式跟自己阐明,你得放弃不必要的理解,放弃看清楚城市每一个行人的面孔
      • 有才又自负的人是应该这样活着的。斯派克·李疯狂卖体育明星安利的样子真的是我一个体育狗都要看不下去了
      • 老马负责导演、制片和提供罐头笑声,太可爱了,我宣布他的形象必须立刻代替所有圣诞老人和肯德基上校。勒博维茨的姿态太纽约犹太人了,就连她在句子之间张开嘴、舌头搅动的方式都让我想到另外几个纽约犹太人;还让我想到Jesse在和Ezra Klein那期播客里谈到的犹太幽默(不只是幽默,而是聪明——除了“wit”似乎没有更好的词),一种历史性的自贬和傲慢并存,这同时也是一种“纽约性”,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永远保持着“民族志式的凝视”,观察、提炼、解释、讽刺、评判并引以为傲。她还让我看到了宽肩外套和宽松牛仔裤脚垂在西部靴外面的魅力,而且年轻时也太帅了,看得我腿软。
      • 就真的还好,伍迪艾伦式地对纽约生活进行探讨,但说来说去还是摆脱不了知识分子和纽约人独有的傲慢。有点略失望
      • That’s why I live in beijing, but I already left it.对于那些想要逃离北上广,或者已经离开了的人,她一句话给出了继续留在这个城市的理由,“我来自一个环境和治安更好的城市”,在纽约寻求的不是低房价和舒适安逸。
      • 从Fran开始卖弄她对手机的那点浅薄认知,就忍不住翻白眼。Come on!! 您都从来没发过短信,哪里来这么多仇恨呢?也是,马丁斯科塞斯都能交出像《爱尔兰人》那样老态龙钟的作品,完全可想见那一群人对当今时代有多么痛恨。这个时代或许没有那么好,但也绝没有那么糟。过分傲慢而又自我沉醉,全责怪科技吃人,其实是自己的好奇心早就死尽了。另外,别再吐槽时代广场了…多少人可能攒了一辈子的钱,才有一次机会来这看看。学学尊重人吧。
      • 我只有一个问题想问马丁,有那么好笑吗?
      • ʕ•̫͡•ʕ*̫͡*ʕ•͓͡•ʔ-̫͡-ʕ•̫͡•ʔ*̫͡*ʔ-̫͡-ʔ
      • 有空要去找找她和spike lee对谈的完整视频,太欢乐了。
    • 豆瓣 7.9 IMDB 7.7 第06集
      The Andy Warhol Diaries
      2022
      纪录片
      美国

      安迪·沃霍尔:时代日记

      The Andy Warhol Diari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AI人声模拟的噱头+故事汇编了一下 确实说来说去就那些事
      • 如果你能意识到Andy Warhol等同于美国的达芬奇,你就能明白他的传记与纪录片或者电影,总是隔几年就有,也许讲来讲去都是那些故事。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文化象征,他已经不仅仅只是艺术家,他是一个传奇故事,一个同性恋,一个移民二代,第一个拥有并自建大量影像档案的名人,所有一切构成了一个路径与切口,并借由他的故事通往着战后-80年代或者到今天的所谓的“美国”。
      • unique soul,率真,浪漫,执着
      • Netflix. 他消费了美国文化,美国文化也在持续消费着他。又见到可爱的basquiat,讲他不喜欢人群,又或者觉得一切无聊,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闻风而动的艺术藏家们觉得他快要死了,所以要来收藏,也是悲伤又现实。"america is a very complex, violent, crazy culture."喜欢最后一集采访者拿着Andy The BIG C的作品问Christopher Makos,这个C是不是gay cancer还是 christ,他说,你怎么知道的,也许他只是觉得C这个字母很适合填满这个空白。Andy对于‘重复“的迷恋,Partner Jed Johnson(有个双胞胎兄弟Jay Johnson),Partner Jon Gould(有个双胞胎兄弟Jay Gould)。那个要拍卖Gould妈妈家东西的中介,以为是个$25的水彩画“家庭日用品”,因为发现了Andy的手写,顺带找到了KEITH,KENNY SCHARF, JEAN MICHAEL BASQUIAT的作品。
      • 浪漫
      • 竟然有那么一些时刻被甜到了。。
      • 一直就陷在是不是gay,有没有asexual ,没意思。但团队很强,服化道配乐资料编辑修复都好出色,不愧是工业水准的标杆
      • If you watch it, you may get bored. If you feel it, you may cry.
      • 可以更深度的挖掘一下就好了
      • ICON
      • AI voice有活儿干了
      • Awesomely cool and weird (not the documentary)
      • 脑残粉不请自来
      • 最喜欢巴斯奎特!!他有一种天才的气质哈哈哈哈哈哈一看就知道不同凡俗。还有一种天真的脆弱感,脸很青春,尽管是个黑人,却非常之帅气。
      • 剧情还和 Halston接上了!不愧是你Ryan Murphy
      • 一个迷幻的时代,听着AI Warhol平淡地念出他跟朋友们改变世界的故事,就够了
      • 不错是你,还可以
      • 安迪 沃霍尔 历史 日记为基础 AI声音 混乱 艺术人生
      • 伟大的艺术家 和那个时代的美国 虽然大众对于艺术家的私生活总是过于好奇过于探究了(看的过程中几度想起王尔德哈哈哈
      • 猫仔队队长总是对艺术家的多彩(私)生活感兴趣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