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荷兰人对于残暴的殖民统治的反思。表面上做的花哨,但究其内核,不够深刻,甚至也不够勇敢。其实如果你们真的足够勇敢,那什么时候也应该拍一拍在纳粹的铁蹄下,你们那副溃不成军,抱头鼠窜的狼狈样子。二战期间,面对强权的压迫和外敌侵略,你们又何尝不是吃尽了苦头?在德国人面前卑躬屈膝过后却又跑到东印度群岛狐假虎威,这显然就是你们本来的面目。可怜可悲又极度可恶。电影是好电影,但只要想到那段遥远的殖民史,想到你们在台湾、印尼等东南亚地区犯下的侵略罪行,再对比市场花园战役前后你们摇摆不定的立场和对德国人,对亚洲人态度的转变,不得不说,也是真够C蛋的! |
|
故事背景: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印尼同年爆发8月革命,并于8月17日宣布独立,成立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但殖民印尼300年的荷兰在日本撤退后欲再次夺回印尼殖民地,双方展开三年多的印荷战争。因此,实际上印尼直到1949年底才正式从荷兰手中独立。
别具一格的反战片,几乎没什么战斗场面,但所表现出战争残酷性和毁灭性不逊于所谓的战争大片。影片前面的沉闷、冷静和压抑迎来了后半段的恐怖、疯狂和爆发:被叛军枪杀的兄弟唤醒了士兵的杀意,但挣扎着觉醒后反被所属集体抛弃;“维护和平”与“争取自由”已势不两立,双方都付诸于战争,加伤害于民众。
战争在人身上划刻的疤痕会逐渐愈合,在心上撕裂出的伤口却血流不止,鲜血从身体里满溢出来,散发着令人绝望的气息。 |
|
通过影片才知道1945年二战结束后,还有一场荷兰与印尼的战争。片中男主角似乎就是荷兰国家的意象,战后试图摆脱与纳粹德国的关联,又不舍“美丽”的殖民地,内心挣于荣誉、道德、利益、善良之间,注定是悲剧。 |
|
结尾才知道故事讲得啥,战争把人变成刽子手,面对未知的丛林,士兵一开始只有巡逻。渴望进入丛林战斗。而一旦进入丛林,自己也就完全迷失在丛林里。「丛林」可能比「东方」更接近电影的主题。 |
|
男主最后的F self,扳回一星。 |
|
荷兰版《现代启示录》。 |
|
片子里的众多线索和对话,深入历史肌理,很值得玩味,荷兰在纳粹占领时期的老一代,战后的新一代,都背负历史债务,杀死那个过去的自己,才感觉还了一点债。故此,最后一枪震撼。 |
|
不能自欺的人是活不下去的 |
|
没有战斗场面但经过缓缓铺陈直至最后非常上头。通过一位下士的视觉,以及个人价值观的转变,侧写了文明与蛮荒胶着和博弈旋涡里,根本无人可独善其身。善与恶再也分不清界限,对垒双方极尽癫狂挑衅人性和道德里的所有底线。BTW,条目就没人打理吗?竟然采纳了一条“1940年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中一名荷兰典狱长的故事 ”这个完全错误的简介。 |
|
所以二战后印尼的独立也是被殖民者血洗出来的。荷兰军队估计不是都这么残暴,当地民兵对同胞也的确够残暴,故事虽为虚构,但士兵的言行都基于当事人的日记史料。有错,就认,就别怕别人知道,连荷兰法院都站在导演这边了。在黑白颠倒暴权至上的世界,能笑到最后的一定不是善茬。 |
|
又名 一个无辜的荷兰人 |
|
韦斯特琳剿灭日本傀儡的一系列小故事,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是很受欧洲人欢迎的连载通俗读物。 |
|
绝对五星的文学佳作 剧情介绍完全不对 印尼独立战争期间,日军撤出印尼,英军将印尼岛屿的控制权交给了荷兰,盟军扶持的政府受到日本统治时期流亡政府的武装革命军威胁,男主角参军被选为特别行动部队,负责清缴可以人员,期间目睹了荷兰军队对当地人的屠杀和扰乱,内心受到极大伤害,再质疑领导的决策时被判定为叛徒,差点死在自己人手里,退伍返乡后无法获得正式待遇,内心极度绝望,再自己的上司面前开枪自杀。 |
|
4星,战争对人的摧残表现得淋漓尽致 |
|
主流反思历史遗留但却小众题材,为了不流于平庸,在叙事结构、影像风格和心路历程上都下了不少功夫,有点Kodak味儿的胶片既复古又热带,仿佛置身于湿热黏重的雨林岛屿;荷方与独立政府的暴行都不回避,这也是让主人公无处安置自己最终选择自杀的根本原因;回忆现实插叙交织见仁见智,我个人觉得有些没有必要。 |
|
拍得真好。是真film,不是movie。关于反战、自由、独立、思考、自我、集体、所谓家国民族和ZF...蜻蜓点水就能点出震荡,小局腾挪也能撑出一片乾坤,过程看似慢也没有很激烈和宏大的场面,如同之前我说过的另一部片《洛城夜巡》,都是有控制力极好的导演,永远在涌动、生机,但就是不给你所谓的爆发。终局的一枪却打穿了全片:没有信仰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信仰破灭。 |
|
年度最佳电影。 |
|
當你感到人生已不如預期,從家庭到國家到個人,處處潰敗,因此萬念俱灰。 |
|
給一段醜惡的歷史掀起了小小一個角角。 |
|
8/10.
影片讲述的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二战刚结束,荷兰就派军队前往过去的殖民地印度尼西亚,妄图替代日本继续殖民统治。
影片是通过一个士兵男主的视角讲述的,他反对特种部队对当地人不分甄别的恐怖屠杀。
影片整体还不错,反战的意图比较明显,只是最后的兰博式逃跑有点扯了,但结局足够震撼。 |
|
荷兰人:虽然我殖民印度尼西亚、我杀害印度尼西亚人民、我残忍暴虐……但我拍了电影,我反思了当年的罪行(假装),所以我还是个好人。 |
|
年轻士兵 罪恶的一生... |
|
22.10.28
我早上兴致勃勃的跟同事说,这电影太牛皮了,日军撤出了越南,美国人接管殖民地……
我这个历史文盲!
原来是荷兰占领印度尼西亚呀!
涨知识的电影,同时也是残酷战争中人性的思考。 |
|
制作上绝对一流,东南亚潮湿烦躁的环境完全构建出来,结局有设计,可惜整个故事还是太俗套,使得最后的力量削弱太多。 |
|
荷兰对日本兵 |
|
看着挺压抑的。 |
|
勉强及格。“和平并非常态,因为那意味着所有人欲望得到了满足”。题材挺有趣,二战之后,荷兰纳粹的儿子去印尼参与反恐战争,整部电影就在荷兰军队、东印度军团、印尼叛军犬牙交错的幕布上(出镜的还有日本残兵)描画男主角无处容身的心路历程。编导的基本功挺扎实的,所谓基本功,就是镜头剪切中景别、机位运动和配乐合作形成的整体叙事韵律,这是起码的电影质感。剧本也挺清晰,它给出的信息一定有具体结果,比如给出两三个铺垫后,40分钟时就有遇袭的戏码;为何反复搬演特种小队在印尼村庄中点名“恐怖分子”?因为这才能注解男主质疑精神不断强化放大,引出后面的猎杀行动和战后的悲剧结尾。电影基调比较沉闷压抑,但时不时来两下狠的,比如男主后入印尼情人,或射杀印尼人,男主在军中的行为比较自我,加上他战前战后的画面切入,是绝对的叙事核心 |
|
-8.5分。
-战场上的人回归后如何疏导安排一直是很难的课题,对于他们本身来说更难
|
|
展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背景是二战后回到印尼的荷兰军队遭遇本地反叛的故事。影片两个多小时,稍显冗长,不过还是还原了当时情形的。故事讲述得还算客观,有一定的反思,并未做过多的道德纠缠。影片的结尾干净利索,已无让人震惊也让人思索。 |
|
西方有殖民历史的国家都该拍拍他们给世界带来的苦难,但是这一部的内容太重复了,都2020年代了还在反思个人良知,视角够小却见不了大。一是只说武力侵略不讲经济文化侵略。武力往往是相互的,这样拍让人有种“殖民者其实是很文明的,采取武力是不得已”的观感。而殖民国家对殖民地的经济文化和人格上的剥削往往被忽视了。二是似乎有意无意地想要塑造殖民者和殖民地人民一点程度上是平等的这样的印象,比如主角也会被印尼人打和欺骗感情,淡化了殖民者在当地的的特权和压迫。三是黄衣军官的摸鱼、特种军官在各势力间的制衡、当地高度分散状态下的本地人的选择都是很开眼界的点,结果都是一笔带过。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在印尼枪毙独立人民的军官回国以后在舞台上扮演反抗侵略而被枪毙的勇士,显然他们也向往和崇尚独立自由,但他们觉得东方人不配。 |
|
挺震撼的,特别是结尾。。。。。。。第一次觉得荷兰人还挺好看 |
|
表现手法还可以,炎热的印尼战时场景与阴雨的荷兰现实交错剪辑,以及最后丛林逃命、反击确实很《现代启示录》,让我对陌生的荷兰殖民史还是多少有了点了解,毕竟荷兰本土在这方面的反思真的少之又少,白人家庭大概完全不会在意这些历史,ex的爷爷是印尼血统多少有提到被本土白人的歧视,这也导致他虽然白人脸但是反而印尼心,哎多少有点可悲。 |
|
所有的权欲者和野心家都无一例外地打着和平与救世的幌子 |
|
非常棒的战争片 |
|
聚焦军队内部和军人个体,策略与执行的问题 |
|
殖民国的恶魔杀手 1500个条生命被这位屠夫所害 |
|
最好看的战争片之一 |
|
难得知道的一段历史,很有那个年代、那个地域的味道。刚开始看有些懵,搞不太清情节,不过随着剧情深入,能看到男主的大幅度变化。片中很真实地展现了印尼那时的现实,当地人被无情地屠杀,女性靠卖身为生。而影片最后的结局更是令人大惊失色,落幕之快让人毫无准备。 |
|
看完了剪辑版 |
|
左右的战争都是罪行,因为它入侵了人们的生活 |
|
最印象深刻的:Johan第一次进城那段,ji院大厅里放的音乐居然是扬琴弹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
|
荷兰人反省不够深刻 把人独立自主的游击队描绘成未开化的野蛮人 典型的欧洲视角了 |
|
除了想问为什么亚洲这么惨属实没啥其他感想。某些殖民者会受到良心的谴责,然后在余生的噩梦中惊醒,最后在这种无解中又只能选择自杀,可这和生命轻飘飘到连说话的机会都没有的被殖民者几个世纪的血泪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顺便某些短评说“一想到印尼屠华史就瞬间不可怜这个岛国了”,说实话你只是没投胎成殖民者而已。 |
|
7分。二战后,荷兰在印度尼西亚的殖民遭到了当地人的反抗。男主跟随部队来到这个遥远的地方,在看见战友被杀后变得残暴起来。复仇的心让他加入了特别部队,但特别部队军官的暴行让他怀疑他们行动的正义性,然后他开始捡起自己的良知。可是残暴的军官并不允许让他这么轻松地离开。他父亲曾是纳粹高级军官的事情也让其他战友对他颇有非议。捡了一条命回到荷兰的男主在找不到工作后绝望,他决定要报复使他成为现在这样的人。前面节奏较慢,风景还挺美。后面突然残酷起来,结尾也十分爽利。用平静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痛苦的故事。 |
|
战争扭曲人性,改变社会生态。不过啊,游击战争可不简单,种田的泥腿子怎么就拿起了枪杆子?不触及背后推动的那双黑手,太对不起两边牺牲的生命财产了。 |
|
相当于了解了这一段历史,关于印尼独立战争,总而言之,所有的战争都是反人性的,或者说吧人性中残忍的一面拉出来。。。 |
|
观影感受有些不舒服,节奏太慢了,中间拉的太长,开篇和结尾很好 |
|
开枪利索,舒服 |
|
230329于巴黎。前半部分铺垫很足,但后面就虎头蛇尾了,尤其是复仇与自杀动机,着实不合逻辑到令人出戏。 |
|
看得出是走史诗路线。欧洲战场结束后,一个荷兰士兵远赴印度群岛殖民地,参与镇压印尼人的经历。第一层意义上个人的转变,第二层意义见证历史的是非功败。也理解IMDb分数不高的原因,我也是冲着荷兰在印度群岛的权利角逐来的,但电影叙事主体只在主角一人身上,与战争这个大背景叙事反而不多。电影拍的非常细腻,穿插了主角参战前和参战后的形象变化,因此一些桥段显得不明白,在看完整的时候才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