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小奥德萨 Little Odessa (1994)

    最近更新: 2025-04-07 正片
    • 主演:蒂姆·罗斯 / 爱德华·福隆 / 莫伊拉·凯利 /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
    • 导演:詹姆斯·格雷 (James Gray)
    • 编剧:$$$James+Gray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1994
    • 更新:04.07
    • TAG:犯罪,剧情
    • 别名:杀手怨曲,杀手悲歌,小敖德萨
    • 片长/单集:98分钟
    • 豆瓣评分 7.5 (913票)
    • IMDB评分 6.7 (8,766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53%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64
    • TMDB评分 6.41 (热度:7.70)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小奥德萨》的免费在线观看,《小奥德萨》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犯罪,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5分,有913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影片简介   做了多年职业杀手的乔舒亚在一次合同途中,要在小奥德萨停留,因为当年的他就是从这俄罗斯移民区跑出去闯荡江湖的,这里有他的亲人和朋友。但是这次省亲彻底失败,母亲重病不起,父亲嫌他名声不好,态度冷淡,旧日的爱情和兄弟间的手足情都已成为过眼云烟,而惟有当地的黑帮对他的旧怨一丝没有减退... ......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Take care of your brother|小奥德萨|Tim Roth

    作者:想被吃的小土豆

    【爱德华弗朗】but Immortals 小奥德萨混剪

    作者:散修DBAki

    【爱德华弗朗】小奥德萨

    作者:爱Edward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百度云盘 1080 英字 详情
      1080 英字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x奥d萨.1994.BD1080p.中文字幕.mp4 详情
      x奥d萨.1994.BD1080p.中文字幕.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ittle.Odessa.1994.1080p.BluRay.x265-RARBG 详情
      Little.Odessa.1994.1080p.BluRay.x265-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ittle.Odessa.1994.1080p.BluRay.H264.AAC-RARBG 详情
      Little.Odessa.1994.1080p.BluRay.H264.AAC-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ittle.Odessa.1994.1080p.BluRay.x264.DDP5.1-PTer 详情
      Little.Odessa.1994.1080p.BluRay.x264.DDP5.1-PTer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ittle.Odessa.1994.1080p.WEBRip.x265-RARBG 详情
      Little.Odessa.1994.1080p.WEBRip.x265-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ittle.Odessa.1994.1080p.WEBRip.x264-RARBG 详情
      Little.Odessa.1994.1080p.WEBRip.x264-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ittle.Odessa.1994.1080p.WEBRip.DD2.0.x264-NTb 详情
      Little.Odessa.1994.1080p.WEBRip.DD2.0.x264-NT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字幕1

      720P

      Little.Odessa.1994.720p.BluRay.H264.AAC-RARBG 详情
      Little.Odessa.1994.720p.BluRay.H264.AAC-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Little.Odessa.1994.BRRip.x264-ION10 详情
      Little.Odessa.1994.BRRip.x264-ION10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ittle.Odessa.1994.WEBRip.x264-ION10 详情
      Little.Odessa.1994.WEBRip.x264-ION10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ittle.Odessa.1994.WEBRip.XviD.MP3-XVID 详情
      Little.Odessa.1994.WEBRip.XviD.MP3-XVI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做了多年职业杀手的乔舒亚在一次合同途中,要在小奥德萨停留,因为当年的他就是从这俄罗斯移民区跑出去闯荡江湖的,这里有他的亲人和朋友但是这次省亲彻底失败,母亲重病不起,父亲嫌他名声不好,态度冷淡,旧日的爱情和兄弟间的手足情都已成为过眼云烟,而惟有当地的黑帮对他的旧怨一丝没有减退...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3 IMDB 6.3 超清
      השוטר
      2011
      剧情片
      中国大陆

      警察日记

      השוטר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当始终坚硬的躯壳被枪声软化,我看见了电影之神的现身。影史十佳。为什么能够有人整合传统情节剧的故事脉络,洪常秀般带有模糊性的景别与段落结构,以及玛伦·阿德那种自如游弋于僵硬与自然间的人物状态啊!还有剪辑的节点们,太过神奇。
      • A / >《悲惨世界》。舞台“排演”与电影“调度”的超验叠合。人物内部、人物之间、不同段落之间平静而怪异、狎昵而冷峻的“和谐”。对于优秀的导演而言,无需“刻画”,亦无需“铺垫”,人物的状态就是最彻底的政治。
      • 看來導演非常喜歡說教,塞得滿滿的批判,但都不夠深入,人物刻畫得很單薄,只覺得激進青年中二到爆,結尾也看不出Yaron對Shira莫名的感傷是由何而來
      • 四星半,私心加到五星。作为(可知范围的)处女作,《警察》集灵气与稚气于一体。电影采用了政治电影常用的勾连手法,通过事件将两类人联系起来,用作构建社会的提喻。就重点而言,将警察和富家女命运绞接在一起的关键词是“生命”:一位通过怀孕和葬礼重悟生命,一位则对未来产生困惑。二者的生命体验和自我认知的再生产,在片尾的四目相对汇流,整部电影借此传输震撼心灵的电流。但因对富家女的刻画稍薄弱(第二段也整体弱于第一段),使得效果没有那么完美,成为扣分项,但也仅此而已。结构上,通过描绘有/没有政治身份的个人处境,试图表达“个人的既是政治的”,这也是电影的稚气所在之处,它直接、勇敢、充满躁动,是无法习得的。另外,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也注意到了影片前段多次的性暗示,有时候甚至通过枪表达。
      • 力量不足,反思不足,沈悶有餘。本是一部借革命之筆對人性工筆描寫的片,人物性格卻被刻劃得薄弱得可憐。結尾那段最精彩,但無奈高潮太短,戛然而止
      • 后重看「L'institutrice」(速)
      • 毫无关联的两段式,收于结尾的四目对视,尾声相当震撼。ps.鸣谢觉大,左翼青年们必看
      • 3.5,结尾,左翼抵抗分子们的突然间倒下,一个舞台化的反情节高潮是影片最终的形式感。 但是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忍受《警察》漫长的建构,而这种建构仿佛仅仅为了支撑最后几幕的“交汇”,Lapid的这部处女长片是对于法国新浪潮及其左翼视角的拙劣模仿,除却其对于主观镜头的热爱与实验之外,他似乎想用粗糙的地下电影形式完成某种叛逆,但实际上却退回到了前蒙太奇时期,以及明确政治隐喻性的二段式结构
      • 使观看者成为两个人,再让两个人互相杀死,最后把他们复活,紧紧拥抱在一起。从此,影史不需借助“机遇编年”。
      • 3.5;两段式的建构,在结尾黑暗中交织出耀眼的光芒。
      • 80/100,它像天然的一双手分别抓取社会的两端,执法者-理想主义者,在枪响与黑暗中交汇再分离,只留下了作者观察的瞳孔仍在凝视。一次表达与构建的胜利,故事还是沉闷而有所欠缺。
      • 【2021 TGHFF】表达极为生猛,故事说服力欠佳(亿万富翁没有贴身保镖),作为处女作是惊人的
      • 标准的以色列电影,不怎么耐看,彻底的自然主义手法,涉及左派立场,整体勉强及格
      • 在冲撞且持续紧绷的动作中,发泄欲望来自性和体制压抑也来自渴望被认同的爱被听见的声音,且都相汇在最终的对视之中,但就像一场自慰,依然没有出路(需重看同义词。
      • 一部在专业影评人评价甚高的电影,在我看来却难以吸引我…闷是这部电影的最大感觉…虽然对革命,爱情,理想,责任都有讲述,但前面的铺垫实在是太过沉闷。影片是两段,从两个方面讲述了一个故事。果然我还需要磨练电影素质。
      • 2011洛迦诺评审团奖。拉皮德参加戛纳电影基金会写作计划的处女作。相当厉害!拉皮德的电影观念很是超前,处理复杂而多个面向的政治与文化议题之外(尤其是国家机器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讨论真是精到),还尝试在结构上给出颇为新颖的处理(最迷人的也就是本片的结构了)。探讨群体与个人的关系,人与体制的关系。又见长篇大论演讲(还不止一次)。对“话语”乃至语言系统的强调和讨论可能是拉皮德的电影创作最富于作者性的点。
      • 影史级。精确到每个剪辑点的神迹。
      • 和《西西里岛》最后使用了同一首贝多芬弦乐四重奏,两种无望的幻想。
      • 您所谓的电影之神不过是帕索里尼玩过的而已
      • 警察以「集体主义」的日常生活与「欢乐」成为维护「国家主义」的基石,在大多数的体制符号看来,只有独立主义者的口号或者行为都是愚蠢而疯狂的,而势单力孤的自由主义者唯有用生命和死亡才能换来体制中的少数人略带沉思的一瞥,这并不是自由的代价。
    • 豆瓣 7.3 IMDB 7.0 正片02
      Bad Lieutenant
      1992
      动作片
      美国

      坏中尉

      Bad Lieutenan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我甚至真的能闻到精液和可卡因的味道。
      • 以前特别反感哈维凯特在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里的装逼劲,总是从不搭理别人文化的哲学家样,到了他非得在醉生梦死状态展现“坦诚相见”时,倒一下子亲切了好多,在《恋恋三季》里的西贡他不也是这种颓样吗?只不过,看着他在教堂里痛苦哀嚎,实在没有信仰免谈救赎的我,也还是无法接受这种角色心里上的转折
      • 这位吃喝嫖赌样样精通的重口味警察,居然喝可乐还要喝无糖的,太养生了
      • 08年翻拍的消息不胫而走。制片人与原版是同一个,艾德普雷斯曼。当记者以此新闻采访费拉拉时,“搞什么鬼?这就好像你遭遇了抢劫,感觉很是可怕,我不知道他们为何要这么做。当他们宣布时,我曾打电话给凯特尔,他说,‘坏消息。但你不要放蠢话,阿贝尔。’他们都应去死(露出坏笑)。……凯奇为什么有胆去演凯特尔的角色?一个演员怎敢在另个演员活着的时候就这么做,却连个招呼都不打?凯奇你是很缺钱吗?”
      • 表演与执行当然无可挑剔,但掩盖不了这部作品的失败。坏中尉的坏,不过是饮酒吸毒赌博招妓,这些行为在开篇前二十分钟已经交代清楚,观众不需要看十次吸毒才能理解一个人有毒瘾。本片的众多场景都是同一个场景的复现,像台坏掉的机器不断向观众发送着同一条信息。拍十场吸毒并非不可以,但十场吸毒的潜文本需要形成某种递进式的连接,而非纯粹的同义反复。一场教堂哭戏固然爆发力十足,可我们不禁要问了,一个从信仰到生活都如此虚无的男人,他何以跪在教堂的地板上哭喊上帝在哪里?他此时猛烈的情感是从何而来?这本是可以无限向下深挖的母题,本片却将它处理为一个孤立的零件,企图依靠表演来唤起观众情感的共鸣,疲乏得令人生厌。
      • 那时我同寝室的室友看了“the piano"之后迷上了Harvey Keitel ,找来了这部片子,却被Harvey Keitel 大腹便便的身材吓到了,从此再不喜欢Harvey Keitel
      • 前半段采用中远景居多的镜头,一种冷眼旁观的感觉。车站送走罪犯时利用近景和特写,凸显心灵救赎。被杀时远景结尾,像是耶稣站在街对面的一个主观镜头,看着上校完成宿命。
      • 一开始看着很带劲,可剧力却不断的减弱减弱再减弱,节奏拖沓拖沓再拖沓,尤其最后放走强奸犯的段落慢得让人失去耐心,而且全片太过依靠哈威的演技了。总之导演有天才的点子创造了几个经典片段,但整体的过犹不及使全片节奏快慢无秩,不过我想导演就是想要这么一种范吧ps:这片的翻译真是西班牙人做的?
      • 最后一个镜头如同<小武>般的冷酷,手提摄像机镜头无方向感的人生,<出租车司机>般的孤独.
      • Excès excès,que des excès, un peu de pathos mais culte. Film fait preuve d'influences que Ferrara exerce sur Scorsese.
      • 当“刀客队明天必然获胜”这句话不断地被“中尉”重复之时,它将成为一种宗教。天主教十字架与电视比赛无处不在,是纽约布朗克斯的两种信仰,在影片的后半部分,修女的祈祷与电台广播并置,随后,他将在这里,在耶稣的面前开始忏悔。影片在哈威·凯特尔华彩的独角戏开始反转。 纽约被分为了若干不同的世界,但是《坏中尉》的前半部分,对于作为肉体(flesh)的“中尉”而言,这种界限被呈现为一种无界限,赤裸的身躯被逼仄的空间分割。在他的身上存在着异类的三位一体:律法,父亲,罪人。 超验性的结尾:“中尉”坐在车内,位于构图正中心,但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任凭车流一次又一次地淹没这个中心,也预留了最终到来的那一枪——“中尉”的成圣,同时也是仪式性的裁决时间。
      • 期待那个结尾,还好
      • 比新版好,但太荡太肮脏了,就算费拉拉尽力将赌徒的命运和烦躁郁闷的咸湿氛围用新现实主义+黑片味儿调理了不少了,但看着还是让人受不住。像是更有宗教气息和帕索里尼感觉的老马街头电影。
      • 又是个白人信徒一句忏悔免千罪的故事,想从sinner变saint吗,信上帝吧,即使无恶不作,道个歉哭一哭也能让自己良心过得去,好一个白莲男和大圣母的自我感动,你们原谅强奸犯,怎么不问问社会大众原不原谅啊?天大的笑话。这电影除了Keitel的精彩演技以外一无是处,我甚至觉得如果主角换别人演,风评会差得很,各种做作的镜头和独白导演不会真的以为自己在拍文艺片吧?结局非常无趣,极其用力地想要表现一些隐喻和所谓令人震惊的场面,所以好演员+陈年高口碑的搭配也是会踩雷的。
      • 法国人拍的纽约警察,尽管可以说是已经从内到外坏到家了,但看完后对他的同情却多于憎恶。也许这种渴望救赎却无济于事的人只有通过死亡来解脱
      • 文艺兮兮的宗教情结救赎片。人性难以回避之恶,在绝望的祈祷得到了回复后,选择了一种自我毁灭的善意,反理性的牺牲。Harvey Keitel的演技确实神了
      • 8.9;二元信仰的身份焦慮,多少可對比一下福克納的Light In August
      • 本來以為是那種火爆的商業片,沒想到竟然是獨立製作的故事片。全片幾乎沒有任何好萊塢的痕跡,而是完全沉浸在導演自己的敘事節奏裡,看似東說一出,西走一趟的,但是又有一條明確的主線在支撐著故事的發展。你看不到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但是夜晚確實發生了很多觸目驚心的事,嫖妓吸毒反而是他做的比較體面的事了,恐嚇後對著年輕女孩打飛機,被強暴的修女,被褻瀆的教堂,真是充斥著不少粗暴又冒犯的橋段,讓我們能夠看到一個黑警的一天都在做些什麼。因為故事節奏不夠明快,這部電影完全是靠男主的演技拯救了,要不然光放注射毒品就花了3,4分鐘,就會顯得很墨跡。電影結尾男主被槍殺後是我最喜歡的一幕,因為隱約覺得這一段好像不是演的,而是偷拍的,像是真的在觀察路人的反應,也許只有那個警察是安排的演員,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這個結局很牛。
      • 三星半。有些地方比较简单,是依赖于表演建立起来的电影,这是导演和演员的胜利,好几场戏制造了临场,表达了体验,把一种混沌的深渊呈现在了面前。不过人物关系编写得并不扎实,警察和修女好像是一则寓言故事,随时会坍塌,唯哈威卡特尔富有激情又平衡性强的表演对本片的一些弱势进行的遮掩,不过这也是这部电影真实的质感的来源之一,它没有任何创作层面精致的修饰,即使演员令人拍案叫绝的长段表演戏都像是即兴宣泄,而非一种理性的癫狂。
      • 【B】一种低配版斯科塞斯,充斥着醉生梦死与宗教忏悔。而展现技法直白单调,简陋又松散,与上一部《纽约王》相差甚远。只有哈维·凯特尔的神演技与结尾冰冷的凝望定位长镜头可以为之拉分。
    • 豆瓣 6.6 IMDB 6.8 HD中字
      We Own the Night
      2007
      剧情片
      美国

      我们拥有夜晚

      We Own the Nigh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及其简单的电影,也没什么亮点,演到60分钟的时候才终于开始说故事。挺港式的黑帮电影~
      • 暮然回首,灯火阑珊处一无所有。
      • 告诉咱们,黑社会是可怕的,会报复家人的!警察连自己都很难保护,更别说一般的家庭了!虽然说罪犯最终都会得到应有的下场,但好人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说这个有什么意义呢!
      • 【格雷“归乡三部曲”之三】四星半(标记时豆瓣6.6IMDB6.8,不知多年后是否会变化)。有段时间没在电脑前看电影看哭了,也好久没看完接连刷第两遍的电影了,无论差评有多少我都坚持认为,格雷三部下来一直在显著进步。詹姆斯·格雷同《家族情仇》一样继续反类型(黑帮)设定,作为曾为兄长名声压抑的华金本色出演,默哀与亲热平行剪辑背后推向事与愿违的无奈人生。格雷真的太会书写人物和细节了,情绪简直饱满到炸裂的程度。最喜欢两场戏:①中间卧底一段,那种刺入灵魂的压抑和窒息感——目前看来《星际探索》前最该补的格雷应该是这部;②雨中追逐戏,电影手法与冷色画面让影像极具震撼。还有,华金那小丑的表演当然不是横空出世的,微表情中展现着完美的内心戏。
    • 豆瓣 7.3 IMDB 7.0 HD中字
      The Hit
      1984
      剧情片
      英国

      打击惊魂

      The Hi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不去找找评论还真没看懂
      • 7.2;西部片!
      • 不一樣的 Stephen Frears !
      • 红颜总是祸水
    • 豆瓣 7.1 IMDB 7.2 HD中字
      On Dangerous Ground
      1951
      剧情片
      美国

      危险边缘

      On Dangerous Groun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Nicky Ray电影里总是又有趣的故事 但是我相信将这个noir赋予了如此狂野气质的人是Ida Lupino。因为松散 所以留给风格足够的空间 50年代B级片佳片
      • 除了每天面对的各种罪恶,缠绕主人公内心的还有寂寞,于是性情变的凶暴麻木。直到遇见一位盲女,感化了他的心灵。影片前面铺垫过多,又没有起到树立人物形象的作用,使得整体剧情不够连贯~
      • Nicholas Ray老人家真是浪漫的让人面红耳赤
      • 在巴特尔吧 七级会员被称为“危险边缘”
    • 豆瓣 7.8 IMDB 7.3 HD中字
      The Killing of a Chinese Bookie
      1976
      剧情片
      美国

      谋杀地下老板

      The Killing of a Chinese Booki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收尾漂亮!(想给Cosmo发个敬业福
      • 科兹莫杀完人并中枪逃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打电话到自己店里,询问是谁在表演,唱的哪一出。封闭的取景方式、低调柔和的打光方式以及贯穿始终的脱衣舞表演把所有情绪都聚焦于人物状态和酒吧氛围,而“谋杀地下老板”,对于主角,对于观众都是无足轻重的一段插曲罢了。
      • 翻译的电影名字很奇怪,难道是粤语杀死的发音?摄影很奇怪,总是好大的脸庞。故事一般般,舞蹈一般般,表演却非常传神,全部混在一起就成了一部也还不错的赌徒宿命影片。
      • 典型Cassavetes式的大特写,也是典型Cassavetes式的叙事思路,将类型元素和前史去魅、简化,同时将主要角色提炼、切片化,然而无论是做这种生意还是掺和派斗,这一题材它是类型片大门类是有原因的…影片很好,但是不好看,实在是不好看,令人发指地不好看,还掺杂着点无法形容的自恋,即使被关影院里也有种想让人提前离场的冲动。
      • 显然是在自我指涉的《杀死华人经济》反映了卡萨维蒂在创作中的矛盾。他所在的娱乐业浓缩为一家脱衣夜店,大环境是声色犬马,而爱他的人则希望他表现主义般宣泄出真实的情感。但他的真实却是一位中年而肥胖的Mr. Sophistication,渴求着爱,却陷入无尽的自我怀疑。观众想看到的真恰恰是他的假,是用鲜花、服饰和豪华轿车包起来的光鲜糖果,而背后却是作为独立影人的生存危机,乃至需要孤注一掷和参与谋杀才能度日。我们看着戈扎那张迷人的脸,却看不穿这个人物的真,他的真早已迷失在了洛杉矶光与暗交错的街头里了。
      • 斑斓而多姿的夜色,昏暗而无情的世界。
      • 还是一贯的面孔特写 冷峻压抑 但我就是没法入戏
      • 8.7 这是一个关于只希望投入进自己艺术、生活与爱中,却总是被各种各样的人事打断与干扰的“艺术家”的故事,他在台上的化身需要不停地面对脱衣舞女郎的调戏与观众们迫不及待的叫嚷带来的打断,台下的他所愿的一直都只是看着自己的缪斯们在舞台上表演完自己所创的整个作品,然而逼仄、焦虑的镜头总是挤压、遮掩着他的面孔。终于逃离了暗夜与追杀的老板进入了他的脱衣舞酒吧,在节拍中仿佛泪水沾湿了眼眶,这一刻我们也是动容的。如果说Cassavetes沉闷的影像毁掉了电影,那么他不仅毁掉了黑色电影,还连带着摧毁了歌舞电影,因为生存的困境、忧伤的真诚压倒了一切。忧郁的黑夜只是小小的插曲,他真正在意的是那些迷离红蓝灯光。
      • 和卡萨维茨以往的作品一样,影片展示了一位艺术家于资本原则中的生存困境,以及他对权力结构的悲观态度。这是一个拥有挑选且调教演员权力的导演,观众从演员们不断流变的《面孔》那里得知,男主早已厌倦了两性之间支配与被支配的主仆关系,因为在允许纵欲的舞台上,这位被魔鬼撩拨、催眠和引诱的艺术家似乎越来越不确定,自己于这条食物链上究竟是欲望的老板还是它的奴隶。一方面他依靠那些《权势下的女人》来满足虚荣实现梦想,一方面他的「暴利」用来巩固他的权力和保障他的安全。但他越是想要成为命运的主宰者,越是被命运操纵:人的主观能动性制造着一个个具有破坏性的小插曲,但这个受「衣食父母」支配抑或庇护的「孩子」还是要一步步听从于命运的安排。最终,侥幸逃脱魔爪的男主显然有许多举重若轻的话要说,灯红酒绿之下,就让我们且听且珍惜吧。
      • 1976 135分钟,1978 106分钟
      • 至为迷人的一部卡萨维茨,但凡看进去了,怕是都会爱上。1.聚焦一位脱衣舞夜总会老板及舞娘们的生存状况,融黑色犯罪片与歌舞纪录片于一身,但一如卡萨维茨其他作品一般不走寻常路,紧凑的叙事为散漫迷乱的情绪氛围所取代,扮酷与冷峻而悲凉的宿命感颇有梅尔维尔之味。2.又见老卡标志性的手持摄影,特写,失焦,粗粝的影像,以嘈杂自然声或涌动的背景乐渲染情绪。3.即兴发挥的台词,自然化的表演,本·戈扎那诠释了一位既热情和善、又有癫狂执迷一面的反英雄,亦成为卡萨维茨艰难逐梦的导演生涯之象喻。4.血红与幽蓝的光晕时而散溢在银幕上,一股股哀愁与无奈之情亦渗入心底。5.反派在废弃空屋内小心翼翼的持枪搜寻段落,让人大气也不敢出。6.我什么也给不了你,除了爱。7.结尾Credits画面右方的一张张定格照片,勾勒出了脱衣舞俱乐部群像。(9.0/10)
      • 卡索维茨实在不是我的菜
      • 风格很像梅尔维尔的《赌徒鲍勃》
      • 光怪陆离的生活,痛苦被暂时隐藏,也随时可能被无限放大。除了爱我什么都给不了你,这句话对我比对你更残酷。
      • Crazy Horse West
      • 7/10。短短一天一夜塑造了男主的个人世界,他精心买花送给脱衣舞的姑娘,带她去赌博,前去暗杀的路上仍不忘电话询问俱乐部的情况,非常善待自己的生意。手持摄影呈现人物面临的动荡危险,嘈杂街巷上大片的黑影笼罩在行凶逃离的男主四周,其后追杀者跟踪至公寓的空间,边喊话寻找边扣动扳机,令人心弦。 @2016-07-16 01:28:40
      • 始终以近景和人脸特写压抑着画框,两个多小时下来很疲惫。光线与镜头颇为多变,平面移动费了一番心血,结合片名也隐晦地透露了些内心挣扎。总之,不太对胃口。
      • 给事件塑型的不是一种叙事脉络(线条),而是以特写为中心的视觉成像块(色块),包含观察、打望、感触在内的视觉通感,是与讲究对话节奏的亚洲现实主义不一样的风格成型了那样一种事件的“氛围”,而非清晰的戏剧空间——空间由明确线条构成,氛围则由无规则的“块状经验”叠加成, 那么谋杀这一本属于中心情节的事件被反过来偶然化、特殊化、随机化,像是在氛围之外的一次药物刺激,亦或是沉浸式氛围下一丝漏风的寒意,不经意间袭来的一阵寒颤和抽动并不影响这一整体氛围,我们随角色继续回到店内,麻痹式地继续沉浸。 在卡萨维蒂看来,麻痹不止家庭,家庭之外的社会,也是一样,同质不同形。这样一看,原来卡萨维蒂早在70年代就这样拍过这类流行于当下的电影了,超前五十年,简直超神。
      • 笔记(2021.5.29):我开始意识到,不是所有人都像我一样觉得卡萨维茨无可慰籍地压抑(而因此一次次爱上他),他们甚至会觉得他带有某种意义上的轻浮:这是我确实能够理解也永远无法理解的一件事。与《面孔》的戏剧式构造中的反叙事相比,这里那些漫长段落的呈现更彻底地废弃了表观意义。这部电影使你(性)兴奋,然后让它消散;使你迷惑,然后让它消散;使你心痛,然后让它消散;在结尾你疲倦并且谁也不是,正如主人公Cosmo(好名字),看上去像一个“简单的人”,面前永远别无选择,内心深处则是混杂的无法分析的情感的卡萨维茨溶液。摄影无限地优美;当然,出于习惯,导演把至少前半部分的镜头叙述剪辑得反直觉-消费主义,我们必须习惯在连绵的长焦中放弃我们的安全区,而在他没有这么做的地方,他拍了一部关于直觉之运用的完美教科书。A
      • 其实算是卡萨维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