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像片头从美高梅和福克斯变成奈飞就是一眨眼的事情,但也要感谢奈飞让我们有机会看到更多非传统意义上电影大国的作品,虽然不一样文化拍出来的作品又好像变得越来越像了。节奏偏慢,拍得冗长,剧情也基本上在预料之中。复印机的意象不够强烈,深度还可以再挖掘。 |
|
属于有些意思但不好看的电影,很符合电影节喜好的片 |
|
印尼电影看的比较少,仅看过的几部主题也都是涉及地方特色宗教恐怖片,这部很现实主义,但隐隐感觉是一种全球化式的现实主义,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
|
看完之后我觉得印尼真的是个平和的国家,比高晓松嘴里的印度还平和。富二代销毁证据只是趁消毒的时候正大光明闯进去把手机烧掉,他迷晕同学拍照也只是为了艺术其他啥也没干。可能我看重口电影太多,这情节我觉得没必要拍成电影。女主又直又倔她的师姐却一直包容她相信她,说是一家人还真的对她比一家人还要好,竟然没有邪教或者霸凌的反转,安吉真的是我在悬疑片里看到的最好的人设,人美富裕有才华善良正直包容有原则,其他的角色除了富二代也都偏正向,反而趁得女主小题大做。加上最后正能量的结尾,大家复印自己的行为艺术,感觉有点怪 |
|
非常关照现实的作品。不光女人,男人也同样可能是受害者。 |
|
难得一见的印尼电影,也就比《误杀2》好十倍吧。弱者的正当反抗。 |
|
印尼米兔,帕修斯和美杜莎烧手机那段很好 |
|
非常非常好的一部电影 结局超棒!! 2022/1/20大森家 |
|
6.5分。很少见的印尼电影,不过挺难理解一张喝酒的照片就怎么导致社死的,可能还是不同社会风气的关系吧。前半段的各种翻脸挺好看的,但后半段涉及到社会深层次不平等的部分,基本也只能点到即止,算是有些可惜吧。 |
|
超现实段落提神,不过最后又添蛇足 |
|
这屁大点事儿 印尼鬼子还挺较真儿!? |
|
第一次看印尼电影,还挺接地气 |
|
最后的集体metoo行为突然高潮 有点迷 |
|
变态的艺术狂富二代,让所有人的身体都成为他的作品的一部分,不突破底线的话还能说是很合理的艺术追求。。。关键是魔怔了,把自己当神了。女主的父亲也让人厌恶,拿宗教做家庭权力却跪在玷污自己女儿的富二代面前乞求。。。世间很多恶,未必能看透能理解,电影可以给你代入角色的机会,面对恶,激发内心的善。 |
|
反映校园内偷拍行为的,本来有个不错的故事框架,但导演却不满足于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想让影片更加丰富,因此不断地将许多的东西填充进去,又要突出某种主题,而编导的手法又很稚嫩,故事讲述得累赘而不聪明,再加上女主角根本不会演戏,永远只是一个姿势一种表情,更让影片显得冗长而无趣。从剧情来看,女主的遭遇与其性格密切相关。她的许多行为及处理问题的方式,都显得她相当的幼稚与涉世不深。人生总是充满险恶,尤如战场一般。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保护好自己,是让自己人生少风险的基本要求。 |
|
为什么不正常拍裸照……讲明了拍就是了 |
|
65/100 故事一般,手法普通,更多的是社会意义,不过结尾几分钟的处理拔高了不少 |
|
瓣把我写的评论移除了,不可说呵呵,片长控制在90分钟内会好一些.65/100 |
|
被困住 |
|
略显冗长,短一点可能会更好。 |
|
「在最黑暗的时刻,还是要选择继续努力」Netflix这一次着实是帮印尼电影扬眉吐气了一把,非常精彩。介于东南亚近年对于人权亦或女性权益的探讨日益增多,本片也是大潮流之下应运而生的产物。电影无论是从主题还是氛围营造上,都堪称佳品(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后半段的「魔幻主义」稚嫩却足见诚意,结尾天台无论是画面感还是配乐也极其迷人(尤其配乐大赞,结尾必须加一星)。小语种电影,越来越值得期待了。(有粉到杰罗姆库尼亚与奇科库尔尼亚万) |
|
弱肉强食的社会,当真相公布的那一刻,就本没有真相,所有的不过是人们的视角,因为一种社会中长期拥有的奴性,一种害怕权贵,害怕自身的利益受到伤害,当一个人的反抗变得无力,只有集结更多弱者,成为团体方能做出有力反抗 |
|
魔鬼制作锅,但不制作锅盖——犯罪分子所宣扬的「受害者无罪论」传单在被极端「新自由主义」信徒「利益」绑架(看似形同虚设实则也可能被「道德」绑架)的草台班子「道德委员会」面前如同剧场后台景观那样漏洞百出和不攻自破。女主角陷入「有理说不清,说了传不开」困境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被「圈层」文化熏陶和被「爬梯」游戏洗脑——热衷于角色扮演和「拉人头」搞连带关系的小资群体依旧亲近并且轻信西方(神话)叙事。与其将这场由小资群体一手策划「自编自导自演」且逐步失控的「景观资本主义」闹剧视为「米兔」运动,不如顺着创作者的创作思路——将它理解为由某个东南亚国家社会内部「民粹主义」力量率先发起的一堂《成人教育》课。另外,建议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侦查和反侦察能力、警觉性较高的女主角报考「警察」学校——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
|
前面无效铺排太长,节奏有问题。 |
|
主题大于故事,隐喻大于表达。 |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权贵,一个平民,甚至几个贫民是不可战胜,唉 |
|
解谜部分还算比较严密,但是除了女主之外人物性格什么的并没有树立起来 |
|
这应该是三十三岁的我第二次看印度尼西亚电影,分两次看完的,前半部分虽然有些拖沓,但是部分情节还有些谍战片的感觉,勉强凑合;后半部分有的地方也挺吸引人,可不知为何越来越离奇;例如快到结尾时用登革热防疫措施做掩护销毁证据那段,太扯了;那么有实力的人会打扮成神经病的模样亲自出马?服了!把复印机整到学校房顶印发传单也是令人费解的,电源如何解决?再说,在下边印制完毕,直接上楼顶撒就行了嘛。该片题材属于那种题材不错,但是没有拍好可惜了,看一遍足够了。 |
|
女主真的算比较聪明的 学姐人也很好开始以为会有反转 没想到真的是个好人 不过剧情有点过长了 整体还算可以吧 |
|
很喜欢结尾。Wregas拍出了印尼寄生虫。 |
|
印尼电影工业在整个东南亚地区算是佼佼者,这样的作品出现一点也不奇怪。总之叛逆的青少年在中国影视作品已经绝迹了,别人一个穆斯林国家都还能拍呢。 |
|
看的時候第一時間想起之前播客上聽到的故事:母親猶豫要不要離婚,就和女兒商量,兩個人拿爸爸和家裡的家居電器比較,看看他有沒有什麼價值,最先跟空調比,沒怎麼想就知道空調更重要——「那可是空調啊,我爸怎麼可能比得過空調呢」。 |
|
故事很好没编好没剪好~就很难得 |
|
故事寫得挺扎實的,一看就知道是有大量準備和思考的作品。而且題材貼地、合理,是可以令人刮目的印尼電影。 |
|
后面太烂了 |
|
中文标题什么鬼?电影开场和结尾都是以极具戏剧张力的方式呈现,对照剧情,极大地提现了现实的无可奈何。影片无论是镜头运用还是表演都略显生涩,大概三星质量,冲着印尼小语种,额外多给一星。 |
|
黑暗将永远都是黑暗,光明永远不会到来。这一切都像洪水猛兽,而她拥有的就只有一点点微弱的火星,最终只有通过一台打印机,才宣告出自己的愤怒与委屈 |
|
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候,也要发光发亮。不错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 |
|
还可以,题材有点压抑。女主第一眼很一般,看久了气质不错 |
|
证据复印机。 |
|
结合了宗教信仰 舞台艺术 社交网络 登革热 以及超现实主义的me too故事 就还挺有趣的。表演有点拖后腿 不过好歹 人家印尼电影也算成功输出了… |
|
复制时代的艺术和罪恶 |
|
一个00后故事像是发生在20年前的情境里,一座山被拍成了一片雪花,老气可笑 |
|
黑手有点用力过猛了,不用搞那么多事情吧 |
|
印尼拍出来的极具特色的metoo电影,对社会上贫富差距、宗教压抑和父权制度的批判。故事里面不少逻辑的欠缺很难忽视,让这个结局无法显得那么有力。 |
|
剧情有点混乱,至少印尼已经不靠鬼片来宣示人权了 |
|
抽丝剥茧 |
|
素材并没有紧扣主题 |
|
应该是第一次看印尼电影,竟然还不错。如果前面能删减掉半小时应该会更精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