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食品行业的营销内幕可以看看,有些日常中习以为常的营销陷阱可以引起警惕。对消费者个人来说,真谛仍然是管住嘴迈开腿。除此之外bbc真是多年如一日致力于在各个领域甩锅给美国……你们吃炸鱼薯条有什么资格责备美国饮食致胖 -____- |
|
如果变胖只是个人原因,个人意志力不强。那么整个国家肥胖人数较过去在短时间内极速增加,肯定就不是个体的原因了。这背后是食品行业和政府的操控和引导,利用人性和各种手段,让普通人无法抗拒层出不穷的食物兜售策略,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商家更多的利润。然后,这些观点,饮食,广告等等已经耳濡目染了普罗大众很久很久,很多人都觉得习以为常,甚至把错误的饮食观念当做正确的。 |
|
政府虽然还是操纵在有势力的人的手里,但至少其他人有批评和评论的自由。 |
|
虽然没有提及基因因素影响,但对于食品工业的黑暗面揭露还是挺彻底的。从尼克松任期玉米糖浆开启高热量食品时代开始,到后来巨无霸食品诱导暴食,再往后的有机食品洗脑骗局,最后食品工业影响甚至控制政府决策。胖子该怪谁?答案早就有了。(From Mack) |
|
最后一集政客的逻辑清晰和聪颖都很能给人警示。之前一位大叔也能明确说明,屁股决定脑袋。消费者个人、商家、政府中谁是这场变胖活动的元凶可能众说纷纭 。但说得很明白的是无视、掩饰问题、拒绝一些有效举措,帮凶罪名是逃不掉的。单单误导性的健康包装(低脂食物高肥人群),消费者就不该为整体致肥趋势负全责。 |
|
记个要点:1.减少高糖高油脂高盐制品的摄入(排名按严重程度高至低),精制糖是肥胖的元凶;2.超大份、优惠、买一送一、吃完免费等都是商家的促销手段;3.警惕所谓的有机食品和绿色食物,这些标签会不自觉让我们安心地多吃。 |
|
最低也得8分起啊 深入浅出的叙述 问到官员哑口无言 |
|
第三集真是敢啊,放🇨🇳想都不要想,别说禁播,采访稿子提前过目时候就被枪了
p.s. 红绿灯标签如果被全世界食品行业采纳就好了(变天了🤣) |
|
有好几个瞬间想说“你们英国人好轻松,就知道怪美国发明好吃的+食品公司牟利+政府不作为”,但想了想也是对的。这里面有提到玉米糖浆,超大号食品,还有食品公司推动将脂肪打成全民公敌但淡化糖的作用,还有政府受摆布没有选用更直观和具警告性的食品成分标签系统,一般民众的确毫无概念。 |
|
不是解释个体为何发胖的科学纪录片,而是分析群体肥胖率为何上升的经济纪录片。三集分别讲食品业如何为了自己的利益在食物中添加越来越多的糖分,推出越来越大的分量,将高卡路里食品包装成健康食品。第三集里那个没被通过的红绿灯标签是真好。 |
|
还是要控制摄入总热量 |
|
好节目希望更多人看到,可惜大多数人对营销陷阱都很无知。糖尿病年轻化,很可怕。 |
|
maybe可称为反资本主义三部曲 |
|
糖、过量的食物、商家的广告营销、食品业的黑链,是我们的致肥元凶。 |
|
加工食品太可怕了! |
|
“他们改变了一个民族的面貌,我们甚至没有察觉。” |
|
消费陷阱,赚钱第一。 |
|
从商业和政治的角度来探讨为何社会的肥胖率越来越高,为何人们会出现饮食上瘾。#减肥期间洗脑专用# |
|
这还真不是政府立法能解决的问题 这是对人性弱点的精准利用 细思恐极之余 推而广之 很多领域也是如此 倒是不敢再小看某些饮食主义了 |
|
对于我这种被类似健康的麦片蒙蔽双眼的消费者来说,收获颇大。
less is more,才是真理吧,当下年代里,除了真正贫困的地区和人民,大都不是需要思考补充什么营养,而是应该减少什么或者转变什么。
“食品工业只管开发‘健康食品’,而不管什么是健康”一句触目惊心,不要被蒙骗 。 |
|
看的过程中莫名发现自己英语听力有进步?控糖是最重要的,不能松懈鸭!男主和部分受访者的沟通能力很棒棒,信息密度大,直奔主题,逻辑严密,思路清晰,听这种人讲话就是享受,就是学习。从资本与政府的角度揭示了很多问题,颇受启发。话说有时候你生活的环境都是某些高端玩家们设定好的场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懒于自我决策。最后,多下厨做饭吧,又省钱又保命,何乐而不为呢~ |
|
嗯………我还是少吃点糖吧………人生处处都是陷阱 |
|
嘛食品业和政策制定没法左右,作为消费者来说必要的是不要被营销陷阱和文字游戏误导,有些“健康食品”其实也是换汤不换药,吃了照样肥。 |
|
总结:戒糖,什么都吃小份,不要点套餐,不要迷信所谓健康食品。 |
|
都是玉米惹的祸o |
|
焦点都放在主持人嘴巴上了,感觉说话提问都是劲劲儿的 |
|
看过 |
|
首先表述上就很有问题,看得我很混乱。其次,我看懂了整部片子的风格就是非要说食品业罪大恶极,政府是帮凶,然后非要逼政府立法。最后,我想说,大家都不想这么胖的。我会努力克制自己少吃点,政府监管食品业标明成分,社会氛围大家都不喜欢胖子就可以了。 |
|
立论倾向性明显,但是还是可以看看,食品工业如何引导的消费主义带偏的。最后一集关于‘健康食品’光环效应如何洗脑,营销套路无处不在。对日常习以为常的多一个思考方式。
可是为什么还是要吃那么多呢 |
|
胖子该怪谁?餐饮业对人心的掌控细思极恐。
1.无需自责你的控制力,因为消费主义一直在洗脑。
2.商家故意用优惠套餐和越来越大的分量诱惑你,很难识别这种陷阱。别被套餐大杯绑架,大份量食物不会留到下一顿,分享装也不会分享,最后都是自己一人一次吃掉。
3.所谓健康食物根本不健康,有机不减肥。低脂用更多的糖替代口感。
4.“让食品业来决定政策,就像让吸血鬼管理血库。”资本绑架政策,为卖货可以修改健康标准。
/警惕过量糖、大份包装、加工食品、伪健康食品。/有些自由不过是“金钱自由”罢了。吸干穷人打工钱,还让他们长一身肉一身病,穷是无药可医的“病”。/PS:三集主持人对英国公共卫生大臣当面质问“not just your government, but governments”好敢,利益博弈与伪善作壁上观的政客。 |
|
片子采访了很多科学家营养学家、食品行业人物。肥胖除了与个人体质和习惯以外,的确和市场、政策等等有关。在加国这边,有专门卖club size的各种超市,号称买得越多能省更多钱。在快餐店也是各种各样combos,不知不觉就吃下了更多的食物。是不是人的胃口一打开了,就很难变小了?唉。 |
|
看的是粤语配音版,欲哭无泪,内容讲的都是已经知道的东西,没太多新意,但是看着中国越来越多的西式快餐店,又看到出了城几公里都是农村的三线城市都开始有了有机食品店,觉得这个世界多么讽刺啊。 |
|
我觉得精细化的食品加工方式和营销手段是工业发展的必然。信息传播的便捷、医疗负担、媒体猎新也是必然。我觉得强硬监管的想法过于天真。逐步试验指导性法规,导流行业的利益,当足够量的消费者产生行为变化(当体重控制的效益大过不负责饮食)大概才能看到大的变化吧。 |
|
八分吃,两分练。管住嘴是这世间为数不多的真理之一。 |
|
要说业界100%无辜是很困难的…各种manipulation和市场改造,吃什么怎么吃真的属于公众话题。 |
|
强调大份强调健康却让我们越来越肥胖。说起来,要为自己的消费食品观点赞,还需要坚持!不去在意大中小或标准,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吃不完喝不完也扔掉。 |
|
总有工业巨头想害我系列……会看食品能量表非常重要 |
|
一个不错的新闻检查节目式纪录片,充斥着大量的访谈。饮食文化演变承载了人类世界各个领域的变化,复杂程度早已超越其本身。我们作为最普通的个体,能做什么。尽可能了解更多的医学常识营养常识,并不断更新,保持冷静的头脑,饮食多元化,多活动,最大限度的保持机体的稳定,健康。 |
|
边跑步机边看 |
|
1.糖的过量 2.超大份套餐导致过量进食 3.‘健康食物’的虚假宣传 |
|
很棒的一系列。当你大晚上看完这种片 然后再看美食频道 觉得整个人都心情舒畅了-:)另外无论什么六十年代的锅都要从尼克松扣起真是💊💊 |
|
ep1:玉米超量生产→玉米糖浆发明→食物和饮料中的大量使用,糖vs脂肪对肥胖的影响,食品行业操纵的政策和舆论,讽刺意义的“低脂”产品诞生。
ep2:大号、超大号食物,打着优惠的幌子,让人摄入更多热量。高脂高糖食物,让你欲罢不能——我买的食物,我要吃完它。
ep3:食品业用“有机”“健康”的名义销售不健康的食品,对抗肥胖竟然又成为了一种“商机”?更令人震惊的是,英国政府实质上纵容了这发生。
In a word,使我们肥胖的不只是我们自己,或许,另有隐藏的凶手。 |
|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
|
[3] |
|
pure white deadly别吃糖了 |
|
直言那一小撮人(华尔街 股东等)对利润追求 利用人贪便宜的不利处境、对自控的不准确认识等 ,借助权力与说客的力量 用巨无霸高糖高脂食物赚大钱及造成了高肥胖率(含儿童)。 帮助我增加增肥知识 |
|
整体有一点点矫枉过正;第三集最后一场辩论精彩。 |
|
自己选择该吃什么 |
|
糖,大分量,健康光环。 |
|
第一集 糖和脂肪
(《Pure, White and Deadly----How Sugar is Killing Us and What We Can Do to Stop It》)
低脂食品加糖替代 健康食品甚至与人体健康无关 商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