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父亲可以在镜头前自如说出儿子参军不如去采ys,真是个灾难深重的国度 |
|
天空中时不时有美国的直升机和热气球在巡逻,部落外也总有塔利班在盯着你犯政治错误。阿富汗的普通人,在贫穷和战争中历经着苦难。 |
|
太浅了 |
|
看完了心里酸酸的。有妻子,有还年幼的孩子,因为没钱买鞋光着脚。因为战乱没有接受教育,因为没有接受教育在难民营里找不到工作。没有工作就没办法活下去:参军的话,家人会被塔利班撕成碎片(结合后来阿富汗局势的发展,很大可能短时间就阵亡了);可去割罂粟四年后却上瘾了。战乱的国家里普通人想要生活下去举步维艰,借用主人公的话“不是被外国人轰炸就是被塔利班杀害”。希望阿富汗找到自己的路,和平下去吧。 |
|
B站,导演夫妇一个是阿富汗人一个是乌克兰人,第三首歌是发生在2021年夏天,the fall of Kabul之前。难以想象小夫妻俩的现状 |
|
纪录片挺感人的,就是不知道讲了什么 |
|
一个怀揣理想的阿富汗年轻人却逃不掉现实沉沦,悬挂在半空的飞艇仿佛一个强烈的隐喻社会、连同社会和家人,共同构成了组织年轻人思想僭越的无形监视。而年轻人只能把理想转变成给女儿的希望之歌。 |
|
四年的空白及前后的承接运用的巧妙。但这个叙事太浪漫化,导致很多矛盾和问题被遮蔽了。 |
|
虽短但是内容和感情都算到位了……人活着真是不容易啊…… |
|
四年后也是不胜唏嘘。 |
|
第一次看普什图语的短片/挂在高空的监视飞艇/罂粟花 美且危险 |
|
美式正确新闻短片 |
|
报之以歌,回之以痛。 |
|
窮人,鴉片,美國飛艇,塔利班 |
|
望着煮秋葵的妻子,等着美食上桌大吃一顿,而后去报名参军保卫自己的国家。这大约和我们走出大学校园时心境相似,与同学放肆饮酒吃上最后一餐,等待我们的是五彩的世界和美好未来。可这个年轻人呢,面对的是孱弱的政府军,虎视眈眈的塔利班,懦弱的族人和潜藏魔鬼的罂粟田。 |
|
就当情人节看阿富汗爱情片,塔利班重掌政权前后的三首情歌。这个小丈夫被自己部族劝阻没去参加国防军,或许救了自己和部族吧,相比之下收割罂粟顺便吸了鸦片或许好治很多。不过,塔利班来了后,不也唱了第三首给贝娜齐尔德情歌。终于有一届奥斯卡,没再盯着叙利亚和蓝盔了,虽然把怒火从阿萨德转到塔利班,但这下完全没条件拍摄了吧? |
|
四年间跟拍一位已婚青年,用几组日常生活的特写镜头,勾勒那里的生活境况。 |
|
看完之后深深的无力感!男主明知鸦片会毁了他们,可是家人不给他做担保、怕全家被塔利班撕碎了,他就不能参加郭嘉军,然后事情就像他所想的那样,他因割食鸦片成瘾,不得不接受治疗!四年之间的对比确实太惨烈了,四年前两个年轻的新人,活泼自在;四年后,满脸沧桑落寞,女孩都没钱给自己的小儿子买鞋子穿。男主的歌喉和舞蹈,如果没有战争,男主不会只接受三年的教育,他应该能读很多书吧,也可以做做土砖,农闲时跟朋友做那种婚丧嫁娶宴请上的助兴歌手;女主可以做个快乐的主妇。但人生没有假设,阿富汗被塔利班给毁了,被西方给毁了!女主的秋葵做的确实不错,难怪男主夸呢!阿富汗的男人还做指甲和涂眼线吗?感觉他们衣服上的刺绣好精致啊!没有战争该多好啊! |
|
音乐真美,民族音乐即世界音乐 |
|
20230322 |
|
好像还是第一次看普什图语的作品,前面回顾美军从阿富汗撤退的时候,有个说法是阿富汗地形破碎民族复杂,但破碎的东西常常有一种很特别的力量。小伙眼神挺清澈的,罂粟花真美。 |
|
哭哭,没能成为更好的人,不是你的错。 |
|
“我们不是被外国人炸 就是被塔利班杀”。恋曲在这片土地上也成了悲歌。 |
|
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提名。阿富汗一户底层人家的生活片段记录,由男主人公唱给妻子的三首歌作为线索串联起。优点在于选取了男主人公几个重要人生节点(与妻子迎来自己的孩子,想参军但又被劝说放弃,种植罂粟之后吸毒成瘾),让我们在短暂的时间内了解到阿富汗底层生活的悲剧与社会图景,但又丝毫不刻意煽情说教。缺点是稍显得散乱且平淡。 |
|
对阿富汗的印象化为具体的人而不是冰冷的信息 |
|
你们看到的是一个阿富汗人,可是有没有想过,他有名字,他有家庭,他在唱着那么优美的歌。 |
|
很残酷,主角可选的两条路,不管选择哪条,都看不到出路。不知道是素材少的原因还是什么,其实可以围绕男主所在的部落、男主与父亲的关系、媳妇艰辛的带着两个孩子的生活等,做丰富的延展。然而影片却大幅留白,剩下的只能靠想象和脑补。 |
|
新闻短片,相当的专题类倾向。说是献给阿富汗的住民,影像的交代有又些卖弄感性了。 |
|
没了生气~ |
|
穷人难自救 |
|
难免有些粗糙感 |
|
三首歌串起一个阿富汗青年四年的人生,不知道四年前的他如果做出不同的选择又会是怎样的人生。 |
|
2.5 |
|
#2022克莱蒙费朗观众奖 |
|
一个雄心壮志想当兵的阿富汗穷人,四年后却成了瘾君子…但他老婆依然不离不弃,这可能是穷苦国家里他唯一的慰藉…… |
|
现实和梦想 大多数人都被击溃 回归了现实 如果真的去参军 塔利班掌权后 他们的结局也许真的就会像爸爸说的那样 |
|
很动人(转折的略微有点生硬ORZ |
|
差强人意,甚至有一种「做戏感」 |
|
看完一声叹息,四年的时间战乱贫穷把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逼成了瘾君子 |
|
“他们为什么打着光脚?”
“我买不起鞋子。” |
|
令人心碎的故事,气球艇瞩目 |
|
其实战争下的普民生活,希望与堕落,一界之隔 |
|
开始状态是男主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想参军报效国家被家族阻止,又不想去收鸦片挣钱,结束状态是男主进了戒毒所,老婆带着两个孩子来看他。作为阿富汗这些年困境的一个概括性总结还算精炼,但是只给始末状态省略中间四年的事情还是太糊弄了 |
|
没组织好,不过这等程度的苦难只是做到真实记录就已足够可贵。他加入塔利班,他加入与塔利班对立的国防军,他去割罂粟,他们的未来光明得我不敢看。为什么当代的苦难中,歌唱的仍是古老的情歌? |
|
配乐过分煽情 |
|
阿富汗战火下的贫民爱情 |
|
非常喜欢… |
|
"the world often sees only a fraction of the reality and there is a poverty of imagination about the lives of real people in the region. "——Variety. 顺便借个楼记一下登楼叹:觉得很American POV |
|
想知道他们晚上是如何入睡 |
|
Netfli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