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颓废与丧
高台上的呐喊无人听见
冰冷的海水请淹没我 |
|
又是工人阶级同性恋,又是已婚中年约炮,连着两天看老房子着火了。如果说“干燥的风”是一种奇情演绎,“时日回光”就是无比苦闷的深柜写实。老白男过着卑微的生活,从头到尾一直在道歉。没人喜欢看一丧到底,但我想我能做到基本的共情。我们都活得很脆弱,所以请对自己好一点。 |
|
恍惚间有Sorry we miss you的错觉,过分冷静克制的镜头中是生活中不被注意的无名之人,似鸿毛般不足轻重,但背负的千斤重却令人心颤——工作,家庭,生活,过去,自己。
太沉了,想要卸下来些许,却只能面对着陌生人,或是凭着不管不顾的一厢冲动,仿佛极致的爱与恨能来救赎,时日回光,悲哀发现,终是自以为是。
#4.5/5 |
|
870M。很写实的中年同志故事。深柜男父死子凶又失业,想在MB当中寻求一点温情最后也失望了。所以一是要做真实的自己,二是中年要有钱。 |
|
彼特·麦基·本斯导演最近的两部片子很相似,把故事的格局做的很小,把重点放在了一个角色身上,故事紧跟着演员的情绪走,人物成了,片子差不多也就成了,就像这部电影里的男主角,这位爱尔兰大叔太迷人了。 |
|
大叔这个角色写得好演得也好,那种脆弱感和宿命感想必是很多人的写照,真实的不敢深想。相反男孩这个角色写的有点潦草,演的也表面。这不应该是一个符号,内心若有更多展现会更立体。 |
|
基版海边的曼彻斯特,一个颜值平庸还有点中年发福和脱发的大叔,家庭关系处理不好,母亲儿子妻子都对他失望,工作也濒临被解雇,遇上一个年轻的男孩以为枯树逢春,结果也只是金钱交易罢了,人生已经绝望到如此地步,不知道他的生活还要怎样经历下去 |
|
It’s so fucking depressing, but I love it 男主刻画的非常丰满,整个电影好像一块有毒的淡奶酪,厚重却又平淡,让你的心一点一点的停摆,最后徒尽悲伤 |
|
电影的侧重点并不是深柜,而是一位卑微、懦弱的人的一生。失业面临的压力;失去至亲的痛苦;妻子儿女的不理解以及厌恶。这些都足以压垮一个正常人。好不容易在男孩面前找到些许的慰藉,却依旧不知所云。为什么说他懦弱?马头上思来想去却不敢自杀,语言对话中的卑微等等,崩溃之后,依旧选择继续生活下去,但那跟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 |
|
结尾大加分。男主演技很赞。爱尔兰版《来自远方》。 |
|
中年白男的危机又有了另种写法,失业、失去亲人的痛苦、困顿的生活;种种袭来只有当把嫖客来买年轻男孩的春宵,才能在尽毁的情境下获取最后一丝温存(美其名曰是找到“自我”)。男主全片都很苦闷,却又和初尝禁果对男孩所产生的痴恋形成了有些好笑和矛盾的反差。末了故事转为两个父亲的对话,一个试图担起这个角色,一个却意识到更好的方式是放弃;这种心境和情绪上的挖掘比想象中细腻很多。 |
|
被自己儿子嫌弃,被卖屁股的嫌弃,只有自己老婆关心自己,还是因为自己是家里的顶梁柱。然而他自己也恨他爸。又是原生家庭的锅?一辈子想为自己活一次,还选错了对象,可悲可笑。 |
|
不知从何处涌出的伤感笼罩着整部电影及主人公,中年深柜的危机,有点可怕了 |
|
從頭喪到尾,失去父親又丟工作又被搶劫的男主在中年危機的氣氛中越來越懷疑人生,把情感寄託在用金錢搭建起來的關係上,註定了結局只能是一場空,他是可憐的,也是可悲的。 |
|
演技爆表。 |
|
没摊上个心善的人 |
|
在本就平淡的人生被现实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来气时,与陌生人的交流成为情感的唯一宣泄出口。电影最后其实留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可惜我们无从知道这位父亲要怎么去收拾他所造成的一切悲剧。 |
|
最近蛮能体会到那种生活不顺时抓住救命稻草的感觉,那种把所有的筹码都想放上去再赌最后一次的感觉。也知道所有的幻想终究只是幻想,你所珍惜的或许也只有你在珍惜,他说我们的关系就止于这里,再看你一眼后,转身走了。从崩溃到自毁的过程没有谁是助燃剂,也没有谁有错,那些时日回光,只是不曾也不会属于你罢了。 |
|
太惨了 |
|
中年危机。Colm那泪眼汪汪的样子,唉…… |
|
看的人绝望,老了又没钱的gay估计都会这样吧,焦灼在现实和尊严中间,徘徊在欲望和道德的分界线,结果两头一样也没捞着。 |
|
男主性格优柔寡断,内心脆弱,十分在意别人看法,这与他蛮狠的父亲有关。男主明显随了母亲懦弱的性格,面对事情突变,他无法平衡生活,不能平息内心抑郁。家人朋友同事那么多,能谈谈心里话的,却是只见过几次面的moneyboy。中年失业,喜欢男人,父亲离世,与儿子关系僵硬,这一切突如其来的生活变故,他都处理不了。
忠于内心和伤害他人,男主始终无法抉择,影片始终让我纠结,烦闷。男主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对不起,处处卑微,处处出错,越挣扎越痛苦。没有人能分担,不会有人理解,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世界。 |
|
大叔眼含热泪的样子真是我见犹怜(演太好了!),好想抱抱他。 |
|
像是基版的《海边的Manchester》,已婚深柜男的抑郁人生 |
|
中年危机的丧。 |
|
搞不懂男主,就如同搞不懂汉译片名、以及之间存在的联系。 |
|
人到中年的脆弱无处释放,其中悲情有很强的感染力。 |
|
一直说着 sorry 苦大仇深的中年已婚深柜男人,第一次 crusing 却被抢劫 |
|
中年人的生活真会一瞬间崩溃,尤其是有妻子儿女的,当自我意识到了极致的状态,所有的事情都糟糕透顶了,寻死也会害怕到愧疚,这种感觉是建立痛苦之上的爱中,掩饰自己的一无所有。 |
|
其实整部电影删除掉他的同性意识萌芽和花钱招鸭都完全说得通,中年异性恋男性老生常谈的往上数的家庭关系,平级的夫妻关系与向下的孩子关系,外加工作岗位压力和生活其余各方面无声又沉重的压抑。但加上这个鸭大概也只为展示另外一个人面对意外组建的家庭所撑起的责任与负担。一丧到底道歉到底,跟封面一样永远低着头不敢看未来和前方,当然了开放式结局里他的妻子绝对是受伤最严重的人,面对同妻现象我无能为力唯有一声叹息。他从那个男孩那儿要到些许慰藉后,他的妻子和孩子该怎么办呢,他们又能从那儿找寻慰藉呢。 |
|
假设第二次在旅店朝lad袒露好感得到回应,他依然没勇气尝试,试图用性抵消对intimacy的渴望,几乎都会是虚妄后的绝望。同样是loser的中年生活,会想起《斯通纳》,真正能让灵魂栖息获得平静的,志趣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从其它角度看,他都曾有光鲜的一面,聚焦于亲密感这一头,实在是颓废的让人恐慌,一再强调自己跟他们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呢。再次被#Tubi TV在lgbt的积累惊艳到了,靠广告模式攒到这么多内容,Netflix的内容部门再谈diversity时该羞愧下。 |
|
干燥的风+抱歉我们错过了你,😅导演想拍的东西很多,但没有完成好 |
|
对话写得很精彩,演技也很棒,这不比博人传热血? |
|
2.8星。有妻有儿女的中年失业大叔,苦闷到花钱去找男人解闷,最后不小心爱上了并不爱他的有妻有女的小男人,中年人的整个世界开始慢慢失控,结局也收得很惨败。就,看了并不会让人觉得舒服的一部片子。 |
|
我能理解经历失业之后的自我放纵,但是不能接受把这些放纵造成的伤害转移到家人的身上,小男孩活的比大叔通透,这不是爱,这只是一种交易。他其实并没有多喜欢他因为他也不怎么喜欢他的儿子,结尾的时候我好像看到收拾好一切准备好好面对的生活的大叔了。ps:狠狠干我真的很得劲儿。 |
|
人到中年,父亲去世,母亲孤寡,妻子隔阂,儿女叛逆,然而在最动荡的时候,连做了一辈子的工作也丢了。无论是因为生活太过抑郁还是压抑的欲望突然觉醒,那个跟自己儿子年纪相仿的年轻男孩子却成了他苦闷生活外的唯一慰藉和情绪出口。无论是作为任何一个角色,他都不够出色,甚至是一个同/双性恋者,最脆弱的神经,最难受的心理,却没有最想宣泄的出口,直到遇见从被勒索到开始交心的年轻的他。同样生活的重担,同样作为父亲的身份,似曾让他们多了一份相似,但是作为同样挣扎于生活的普通人们,他们沉沦,放弃,却难以认清自我,重新开始。酒精,思考,道歉,到最后清理了杂乱的花园,这是否意味着,自己生活中的烂摊子也可以被清理掉?大叔演技太好,不知所措的神情,噙满泪水的双眼,低头走路的压抑,轻易将观众深深带入这个普通而又颓败的中年的生活 |
|
男主人到中年却发现自己将一无所有了,挺惨。 |
|
非常写实,细节表现得韩浩,情绪的铺排很到位,完全能get到男主的苦闷。哎,难啊。那个儿子居然是敦刻尔克里面的那个小哥~ |
|
一个承受着生活压力的中年男人,父亲刚过世、自己被裁员、同性欲望无处发泄,所以时不时就去找卖淫的男青年。经常彻夜不归而不跟妻子沟通,导致妻子离家、儿子打他,他竟然跟儿子坦白花钱买一个跟他一样大的男青年的性,而且爱他比爱儿子还多。满是问题、伤痕累累的一个男人。 |
|
应该数一下男主说了多少次对不起的。。。 |
|
#31/LFF,一直说着sorry的,miserable的爱尔兰中年,跟拉美的《震荡》比起,没有那么强的宗教,没有上层生活,孩子也大了,虽然看似诚恳,但是放在当代爱尔兰,让人觉得无聊,想至于又以平庸的电影语言讲一遍吗。观影时有个很大的障碍,其他演员都没问题,就男主的台词很难听得懂,想着得重新配音。映后环节恰好有位观众反应这问题,建议考虑下配字幕,但是导演和演员很防备地说,这是出于忠于原著(基于一个话剧,背景是爱尔兰港口城市,口音独特),市场和authenticity中做选择时他们更倾向于选后者,得到不少台下掌声。创作者的态度让人有些遗憾的,因为后来我问那位观众是哪儿的,他说他就是爱尔兰人,另外一个爱尔兰加入说他也没听懂。。。 |
|
2.5,致郁系电影,虽然电影将男主放在了中心,集中展现了男主在受到生活接连打击下的痛苦不堪,但是男主这一人物形象还是不够全面,对于他与儿子和女儿之间截然不同的关系的原因,观众也无从寻求答案,甚至连电影中最为重要的情节,即他对Jay的爱的由来(包括他的性取向)都显得无迹可寻,模糊不清,而结尾更是有点莫名其妙,但是男主的演员很敬业,表演也算是本片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了。 |
|
中年深柜男的苦难史,悲上加悲。 |
|
大家都试图扮演一个好的家庭角色,但所谓的“好”却成为彼此的隔膜,我们爱人,不是把他当成圣人,而是爱他脆弱的一面。男主随时随地的道歉,就是对自己的不断道德化。反而在男孩面前,他脱掉了自己经营的“好”,以一个真实的人存在着,因而也获得了慰藉。 |
|
6.0 很适合让准备骗婚,形婚的通讯录看,嗯。 |
|
最后停驻在屋内手足无措凝望的镜头真是好极了,是贯穿始终挣扎而声嘶力竭的人物状态。Tom VaughanLawlor的表演值得大声赞叹,纤毫毕见的特质让我想到的只有Peter Sarsgaard。 |
|
腐国也是这么压抑的吗,可怜可叹 |
|
#76th Venice#地平线 重压之下的慰藉 |
|
中年危机深柜被失业赶出舒适圈,妻离子散一般还得继续苟且。 |
|
好难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