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葛饰北斋:为画痴狂 Hokusai: Old Man Crazy to Paint (2017)

    最近更新: 2024-01-24 BD高清中字
    • 主演:蒂姆·克拉克 (Ascanio Branca) / 罗杰·凯斯 (Andy Serkis)
    • 导演:帕特里夏·惠特利 (Patricia Wheatley)
    • 编剧:
    • 分类:纪录片
    • 地区:英国
    • 年份:2017
    • 更新:01.24
    • TAG:纪录片,艺术,浮世绘,绘画,文艺,艺术史,美术
    • 别名:葛饰北斋:画狂老人(台),葛饰北斋:为画痴狂,British Museum presents: Hokusai
    • 片长/单集:90分钟
    • 豆瓣评分 8.5 (4004票)
    • IMDB评分 7.7 (145票)
    • TMDB评分 8.88 (热度:0.60)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英国电影《葛饰北斋:为画痴狂》的免费在线观看,《葛饰北斋:为画痴狂》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纪录片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5分,有4004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这是一部开创性的纪录片,独家揭秘大英博物馆特展——葛饰北斋:超越巨浪。影片与日本NHK广播公司联合制作,并使用NHK目前世界领先的8K高清拍摄技术,将葛饰北斋笔下的油画、版画和插图纤毫毕现地展现在世界观众面前,探索世界名作的现代诠释,全方位表现葛饰北斋的卓越艺术成就。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百度云盘 葛饰北斋:为画痴狂.2017.HDTV.1080P.中英字幕视频[2.09GB ] 详情
      葛饰北斋:为画痴狂.2017.HDTV.1080P.中英字幕视频[2.09GB ]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这是一部开创性的纪录片,独家揭秘大英博物馆特展——葛饰北斋:超越巨浪影片与日本NHK广播公司联合制作,并使用NHK目前世界领先的8K高清拍摄技术,将葛饰北斋笔下的油画,版画和插图纤毫毕现地展现在世界观众面前,探索世界名作的现代诠释,全方位表现葛饰北斋的卓越艺术成就。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4 超清
      Tadao Ando: Samurai Architect
      2015
      纪录片
      日本

      安藤忠雄:武士建筑师

      Tadao Ando: Samurai Architec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保利剧院那段太逗了。当地政府对奇思怪想设计的一路绿灯,把自嘲转译成奉承的翻译,还有安藤忠雄直到建筑落成时犹在惊呼——从没想过它会实现!打不死的武士精神遇到中国速度,真是一场好戏。#hkiff
      • 很感动,最后一幕,不久前知道自己患胰岛癌的建筑师,心满意足参观着自己的作品,在楼梯上两步一迈地小跑,置身体与度外,与开头拳击首尾呼应,安藤的人生呐,真是武士的一生。
      • 看似冷峻的混凝土,也能因设计和流动的光线生出别样柔软。之前只晓得光之教堂,看完发现对他的设计都挺喜欢的,对人更是钦佩。结尾一溜小跑上楼梯简直帅气可爱。
      • 棕熊君的执念:「将来有机会了,我就要把玻璃去掉!我还一直惦记着呢!」
      • 清水混凝土,简洁之美。保利剧院是最丑的安藤作品吗?有机会去看看。
      • 如果掐去上海保利这一段,我会给满分。我喜欢安藤忠雄的设计,混凝土的设计非常人类,但是他又很低调地把混凝土融合在自然中,会让我们感觉自己也是大自然中很普通的一个小动物。但是上海保利剧院的设计,感觉就是在出个难题抛给中国人,当然中国人也有自己的问题,一幅财大气粗、唯你独尊的姿态。安藤忠雄面对意大利人时在跟他们“暗斗”,在面对中国人时有“无所谓”的姿态。不是纯粹的设计师,配不上日本武士的称号。
      • 看完以后更加喜欢安藤忠雄了,太鲜活的人,有理想也愿意为之努力投入,又难得的诙谐有趣,有单纯的好奇和勇气。他说,建筑竣工以后就有了生命,他说要融入自然要用阳光赋予建筑生命感。这种生命感,我感受到了。好奇光之教堂的玻璃最后会不会被他拆掉呢哈哈哈
      • B站貌似少了20分钟,不是科班出身的安藤挺可爱,比我在上海做美术记者时候了解的更具象:“失败了大不了道歉,也不会杀了我”(哈哈)“一定要做心底里真正觉得有趣的,生命只有一次”。他的作品《光之教堂》很有名,但灵感还是始于柯布西耶。结合日式庭院,与自然融为一体,混凝土,都是他的标志。以前以为去直岛参加濑户内海艺术节(还可以看草间😊)是迟早和轻而易举的事,结果,此去经年谁料连国门都出不了。只能凭记忆回忆过去旅行点滴
      • 清水混凝土ww 住吉长屋 罗马万神殿 光之教堂 司马辽太郎纪念馆 威尼斯的俩 普利策基金会艺术博物馆 濑户内海直岛 水之教堂 上海保利 要运动啊 码一下勒柯布西耶,巴拉甘
      • 前几天去顺德和美术馆,立刻被这种与自然共生的建筑吸引,遗憾的是这种亲临的体验感用照片无法完全呈现,因为建筑不仅是建筑本身,如安藤老师所说「建筑一定要考虑场地因素」,「周围的环境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建筑与自然,内与外浑然一体」。 我对和美术馆的清水混泥土墙一见钟情,纪录片中,清水混凝土也始终贯穿着安藤的作品,无论是商业建筑还是民居住宅。 片中记录了大阪的光之教堂,这个作品也是安藤作品里我最喜欢的(大量私人情感带入),安藤太会利用光带来强烈的空间体验,这点在18年去上海明珠美术馆时就有感受。他还反复说有机会一定要把十字上的玻璃拆掉,太可爱了。 片中还记录了他在意大利、中国和日本濑户内海的建筑作品。 「竣工后,建筑就有了生命,会一直存在下去」,一定要去现场感受安藤作品的生命力啊!
      • 安藤比想像中还幽默一些。做小建筑他还是挺不错的。有很多早期视频资料。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ss20048/?from=search&seid=17500349472835136587
      • 住了benesse house、访问了地中美术馆和benesse museum再来看安藤,真的能感受到他的『建筑与自然融合』的观点。
      • 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120908/
      • 出乎意料很欢乐。水之教会和光之教会比较美。直岛倒是和贝聿铭的美秀理念相似。保利还是挺丑的。
      • 看于去直岛的前一天。地中美术馆让人感动。
      • 我到现在都想把玻璃拆了 hh 可爱的大阪おじさん
      • 罹患胰脏癌。从大阪到威尼斯,从直岛到上海。
      • 小建筑都超有趣呢
      • 圈粉了
      • 简练
    • 豆瓣 8.5 正片
      El Bosco
      2016
      剧情片
      西班牙/法国

      博斯,梦幻花园

      El Bosc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是一部可以不停重复观看的纪录片,因为它是一幅画。梦幻的人间乐园,是冥想与休憩之地抑或代表混乱?仔细看,留意眼睛,处处都是启示与隐喻,处处都有旋律,不同的视觉,不同的观看者,对于这个花园而言,可能就有鲜明的天堂或地狱之分。暗藏的表达究竟有没有真相?画家的真意究竟是什么?对此,也许只能说一点:透过表面看本质。--“大多数人看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影子。”其他的,不解,原因是这幅画,它想被人理解,又不想被人完全解读。换句话说,这幅画具有人的心理,而人的现实也如此,没有人可以完全理解一个人。不过,也有这样的说法,绘画就是给事物正确命名,那么真相还是在画中的。这令人联想到这部电影的形式,虽说是纪录片,存在感却像奇幻片。迷思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不停阅读,把它当做镜像,当做梦境,当做一场尚未发生的欢愉。
      • 相比归纳梳理的科普,我还是爱这种心神游荡的浸没。理性的感性的智性的神性的,缺一不可。观者的姿势比作品本身更有趣(拉什迪帕慕克艾奥迪出镜!),内外皆复调。惊艳一刻,与清明上河图重叠,镜头倾斜从亚当角度看出,相同元素聚合,以及打雷的Gods and monsters!兴奋得唱了出来!
      • 电影很好睡,画作很神奇。
      • 蔡国强怎么这么闲
      • 17年就M,居然现在才看,以为没那么久。也就500年。 这部纪录片真的,我能舔屏!!!拼完1000颗拼图、入手博斯大开本以后,这部纪录片几乎每帧暂停舔屏。从各国艺术家、博斯研究者的解说、分享到BGM,放大最细节的局部,都充满惊喜!常读常新。 性隐喻、每个细节的无限解读可能、每个时代语境下的阐释……还能更博大吗?
      • 伟大的作品是一面镜子,这大概是我最喜欢的一幅画了,很多年了,常看常新,无需多言。
      • 站在那里看一下午也看不够的“人间乐园”。对艺术不是很懂,了解有限的西方名画里私心最喜欢博斯这幅。诡谲又邪恶。有点厌倦成人世界振臂高呼的非黑即白。梦不是无辜纯粹的,生命也不是,艺术也不是。
      • #SIFF# 作为镜子的『人间乐园』。很有揭示性的多重(古/今,不同职业/年龄/文化)视角。
      • #2017SIFF# 比那个佛罗伦萨美术馆好多了……围绕一个主题,有史料有争论有分析有观点,还有各种大牌出来客串分析。提供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幅艺术史名作(估计去普拉多看最多看五分钟吧)。艺术史纪录片就得这么拍才对。
      • 可怜我贫瘠的美术史知识,一生能看懂这幅画就够了。
      • 对于画这种从无处簇生花团,向异域途往心灵的媒介来说,画出的本是我们自己,看到的也终是我们自己。尤其像博斯这样的画家,穿过数百年时空看他的画作绝不止是时代之眼,而更像创造了一种语言。天堂有所美好也有所孤寂,地狱有所折磨也有所欢愉,人间有所缤纷也有所无趣,天堂就是人间,世间都是人间。
      • There’s a wonderful quote from Andrei Tarkovsky:Touched by a masterpiece, a person begins to hear in himself that same call of truth which prompted the artist to his creative act.
      • #SIFF第四场 纪录片不好拍,尤其是古灵精怪的大神博斯。最关键的几个点都没讲到。那个树人是博斯自画像啊居然没提!!更多还是围绕画面兜圈子~~但是在大银幕上细节看得很爽~~好想再回西班牙啊~~~PS:那个银发的艺术史家太美了,虽然是半百多的妇人了但是特别仙!!我的目标~~~
      • 普拉多是欧洲我最喜欢的博物馆,人间乐园是普拉多里我看得最久的画。Earthly delights, heavenly delights
      • 光是大量高清画作细节就觉得值到不行……太特么牛逼了!
      • 9。无论画面、音乐、意蕴都很棒,看的起鸡皮疙瘩。
      • 202001,B站上有正版的,有细节有说明,很好。https://www.bilibili.com/bangumi/play/ep198990?theme=movie
      •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张五百年前的画上看到自己,当然也可以看到历史和现实。 比如2020年正在上演的一切,折磨和挣扎。
      • 五星都是给画本身的。太喜欢了。
      • 这片本身拍得就跟梦一样美好啊,从观察观众的视角开篇,展现这幅画的迷人魅力,然后就是介绍同样谜一样的作者身世以及这幅画的主人都有过谁。接下来就是对这幅画的介绍了,画家为什么这么画,这么画能表达怎样的含义,这幅画给当时和现代人心灵怎样的触动,说到触动,请了多位现当代的文学艺术和观众,来谈他们对这幅画的感受,弱弱地说一句,感觉蔡国强讲得有点浅、不够深入。不仅当代的艺术家受到这幅画的影响,从他问世来,就有很多艺术家和作品受到他的影响。最后画面看向观众,BGM是bach的曲子,余韵悠长,让人脑海里还在消化着Bosch的这幅画,和他想要通过画表达的思想与内容,当然我们也在思考我们自己。
    • 豆瓣 8.8 IMDB 7.6 HD1280高清中字版
      Ryuichi Sakamoto: CODA
      2017
      纪录片
      日本

      坂本龙一:终曲

      Ryuichi Sakamoto: COD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北京这场该死的雨让人心绪烦躁,但当海报那一幕出现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伟大的艺术家不会只着眼自己的创作,而总是心怀高远的。感谢坂本,感谢音乐。ps,末代皇帝也是在天幕看的,算是一种缘分吧,而且也是我最爱的坂本之作了。还是感谢。连来带去历时六小时的路程,60站车,坂本!我对得起你惹!@天幕
      • 坂本龙一真是一个温和、谦逊、善良同时才华光芒万丈的人。为了治疗癌症,他停下从未停止的工作,忍着疼痛每天吃很多药,只为“在世界多留一些有意义的作品。如果不努力多活几年我会很遗憾”。像孩子一样到处记录声音,听见喜欢的发出由衷的赞叹。纽约的灵魂被他捕捉到了,爱教授❤️祝愿健康长寿!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几乎每次响起音乐的时候,都会鼻子酸一下。从福岛到北京,从纽约到北极,从劳伦斯到溥仪,仿佛他写下每一个音符都被赋予着超越了时空的伤怀
      •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坂本龙一就坐在正后方,第一幕演奏劳伦斯乐曲的时候湿了眼眶。干嘛要评价那么多片子的好与坏呢,爱这个人和他的音乐就够了不是吗?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亚洲人的骄傲吧。
    • 豆瓣 8.2 HD
      Issey Miyake: Design for Feel
      2015
      纪录片
      日本

      三宅一生:为设计而生

      Issey Miyake: Design for Feel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食物会影响身体,服装会影响思想。这个纪录片水准很高,虽然很短59分钟,但基本上展示了他做时装展背后的设计过程,最重要的是对手下设计人的培养,异常珍贵。那些都是概念的服装,实际上卖的可没有那么夸张,但看看三宅一生他在这个纪录片中出境的那么多套服装,无论颜色,款式,舒适度,身为女人的我都觉得,我穿上他这件应该也很好吧。其实最最重要的是舒适,是能够找到自己的自由。日本设计师还把工作前移了,他们都很在意对面料的开发,创新,无论是奢侈品牌还是大众品牌的服装,这在他们的建筑设计师那里也同样如此。
      • 生生把纪录片拍成了广告片。
      • 可能艺术的服装是富人的体验吧
      • 看到一个外国小朋友对着三宅一生的作品说,这是折纸,来自日本传统文化。妈的看了就生气。话说回来,整体还是一部非常好的纪录片。
      • 折纸与服装设计
      • 我们选择这行是因为它让人激动。
      • 舒适自如 简约却有创意。
      • 北京折叠跟三宅是否有关系?看时候老弹出这想法。老爷子刚过世,看此片祭奠一下。跟宫崎骏一样,也是将“匠人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日本代表性人物,风格鲜明,充满美学表达。“褶皱”“折叠”被广泛应用到如今时尚领域。不过话说回来,买过三宅的一个包,美观还是大于实用性。此片观感还是极度舒适的,体现了设计大师纪录片的独有性:颜色统一、简洁,画面有序。另,但凡大师的最大特点就是:化腐朽为神奇
      • 五层宝塔那裙子!!!还有一条黑色的裙子!种草
      • 一块布的设计理念。 首先满足舒适性,其次考虑融入设计理念。 折纸系列不是喜欢的风格,审美还达不到大师的境界。 大师不到最后一刻不会停止头脑风暴,所以我也不必羞愧总是无法立刻作出决定,好的设计和想法总是不断精进的。
      • 日本匠人精神值得感叹,一直不断追求创新的执着~赞~没穿过的穷人表示估计这衣服不能洗,😄
      • 主要讲的是三宅一生的折纸系列。简单东西复杂化,非常不日常,身为服装,我觉得它还是不太够格。比起服装,它更像是艺术品。那些折纸灯具,简单又有设计感的包包就很好。
      • 拍得不好 豆瓣评论傻逼 三宅一生真棒!!!
      • 那条五层宝塔的裙子也太有趣太有意思了吧!
      • 对于传承,纪录片更想传达的意味是如何从细节创新。不是靠手绘,都是折纸的方式构思,不用太拘泥于在细节,整体都是以一块布为出发点,共想了120多个方案。其中影响最深刻是5层塔的造型,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很惊艳。其实设计并没有过多的装饰,而考虑用结构塑造,纯粹且立体。
      • 首先,你要接受衣服上看起来没压好的褶皱设计。其次,你要喜欢三宅一生追求的身体与布料之间建立空间的想法。把每件衣服做成二维的折纸设计实在脑壳疼级别的优秀!看完纪录片最喜欢的一部分是他看工程学出身的弟子设计出新颖的褶皱时欣赏的眼神(ps中间穿插了二十分钟的跳大神,还有BGM实在太上头)
      • 三宅一生折纸系列yyds,舒适度的优先级高于设计美感
      • 一块布 适合任何体型的灵变的服饰 自由自如 追求的不是时髦而是服装的本质 大家都能穿而且能理解 服饰和人体的关系 从复杂创意转向更简单随和 无限可能 日式·日本文化 表达想法 直面问题,每一个人都有困难时期 服装影响思想 追求力量
      • 我有个同事平时上班只穿三宅一生,看完这部我开始理解一些了,说实话看到最后甚至有些感动。这和西方的一些设计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它其实是一种哲学。
      • 一块布 折纸 概念
    • 豆瓣 9.2 IMDB 7.1 HD
      Schama on Rembrandt: Masterpieces of the Late Years
      2014
      纪录片
      英国

      伦勃朗晚年的杰作

      Schama on Rembrandt: Masterpieces of the Late Year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听到Barry Lyndon的配乐,解说独到流畅又热情,称伦勃朗为heavy metal artist, “It’s rough cuz in that way I’m pulling you into this immense flare of the light of freedom and you will finish the picture in your own mind”, 想到齐泽克惯用的激怒和阿巴斯的留白,都是邀请。 所谓的晚年失败可能是因为他形成并固守自己的风格,这也是梵高潦倒和伟大的原因。梵高为了看他的画愿拿十年寿命来换,也如画中情感一般炽热。 比起那时候,现代人可能也没多看多少画吧,印刷品或电子屏上瞅几眼能称之为观看吗
      • 世俗的神
      • 伦勃朗的画中那厚重又狂放的笔触,除了观摩真迹以外就是看纪录片比较能感受到了。画册什么的实在表现不出那种独特的质感。
      • 又是热泪盈眶!很喜欢Simon Schama描述Suzanna和Lucretia的部分,第二张Lucretia是第一次看到,震撼啊啊!还有The Syndics(1662)的解说,分分钟献膝盖,"Rembrandt is us, what a COMPLIMENT!"我也是醉了。没办法看现场也得找超高清图看那笔触,画神啊!!
      • 起初我是没有那么喜欢伦勃朗的画作的,太老派了,严肃庄重且毫无新意,用色看多了会有一种审美疲劳之感。 看完这部片子我才发现这是一个内心多么狂热胆大,不满足于条条框框追寻自由的人。他的作品都是不外露的,需要观察者寻着蛛丝马迹一步又一步的迈向他的视野。他也完全不是那种呆板冷静之人,那副新婚夫妇相拥的画,他融入了自己多少的柔情与爱意。他又是那么的鲜明且充满个性,当大众都认为他的画还没有完成,他便笃定的让这副画永远停留在了这里 我觉得画家和摄影师是有一个共性的,那些所有惊艳、大胆用色、标新立异的作品都没有几个能够传承下去。反倒是表面平平,但充满故事性的作品为世人所知 这也是我很喜欢人文摄影的原因吧,很多精妙的构图都不如一个突如其来的身影 动人 回味
      • 伦勃朗,我永远的神。西蒙沙玛勋爵以之一贯激情而中肯的解说,解读伦勃朗晚年的若干杰作。也许你不会同情伦勃朗的人生,但你必然会被他的画作中浓烈的饱满的颜料、色彩、笔触、情绪所感染、打动。当他晚年的生命流逝之际,他越是用一种任性、热烈的方式,表达他对历史事件、人物以及自我的理解,当他的笔触越“粗糙”,他的情感反而越细腻、真挚。伦勃朗是真正的艺术家,拥有无与伦比的天赋和技艺,一个化平庸为高贵的伟才,却难免浮沉于凡尘浊世。他是我永远的神。
      • BBC节目,指出了refinement和roughness的张力,这次东一展出的1668年自画像经过X光检验,就有很多手指涂抹的痕迹,这种疏狂和“未完成”,其实折射出艺术为谁的问题,因为“再现”这件事可以是流动的、受制于观看的,在Suzanna等作品中,人物直接望向画外,观看成为《宫娥》式的在场,甚至参与(对nude的)共谋。一些符号解读比如虚构的golden chain有趣(亚里士多德那幅竟然还有亚历山大像!),Simon Schama讲解同时自带梗,heavy-metal painter笑死。
      • Masterpiece。最后那幅画看起来确实影响梵高很大。
      • 晚年伦勃朗被时代浪潮抛弃,衰老与落魄没有削弱他的创作热情,反而更加富有战斗的激情和愤世嫉俗的锋芒。伦勃朗的晚年,是大师自我升华的过程。
      • Simon Schama解说时饱含感情,令观者动容。以前没见他如此激动。
      • 手的温度
      • 用光考究。
      • No.78 喜欢伦勃朗的都给我去看啊啊啊!!讲解员好专业啊!!我总以为有些讲解员都是在糊咧咧,但这个是真有东西啊!
      • All great painting is about an attempt to stop time, to make memory physical, brilliantly coloured, and to make love imperishable.
      • 酱油色的油画辨识度太高了hhh
      • 最爱的narrator解说最爱的画家总是听得很舒服,不过这个National Gallery大展的companion piece录得更像是个Rembrandt House Museum的宣传片……大叔还不如去给伦勃朗故居读个评论音轨呢
      • 真的棒!自己看不懂,配合人家讲解再欣赏画,就能看懂了。那种感受真的特别棒
      • 每到春天就会想到莱顿和伦勃朗。
      • 讲解得太好了,很喜欢伦勃朗的画,以后再多看一点。
      • Knew all the stories, but it’s always pleasure to get back to the Master.
    • 豆瓣 8.7 IMDB 7.3 BD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2016
      纪录片
      中国大陆

      天梯:蔡国强的艺术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很幸运在机房看过原片,为了送审还翻译过字幕,来来回回看了十来遍,每一次都很佩服蔡国强的坚持,好的艺术家总要有种追求,如果再加上天赋,那当然是极好的
      • 他在仰望自己的作品时,依然有孩童式的惊奇。
      • 爱我泉州。
      • Psycho Qiang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