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阴影时的柬埔寨妖艳的一塌糊涂。 |
|
别人有寻找小糖人,柬埔寨只有寻找孤魂和残骸,本来可能产生伟大乐队、音乐家的土壤,迷幻、放克、雷鬼学习西方又土生土长,红色高棉一来,多数艺术家被屠杀灭口,可以和纪录柬埔寨电影史的《金梦》对照观看。片中残留于世的专辑,有几张还能够在虾米等网站听到,当你知道这些歌在唱什么时,会被感动。 |
|
一部摇滚史纪录,红色高棉前后的柬埔寨摇滚乐发展状况。很多搞音乐、电影、文学的人常常说要保持纯粹,远离政治,但这话应该是说给有话语权的人听的,不要用权力干预创作。然而实际上却演变成对政权之下的人的要求——自动规避政治,变成犬儒主义者。 |
|
党的政策亚克西。(抱歉,你发表的电影短评已被移除) |
|
如今我们仍然只能看着别人的故事为自己叹息。 |
|
其实跟摇滚没多大关系。波尔布特由老大哥扶持上台,红色政权下逐渐消失的人类文明,鲜活生动的柬埔寨一点点死在了红色高棉中。最残忍的事是,如今我们还要看着别人从前的故事来惋惜自己,大屠杀从未离开。 |
|
看到最后心脏麻痹。一个女歌手“消失”了,她的姐姐幸存下来。到了CD时代,已经满脸皱纹的姐姐一个人去CD店,从满坑满谷的CD里慢慢翻找出两张妹妹的专辑…… |
|
宛如老上海般蓬勃的城市流行文化、比老上海残酷百倍的结局。本以为我看了会哭,然而没有;导演描述众歌手的死亡时还是比较节制。 |
|
柬埔寨曾经有过自己的邓丽君、Bob Marley、Bob Dylon和Beatles。用流行文化来回顾那个至暗的时代,从高棉流行音乐诞生到飞跃再到被扼杀,只不过短短二十年。看到金边年轻人弹吉他、听广播、看演出、跳舞,特别想哭。想想历史是多么的相似,那一辈人以为音乐和自由是空气,以为每一天都是希望和进步,直到红色高棉开始铲除所有的艺术 -- 离群众最近的艺术。“在田间劳动的时候,趁军人不在,我们会偷偷地唱歌,那是我们的交流方式。” |
|
标题立的靶子太显眼,其实是广义上的流行音乐史;至于内容,倒是更希望看到对地方传统如何与诸多影响融合新生的讨论。影响倒是明晰到鲜血淋漓,因历史而获契机,因历史而断裂,影响无处不在,但又默默开花,毕竟无论何时何地,总有Yol Aularong这样的人,以自由的灵魂唱着自由的歌。 |
|
3.5;以摇滚乐在柬埔寨的发展为载体,实则讲述的是20世纪的多难历史。所有的极权主义几乎都采取相同路线,多元文化被扼杀,以暴力恐惧镇压不同声音,艺术沦为政治的工具。历史的面目总是如此惊人相似,令人不寒而栗;那些曾如此鲜活的人们,为追求自由而付出生命,为了忘却的纪念。 |
|
Yol Aularong、Sinn Sisamouth、Pen ran、Ros Sereysothea、Meas Samon、Darkkar、Bakei Cham Krung、Bayon band、Huoy Meas、Pou Vannary、Sieng Vanthy... |
|
非常珍贵的影像、音乐记录。流行及摇滚水准都不错。红色高棉上台前他们还能悄咪咪躲在田野唱歌,上台后就连命都没了。西哈努克是温和的文艺青中年于是被高棉玩弄于股掌。柬埔寨至今仍有许多高棉地雷受害者靠卖艺乞讨为生,闹市区亦有唱硬摇滚的年轻人 |
|
“There’s no authenticated news, only rumors and counter-rumors.” |
|
蘸上那個,一切美好和文明都要徹底滅亡和消亡?! |
|
音樂無國界,政治有國界。這部紀錄片等了好幾年,還是跟預想有點差距。然而最觸動我的部分是最後琳瑯滿目的唱片店中被凝固下來宛在的音容。真希望未來有這麼一部紀錄片去追尋那些失落、無名的柬埔寨音樂…… |
|
对这种具有年代质感的音乐历史类纪录片简直毫无抵抗力,影片通过使用老唱片插画、绘画、皮影、历史影音和人物访谈的形式,再现了这个国家音乐史上的重要阶段,我们既惊讶于建国初期柬埔寨欣欣向荣的现代化进程及多元化艺术的融合,也对红色高棉对于艺术对于生命的无情践踏感到目瞪口呆和扼腕叹息。 |
|
#D纪录:第三放映# 柬埔寨辉煌的过去,国王说“我只想要和平”,再到后面年老的国王说自己失去的亲人的时候,眼睛湿润了。曾经年轻自由的歌手们最后却连死在哪里都不知道,所有人被奴役,被同化,被抹去心灵。50年代的柬埔寨是这样的繁荣和有活力,然而美好心灵都政治被杀死了。 |
|
红色高棉之前的柬埔寨跟同时期的伊朗有相同的社会风貌,开放的生活态度,追赶欧美的时代潮流,时髦的君主……片中很多歌曲跟那时的台湾音乐倒是很有一脉相承的气息。但这样的繁荣是多么脆弱和短暂,小国身不由己,附着其上的艺术和艺术家也难逃一劫。红色高棉的恐怖是多方面的,歌手们的悲惨境遇背后是无数被屠杀的人。这笔账是一定不能被忘记的。 |
|
今年線上電影節終於有幸看到了這部! 赤柬之前的柬埔寨簡直就是亞洲時尚弄潮兒。以及這張playlist我聽到現在 |
|
#SIFF2015#其实主要depict的还是类似邓丽君那样的流行音乐唉,而且Dengue Fever主唱也没有在片中出现吧,爱摇骗人 |
|
看到流泪…想起了越南、伊朗、阿富汗、还有我们… |
|
没想到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哈努克国王也曾是一位唱作人,悲哀的是,他一手鼓动的音乐风潮,也被他意外葬送。 |
|
虽然是一段遥远而陌生的故事,但处处有着一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恐惧感,越到后面越感到齿冷胆寒。60年代柬埔寨就能出现辛西萨姆这样巨星风范的明星,罗塞雷索西亚蜜意含笑的眼睛让人一见难忘,而这一切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成为了过去。 |
|
去年DOC NYC时Nuno先生说想看,但已经卖光,于是我们去看了salad days。五个月后我终于在纽约看到,但那个人已经走了很远很久。我想大概还有人会去找回那段过往,就是一件很棒的事了。 |
|
利用专辑美术的过渡方式很赞。 |
|
用恐怖支配人心断其勇气,用工作劳其筋骨磨其意志,用口号取代思考,用统一取代自由,然后把面目相似谓之和谐。而自由和艺术,总被野蛮妄图销毁,又在夹缝中隐忍偷生,文明以此得以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Ps:本想研究柬埔寨的摇滚乐,结果把红色高棉的历史捋明白了,要是去柬埔寨之前看了这片就好了。 |
|
通过缅怀柬埔寨现代流行音乐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折射出一部多灾多难的柬埔寨现代史。辛西萨木等音乐人死于非难的命运令人唏嘘感慨。红色高棉的柬埔寨、神学政权的伊朗、塔利班的阿富汗,都证明了一切专zhi政权都是音乐、文化和艺术的敌人。 |
|
对红色高棉的讽刺,这些声音没人忘得了,这段荒诞的历史也不可能被遗忘。早年听过原声,一直念念不忘。可以去虾米搜Cambodian rocks试听。 |
|
柬埔寨二十世纪流行音乐简史,柬式摇滚和柬式放克,当然最可观的还是红色高棉时代的“集体艺术”,整体来看和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一样同属东南亚美学范畴。西哈努克被塑造成了小丑,可千万别忘了波尔布特是谁催生出的怪胎,继而又弃之不顾。“我犯下的唯一一个错误,就是相信了你们——美国人。” |
|
西哈努克的法语说得好好,人温柔又天真。回家跟老爸一起补了一下历史课。柬埔寨的舞非常强调手腕动作,帽子也清奇。所谓摇滚歌手里比较喜欢的是写了number one的Yol Aularong |
|
第26分35秒,Mao Sareth唱(翻唱)的是《綠島小夜曲》的最後兩句。完整版Youtube有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6f5iSEfFX4 第52分左右。歌名,按Pirozzi的叫法,是The Sound of Music at Midnight。她還翻唱過《情人的眼淚》,見於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mwIhYEFr68 第16分左右。這只是兩個例子,其他還有。總之當年柬埔寨流行音樂,也有些港台新馬華人音樂影響的痕跡(情人的眼淚是姚敏作曲,正宗老上海遺緒)。這不奇怪,高棉不少華人,不受影響才奇怪。幾年前我就猜過Sinn Sisamouth 的姓是冼星海的冼。 |
|
伟大的社会主义政权在人类历史上的又一次壮举!我猜,下一次光辉壮举,又该轮到我们这片神州大地啦! |
|
强力推荐啊 哈哈哈 屌 |
|
B站有在线,感谢弹幕普及。影像的存在帮我们保留下来了太多太多东西,原来柬埔寨曾经那么繁荣。从故事到情绪都比较克制,本以为属于新一代的音乐天堂将要来临,没想到迎接来的是众生万物的地狱。「两头大象打架,谁最痛苦?最痛苦的是被践踏的小草。」 |
|
7.5,无产阶级不需要文艺,至少不需要资产阶级文艺 |
|
LP的柬埔寨指南开篇写着“吴哥窟的神圣天堂,红色高棉的杀戮地狱,欢迎来到谜一般的柬埔寨”从60年代柬埔寨脱离法国的“保护”成立共和国开始,短短的20年时间,政权更迭,国家风云飘摇,正如电影中所说“音乐是时代的反映”消失的摇滚乐正是柬埔寨失语的历史的象征,从传统音乐到法国、英国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再到嬉皮士运动和迷幻摇滚、教化的“革命”歌曲,从几位柬埔寨流行音乐的风云人物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音乐背后的历史,电影的结尾旧金边似乎逐渐离我们远去了,新的城市在忘记曾经的历史,就如CD店成列的那些遥远时空中穿越而来的音乐,时间也不能消灭的这些声音,时刻在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曾经的历史,自由与包容被战争与杀戮轻易地摧毁,艺术的力量被独裁与恐惧镇压,生命与尊严被惨无人道地剥夺,这是音乐的历程也是口述的历史 |
|
推荐一本图像小说The Golden Voice: The Ballad of Cambodian Rock’s Lost Queen,讲Ros Serey Sothea的 |
|
西方叙事吃相难看。 |
|
不要忘记,不要忘记 |
|
其实更偏向柬埔寨社会历史呈现 |
|
当一群人口中复诵人民,却消灭艺术和人民艺术家,你就知道人民只是他们的食材。 |
|
26分钟:绿岛小夜曲 |
|
即使是最普通的情歌,一旦具备了反抗的力量,它也就成为了摇滚乐。 |
|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
|
很久之前看过一部讲述柬埔寨电影的纪录片,与之相比,这一部或许更多是关于政治而非摇滚,不那么感性却更加客观。其实想了很久还是不知道说什么。在这样的苦难面前个人只能是失语的,但会尽力记住那些画面。 |
|
好可惜,如果没有红色高棉今天的柬埔寨会很不一样吧 |
|
1.zall推荐2.过程大概是:柬埔寨邓丽君们-辛·西萨木-巴色占空(“我则有很多男粉因为他们都想学吉他”蛤蛤)-辛·西萨木(gogo时期)-越战金边采取地理中立-琼·马来,毛·萨雷,怀·密(高棉国家广播电台)-罗塞雷·索西亚邓丽君们again 索·马(1965)-西哈努克时期北越入侵-卡洛斯·桑塔纳-70年反西哈努克(you traitor)-新政权美元进入柬埔寨嬉皮士德拉卡乐队(硬摇),penran,粤澳拉绒(funky)-西哈努克红色高棉(爱国歌,解散,当兵,翻唱)-白天开门的夜总会-波尔布特红色高棉执政靡靡之音,米亚·萨蒙-1979解放-今。3.索西亚不得不去学跳伞那段看心酸了,70年代初风潮刚吹动恍惚就结束了 |
|
I wasn't there, but I'm still haunted. |
|
仿佛在照镜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