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到影厅爆发掌声真感到自豪!感谢这些物理学家记录下历史。科普浅显易懂,动画图示清晰美观,科研的曲折和rap段落都很恰当。谈多重宇宙的一段略显不严谨。“上帝粒子”一词很误导。电影开始前有观众表示希望从里面寻找与神创论和耶稣的关系,我忍不住站起来说真的没有关系。有人给我鼓掌。(电影节) |
|
Cave of Forgotten Dreams!!! "Why do humans do science? Why do they do art? The things that are least important for our survival are the very things that make us human." |
|
每次看到这样的片子就再次激起要好好做科研以及不想回国做科研的心…… |
|
用7年时间记录的一群物理学家几十年在CERN利用LHC做实验对Higgs粒子(上帝粒子)的论证,这是世界物理学界最重要试验,或许将完全改写物理学。结果是,年迈的物理学家Peter Higgs见证了自己理论被验证。看了那么多科幻电影,看一部如此脚踏实地的科学纪录片感觉很不一样。 |
|
Like this: "Why we make science and art which has nothing to do with our survival? Because that makes our human beings." |
|
牵扯到量子力学最初级的一些知识,估计一般人也搞不懂,但依旧会觉得渺小的人类凭借小小的脑袋能搞懂宇宙起源这样的问题非常的伟大,会被寻找上帝粒子这样漫长的过程和执着的精神打动。为什么要寻找上帝粒子,那位科学家的回答也非常的机智,一部能让人振奋不由自主的跟着自豪的科学纪录片。★★★★ |
|
太带劲了,太迷人了。我下辈子要学理科。 |
|
现在回想,08年最早听说这个实验,多亏那位在Cornell学物理的豆友,但后来再没关注过实验的进展和曲折,直到看过这片子,才算了解个大概。这些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让我对自然科学又有了兴趣。人选择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对所选择的事物的执着和狂热。 |
|
热血沸腾的科学发现;实在稚嫩的电影叙事 #可惜了# |
|
这是我看到的第一部关于LHC的纪录片,很激动。片子还算精良。你可以看到世界上顶聪明的一批人,花了很多甚至几乎毕生心血构建理论,花了20多年建造LHC采集数据进行验证探索,出来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所以人类很聪明,世界也很大,人类的探索之路还很长。 |
|
我的天Higgs已经是两年多之前的事情了........................................ 【不停不停的失败和碰壁,却仍然抱着单纯的热情去坚持。犯错也没关系,只要有路就可以跃跃欲试的走下去。也想学习这种态度去生活啊。o(;△;)o |
|
LHC寻找Higgs历险记。理论物理对决实验物理。一方面,硬件事故,公关危机,另一方面,超对称亦或多元宇宙,各有各浪漫。好咖啡和好物理最大的区别只是时标长短,我们的宏大理论在后人眼中又是怎样的一面山洞壁画? |
|
朝闻道 |
|
到最后希格斯热泪盈眶,一种科学精神的感染力油然而生。是超对称理论,还是多重宇宙?上帝给出了狡猾的答案。 |
|
科学需要一种狂热的精神,而狂热是一种不计较输赢的天真 |
|
无法抵抗地被卷入情绪中,随着一步步发展惊叹甚至流泪。视角始终聚焦于科学家而非外界喧嚣是最被触动的地方,要"jumping from failure to failure with undiminished enthusiasm"。在Higgs boson发现十年前夕看到这部片子,一切都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
|
纪录片制作的美工挺悦目的,将寻找Higgs boson的旅途拍得有趣而成就感爆棚。里面项目的人员智商不一定高得惊人,但热枕是共同的。像中间几位天才青年犹如来自硅谷,那种极客风格不能再多。粒子成功碰撞伴随的欢乐颂回顾了多少科学先贤和宗教象征,也是让人热血沸腾。 |
|
时不时看看纪录片是很好的,开阔视野、培养判断力的同时也有机会接触到那些力图阐释宇宙及世界的人们。 |
|
我们用数学和物理学翻开宇宙的扉页。 |
|
作为标准模型核心的希格斯粒子,除了检验“多元宇宙理论”与“超对称理论”,又将引领万物去往何处? |
|
为了近乎神话般难以捉摸的梦想奉献所有的生命的热情,这就是人类的伟大之处。 |
|
始终觉得,物理学家是离真理更近一些的人 |
|
好想去CERN open day... |
|
片子本身并没有特别出色,但其中所表现的那种探索未知的强烈情感无时不刻打动着我,对于宇宙和存在的命题让我从小着迷到现在,我还记得几年前宣布基本确定上帝粒子存在时那种兴奋劲。我们生在这样一个每时每刻都可能触及、揭开万物存在本原的时代真是太好了。 7.8分★★★★ |
|
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聚集在一起,他们共同等待一个结果,伴随着未知、狂热、兴奋。这样渺小的人类,要用一代代科学家,一天天积累,一点点前进和突破,用自己最大的能力揭秘宇宙运行的规律。希格斯粒子也许毫无“价值”,但它证明了人类的探索欲望,那个“为什么?”本就是无价之宝。 |
|
最后居然还引用了一把《忘梦洞》 |
|
20150528想看 |
|
非常激动人心而又引人联想的纪录片 |
|
讨厌那个无知做作的女博士后学生。这并不是一个记录粒子的纪录片,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流水账----应该叫科学家的日杂:连发短信和怎么过马路都加进去了。。也是够了。并不知道各观众如何能激动地看哭。 |
|
激动、感动。 |
|
Walter murch把片子剪的得精致细腻,富有趣味。印象最深的就是湿婆切换到LHC,黑板上的公式叠加梦之洞壁画的镜头。当然,动画特效很出彩,也是本片最大亮点之一。 |
|
「Why do human do science. Why do they do art. These things that are least to our survival are the very things that makes us human.」当我全程始终带着“拍事件的纪录片要比拍人物的来得浅薄”的强烈主见时,结尾这几段让人看到了用群像眼睛去看事件的记录魅力。
虽然智力有限无法成为science和art从业、只能选择给普通人随机性的business,但看到科学类纪录片还是会心潮澎湃,让人知道这世上不仅有折磨人的琐碎。 |
|
穷极一生,追求的真理可能是错的。 |
|
世界上最大的仪器用来寻找宇宙(可能)最小的粒子,深深的敬畏…… |
|
说实话,不太看得懂… |
|
3.75 如果没有人向前,地球生命终将毁灭 |
|
1. LHC History, 2008-2013. 试运行、意外故障、检修、重开、数据分析、发布会、长期维修,穿插理论家的解说。2. Supersymmetry vs Multiverse. m(Higgs)=115vs140GeV,结果实测值是125GeV,两边都不搭。其实无论最终哪边“赢”了,我都不喜欢multiverse的阐释。影片中的那一部分把物理理论讲得玄之又玄,玄到近乎是在“传教”,严重偏离了科普和纪录的本意。物理学家分理论家和实验家——理论家按图索骥,实验家有一说一,而interpretation这种东西,走得太远则会显得虚妄。 |
|
反BBC模式,有寻常小节,也有高谈阔论,还事件本应具有的重要性,而不是报纸热议两天完事。 |
|
-希格斯本人:这是我一辈子最激动的时刻 -众人:不止你一个,我们都是。 |
|
年度最佳!!!特别好看。 |
|
我来看Nima |
|
Fabiola简直就是存在于理想中的人物 这要不是纪录片 她当女主角拍成电影我都不相信(。讨论了很多艺术哲学和theism, 其中最喜欢开头和结尾的印度教shiva的比喻 |
|
逻辑很清晰的一部纪录片,围绕着发现希格斯粒子这是,把CERN那一段故事讲清楚了。还有不少片段带动了情绪。足以算部好纪录片。 |
|
要是是最后被cue到的荷索(可惜下个月出去玩正好错过了这边资料馆放的3D版)拍会更有意思些 |
|
它创造了世界,也随时可能毁灭世界。 |
|
对撞那一刻《欢乐颂》响起真是震撼到头皮发麻,看到希格斯抹眼泪我也忍不住大哭,探索才是人类的生的本能,是力比多是心灵能量。“为什么人会对几十亿年前发生在遥远宇宙深处的事感兴趣?明明那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半点联系。但一旦你感到好奇了,就会控制不住地去想。”💧想到TBBT里莱呆说对撞机运行这么多年了其实一直都没有检测到多少已有理论中的那些粒子,超对称这个our last big idea或许是错误的,but physics is only dead when we stop being excited about it. 拼命去接近真理的这份尝试就是件很伟大又很浪漫的事ㅠㅠ |
|
根据超对称理论,higgs的能量是115电子伏,而且我们会发现其他更多粒子;根据多元宇宙理论,higgs的能量是140电子伏,而且意味着上帝粒子是我们发现的最后一个粒子,宇宙将非常不稳定。最后实验结果是,125电子伏???这个意思是大家各对了一半还是大家都错了??? |
|
为了探索的热忱与理想固然让人感动,几乎无法理解的科学术语和意义也让人头痛 |
|
宇宙终极浪漫了。Higgs=shiva,the creator & the destroyer(应该先看此片再玩死亡搁浅的)。结尾竟然落在了赫尔佐格。。。 |
|
LHC最终发现了上帝粒子,但125这个数字却卡在了超对称理论和多元宇宙论这二者中间。这仿佛一个深刻的哲学寓言,人们预测万物法则,一种认为宇宙是有序可循,一种认为宇宙是混沌无序,最后结果却证明这两条路都不完全对。还想起之前学界大佬争论中国要不要建对撞机,杨振宁反对,他认为高能物理盛宴已过,而且工程耗资巨大。我个人还是比较赞成杨振宁的看法,当然无论如何这些积极为人类文明拓宽边界的科学家是最伟大的人,向他们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