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拍的一九八四,现实比小说和电影更魔幻 |
|
看完的时候感觉背上的冷汗都快把衣服浸湿了,不由得让我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产生了新的怀疑与反思。影片所构造的专制集权统治的思想理念简直天衣无缝,令人不寒而栗。自由真的就是说出2加2等于4吗?那么2加2究竟为什么等于4呢? |
|
《一九八四》是 [英] 乔治·奥威尔 的著名小说,原定书名“欧洲的最后一个人”,后更名《一九八四》曾经与50年代改编一部电影,80年芝加哥某律师代说服作者遗孀取得电影拍摄权,制作新版电影经过加紧努力并于1984年10月上映,《一九八四》是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思想犯” “双重思想”、“新语言”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不断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之深远。
“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有论家如是说。我没有看过原著,我想原著应该比电影更多内容和对社会的寓言吧,有机会拜读。著作首版于1949年,距今70年 |
|
看了N遍,导演对不住奥威尔啊! |
|
做为反纳粹反人类影片的先驱,本片着实震撼。不停播报的洗脑视频、具化的数据、物资贫乏、文字狱、全面禁欲、抹杀个体认知与历史真相,等等等等。遭受独裁迫害的惨状逐一暴露,令人焦虑心惊,陷入无助的恐惧中轮回。过去现在将来均已死,何等的末世悲凉。 |
|
温斯顿被改造后,以其正统思想在党内步步高升,最终成为了老大哥,改名苏特勒……然后……被一个绰号“V”的面具男击败……远没有小说给人的感觉震撼. |
|
莫名觉着男主长得像“王小波”,但明明又是不像的。男主从小到大都留一个发型,所有成年人都穿一样的连体服,无所谓潮不潮咯~片中出现"BB"(缩写),我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李BB,想了半秒钟才觉得是Big Brother的缩写。。。o(╯□╰)o |
|
导演延续了乔治小说原著的压抑感,但是仅此而已,相比较书中各种对于集权政治以及反乌托邦思想的描写,影片显得过于片面以及沉闷,导演对于节奏以及情绪层面把握的失败让观影过程相当痛苦,让人感到煎熬,过于文学化的表达限制了影像的在影片中起到的作用,还是期待芬奇的新版吧。 |
|
仅仅服从他是不够的,你必须爱他。——国庆应景 |
|
1984年拍的1984,政治意味浓厚,甚至可以说,太浓厚了。约翰赫特表现十二分适合这个片子,反而是某些情节处理难以认同。三星半。 |
|
四星给的是音乐。这部片子音乐很强大。 |
|
"Who controls the past controls the future. Who controls the present controls the past." “谁掌握过去,谁就掌握未来。谁掌握现在,谁就掌握过去。” —— 在我们的世界,只有胜利和自卑。任何例外的东西,我们都要摧毁。过去是被禁止的,为什么?因为当我们能够剪断一个人同他自己过去的联系时,那么我们就可以剪断他同家庭、孩子、其他人的联系。除了对党的忠诚之外,没有其他忠诚。除了对老大哥的爱之外,没有其他的爱。所有竞争的快乐,我们都要摧毁。→ 人若失去了自由、没有了独立自主的思想,就宛如行尸走肉。 |
|
思想警察的钓鱼执法真的很恐怖,奥勃良使用食人鼠在101室磨灭温斯顿最后的人性。“Under the spreading chestnut tree I sold you and you sold me” 在遮阴的栗树下,你出卖了我,我出卖了你。这句剧中的歌词,暗示着爱情反抗的失败,悲凉又无奈。 |
|
你可能在七点半见过,你可能在某社交网络的热门小组里见过,你可能打开手机电脑书籍就见过~你可能不知道自己见过,但是老大哥见到了,他见到了你的一切,所以要用近乎耳语的方式说出简单的三个字,并且期待能传达到另一端 |
|
历史讽喻。 |
|
拍的太简单也太多情了,没有展现出个人心目中那种奥威尔式的残酷冰冷,但理查德·伯顿最后的演出实在精彩至极;另外按照原作时间点在1984年四至六月拍摄,紧赶在十月上映,这种进度让影片制作有了丝行为艺术的感觉。 |
|
约翰赫特演技好得不行!声音控制力也超强!以及他苍白瘦削病态的身躯实在太美丽太适合了!(和奥勃朗也是基得很直接,推开101房门后的场景设置很妙啊,奥勃朗怀里的温斯顿有种脆弱的少年感,抓住奥勃朗的手就抓住安全 |
|
The Party doesnt serve its people, it serves itself... 不是现实却又似曾相识,这就是科幻电影的奇妙之处。说科幻表现的只是想象?那就大错特错了。科幻往往只是一种手段和途径,就和用梦境来表现现实是同样的道理。或许如果把那个时代搬上荧幕,它就是这么的反乌托邦。 |
|
优秀的文本但不是优秀的影像。大概是架空的世界观下的绝对集权和思想控制并不好把握,但现实有时候也并没有脱离它很多呀。可怕的不是老大哥,是整个系统。 |
|
2024年,看了1984年制作的电影《1984》,看完觉得,现在的中国,不是2024,而是《1984》。 |
|
复习了一下约翰赫特的英国版电影,整体而言美术方面更出彩。蓝灰黑的三色调+颓败的废土风,另外士兵的制服颜色选择了二战德国党卫队的黑色,头盔则酷似二战苏军的SSh-40钢盔,可以说相当含沙射影了。 |
|
名著改编电影向来都是吃力不讨好的活,这个电影虽然没有原著伟大但拍成这样也足够牛逼难能可贵了。 |
|
任何社会形态都可能滑入极权统治的陷阱,因此,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是全世界的一九八四。正如戴锦华所言:“法国大革命,纳粹,奥斯威辛,古拉格群岛,麦卡锡时代的美国,法国五月风暴。是的,《1984》不是一个关于中国的预言,也不只是一个关于红色的寓言。”
|
|
某段历史的真实写照。。。big brother is watching u...尽管John Hurt的演绎再喜欢,也要买原著去! |
|
赫胥黎曾经写信给乔治奥威尔说:一九八四是发生在美妙的新世界之前的故事。的确如此。乔治奥威尔对满足“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我们”还知之甚少。 |
|
不算成功的翻拍,但是精神在就好... |
|
故事改编和电影呈现反正就那个样 但是这片子的声音处理有点实验 尤其是对多声道前后景soundscape的构造有点想法 整部电影的soundscape非常繁杂 Big Brother并不是一直以突显的形式在场而是在环境中始终环绕 John Hurt的表演可圈可点 |
|
奥维尔对集权共产主义的预言虽然没有在1984实现,可是电影中的故事在中国看来又是分外刺骨的,我们没有消失在1984,那2084、2184呢?其实我觉得人可能终究不会像《1984》里这般被制度打败,就像波兹曼在《娱乐至死》言“毁掉我们的不会是我们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热爱的东西” |
|
如果世界真变成这样,我祈求世界末日。以前一直不能接受《霸王别姬》里蝶衣和小楼相互揭发的情节,看完这个,我接受了。人真的是会疯的。太恐怖了。。 |
|
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唱一曲忠诚的赞歌~~ ←←←←左边是我那天看的时候的点评,然后刚刚看到的时候左边的点评没了居然,,6.7日再次标注... |
|
看之前 最好已经看过小说… |
|
思想罪~ |
|
★★★☆ |
|
平庸 |
|
天雷滚滚的反独裁电影 |
|
太忠于原著反而显得有些生硬了。。。。
|
|
我需要去看书~ |
|
远没小说好看 |
|
哇塞,突然发现居然忘了这部牛逼闪闪的片子!无上恐怖的政治预言,五星献给奥威尔的小说 |
|
我們慶倖還是不幸……PS:bgm很棒。 |
|
不被和谐的评论都不是好评论 |
|
和小说相比,不够好 |
|
重拍一次吧!肯定会好很多的, |
|
Nothing the party says is true. |
|
本片改编自乔治·奥威尔1948年发表的预言小说。它描述了这样一个未来——政府通过控制人们思想,篡改历史,甚至修改经典原意来适应统治的需要。老大哥在看着你! |
|
我不是故意今天看的…… |
|
乔治·奥威尔 |
|
thought crime is so insidious,it creeps on me.freedom is the freedom to say two plus two equals four.power is inflicting pain on others,tearing minds apart.war is waged by the ruler upon its subjects to keep the monarchy intact. the scandalous truth of maoism. |
|
小说太有名了 但这电影我看不懂好在哪里。。。 |
|
不便评价阿~~~深度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