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篮球梦 Hoop Dreams (1994)

    最近更新: 2024-08-13 HD
    • 主演:亚瑟·阿奇 / 威廉·盖茨
    • 导演:斯蒂夫·詹姆斯 (Steve James)
    • 编剧: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1994
    • 更新:08.13
    • TAG:剧情,纪录片,运动
    • 片长/单集:170分钟
    • 豆瓣评分 8.6 (1968票)
    • IMDB评分 8.3 (28,938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98%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98
    • TMDB评分 7.63 (热度:6.39)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篮球梦》的免费在线观看,《篮球梦》是对白语言为 英语 ,属于剧情,纪录片,运动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6分,有1968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此片花费六年的时间拍摄,讲述两个来自芝加哥贫民区的黑人少年追逐篮球梦的过程。他们具有非凡的篮球才能,却只能在街头篮球赛中大展身手。直到被一名星探发现,他们的人生才似乎有了转机,但其中的一人却还是因为膝伤而毁灭了多年梦想,另一个则进了大学离梦想靠近。除了是一部成功的运动纪录片外,本片还探讨了美国根深蒂固的种族问题,向人们展示了年轻的黑人为生存而奋斗的艰苦。本片获得了包括了国际纪录片联合会大奖在内的12项大奖。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Bluray/蓝光

      Hoop.Dreams.1994.DOCU.1080p.BluRay.H264.AAC-RARBG[3.29 GB] 详情
      Hoop.Dreams.1994.DOCU.1080p.BluRay.H264.AAC-RARBG[3.29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Hoop.Dreams.1994.1080p.BluRay.x265-RARBG[2.69 GB] 详情
      Hoop.Dreams.1994.1080p.BluRay.x265-RARBG[2.69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1080P

      Hoop Dreams 1994 DOCU 1080p BluRay x264-PSYCHD[13.12GB ] 详情
      Hoop Dreams 1994 DOCU 1080p BluRay x264-PSYCHD[13.12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Hoop.Dreams.1994.1080p.BluRay.x264-PSYCHD[13.12 G] 详情
      Hoop.Dreams.1994.1080p.BluRay.x264-PSYCHD[13.12 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Hoop Dreams 1994 1080p BluRay x264-OFT[7.94 GB] 详情
      Hoop Dreams 1994 1080p BluRay x264-OFT[7.94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Hoop Dreams 1994 DOCU 720p BluRay x264-PSYCHD[7.65GB ] 详情
      Hoop Dreams 1994 DOCU 720p BluRay x264-PSYCHD[7.65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Hoop.Dreams.1994.DOCU.720p.BluRay.H264.AAC-RARBG[2.09 G] 详情
      Hoop.Dreams.1994.DOCU.720p.BluRay.H264.AAC-RARBG[2.09 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此片花费六年的时间拍摄,讲述两个来自芝加哥贫民区的黑人少年追逐篮球梦的过程。他们具有非凡的篮球才能,却只能在街头篮球赛中大展身手。直到被一名星探发现,他们的人生才似乎有了转机,但其中的一人却还是因为膝伤而毁灭了多年梦想,另一个则进了大学离梦想靠近。除了是一...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7 IMDB 8.2 正片
      Harlan County
      1976
      剧情片
      美国

      美国哈兰县

      Harlan County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比梅索斯兄弟那对儿废物好太多了
      • 1)高调的女人。无论是唱Which Side Are You On?的群情激愤(还请到了30年代那场罢工的Florence Reece),还是在医院里被射穿头颅的矿工母亲言语里表达出的坚强,还是作为导演芭芭拉在经费断掉情况下对这个题材三年的坚持。2)整部片像篇深度报道,Bluegrass和政治题材好契合,音乐本身就很煽动,music of struggle。又枪杀又权力勾结,跌宕起伏比编了剧还精彩。3)说最后在Harlan放映这部片的时候,有3K党来现场捣乱,搞得看电影的氛围都很紧张。4)Basil Collins这个人的经历本身,就很Harlan居民的典型日常:在这片里都因为直接拿枪威胁Strikers,被摄影机录到发逮捕令了。但据后续回放说,罢工结束之后,他还继续回去当工人的领班,而且其他人也都习以为常。虽然两派人会有心结,日子还是一样过。
      • 有力道,料多到一个空的过渡镜头都没有。很平静的叙述但观众可以想象当时的危险,矿工和他们的家人们是多么勇敢和团结啊,无需赘言。而当地的民谣歌曲更减轻了影片的苦情氛围,让人听到希望的声音。看到片尾credit里前三个都是姑娘的名字,更加心生敬意。好片。
      • 我的第一堂政治课:罢工后,先是工会官员来说服接着是政客的拜访然后是天主教神父最后是煤矿公司这显示煤矿主与工会官员宗教势力的联系你要反对的是一个大联合体。人总能雇到,骡子必须买 美好沧桑的煤矿工人民谣david morris dark as dungeon
      • 美国哈兰县矿工大罢工,工人视角可以说是左倾立场,深入现场纪实拍摄虽然平淡但是足够激动人心,片中那些关于矿工生活的民谣都是亮点。
      • 这部影片的另一个片名是:美国工人有力量!40年前发生在美国的事情,今天中国遍地皆是。影片的一个特色是加了很多应景的音乐,这些音乐的指向性或者说控诉色彩非常浓厚。导演曾跟随梅索斯兄弟多年,但我至今竟然还没有看过梅索斯兄弟的作品,该翻出来看看了。
      • 纪录片讲述社会问题和弱势群体的代表,劳工矛盾。看着很难受,赤裸裸的现实和矛盾,不能一看了之,因为这是真人真事。亮点:斗争与抵抗,妇女的力量,音乐歌声。看了两遍,一遍没字幕一遍有字幕,累死
      • 喜欢他更甚于梅索兄弟...
      • 真正的记录片,真实的美国,发自内心的音乐,火拼,直面死亡,美国的矿工,毫无疑问的五星,豆瓣看过的人300多,豆瓣的格调,也是中国的现状···
      • 太牛逼了!!!!!美国人的精神啊!还有那些民谣歌曲!!!!!唉太好了!!!
      • 如果有原声, 那就太cool了
      • 对矿工的生活和罢工事件直观的记录,难得是作为纪录片人物的性格都非常鲜明,并配以大量的民谣音乐。
      • 社會/勞工權利;you gotta fight for your rights, in whatever way you can, as they ain't come for free; 我們的問題是團結永遠是一個大問題,而法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想免費搭車的人太多,而真正願意為理想/事業抗爭獻身的人太少
      • 跟随记录哈兰郡矿工罢工斗争的同时也是对当时美国煤矿行业工人生存状况的检阅,手段肮脏的资本家与行政、司法机构勾结使得弱势群体很难发声,工人被迫依赖的煤矿业工会本身腐败问题也十分严重,尽管环境如此险恶,朴实善良的工人依然用美丽的歌声讲述自己的生活与烦恼。女性占多数的摄制组令人刮目相看
      • 可以选择讨论的主题很多,罢工、民主权利争取这些彰明昭著的主题反而显得过于政治化,而且对于国情模糊的国家,需要考虑太多现实复杂性。于我至少还能感受到的是民谣。70年代的工人仍然受着30年代民谣的激励并继续创作属于自己行动的民谣。而除去周云蓬等少到几个的人,我们的民谣还有历史记忆能力?
      • Barbara Kopple拍劳工议题+权益斗争。罢工史、苦谣史、UMWA(美国矿工联合会)崛起史。串联曝光有死有伤,这对抗迂回曲折,只为一纸合同的保障。南方恶组曲:Which side are you on? 美国30年代+70年代,中国重蹈覆辙(何人得闻何人爱见?) 镜头:那些晦暗面庞 / 主妇惊惶 / 工会领袖激昂 / 资本之shun
      • 美国的矿工还好么?那里是不是也有盲井盲山?看完此片后想,也许资本积累的过程从来都是一样的
      • 关于生命安全,关于工人权利。感觉那一代美国男人真汉子。引人注目的是:那些饱经沧桑的青年矿工们,虽说没接受过多少教育,却在与强权据理力争时严守法律底线,即使是在户外剑拔弩张时也能像法庭辩论一样有一说一,从不做博关注的造谣者、情绪化的煽动者以及只吃瓜的旁观者。反观国人,各种泼妇骂街、“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屡见不鲜,这还是发生在40年前的某个穷州啊。
      • 我在那里用尽一生 挖掘自己的坟墓
      • 从来就不喜欢看纪录片,看这片儿也纯属巧合,看了发现原来纪录片也可以这么迷人。好的纪录片从来都不会比故事片逊色,它不仅将那段历史娓娓道来,还更能让人感同身受。虽然中立,但观众没有选择的会站在矿工们一边,被他们的坚韧,勇气,团结,坚持所感动。
    • 豆瓣 8.6 IMDB 8.2 正片
      Koyaanisqatsi
      1982
      纪录片
      美国

      失衡生活

      Koyaanisqatsi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NB,很有几分neo folk的感觉,生活一经高速播放,就会模糊掉方向和目的,进而沦为一块未知用途的电路板,可贵的是电影没有到此为止,转而继续记录麻木茫然的生活,火箭升至顶空,文明瞬间崩溃,一切回归尘土。。。
      • 不错,顺便感叹一下汉斯季默21世纪之后创作的东西格拉斯早在80年代甚至之前就玩过了
      • 呈现了影像在组织高度宏观和抽象世界这个维度上的可能性。你可以说是一种影像的社会学、哲学。但因为Philip Glass的音乐,它也是一部科幻片,一首长诗,或者一部现代社会的神曲。
      • 摄影师Ron Fricke广阔的视角下充满了神一样的美感,导演节奏把握非常精准,即使没有语言,完全靠glass天衣无缝的配乐来推进,观众也犹如在看歌剧一般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带入进去。Qatsi三部曲的第一部,来自伟大的80年代,来自先锋艺术最辉煌的年代。
      • 本片可与《天地玄黄》互为补充,《天地玄黄》呈现天地自然的壮丽之美,而本片突出机械世界的冰冷荒谬。
      • 4.5.嗯哼,格拉斯就是用来制造密集恐惧症的利器!不过一点也没把我恶心到——难道是负负得正了?工业社会最恐怖的地方是。。。格拉斯竟然把拍点踏得那么准(我的意思是,工业社会活动能把格拉斯的节奏踏这么准确)!观影指南:请随自己接受能力或理解力调整播放速度。
      • 友邻曰“等于没看”,同感,此类片子基本都是这个观感。
      • 影片的一开始,我还在想看这种东西是不是浪费了一个半小时的生命。后来我发现,是一位伟大的电影人将这个世界浓缩成一个半小时展现在我眼前。我坐享成果毫不费力的就脱离了我坐井观天的世界,进入了一种新的维度。芸芸众生在宇宙中,自以为掌控着命运,其实只不过是万物运行之力下的一枚棋子。
      • 感动,哭。音画契合度百分百,本来是当作格拉斯周边收的。曾深夜在异地的快捷酒店,看到窗外灯光,听到路上车声,清醒状态下,哭到不能自已。人类文明这么美,但最终会消失,非常非常可惜。机械化,工业化,失衡的现代生活,也都是文明之美啊。人类一定要走出去,这么大的宇宙,蝼蚁也要用力活着。
      • 中间半个小时睡得好舒服。
      • 徐舫周说,画面能清晰阐释的,就不要随便上解说...这就是个典范,画面语言的运用已经精确到超出文字叙述的范围。曾看过一篇文章,人类发明了两样东西改变了城市,一是电梯,二是汽车。电梯使城市向高空生长,汽车使城市在大地蔓延。城市便有了两样东西,摩天楼和高速公路。
      • 受教了 日常和奇观只离一个剪辑的距离 并且反而有种自己活在假象里的真实虚构的倒置(一个东西太真实就变得不真实&宏观和微观的交互 到一定阈值/盯一个东西太久就会想流泪 以及学会长焦的正确用法 迷思1:纪录片跟vlog/流水账/国家地理 的界限在哪? 2, 影像和音乐半随机组合 或许不需要内核?或者说 这个内核不需要任何叙事? 前半段铺垫的冗长的自然景观 到后半段飞快的人类景观要惊掉下巴!像二维纸片上环行的蝼蚁 当摄影师的上帝之手把纸片立起 真的比看诺兰还刺激! 整个观影过程头脑风暴找串联!911/当代爆破/playtime绿色的楼/2001/Andreas Feininger 5th Av/Archigram/Necrology 人类下回再往宇宙发信息请直接发这部片子好嘛!
      • Trilogy的第一部Koyaanisqatsi。其他两部名字没记下来,因为都太奇葩了竟然是什么Hopi语。果然纪录片都是带有某种宣传目的的手段,虽然所宣传之物不同,创作年代也不同,但Koyaanisqatsi利用slow motion而不是Man w/ camera的fast cutting达到了某种效果,以一种非人的姿态观看着世间万物。
      • 描述工业化时代的高速跟脱离自然的一面。音乐是20世纪稍有影响力的极简作曲家 Philip Glass
      • 菲利普·格拉斯也应该算另一个程度上的电影作者吧,辨识度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所参与所有电影的风格走向。
      • I don't understand it but it must be good? I doubt it!
      • 看了一半的时候觉得寡然,哪想42-66分钟全程高能,跑步机上high出了花。这中段节奏奇佳,Philip Glass的配乐功莫大焉(继续追)。相比这一段愉快跳脱对工业社会人的物化机械化类比剪辑,前段原教旨返自然与后段天谴论都显得陈腐与虚伪些个。
      • 所谓的工业革命,所谓的资本主义,所谓的失去平衡的生活http://www.verycd.com/topics/8557/
      • overrated。有些镜头不错,整体匠气十足。概念空洞,剪接散乱。不断的slow motion和fast motion及不知所云、故弄玄虚的段落,节奏太单调而乏味。将灾难奇观化、神秘化而显不出批判,用Hopi语言及观念只在结尾以字幕生硬点题。只见人群不见个性,偶尔穿插的人物特写有时显侵犯性。Glass的音乐也比较糟糕
      • The universe is expanding, so whats the point? 转过年来再看此片依然是安眠养神的不二之选。只要在适当时机醒来。就会发现他的伟大。
    • 豆瓣 7.5 IMDB 7.3 正片
      Gates of Heaven
      1978
      纪录片
      美国

      天堂之门

      Gates of Heave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概念和手法放到最新的纪录片上也毫无错位,赫尔佐格的鞋没白吃。
      • 看不下去。太罗嗦,全是采访。没有影像。
      • 很多人即使在很多年看了很多遍之后,一定都会又这样这种感觉:《天堂之门》到底讲了什么?至少我们能肯定的是它想要呈现得一定不仅仅是宠物公墓。导演埃罗尔·莫里斯通过精妙的剪辑与并置,以及对于素材得敏感嗅觉造成这样一种奇异又令人着迷的效果:《天堂之门》是讽刺还是怜悯?是严肃还是戏虐?是反对还是赞同?你看得次数越多,会越来越不确定答案。
      • the intimate relation between human and pets reflects the alienation between men. No one to trust in the world but pets.
      • 宠物心态转型的时代瞬间
      • 看了很多遍之后,我依然不确定这部纪录片说的到底是什么.我只知道它说的不只是宠物公墓,不只是人性,不只是感伤.
      • 犯困
      • #751|Errol Morris處女作。也就是赫爾佐格為之吃鞋的那部。記錄方式穩重溫情,所有離題部分都非常喜歡。關於寵物問題,虛偽往往裹著愛的面紗。
      • 看了第一遍,想看第二遍
      • 艾伯特力推电影,据说看了30多遍。视角非常新颖,人物也非常有趣,第一部分宠物墓地和动物回收工厂两个死对头的互相拆台,第二部分宠物墓地管理人员的孤独与失落和宠物主人的悲情回忆相交织,一种复杂的人生况味
      • 可能是一部好的纪录片,可是绝对不是一部好电影
      • 有意思,但说实话太闷了点
      • 天堂之门是什么?——宠物公墓,听起来疯狂,温柔又有点难以想象——我的推销员话挖哈哈哈
      • 「我什么话也不说,这是最好的。」道理虽相同,但Errol Morris那真是高到不知哪里去了,每个平静如水的非对话镜头实则都在逼迫观众的脑袋轰鸣作响。
      • 我们该割舍的是现在还是过去?
      • n
      • >3.5。以两所宠物公墓地(一运转良好,一经营惨淡)为线索展示人们各种谈论生活状况与思考,主题不仅包括宠物本身,还拓展到了生与死等主题。全片由采访与空镜头组成无旁白(但有画外配乐——这是削弱了纪实感的败笔),作用上同质于《浩劫》,但本片所讲述的事件并非完全不能有现场影像记录(而且本片提供的资料丰富度远不能与《浩劫》比),所以可以说本片对故事细节的捕捉有待深入。
      • 那只杂交狗长得真~~
      • 第二所宠物纪念公园至今仍然存在,刚浏览了一下他们的官网(www.bubbling-well.com),卡尔哈伯特已经于2001年去世了,现在宠物纪念公园由卡尔二儿子丹尼的儿子大卫管理。
      • 1. 事情还是要看怎么做,是否满足了他人的某种需求,这是很好的起点,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很难做成。
    • 豆瓣 8.3 IMDB 7.8 z-BD中字
      Grizzly Man
      2005
      剧情片
      美国

      灰熊人

      Grizzly Ma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没有原音重现 可惜了了……其实我觉得这人神经十分有问题……
      • 灰熊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这场关注野生灰熊而导致殉难的纪录。阿拉斯加的森林对他来说是一个乌托邦,是对人类文明与丑陋的逃离。但乌托邦的存在何尝不是一场盲目片面的一厢情愿。他爱了一辈子的灰熊吃掉了他,而他鄙视的人类却用生命来维护了他。理想与现实一样的美好一样的黑暗,只是你到底选择看什么。
      • 美丽的阿拉斯加,人与动物的最真实的交流,电影就该这样拍。
      • 现代社会的最后一位浪漫主义疯子
    • 豆瓣 8.1 IMDB 7.7 HD中字
      Vérités et mensonges
      1973
      纪录片
      法国

      赝品

      Vérités et mensong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伪造者的超级传奇——毕加索你完了
      • 从探讨真与假中,试图解释智慧的真谛和艺术的本质,即便是对于奥逊威尔斯这样的天才来说,也是野心过大的表现。本片的剪辑夸张至极,必须全神贯注,但又与众不同地优雅。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影片的表现手法,对于一部“纪录片”(?)而言,绝对是超群、疯狂而震撼的。
      • A / 同样也是一种“元作者电影”。关于“伪造”的虚实之辨其实是奥逊·威尔斯早已不断进行的提炼了。倒是影像上的进一步转变着实令人欣喜:如何通过剪辑将各种立体的扁平的、开放的封闭的空间贯通?如何营造不同于以往叙述性的以人物为核心的雀跃节奏?这大概才是从《审判》到《风的另一边》中真正令人目眩神迷的实验。
      • 奥逊威尔斯永远是这么装逼
    • 豆瓣 8.1 IMDB 7.9 HD
      The Thin Blue Line
      1988
      纪录片
      美国

      细细的蓝线

      The Thin Blue Lin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导演放弃纪录片惯用的旁白叙述,取而代之的是用大量镜头语言配乐剪辑等电影叙事技巧表述其观点。电影中重现案件的方式很有趣,总是不完整的局部摄影让观众亲临现场却带来更多想象。大量的访谈和证据呈现让这部记录片的实际意义及其带来的影响远远超过电影本身。另外,配乐真棒。
      • true detective 和the jinx 的祖爷爷。
      • 原来细细的蓝线是这么个意思。导演的聪明渗透在电影的方方面面,他作为纪录片导演的态度表达得微妙又清晰、有力且极有耐心,作为观众看起来极为享受。Glass奉献了我看过听过的他的最好的一次配乐。
      • 被格拉斯洗脑了,他是那种音乐反过来会影响电影的创作的人。莫里斯说他当时只是想拍一部关于德州死刑法案的“高大全”纪录片,也采访了很多死囚,直至他发现Adams的案子。真相就在那里,只有一个,而影片故意地回溯了几十上百种,难怪一个毫无干系的人最后落得被判死刑下场,真是让人唏嘘。
      • Randall Adams因脑瘤于2010年去世 生前未获得政府赔偿
      • 从纪录片拍摄与制作的角度来看,也许不算伟大的作品,但从纪录片的社会功能来看,本片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因为一部纪录片,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也对美国的法律体制提出了至今回响的质疑。纪录片的创作的社会意义,与纪录片创作的艺术价值相比,孰轻孰重,因人而异,也因影片而异。
      • 艺术不是寻求答案,只是提出问题。但选择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取决于心里的答案。……莫里斯后来在访谈中谈及真相的固有价值。“我们对于历史的观点总是难免缺陷,但求索真相的脚步永远不应停歇。”
      • 字幕原因还是今天下午闹低血糖?我愣没跟上这片子的逻辑......
      • 初始在两个嫌疑人间的交叉陈述建立起了悬念,之后竟因引向黑色荒诞的暗示拍法而越来越精彩起来。这样精妙的纪录片拍法使得即使最终从感情与逻辑上都倾向于翻案。可毕竟犯罪现场是模拟,庭审现场也没有直接呈现,而都是后来的口述回忆,让人依旧有那么一丝怀疑这些“真实素材”的被有意取舍的可能。
      • 完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案件 一帮子没有良心和大脑的人创造出的冤假错案 不过更让人不是滋味的是 那个沉冤得雪的Adams竟然最后还去起诉导演 哎
      • 简单的事件被粗暴地处理,留下血腥混乱的现场,历史会记住这场闹剧,但诅咒仍将延续。30年后Robert Durst依靠陪审团及伪证逃过审判就是最好的证明。法庭无正义,有良知的人请继续努力
      • 影片令人震惊地反映了所谓证人对自己谎言的坚信,揭露了极易被操纵从而引发冤案的美国司法系统,留给这一系统参考的永远只会是排除了谎言与流言后所剩的一半真相,即便合理的怀疑也能遭到歪曲。影片对犯罪现场的多次搬演否定了绝对真实的存在,而这一创新的虚构成分也成了该片当时被奥斯卡拒绝的原因。
      • 额赫赫!一个纪录片扇了米国司法一大巴掌。为了Glass配乐而看,他重复紧凑的乐句放在这里的确很合适,尤其在原景重现时。p.s.我还是想知道谁杀了人
      • 中国专题片的鼻祖,现场模拟比较风格化,低调摄影,剪影,特写,配乐居然是Philip Glass,导演几乎是当作故事片来拍的。
      • 一部片子让现实翻案让电影终究发挥了点实用性。喜欢它讲故事的方式。首创的情景再现确实影响深远。
      • 如同侦探片般的事件重现+多位当事人访谈+报纸证词剪贴,开创了新颖独到的纪录片模式。低调布光、大特写、剪影和Pilip Glass的配乐营造出了黑色电影的氛围。本片公映后亚当姆斯得以无罪释放,社会影响也已足够,但观影过程现在看来还是略显沉闷乏味。(7.5/10)
      • 不知道这一部这样的搬演算不算开山鼻祖?感觉后来看的好多罪案纪录片都是这样的调子//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或说影响了影像的表达//社会影响大于纪录片本身 可能这也是纪录片特有的功效(是比剧情片更强势的影响
      • “无辜者入罪也正常,正义女神不是瞎的吗?”“她拿的天枰也不是平的嘛,随时向着权力要求的方向倾斜就对了。”唯一见证警察搭档渎职伪证甚至接受高价催眠,需要一个可以执行死刑的成年人为体制出口气而配合3K党之乡对proud boy杀人狂之人情维护,大法官自豪吹嘘父辈将Dillinger崇拜者随意驱逐出境,黑白跨种族夫妻因家庭拌嘴而随意告发对方藏毒以及唯恐天下不乱侦探迷八卦之心,要求无罪者向莫须有罪名悔过不果神棍心理测试提高量刑……荒诞不经的真实社会群像太过精彩,权力之恶结果也不了了之,天下乌鸦一般黑
      • 略有点凌乱,虽然访谈了多方,但也不至于像罗生门般扑朔迷离,电影的立场十分清楚。
      • Errol Morris真能光凭纯粹的对话剪辑就讲清楚一件事,还能发掘得深入,真神奇..绝对是导演编剧的讲故事模范..字幕还是特别烂,忙完了方案的事争取重做一下吧.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