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时代的罗朱用仅17天的时间在一个空剧院内完成摄制,90分钟紧凑的剧情以电影而非话剧的手法进行组织,剧场的存在仅在首尾的道具室中予以强调,仿佛黄泉碧落只是罗朱二人的一场光影梦境。莎翁的原台词在突出影视风格的前提下,剧场的文本核心地位让步给视听元素和表演呈现。极简主义的服道设计用质感与色彩分明的调性暗合着人物的心境,相比法国音乐剧版深入人心的高饱和红蓝配色映衬世仇下炽烈的爱情悲剧,此次应用的色调对撞柔和微妙得多,状似低调常服的现代化编排中蕴含不少巧思。充斥着迷魅电音与烟雾的夜店派对,赤裸逼仄空间的青少年械斗用关照现下性少数群体等话语的演绎再生莎翁原典当代全新的人文主义表达。O'conner与Buckley的表演充满了妙不可言的电光火石,在那轮简陋的月亮映照下,千古绝唱回温于新冠时期的爱情。 |
|
形式的肤浅令我的真情实感非常尴尬 |
|
是以情节作为呈现主体的一版改编。从大段剧本里撷出来的台词 句句彰显行动本身 镜头语汇的加入 让这版制作变成了另一部中规中矩的BBC迷你剧。演员的表演很符合当代审美 直中要害 不得不说看着的确挺爽。这版里的罗朱谈的是为自己的恋爱——奥康纳有种和甜茶相似的忧郁小开感 虽然每次都奋不顾身 但总让人感觉来的快去的也快 是被持续需要的一剂猛药。而朱丽叶的为爱献身 更像是为对抗命运而别无选择——这不是年轻而鲁莽的青春之爱 而是两个青年寻找自我的心碎征程。他们需要爱 爱最终成全他们 but there could have been better ways——比起浪漫至死一眼万年的爱情悲剧 这样的message也许更富有当代警示意义。also 我搞班伏和毛球cp的梦想终于成真! Yay! |
|
两个主演很好 但我不太能接受一下舞台全貌都不给看 |
|
Jessie Buckley说「He's my husband」的时候简直梦回Chernobyl。 |
|
摄影以及剧场风和电影感的交织使得观感有点怪怪的的。太现代了。最绝的是塔姆辛。也让两个主人公的脆弱格外有现实感。这个故事也依旧让人感慨。要相信爱,要相信两个人的感觉和承诺。相信命运和缘分。 |
|
并不觉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诚然演员是出色的,尤其巴克利喝毒药前的独角戏精彩,但完全抛弃舞台剧半开放性和连贯性又没有电影逻辑地去讲这个现代外衣包裹下的古老故事,实在有些乏味 |
|
男女主演员年纪有点大,要死要活的表演很难共情;现代布景&古典台词,怎么看都别扭&出戏;电影化手法总是让观影感受在舞台剧和电影中间游离,不是很舒适。演员的演技还是不错的。@NT LIVE 百丽宫影城 |
|
豆瓣挺快的啊 NT新拍的特制tv movie今晚上刚premiere的。我一直就被英国人非要现代化莎剧但又非要保留莎士比亚时代英语的执着困扰,因为时代和语言对不上特别让我难受。罗密欧与朱丽叶由于故事比较小格局,这点上就相对没那么烦人。这个版本各方面处理都还不错的 可看 |
|
这版Romeo & Juliet真的排得太好,舞台设计也好好看!Josh和Jessie真的好配! |
|
罗朱二位都是喜欢的演员,《上帝之国》撞上《切尔诺贝利》了,但更想来看看Greig,毕竟《布莱克书店》光环永不落。在影院关停时,17天拍出的作品,就真的是再简陋的置景,再寻常的衣装,那地方的演员站上去了,连排练也有正剧的悱恻,表现力永远拉满,戏味从眼眸、唇齿间一撞击,又是一载可歌可泣。不过是几天时间,一见钟情,天雷地火,永结同心,黄泉共赴,抓马,但有那时代旖旎的壮烈,反叛与果决,自由与浪漫,把虽死犹生凝聚成通用的风花雪月,莎翁果然。而Mercutio跟Benvolio还能搞基,腐国不愧。 |
|
又一个年轻向的现代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不那么NTLIVE,不那么舞台剧了,摄影、灯光、配乐、调度都是电影的配置,表演之外,光影很美,电子乐加分。 |
|
【PBS】没有宏大的布景与助演,未有掌声满堂的谢幕与开场;17天,十多个演员组成的班子,就在剧院协力完成这个流传四百多年、早已被太多人烂熟于心的经典再诠释。故事和台词得到了精简,一开始就立马抓住转制电影的优势;镜头对准时,两人汹涌而出的情感和彼此之间的情欲气氛便慢慢溢出。面具之下的贴近,只留昏暗灯光与雾绕的置景- - 或许它不是最理想的改编,却是足够动人和让人沉浸于它精神诠释的尝试。Jessie和“剧抛脸”Josh都是如此优秀的演员,希望两人与NT的约定不会在这里中止。 |
|
把它当做更影视化的《狗镇》来看,便可以理解它对剧本如此的高度凝练、舞台调度的削弱以及用蒙太奇打破线性叙事、增强情绪渲染的种种设计了,但在一些关键情节(比如朱丽叶服药的一段,让所有演员绕床而坐),又在利用剧场假定性的优势做文章,最终实现了一种真正的剧-影水乳交融状态。是NT很有趣的一次尝试,很受启发。 |
|
不愧常年为影视剧输送优质演员的剧圈,NT首次拍电影就拿出一份不错的答卷,开头结尾舞台感比较特别,光影质感恰到好处,濒死之际的记忆闪回挺戳的。罗朱啊,美就够了吧。 |
|
特殊的后疫情时代赋予2021年重制版《罗密欧与朱丽叶》不一样的深刻含义,保留莎翁经典的同时力求创新,绝对值得肯定。《罗密欧与朱丽叶》让人们看到爱的单纯、美好、强壮、有力,同时爱是多么的难得和转瞬即逝,让人疯狂 |
|
看过的罗朱不多,这版给人的感觉精炼而现代,演员的表演特别好,很喜欢! |
|
这个罗密欧有点一般啊,舞美也一般,现代化做的不够好,“简陋”得也不够极致,但是因为太爱jessie的表演,加一星。 |
|
78/100 这场景转换频率、景别与蒙太奇,的确是戏剧电影了,几个场景想到老斯版本的《西区故事》。相对直接传统的现代版本,两人亲密的场景剪辑如果再碎一点就基本上是MV了。 |
|
爱情真美好啊,电光火石的一瞬之间。 |
|
STOP modernizing Shakespeare, plz!!! 女主角的法令纹比我都深了,还来演一个13/14岁的少女么?为什么要把宴会戏份改成一群人在clubbing, with 电子音乐 in the background?为什么要把Mercurtio改成一个愤世嫉俗的青年男子, who would say I plagued the two families upon dying? 罗朱的故事美就美在这是一个充满古典美的puppy love's story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wo feuding families, 改成这样实在很奇怪。 |
|
无观众无布景空剧场仅17天摄制的疫情限定版罗朱!宴会变成蹦迪派对,决斗改为小刀互攮,窄窗打光,让人脸一半埋于阴霾,一半曝于光明,挺有意思的现代化改编。
班伏里奥和毛球的暧昧互动引人瞩目,兼顾种族与性少数群体的演绎赋予了原作全新的人文主义表达。
剪辑闪回非常精彩,充满大量homo独有的特写(是真的),掌心相对、接吻、床戏性张力十足。
但是,90分钟实在太仓促,剧情过度压缩,丧失了一些莎剧精髓,罗朱两人的情感变得更像是一时冲动,对自由向往与对家族的反抗意识被淡化,人物显得扁平而缺乏逻辑。
还是更喜欢音乐剧版,「Les rois du monde vivent au sommet,lls ont la plus belle vue mais y a un mais」,这才是罗朱的意义所在。 |
|
迟到了十分钟,所以一来就是金风玉露相逢的舞会,舞会上,罗密欧穿过人群来到茱丽叶的身边,让牵手代替亲吻。大概是配乐太迷人吧,被击中。期间不时闪现的未来场景像是隐隐约约在预示这命定的悲剧,舞会的光影和配乐也很迷幻,但是罗密欧是心甘情愿地在目眩神迷之中坠入爱河的。舞会之后被阳台击中,满脑子跑“茱丽叶的阳台”,突然get去年说的浪漫。后来茱丽叶在婚前那一夜突然犹豫软弱,但是重门之后无人应答,她恍然大悟地说,“这凄惨的一幕我必须独自上演”。最后,罗朱相拥而眠,所有演员着自己的衣衫,站在四周听教父说,他们的故事让人扼腕叹息。他们的故事总是不断上演,故事里的人们只拿着自己的剧本,慢慢拼凑一整个悲剧。人们是剧中的人物,也是看剧的观众。罗朱似乎永远矛盾,为家族血脉与亲情,为爱人、魂灵与名誉。所以爱和死亡是选择 |
|
help简陋就别说极简了 |
|
啊啊啊啊啊 预告好棒!!!年度期待了!就在四月!0830MOMA 95min太短了!大家演技都好棒 那对gay怎么回事?(gay为什么还是死的早 太不zzzq了🌚 |
|
Juliet她妈真的不是自己想和伯爵来场不伦恋吗?那眼神都拉———丝———了 |
|
疫情“逼”出来的带有电影质感的舞台剧。还是会被剧中的爱情打动,虽然现在早已不鼓励这样的不理智。但我想他们捍卫的不只是爱情,还有自我。只可惜少男少女无法承受这份巨大的能量,只能置气般地舍身表达立场。 |
|
Can I go forward when my heart is here? 这版选角太好了,Josh和Jessie的脆弱气质极其贴合。电影手法(剪辑闪回特写)和置景(后台廊间道具间排练室)交替,入戏出戏一瞬。感叹罗朱故事永恒,不论何时都甘美馥郁、灼热孤勇,义无反顾,令人艳羡。 |
|
戏剧的电影化,疫情时代的产物,非常精简的情节,很有张力的镜头语言,让人共情的表演,很有意思的一版罗密欧与朱丽叶。 |
|
比较中规中矩,拍得很好,但没有感受到那样大的冲击。总是会自禁地想,如果没有疫情,这场戏像以前一样在观众面前演出,会是什么样子?也许会更惊艳吧。
很喜欢这里的服装设计,蓝绿系的朱丽叶和粉白系的罗密欧,终于可以改变一下我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法国罗朱大红大蓝的印象……
(一直觉得班伏里奥和迈丘西奥很配,在这个版本里终于搞在一起了~) |
|
这版加入了电影化的剪辑还有这忧伤又迷幻的音乐,为老莎的台词添了一笔霓虹灯一般的颜色。用电影回闪的手法,为这个故事再添上了那种宿命论的无可避免的悲剧的论调。太喜欢这些增色了。舞会的那一场相识,人群里只有你,这一段迷幻的电音和光,藏在面具之后的脸庞,他们的爱就如此这般美丽梦幻令人着迷。这般的罗朱两人都很棒,相识相爱时眼里的光,看着死去的爱人痛苦绝望又勇敢地赴死。Jessie的演绎动人心魄,朱丽叶期待夜幕到来时的喃喃低语,后来和母亲对抗的那段连最亲的奶娘也在劝她的时候,希望一点点从她眼里流逝,最后选择孤独的面对不确定的灵药或是死亡,用自己仅剩的生命做筹码抗争着,用死亡宣告着夺回自己的命运。电影戏剧歌剧芭蕾各种版本的罗朱,这是至今最打动我的一版。老莎的玫瑰,换了时空舞台依旧芬芳!最后尽是熟人卡司耶! |
|
真的没有必要完全没有必要。电影化的剧场既没有Live剧场的魅力也不够电影的连贯性,配乐塞满了盖过台词可烦死我了。只有Tamsin让我精神一振。 |
|
these violent delights have violent ends
@玉兰 w Tin/毛 |
|
莎士比亚你是不是认识我妈妈?虽然很老套,但几处的台词还行。朱丽叶喊为什么不能没有名字,朱丽叶和母亲的争执,还有结尾时朱丽叶说这一幕只能独自上场,都是我想把台词记下来的片段。无从反抗罗网,为接近真正的爱和自己真正的声音,就用死亡完成反抗。最初看到这部戏的人们是什么感受?我想起天桥。 |
|
也许是我不太会欣赏,这种电影不像电影话剧不像话剧的形式我真是接受不能。罗密欧的演员比较帅,朱丽叶的演员觉得岁数有点大还有点歪嘴。 |
|
听不懂但没有关系、表演的表现力就足够了。恰巧最近开始看德雷尔一家第一季以后的故事,罗密欧的演员和大哥的影子重叠了 |
|
剪辑buff确实让节奏快了不少,剧情和情感也更加明晰。影视感重的最大代价就是剧场中Locutionary Act带来的观看享受被严重削减,老莎的精髓台词都沦为了故事的从属。Josh的Romeo演的很好,几个配角发挥都很稳定,Mercutio是意外之喜。Buckley采取的Neurotic诠释方向有些意外,不是很喜欢。好在两人化学反应很足。总体而言是非常成功的改编,尤其是在accessibility方面。 |
|
第一次看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不觉得这辈子还能看到更好的版本。Jessie Buckley简直无可挑剔。Tamsin和Deborah也都好棒! |
|
改变和压力更多是在演员端——是面对剧场里的观众围观表演难还是被镜头怼脸拍表演难?特写镜头无疑会“增强”演员的演技,但也有“夸张”到失真的风险。我觉得这个版本的表演还是更电影化,所以“彩排”和“电影”两种场景交替更像噱头而不是什么试验性的颠覆。整体观感比Branagh Theatre版本好,毕竟谁能抗拒Josh O’Connor的puppy eye呢? |
|
再一次,被O'Connor的演技而征服。 |
|
这一版排得也太好了!不再是剧场版本的简单放映,而是把台前台后完全打通,作为完整的「场」去排了一出新戏,甚至连排戏的过程也是戏的一部分,NT 用心了。演员的身体得到充分展现,这镜头是真·电影待遇。 |
|
比起戏剧更偏向电影化的一版,所以原本戏剧在舞台上可以有的优势被削减了,但是作为电影又不够到位,一个半小时故事压缩的紧紧巴巴,Josh的无病呻吟忧郁劲儿还算适合Romeo的角色,但是Jessie不行,Juliet的那种清甜天真没有,满篇苦大仇深。总结一下整体有种“隔靴搔痒”之感。 |
|
把原文本压缩在90多分钟的篇幅内,突出了人物主要矛盾和戏剧冲突,剪辑和运镜更贴近电影风格,算是舞台和电影艺术的有机结合。 |
|
感觉是看了一出简笔画版本的 |
|
感谢庄姐的馈赠!
以及,田娜,女主原来是电厂剧里消防员的妻子 |
|
短剧! |
|
92/100. “Romeo & Juliet” is both a presentation and a kind of secret, one that’s all the more entrancing by what it chooses to leave hidden. |
|
亲爱的圣徒,双手的工作让嘴唇来代替,它们在求,请答应吧,否则信仰变成失望;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这种狂暴的快乐将会产生狂暴的结局,正像火和火药的亲吻,就在最得意的一刹那烟消云散。 |
|
【2021英国舞台影像展·昆明站】
我们的玫瑰,换了名字,也一样芬芳。 |
|
2021.08.29. Movie Movie盛夏艺术节放映。对National Theatre我已欲夸但词穷,只能飙泪狂打五星。因为疫情被取消的话剧被NT直接在舞台上用17天拍成了电影,这个制作已非NTLive,而是NT原创电影。现代的、甚至粗糙原始的舞台(很多场戏都是直接在完全没有布景的后台完成)和服装美术,甚至连演出看似即兴的“开始”,都在提醒观众这是一出话剧,而当镜头拉近到演员特写,我们看到的又是细腻丰沛又层次分明的情感。Josh O’Connor和Jessie Buckley领携一班NT熟脸演员,整个ensemble的演出好到无可挑剔,好的无话可说。是我至今看过的,最喜欢的“罗朱”制作。 An exquisite and modern Shakespearean fea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