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评价一下三部曲:1.身为日本人,五味川纯平以及山本萨夫对于战争的反思能达到这个程度实属难能可贵。2.片中几位主要女性角色塑造的都很成功,可敬可爱。3.也许是影片经费所限,故事到诺门坎武装冲突平息就落下帷幕,并未如原著将篇幅延续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
|
大日本八一电影制片厂荣誉出品.......... |
|
这个结尾太仓促了,除去战死的人,大部分角色的结局一点交代都没有,我还是看五味的原著吧……【★★★☆ 入四】 |
|
开头就是大小姐由纪子嫁给东亚银行行长儿子,肉眼可见憔悴了好多 |
|
第三部终于多了很多战争场面,前面许多人物也像零散的线索一样断了。但故事本身讲完与否已经不再重要,山本萨夫这三部曲实在伟大,从日本左翼的视角讲侵华战争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完全抛弃了民族主义的简单角度,侧重在军国主义统治下大发战争财的日本资本家,而被压迫和牺牲的人是不分国界的 |
|
虽然由于资金的不足,这部收官之作并没有给电影世界里的战争与人故事一个完美的结束,很多角色的后续交待不清,很多明显前面有的伏笔也没有回收(例如高畠的“我要见证你们的终结”),但依然是一部优秀的作品。从正面直接反映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犯下的罪行,以及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普通民众的压迫和倒行逆施。 |
|
文学类型比喻,感觉像未规划结构也没有完成的报告文学。不引人入胜也缺乏深度,只是主题先行的码字而已。 |
|
难以想象这是一部日本人拍的电影。里面的几个主角几乎都被日军打上了“卖国贼”的称号,日军从头到尾都是残暴、狂妄而脑残的反面角色,反而是中国的抗日志士和苏联红军显得正气凛然。尤其是最后诺门坎战役苏军反击的时候,激昂的苏联音乐伴随着T-34的冲锋响起,让人一度以为这是苏联导演走错了片场。后来了解到,片中的苏军竟然都是导当年现役的苏军扮演的,在1973年的冷战时期,真的太牛逼了。 |
|
与原书线索多异。但诚实的反思仍能动人。 |
|
导演对日本战争行为的丑恶还原的相当彻底。日本兵进村后对待女人是一人夹住胳膊一人抓住腿把棉裤拽下来然后赤裸裸的强奸。对待男人是一人架住胳膊一人刺刀一捅。对待猪和鸡就是擒捕和抢夺。
这些镜头不给你任何情感铺垫,你的价值观底线被突破了。任何具备健全人格的人看了都会愤怒。观众面对这样的场景将抛弃一切思想体系,你最原始的正义感被煽动,你能清晰的辨认邪恶,面对如此场景没有任何言词能够粉饰它们。 |
|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908309/?from=search&seid=5840459169434418840 |
|
结局有点仓促 |
|
耕平(山本圭)&順子(吉永小百合)最高~人民板載!打倒戰爭! |
|
第三部渐入佳境,突出反战,故事终结在二战正式爆发前夕。“我不是在同敌人作战,是在同战争作战” |
|
这部里对军队生活的描述,生动地揭示出“军队是更大的监狱”,这一在《人间的条件》中也展示的命题——都是五味川纯平的作品。 |
|
那个年代,战争场面能拍成这样了不起 |
|
结尾小胡子入侵波兰拉开二战序幕,以为熬到头了,其实才刚进地狱大门 |
|
不仅直面战争,更直面历史,难得 |
|
严重怀疑这是日本共产党出钱拍的电影,完完全全的左倾主义啊,ps:吉永小百合的表演非常精彩 |
|
1.没想到能在日片中看到这么真实的诺门坎战役,崇尚精神战胜一切的日本军队在苏联机械化军队面前才认识到什么是战争。
2.铺垫了两部的情绪到第三部才真正爆发 剧情和记录 国仇与家恨
3.主角入伍后的颇多戏份模仿了小林的何以为人 |
|
3部《战争与人》连续看下来,可以体味出导演反战情绪是逐步升级的。第一部的公正中立,到第二部对侵华日军的谴责,再到第三部的全盘否定。山本萨夫抛弃民族立场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俯视苍生,反思战争,是值得敬佩的伟大导演。 |
|
意犹未尽。很想要看他楼塌了。然后故事戛然而止,这一巨制也随着左翼思潮的褪去而成了绝唱 |
|
70周年 |
|
《战争与人》是诚实的反思吗?若将诚实作为一种思考能力,只得出“战争无意义”或者“吃人的战争”这样的结论是不够的。如同历史循环论者逃避的是历史循环的原因一样,吃人的战争并没有说明吃掉的是什么?战争只是结果,战争并没有吃人,在战争之前就已经被吃掉的人才是战争的原因。鲁迅说,这个吃人的社会,同样没有指出被吃掉的究竟是什么?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抢劫的究竟是什么?有人说,这是时代的局限。其实,与其说时代,不如说思考方式。你被吃掉的被打劫的只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我看有人ID叫历史理性,与其叫历史理性不如叫理性历史,把历史纳入理性哲学的范畴,历史教学才能摆脱毁人不倦的恶名。 |
|
这个系列绝了 山本在细节上做的也非常好 在诺门坎战役时 把日军最后埋菊饰烧军旗的画面也拍到了 PS好喜欢山本圭和吉永小百合的夫妻非国民夫妻档!!! |
|
居然出现了《解放》里的画面,日本拍不了飞机大炮的场面,就向苏联电影借一点 |
|
这是三部曲中最出色的一部,是高潮。即使不看前两部,单看这第三部也是极为精彩的。与美国的反战影片不同,美国反战片很少去讨论战争正义性这样宏大的问题,多数都只是去表现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以及对人造成的身心创伤。美国影人没有看到,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因此他们批判战争,却不能进一步批判发动侵略战争的资本政治。这部日本片则完全不同,影片表现了日本帝国主义在国外是中国人民的敌人,在国内也是日本人民的敌人。可惜,随着中苏变修,国际共运陷入低潮,日本的革命文化也被掐死了,如今全面走向右翼。然而这给人民又带来什么好处呢?他们沦为社畜,忍受着低欲望、少子化的社会 |
|
优质电视剧 |
|
本集普通话模仿冠军:与耕平在板车上聊天的八路军战士。前两部里铺垫的赵瑞芳、朝鲜游击队徐在林、伍代公司的高畑等都不再谈及,看来这个故事太大,无法再展开了。几个小问题:用了《解放》的片段(这个很多人都知道)、诺门罕的实拍苏军坦克用了T34(战役时苏军用的是BT7)、八路军确实是黄绿色军服(但我国影视作品里常见的灰色军服也没错) |
|
第三集的床戏逗。。还带吹风的。。这集人物少了主要讲战争看起来就顺畅好多 |
|
故事明显还没讲完,前两部的很多人物没有登场,就这样草率的收场稍显遗憾。 |
|
作为一部试图全面展示日本全面侵略战争的影片,虽然结构略显松散,人物前后脱节,但敢于直面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裂变,对战争始作俑者予以极大的批评,对战争受害者给予极大的同情,值得一看。(观影时间:2023年6月11日;自评:8.0;推荐指数:★★★★★) |
|
好多前两部的主要角色都没下文了啊,可惜了草草完结 |
|
花費九個小時抨擊一段歷史,然卻未將其中功過得失予以斷定,比起美國對越戰反思的"現代啓示錄"而言,明顥遜色許多。這三部的劇情若能濃縮為一部,其價值或可能有所提昇,以散亂無章的三部中有諸多不必要的畫面大大可以刪除,對愛情的描繪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昇華;導演原欲以五代家族的變遷以影射軍國主義遞嬗,譬諸紅樓夢中賈家之於封建社會,其志大矣哉!然其行渺渺,綜觀首尾並未有如此的鴻觀架構可言。 |
|
张鼓峰事件
日本战线拉的长,时间拉的长(该和的时候不和,该战的时候不战),准备时间短,准备物质不足,上下不齐心
过于急于求成且目标不一不稳定,终将失败
不是在同敌人作战,而是在同战争作战 |
|
想看看日本人如何看待侵华战争,没想到被红色了一把。七十年代初日本影坛还有山本萨夫这样的左翼电影人,现在估计早已绝迹。就电影来说,价值在于捋一下1925-1939年的日本侵华史,但别带着史诗电影的预期去看,因为电影有这个心没这个资源。此外中国人看片中日本演员讲的中文会相当难受,非常出戏。 |
|
冲日本左翼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态度,这片就该满分 |
|
人成为战争的提喻,极宏达战争场面和极小的个体之间的关系,滚滚战争铁流和历史洪流面前个人都是毫不起眼的存在,“我们不是在和敌人作战,而是在和战争作战”这句话足够点题,而由个体到群体被这样的意识裹挟前进最终消亡,底层中层上层建筑的每个人概莫能外,值得赞扬的伟大主题,制景也堪称豪华,演员也非常敬业,不用配音用自己的口音说中文虽然蹩脚确是足够认真,然而全片都存在战争场面与个人关系和五代家族之间关系衔接的粗糙,堪称割裂而由于创作集体存在的左倾意识形态问题并不是中立呈现社会主义游击队与团体带来的反而是这些带有左派意识形态角色们的单薄,以及较为贫乏的镜头语言、生硬的剪辑都成为了这个史诗的硬伤,同时还有存在日本惯性的一厢情愿对于大国的恐惧和挑战大国孤高武士道精神的片面性,类似“我们只是输给原子弹”这种观点 |
|
下半部的与苏联之战倒是拍得很详细。 |
|
嗯 |
|
最美花姑娘,是二小姐还是栗原小卷? |
|
到了第三部战争场面终于多了一些。日本版的《战争与和平》。 |
|
战争与人,没有完结的完结篇 |
|
雄关漫道真如铁,身陷囹圄,无能为力,无能为力啊(´;ω;`) |
|
我对抗的不是敌人,而是战争! |
|
用了一天时间,终于把三部看完了!传说山本萨夫本来的计划是拍五部,因为资金的问题作罢了。
才讲到希特勒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中国只是日军的战场之一,展开了拍,起码再拍三部。 |
|
苏联红军友情出演 |
|
20230828 |
|
好奇日活当年为什么舍得投资拍这样的电影,要是拍成了五部会有观众去看吗?能拍出三部也是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痕迹了——七十年代的日本,今天和那个年代已经相差太远。 |
|
这个系列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拍完。只拍到了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按照前两部的调性,俊介和耕平死的话我就想骂人了,这个向死而生的处理真是好。也是三部中战争场面最宏大的一部,在影片初期阐明了日本必败。因为战争是消耗战,一方面日军在中国被牵制,另一方面通过诺门坎的装甲战应征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