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片子里讲到的很多话题,变成了后来的长片,比如捐出儿子的遗体器官,比如杀死侵犯女儿的男人一群女人去埋掉。 |
|
B+ / 狗血故事与镜头形式感、人物的细腻情绪、叙事节奏共同作用得比较相得益彰的一部。大概从未有人像阿莫多瓦这样在单部作品中棱镜一般地折射出爱情如此丰富的面向,是战争,是逃避,是谎言,是舞蹈,是光影,是任何“无害却突如其来的疯狂”。 |
|
翻看阿莫多瓦所有电影海报,万变不离女人、色彩艳俗绚烂、画风癫狂怪诞、诉求直观强烈,就差刻上大写加粗的欲望!欲望!本片几乎可以算他创作生涯的转折点,从早期的窥淫、奇情畸恋,转向克制而写实的情感安抚,形形色色的女人自然是熨帖良药。阿莫多瓦证明自己不跨越禁忌围墙依旧诱人。 |
|
阿莫多瓦真是女人做的,恬噪敏感自我美丽,所有女性角色都特好,姐姐妹妹母亲闺蜜,希望为那些没有铃铛的母牛找到幸福。资料馆胶片。 |
|
“秘密之花”象征了人的两面性,那自认深刻得足以拿来示人的一面,不一定能带你找到理想的生活,而越是想要掩饰的另一面,说不定正可以和幸福接轨。每个人都会在自身的两面性上左右互搏,有人遍体鳞伤,有人乐在其中。本片的角色身份、对白等设置把故事装饰得十足文艺范儿,但故事的身段并不十分高贵。 |
|
好美的告白!“你也是蓝色的,就在你想逃离你的人生,却进入我人生的那一天。”属于阿莫多瓦的倾城之恋——北约维和部队、游行、糖水作家的不涉政协定,交织姐妹争宠、闺蜜偷人、鲜肉卖身,一切骄傲都要放下了,只为新年前夕有温度的吻。 |
|
这样的情节,这样的人物,这样的关系,相似的电影一抓一大把,但世界上只有一个阿莫多瓦,也只有他能敷演出那些独一无二的细节、氛围与情感,于是这样的电影也只属于阿莫多瓦。这才是作为一位导演最牛逼的地方。 |
|
这部电影跟他其他的电影像暗语一样能接应起来,女主角的妹妹也叫Rosa,不过长得跟All About My Mother里面的Rosa是两个极端,女主角心情灰暗时写的小说,电影里叫Cold Storage Room,基本上就是Volver的情节,女主角的好友在医院里做事的情节也很像All About My Mother里面的。这部电影的情节比较世俗化,没有什么惊人转折,从绝望到温情一路铺开,全靠Almodovar对那种临近边缘而又坚强的女人心理的完美诠释。 |
|
生活中的悲痛、焦虑、中年危机都化作了西班牙人的幽默、絮叨和充满画面的热烈的颜色。除了主角,其他角色(尤其女性)都很丰满可爱。阿莫多瓦影展开幕咯,多补几部,感觉我对西班牙国师的感情还可以再抢救一下... |
|
情节虽不曲折离奇,但阿莫多瓦对女人心的揣摩还是一如既往的细腻,从痴心等待到崩溃无望再到重新振作,导演在肥皂剧般的剧情里掺入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励志元素,同时也对得起“妇女之友”这个名号。另外片中提到的一段故事是《回归》的蓝本,开篇医院的段落则让人想起《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
|
CCTV6佳片有约,国配版。“这就是人生,矛盾,残酷,但是公平。”作为举世无双的“女人之友”,阿莫多瓦在这一部里浮光掠影般探讨了女人们的秘密情谊,用镜头透过肉体直抵内心深处,热烈如窗边那一抹玫瑰和弗拉明戈,没想到看起来神神叨叨的老母亲才是解开女作家里奥心结的那个人,那趟归乡之旅还有那句至理名言——“一个没有男人的女人就像没有了铃铛的母牛,无论男人死了还是离婚。”当突然痛失所爱也失去了目标,回到故土可以让一个人暂时忘却生命的悲伤(或许被治愈)。全程女主戏,Marisa Paredes真是西班牙国宝级的好演员,难以想象没有了她这部电影会是什么样子。尤其喜欢最后的结局,既致敬了《卡萨布兰卡》也收获了一段新爱情。女人可以脆弱也可以强韧,一路兜兜转转,那些错过了的都是浮云,只有留在身边的才是真爱呐。 |
|
喜欢他也许就是因为,他的电影要不是极端的爱恨,就是女性题材。最有亲切感的那段,是母亲跟女主角在乡下待着的那段日子,切切实实充满着大地、植被、旧房子的温馨,像我小时候住过的那个地方。 |
|
女主、仆人、朋友、母亲,四个女人对生活的抗争,全部融入那段略诡异的现代舞中;阿莫多瓦最亲民朴实的一部,却无比伤感,“问君此地在何方?小村庄,我的家乡” |
|
写了20年爱情小说,对爱情的认识也不过如此,想由通俗转向纯文学有点勉强。要不是有央视国语配音,估计中途就得看睡着了。 |
|
女性,可以如风暴,可以被安抚,而不是她本身就是风暴就是安静的湖水。找到对的连接,愿那些“没有铃铛的母牛”找到幸福快乐。还有一个情节,出轨她丈夫的闺蜜想到她多么痛苦,第一反应是担心要来安慰她。人与人之间就是那么纠缠不清,才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 |
|
这个西班牙胖子总能弄出一些诡谲细腻的画面,使普通俗套的桥段都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 |
|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胶片版。阿莫多瓦片中的女性总是那样生动鲜活,那样让人印难以忘怀。女人的柔弱与坚强跃然银幕上。炽热的舞台表演、丰富迷影元素,还有雷同的遗体捐赠录像桥段。恍惚间感觉有点穿越到《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喜欢那个絮絮叨叨有些神经质却又可爱的母亲。祝天下没有铃铛的母牛安好 |
|
SIFF @兰生 电影院里睡着的一部怨妇片 多谢夏日刨冰解救到我 |
|
她,终于走出了上一段爱情的阴霾。有时候真相只会让人更迅速的解脱,乘虚而入往往也是容易成功的法则之一... |
|
阿莫多瓦的“世俗情节剧”,依然是阿氏驾轻就熟的女性题材,狗血却温情,脆弱处显坚强,焦虑同时也寄予希望,阿莫多瓦的女性角色们充满光辉。 |
|
沒有鈴鐺的母牛..? 慈母的樸實"真理" 卻是佩德羅的自白:我離女性主義還很遠 |
|
这大概是阿莫多瓦最糟的一部电影了,固然行云流水,但没有同性恋,没有异装癖,没有受虐狂,没有乱伦,没有强奸,没有裸体,只有一个神经质的女作家,一本正经地可怖。 |
|
永远以情景喜剧的方式展开——激烈的对话、夸张的表演、缤纷的场景、交叉多变的人物关系(作家、妻子、母亲、女儿的身份转变),又总在触及生命真相的瞬间将一切拉回现实,女主的笑声与泪痕、妆容与衣物、颓废与释然,以高度凝练的形式与女性的生命体验扭结在一起,成为动人的诗歌。失去爱情后被照料过自己的男人表白,女人拒绝,他说“我还是喜欢脆弱的你”,她回答“现在的我依然很脆弱”。如此超前的性别意识,坚强与否的定义不来自他人,承认自己的脆弱,但并不需要谁来拯救。 |
|
一个男导演能把女性题材的电影拍得这么细腻到位真的很棒,虽然电影总给人大同小异的感觉,但值得一看.决定再多去看几部~ |
|
只论剧情的话,这部在阿莫多瓦的电影里算是相当简单不狗血的,讲的就是一个女作家如何走出丈夫出轨带来的情感乃至生活危机。但阿莫多瓦的讲述与Marisa Paredes的动人表演就是能让故事饱满到无可挑剔。不同年龄、阶级、职业的女性之间的友谊与帮扶在阿莫多瓦这里如此自然与鼓舞,让人虽然知道这就是肥皂剧却还是愿意被它感染。这部里女主的高配着装已经开启了后来阿莫多瓦的审美路线,偏离了八十年代的热闹民俗风。精致的画面还有很多:印刷车间里《国家报》的流水线、女主大红的衣服、杂碎相框时满地坠落的珠子…都太漂亮了。片中引了三部美国片:Wilder的《桃色公寓》、Curtiz的《卡萨布兰卡》和Cukor的《荣华富贵》,都是在对话中引用而没有影像。片中关于器官移植的那一小段插曲后来发展出了《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
|
8.3/10 没有曲折的叙事,平平淡淡地过来,虽说讲的是濒临崩溃边缘的中年妇女挣脱悲伤,但音有乡村民谣,舞有弗拉明戈,画面有阿莫多瓦暖色调,总体还是轻松明快的。 |
|
ROCA~好多ROCA~几个镜头真的处理的非常好,EX:巴克和李欧接吻那一幕~ |
|
#观影手记# 2606
郑重宣布 我最爱的阿莫多瓦女主就是特蕾莎帕雷德斯了!
无聊剧本真配不上又有气质又有范儿的女主和女配。受不了事业有成的50岁女人迷恋小白脸老公的戏码(前20分钟的拖鞋戏,已然烦躁),写爆款言情小说的还看不出老公出轨闺蜜,降智到脚脖子。胖哥追求者又完美得只存在于三流言情剧,(倒是挺吃胖哥的颜,一看就是好人)。但母亲捐亡子器官.母亲杀了强暴女儿的男子,日后都发展衍生出了名作。
50+女主穿大红,克莱因蓝都好好看,大红+粉绿也不违和,但大红+驼色真欣赏不来。
墨镜好看。发型师大好评!
古法编织+佛拉门戈,阿莫多瓦兼职西班牙文化推广大使。但都没有roca卫浴的硬广硬,比石头都要硬。
查维拉听哭了女主的灵魂Rancher, 网易云竟然搜不出。
没老公的女人就像没铃铛的牛,哈哈哈艹 |
|
阿莫多瓦用独特的方式注解了一场婚姻的结束,里奥活在自己所构建的面具之下,她用秘密的笔名发表着对爱情赞美歌颂的小说,却在自欺欺人的逃避着婚姻早已濒临解体的现实,在越来越不合脚的鞋子的隐喻下,里奥还将痛苦归结于他人,似乎自我的掌控的生活仍然存在似的,和阿莫多瓦电影中诸多情节一样,里奥也必须面对真相,她的回归是母亲、故乡与新爱情共同的拯救,就如电影中无时无刻都在出现的镜子,总是提醒着我们认清自己的重要性,所以最后里奥告诉安吉尔,她是脆弱的,他连箱子都不敢提上楼,那场弗拉明戈舞蹈也和阿莫多瓦电影中的戏剧与电影一样承担着对人物心理的另外一条叙事线的作用,阿莫多瓦也加入了许多好莱坞经典电影的台词,算他真正确立风格时期的一部成熟之作 |
|
“这就是人生,残酷、矛盾、无法预测,但是公平。”——当我们回首往事、权衡得失的时候,总是惊异地发现,生活走出了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圆。放下怨宥,秉持信念,一路前行吧!【★★★★】 |
|
又是描写男人缺失后的女人的心理和生活,老阿总是能把看似很离奇的剧情写的很生活化,看到了回归和对她说的影子 |
|
竟然忘了写这部电影了,我很喜欢这部。女主角是作家,虽然婚姻不幸,丈夫出轨,但后来还是遇到欣赏她的人。 |
|
好好个女作家,干嘛为个男人患得患失忽喜忽忧的,竟然还吞药片自杀,还好片末给她安排了个志同道合仰慕她的男编辑。应该是阿莫多瓦比较接近生活的一部了。 |
|
'operation is like the melon, you want to know if it's good, and you open it and it's rotten' |
|
没人愿意自己长大,谁不是被那些伤害你的人逼着长大,然后在爱你的人里寻找安慰?大多数电影都在描绘被抛弃的女性角色,我其实更想看看横刀夺爱的那些人最后都怎么了? |
|
”这就是人生,残酷、矛盾、无法预测,但是公平“,是阿瓦最从容且意向丰富的作品之一 |
|
不是艾慕杜華最好的作品,但那麼得我心: on the verge of nervous breakdown 的女作家,沒一刻忘得了與丈夫的點滴,明明是分離邊緣,卻不清醒;不忠的丈夫,總是理直氣壯。很多場面似曾相識,慶幸一切苦澀我都已經歷過了。 |
|
这个视听水准,这个导演技法,情不自禁想给满分。设计太美了,尤其是每一次镜像的运用,都是灵魂支离破碎、婚姻分崩离析的前奏。叙事速度也非常有意思,时间线的跳跃与剧情详略的拿捏简直如有魔力,偏偏不突出物是人非,却倍感热烈之下隐秘的凄凉。日常琐碎与奇情的糅合也相当出色,阿莫多瓦平衡的处理,一边维系住故事落地的现实份量,一边保持了自己那张扬恣肆的美学风格。充沛、饱满、炽热,而又不失幽微、细腻。一部瑰丽的女性私人史。 |
|
冰冷的人配冰冷的人,热情的人配热情的人。女人之间的感情都很动人,甚至连抢好友老公的女医生在关键时还是站到友情这边,唯一不渣的男人有些脱离男性特质,阿莫附体。妈妈念个小诗都能让女儿流泪这种点只有阿莫多瓦能抓到! |
|
女主总是穿着各种各样红色的衣服,那段弗朗明哥有点动人,其实我有点分不清它与踢踏舞的区别,懂得遗忘和原谅的人,才是勇敢和坚强的 |
|
实在是不能容忍这是一部男人拍女人的电影。少一星是因为导演是个男的!!大爱这个导演所有影片的所有色彩。爱极了。 |
|
走出牢笼,世间还是有许多美好之物的 |
|
结尾前面的三段剧情很好,不想要时就坚决走开,疑惑解开了心情宽广了想主动来就主动来。感觉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的雏形版。 |
|
有很多真理挺有意思的“不爱你的人,连你精心准备的午饭都会嫌弃”,还有很多中外爱情故事颠扑不破的好套路:文艺女青年情伤后,要回归乡村化身李子柒才能治愈。但最喜欢的,还是结尾,那些为了虚假的爱,所做的改变,统统都可以抛掉,爱你的人,连帮你做枪手都毫无怨言了,还有什么好不拥抱真实的自己的?伪文青,终于变成了真斗士。 |
|
又是关于绝望女人的故事,却没有大尺度重口味的情节,反而既幽默又温情。镜子构图设计的很精心,胶片质量特别好(据说是从导演公司直接拿的),晚上又接着看了《对她说》,很愉快的观影。这次阿尔莫多瓦回顾展的大尺度影片居然全部过审,要是在周末多放几部就好了。【电影学院中放】 |
|
人生实在令人焦虑,幸好这里的情感描述在细腻中透着可爱。 |
|
我的秘密之花恰好是人的一体两面,一面是浓烈的色彩,炙热的感情;一面是脱不下来的靴子,苦闷生活中的默默忍受。这部片子里的很多元素后来都被阿莫多瓦自己拍成了长片。 |
|
又有可爱的男人出现,阿莫多瓦也总给一些希望。喜欢大红大蓝 |
|
应该是母亲与女儿的故事吗,忘了,但是他的内容绝对不仅仅如此。 |
|
女性的电影。从痛苦中中自己走出来。
很明显看到后期电影的一些痕迹隐藏在里面。
包括电影里面有《回归》的一些故事:母亲把强奸自己女儿的老公藏在邻居的冷柜还有和母亲回到乡下的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