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德和托尼一番大辩论之后,纽约亮着灯的高楼如片尾演职员表一般进场(看的时候误以为结束了),在真正意义上确实结束了,而后归于抽象,费拉拉运用这种技巧信手拈来。 |
|
我老不敢说看懂的片~ |
|
宗教题材,融入现代媒介,但主要又聚焦在人物的精神视界,挺抽象的。 |
|
幼稚可笑、苍白无力,实在是浪费了比诺什。 |
|
人生的戏剧。 |
|
12/4/2006 9:30pm Cultural Centre |
|
沉闷、混乱,不知所云。 |
|
过分宗教 |
|
一般宗教电影耗费诸多篇幅去铺垫才引出心路转折,呈现角色在某一刻转念间的顿悟。费拉拉则是直接呈现那某一刻的转念,让人直接感知信仰缺少的危境。单个镜头的持续时间很短,时常运动到半途就切到另一空间的又一被没有信仰所困惑的角色,用尽叠化和蒙太奇去渲染精神紊乱的氛围。当我们与角色都感到世界已完全崩塌时再看原先使人不解的比诺什一线,这一刻,便是神启之时。 |
|
《达芬奇密码》的续集还是前传?~ |
|
- |
|
每个人,各自寻找自己的精神性,为了不被困在纽约的电视机前做着过度的表演;最终停在比诺什在海边自由的脸庞,似乎是电影给出的答案,费拉拉用影像介质的穿插,刻意规避其神化之路(反之则有片中片),都是很天才的处理。 |
|
我其实受不了这种精神探索历程扯半天最后还是想要寻求庇护的脆弱状态,但我没法否认这是错的,因为人类都是活傻逼,百转千回、城府深浅最后都通向终极母题——精神迷茫。当然费拉拉构思上是很巧妙的,纽约夜色镜头少了点但光影控制直抵人心,惠特克那张脸太适合这角色了,非要说的话我觉得三个角色都是中产以上阶级(演员、导演、名人)让我觉得诠释母题缺了点多元性,也可能我没琢磨透这点。 |
|
用很机智的手段操作很经典的母题(例如用戏中戏的设定在完成情绪隽永的同时又规避了历史还原的掣肘)。尽管在情节上无情打破了痴迷探索背后是当代知识分子慌乱虚伪的假面,但在最后的落脚地和他调侃的斯科塞斯一样,依旧难以打碎寻求庇护的心,只不过比起前者一贯的大手笔,本片更具现代风格的影调更加接近这个渴求真实却又愈发迷茫的时代吧。 |
|
费拉拉拍片治病已是常态,对宗教的崇拜是否狂热暂按不谈,但本片对蒙太奇的使用已到“洗脑传教”的层面。两个男人正因缺少“真正的”信仰而陷入生活的痛苦中,紧接到比诺什真诚信仰上帝并因此寻得灵魂愉悦轻盈的姿态,困境与出路一并给出,宣教意味不言而喻。 |
|
9.0 |
|
三股来自不同时空的能量试图吞噬彼此,最终扭结在一起组成整个世界。 |
|
并不是一开始喜欢。当玛丽渐渐入戏疯狂的时候。人也跟着沉浸去。 |
|
虽然有我亲爱的朱丽叶比诺什和玛丽昂歌迪亚,可是我还是非常投入地睡着了…… |
|
看过3天后才反应过来 |
|
#Solaris 2005
【C】费拉拉的抽象时常会令我觉得相距甚远。 |
|
——黑人搂着白人金发老婆在床上聊耶稣上帝。
——什么!黑人搂着白人金发老婆?!
——我就知道没人真正关心耶稣和上帝 |
|
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这个片子也是借宗教批评人类自身的荒唐。宁愿参加关于人类什么罪恶的电视讨论,也不愿意关心照顾一下已经快要生产的妻子。 |
|
挺难评价的,因为没看懂,就先打个一星吧。另外惠斯特的老婆为什么从歌迪亚换成别的演员了……这是属于啥灵光乍现还是歌迪亚拍一半炸组了 |
|
5.7/10 有待《西伯利亚》和《托马索》以进一步习得费拉拉 |
|
费拉拉只要稍稍施展魔力
我就不行了 |
|
故事以三線發展,卻沒有明確的主題,三者之間的關係牽強,像一幅欠缺技巧的拼貼圖 |
|
4.2 堆砌过多 |
|
05威尼斯评审团奖 |
|
+ |
|
与《夜瘾》相似。Why do you seek the living among the dead? 所有媒介都是在retell the story,只有用身体才能感知上帝的存在。圣奥古斯丁:“回归人的心底。” |
|
人生长途里,每一段经历都是让你"醒来"的依据。灵魂在"光明"中永生不再害怕孤独,无论怎样的生活状态,终将微笑着保持善意。 |
|
本来是因为最近对耶稣感兴趣去看的,结果完全没有看懂……看在朱丽叶比诺什的份儿上给个三星吧……竟然又有玛丽昂歌迪亚这个无敌女配…… |
|
Jesus Christ |
|
2.2 |
|
晦涩 |
|
【3.2】复杂漫长的洗礼仪式。 |
|
吊诡。勾搭若即若离的情节线条,并提供概念化的价值观,旨在维持住与观众的联系;再在其缝隙填入无形状的内容物(宗教...)。这种具欺骗性的做法是难以产生坚信的,Mary的悖论诞生了。 |
|
看又没看 |
|
6.7/10 流俗的说教。
痛楚是作感受爱的媒介,但即便以影像介质搭建通道,联系的生成依旧难以令人信服 |
|
在媒介持续滋生的时代,共时性的语法愈发简单,直至几种事态杂交般地混合在一起。 |
|
【4】宗教题材,融入现代媒介,但主要又聚焦在人物的精神视界,挺抽象的。 |
|
西方信仰的上帝崇尚爱。而男主因为缺乏信仰,生活中充满谎言,在面对新生儿子的病痛时几近崩溃。影片结尾时,包括男主的主人公们,找回了信仰,自身痛苦得到了救赎。我怕我自己忘了影片内容,总结厚记下来吧...........影片实在太流于说教了,几近昏睡。 |
|
影片同时探讨了演员的身份转换与宗教本质,还挺独树一帜的,费拉拉想法可真是可啊。 |
|
ZB尊宝D5 |
|
混乱、癫狂,无法言喻的影像自我生成。那些魔幻的、虚拟的教论融入了媒介,遗憾没有做到极致化。 |
|
宗教意味太重,比诺什像一道光一样闪亮 |
|
玛丽 |
|
好晦涩的电影。。 |
|
怎么说呢,我猜费拉拉和大卫林奇都挺喜欢冥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