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是制作比较精良的伪纪录了,纪录片爱好者比较有代入感,但相较优秀的犯罪纪录还是有挺大距离,有一种介乎于真纪录和伪纪录之间的尴尬。屠夫像万花筒一样的人物身份和过于广泛的兴趣爱好反而让他变得有些不真实(戏装是最让我出戏的一个)……我更感兴趣那些录像带里拍了啥……另外里面小探员妻子在探员不知情的情况下看了一个小时录影然后拒绝了探员一年,这位妻子绝对是本片除屠夫以外最复杂的人物…… |
|
这录像带为了营造恐怖不安的气氛几乎都是画面失真扭曲的,效果反而一般,看得很出戏。猎奇度算浅的了,没什么血腥虐杀的镜头,最经典的应该是凶手爬行出场的那段吧……同类型的片还是更喜欢《梅根失踪》😂 |
|
伪纪录片我看不上劲,总感觉假了吧唧的,找一堆演员来扮演什么FBI、法医、警察、受害者,那直接整个美版的“撒贝宁时间”不更好吗? |
|
一部略有神秘色彩的mockumentary,07年在电影节展映后就消失了,MGM和官方没发行也没解释,直到今年DirecTV才以点播方式半正式发行。片子一直在努力的营造一种真实不安的氛围,它mockumentary的部分做得很好,但snuff方面却基本没有,试图用horror来补足但手法又有些老套,所以只能给3分。 |
|
演员全部是业余的吧,考验演技的就只有一个受害者的母亲的表演还不错,就是那种克制的悲伤愤怒,一度哽咽。不过还是没演到位。观看犯罪影片的女警惊讶的捂住下巴(拜托,第一天上班吗?),神色不屑一顾的受害者(自称心理阴影?),面露嬉笑的外壳医生(笑谈受害者惨状?),分分钟令人出戏。唯一有内容的就是录影带,走cult路线。 |
|
看过点犯罪纪录片就知道转折都老梗的要死,最扯淡的一点就是司法程序哪那么快走完啊,A+级连环杀手都老死了还没执行死刑的灯塔国那么多 |
|
伪访谈部分演员的表演和台词都太假了,found footage部分又太disturbing,这个片很好阐释了这类杀人恐怖片完全不可信的话会变得很难看,可太“真实”的话又太offend moral sense而失去观赏价值。。。 |
|
emmm,手法有点像法制进行时。总体来说没啥大毛病,也没有讨人厌的地方。恐怖部分的氛围明显是照着deep web风格来的,其实也没那么恐怖。如果非得挑毛病那就是美国没有天网系统,FBI太二逼了就是抓不到人。感谢amiable小组压制的蓝光片源。 |
|
most disturbing shocking videos contains loads of brutal killings ,,, |
|
在伪记录片的基础上,本片可谓是做到了极致,真实度方面可以说是我见过最到位的了,但因为片中采访画面太多,恐怖情节太少,而且太注重真实性导致有几场恐怖戏码黑漆漆的,大多数重口味的桥段都是由法医或记者口述,这也许会让这部"记录片"更加真实,毕竟记录片也不能尺度太大,但作为恐怖片,实在比较平淡。看完本片,我只为受害者感到悲哀,以及对当地警方的无能感到可笑。其实恐怖片看得越多,越不想看到这种事情发生在真实世界里,电影毕竟是假的,而我遇到过很多人,大多数未成年,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去看一些将来会让自己后悔的东西,并引以为傲,甚至产生快感,这些人真的该趁早去看心理医生,免得将来在社会上多多少少给他人带来伤害。 |
|
截肢调教,人体餐桌,长鼻面具杀手折磨实录,以罪案节目形式呈现重口味的伪纪录失真磁带,看着不太舒服,但类型片完成度算高 |
|
这个伪纪录片真的不错,但他的视角是以凶手为视角,故意让警察发现他的犯罪录像带, 这种做法手法有点像黄道十二宫杀手,很显然,导演想附和一个全能认知型的一个杀手,通过戏耍警察的方式,让自己逃脱法律制裁。我个人建议这种电影千万不要看太多,导演自己也不担心模仿犯罪呀。 |
|
7.6分,性质挺恶劣的伪纪录片,难怪上映一天就会被封禁,在2007年,这种片子绝对会引起社会恐慌吧。我相信库布里克如果看过这部伪纪录片,那他认为最恐怖的电影肯定就不是《神秘失踪》了。电影是佳作,但我没觉得有啥价值。 |
|
家中摄像机偷窥视角、面具、狗爬、娃娃盒和片尾曲后的眨眼游戏都十分诡异瘆人。有情景再现,片尾还有鸣谢,走的是专题纪录片路线。 |
|
太恐怖了 莫名产出共鸣 囚禁八年之久 体无完肤 又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你妈的最后带着面具从后边爬过来 怼到镜头上拿锐器插喉 那种无助感和真实 瞬间弥漫全身 这是我看过最真实的伪记录 感觉可以和《Megan Is Missing》相互媲美 绝望和身体的摧残下 身心上的折磨 往往是最恐怖的 |
|
没必要好奇,整片以罪案节目形式呈现,讲述侦破了一个连环杀手案,在这个杀手家里发现了杀手的录像带,然后在节目中间穿插这些伪纪录失真片段,主要就是杀手去诱骗各个受害者,杀手把受害者捆绑起来等,并没有太血腥的镜头。 |
|
僅從技法、劇情上評價這部偽紀錄片。錄像帶的內容據說是摻了些snuff進去。 |
|
各种采访和画面畸变录像带混剪一起,形式上很纪录片,但感觉这种“形式上的”伪纪录效果并不及传统的伪纪录片。凶手手段全靠外人嘴皮,录像带里反倒没有多少信息,在画面上多下点功夫显然会更好。死刑那块很没有逻辑 |
|
伪纪录的形式感很足,不仅是记录暴行的录像带,还有“当事人”的访谈,完全让人信以为真,剧情设计也有巧妙之处,印象深的两点,一是遭囚禁的女生被解救后陷入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最后选择自杀,二是被指控成河岸屠夫的警察在执行死刑后沉冤得雪,堪称讽刺。 |
|
好无聊的伪纪录片…或许自从看过呕吐三部曲之后,再也没有什么猎奇能刺激到我了,而且摇晃的摄像头加上画质特差的画面,极大减轻了相关画面带来的不适感。最后还是没能抓到连环杀人凶手,细想毕竟是美国片,凶手最后没有绳之以法是常规操作! |
|
想法是好的,但执行可能差了点,但总体来说还能一看 6.5分★★★ |
|
这个是我看过最真实的伪纪录片形式的恐怖电影了,我感觉都可以叫它纪录片式恐怖片了,里面的人物及dv记录的画面都巨真实,那种心理恐怖跟绝望才是最可怕的。 |
|
"She kept covering her eyes, whispering "please take me home, please take me home, please take me home..." a week later I got her outta there and I brought her home... but she just kept repeating it. At that point I realized... she didn't mean OUR home." |
|
「伪」到成真,分了两次看,实在难以下「眼👁」,一直在问:这真的是假的吗?
按「计划」应该在电影院看,那么这位将会l常来欣赏自己作品的杀手很可能就坐在你旁边,忽然拔刀…… |
|
画面模糊不清(尤其是在犯罪事件发生时,画面变得很绿),即使和别的伪纪录片比起来依然是很费眼睛,不过也正因如此,氛围却营造起来了,给人一种很不安的感觉,而且随着录像带的播放看到后面反而让人感觉后劲不足,没有之前说的那么恐怖。 |
|
拜Scream Factory所賜,本片得以重見天日,以影碟形式面世。電影是偽紀錄片,「真實感」是強的,至於主菜「犯罪片段」則充滿暗網味道,畫面及氛圍皆駭人,大銀幕看大概會有強烈感覺;遺憾的是影碟中所載的似乎是刪剪版。 |
|
The Poughkeepsie Tapes would lodge in the memory but its impact is fleeting. That’s because, for all its skill, it has nothing to say and no real story to tell. |
|
84分钟仿真片 不渣但是也不好看 主要是废眼睛! |
|
玩弄着世界,想必很有趣吧 |
|
有点过于追求“逼真”和“伪纪录片”效果了,恐怖和惊悚程度却很一般。亮点是很多探员、受害者及家属的表演非常细腻。 |
|
氛围感还不错,以一个疯狂连环杀手做为主线的伪纪录片。前半段节奏很好,悬念和诡异都引人入胜,几场犯罪实录也可以。后面硬插入一件冤案反转就一般了,开放式结局也就那样。另外把所有犯罪画面都涂上些诡异的色彩和扭曲,到后面就让人有点审美疲劳了。 |
|
(2024.5.12重看)发出灵魂质问:五年前我真的看过这部电影吗 |
|
3.5星!纪录影像混搭人物访谈,其伪纪录的形式与内容足以以假乱真,甚至让人觉得有些不适,一面凶手在逍遥法外,而另一面又有人被误抓并被判处死刑,一面人们目击失真的录影带里凶手对被害人的残忍施暴,但另一面多年后被害者被找到但却又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并自杀,整个观影过程不仅是在展现施暴者的残忍与恐怖,同时也体认围绕着案件本身的诸多的讽刺与无奈。 |
|
虽然粗糙得不行,但是忠于形式,真实感很强。没有怪力乱神,而是描绘了一个李玫瑾教授称之为“性猎人”的变态杀人狂,有警醒世人的效果,在家锁好门窗,在外不随便上别人的车,教育孩子远离陌生人。 |
|
还蛮好看的,不是简单的手持摄像机剪辑合集而是真正的纪录片形式。而且对凶手的刻画还挺丰富的。穿着黑衣服带着面具像个贞子一样从电视机里爬出来,然后抬起头,竟然还带着那副鸟嘴医生的面具,这段好不错。 |
|
在雪柔出现之前,那种伪纪录片的真实感有点望而却步,然而实际后面并没有什么太过恐怖的镜头,并且凶手精明的程度和警方的愚蠢程度实在没什么乐趣可言(警方我是没看出来一点惭愧,好像还挺敬佩) |
|
#halloween#今晚恐怖片马拉松最后一部,背脊发凉 |
|
以假乱真的电视犯罪纪录片风格,录像带的失真扭曲更添诡异。杀手的特质过于戏剧化,设计用力过猛,犹如美国各类真实或虚构的连环杀手的集合体。关于官僚和冤案的情节可见导演在社会层面的表达 |
|
很discovery,说不上哪里好也说不上哪里不好,可能纪实太强了吧,所以也没有很戏剧化的惊喜 |
|
採訪敘述部分真實感做的還是挺不錯的,錄像帶片段也足夠讓人不安,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兩者之間沒形成共振反而互相在削弱彼此 |
|
如何拍出一部好的伪纪录片电影?就是把它当作真的纪录片那样拍。《The Poughkeepsie Tapes》做到了。它和《鬼影实录》不同,看上去更像是新闻纪实类的剪辑成型的电视纪录片。从弹幕的情况来看,大家都已经信以为真忘记它是一部电影而是当作真实事件深深担忧了。忘记剧情、忽视差到底的像素,它足够真实 |
|
没想到那么多人推荐的一部伪纪录恐怖片的观影效果竟然如此一般,模糊扭曲的记录方式也不值得一提。 |
|
中规中矩但完成度还算可以的伪纪录片。整体氛围的推进维持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度上,观看体验还是挺好的。就算美国没有天网系统,这个凶手未免也太兼容并包,有了录像带后的诸多侧写应该可以排除掉很多矛盾的地方,Cheryl为什么这么特殊啊。那个偷看了半小时录像带的探员妻子,感觉也是个心理素质有待探究的支线人物。 |
|
诡异与危机逐步逼近,扭曲的画面配合匍匐的杀人狂那幕堪称一绝,而且猜想警员冤死澄清设定在01年9月11有政治隐喻;缺点很明显,部分叙述的分枝过多累赘就显假,为了贯彻神秘真实气氛导致犯罪记录的细节拿捏失衡,意义的制作设计尚未成熟,终成叙事线过于单一的作品 |
|
想法不错,有模有样,演受害者的各位绝对敬业,可惜后面拍着拍着似乎又有点云山雾罩起来,想往超自然元素上靠一靠?反正堆人设堆到做事那么缜密,不像一个在录像带里表现那么情绪化的人能做到的。 |
|
剧情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也不够血腥。倒是最后的悬念不错。 |
|
81min。犯罪纪录片形式,凶手没露脸,血腥镜头也很少,但效果惊人的好。 |
|
唉,可怜的人们遭遇心理变态的种种折磨。邓普西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症候了,最后连死都不得安宁,家人也太大意了。 |
|
导演很聪明,非常擅长侧面烘托。比如他安排警察、法医、FBI特工这些代表着力量和秩序的角色,用他们的话语,对杀手的强悍和恐怖进行升级。要知道,这些专业人士都被玩弄于鼓掌,那么杀手的可怕就不言而喻了,最大化的利用了伪纪录片的形式。炼铜、虐S、QJ、开膛、肢解。而这一切,只是所有录像带的一小部分……… |
|
看评论得知这部电影和它的内容一样都多少带些都市传说的色彩,电影节放映多年后才得意重见天日,网络上的资源也很难找,看罢发现并没有那么大尺度,又是低成本恐怖片爱搞的那套猎奇营销手段。故事内容很变态,用连环杀手的录像带前所未有地将镜头贴近一次次没有下限的行凶,戴面具喜爱戏剧的杀手使得非人的折磨有点神秘的邪教仪式感,但失真的录像又消解了直接呈现的恐怖,有其神而无其形,伪纪录片要同时兼备视觉冲击的画面和真实性实在太难了,更何况这部伪纪录片走的全然是纪录节目的路子,从叙事逻辑上来讲就注定舍弃了大尺度镜头,转为用角色的描述代替,但得承认这部片的真实性做得很强,甚至还有纪录节目常用的动画演示,一度怀疑就是真实事件。那位女儿受害者的ptsd很可怕,而警察在里面太蠢了,竟然还能抓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