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第五个季节 La Cinquième Saison (2012)

    最近更新: 2020-03-07 第五个季节
    • 主演:Aurélia Poirier / Django Schrevens / Sam Louwyck / Gill Vancompernolle / AuréliaPoirier / DjangoSchrevens / SamLouwyck / GillVancompernolle
    • 导演:彼得·博罗斯 (Peter Brosens) / 杰西卡·霍普伍德沃思 (Jessica Woodworth)
    • 编剧: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法国
    • 年份:2012
    • 更新:03.07
    • 别名:The Fifth Season,Het vijfde seizoen
    • 片长/单集:93分钟
    • 豆瓣评分 7.1 (377票)
    • IMDB评分 6.9 (票)
    • 简介:冬日將盡,村民滿心期待春光降臨農夫辛勤播種,兩小無猜的愛苗悄悄滋長,流離的養蜂人歇下浪跡天涯的腳步,在此停泊。冬去,春卻未來,驅趕寒冬的營火無法點燃,不祥之兆在凝結的空氣中迴盪。母牛停止出乳、土壤不再萌芽、夏日飄雪、蜜蜂無蹤、地表枯如槁木,了無生機,愛情也日漸凋零。當四季消亡,僅存一片死寂,駭人的究竟是大自然奇詭的魔爪,還是人類深藏心底的野蠻?
      以《幻之草原》與《淚之高原》深入蒙古與南美而享譽國際影壇的導演搭檔布洛森與伍德沃斯,目光重回比利時亞爾丁高地,延續的依舊是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卻又彼此拮抗的母題。優美卻蒼白,寫實又如幻的攝影風格,凝視大地的深邃遼遠。人,渺小如蟻,枯樹枝枒宛若末世光景,將化不去的寒冬刺入骨髓,冷冽至極。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冬日將盡,村民滿心期待春光降臨農夫辛勤播種,兩小無猜的愛苗悄悄滋長,流離的養蜂人歇下浪跡天涯的腳步,在此停泊。冬去,春卻未來,驅趕寒冬的營火無法點燃,不祥之兆在凝結的空氣中迴盪。母牛停止出乳、土壤不再萌芽、夏日飄雪、蜜蜂無蹤、地表枯如槁木,了無生機,愛情也日漸凋零。當四季消亡,僅存一片死寂,駭人的究竟是大自然奇詭的魔爪,還是人類深藏心底的野蠻?  以《幻之草原》與《淚之高原》深入蒙古與南美而享譽國際影壇的導演搭檔布洛森與伍德沃斯,目光重回比利時亞爾丁高地,延續的依舊是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卻又彼此拮抗的母題。優美卻蒼白,寫實又如幻的攝影風格,凝視大地的深邃遼遠。人,渺小如蟻,枯樹枝枒宛若末世光景,將化不去的寒冬刺入骨髓,冷冽至極。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7 高清正片
      Teza
      2008
      剧情片
      法国

      露水

      Tez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7.5,前半段还是挺喜欢的,黑人知识阶层在非洲穷困的乡村那种无所适从通过富有诗意的镜头语言表达挺到位的,后半段对埃塞尔比亚整体历史和社会现状的表达比较直白,导演整体野心还是非常大的,想要道尽战后埃塞的发展史,可惜受限于成本,电影的史诗感终究还是差了点,但仍不失为一部佳作。
      • 电影翻译成了“近乡情更怯”,豆瓣找了半天也没有!后来搜埃塞俄比亚才搜出来的!这是一个既害怕又让人绝望的国家,无知、教条、迷信......不愿轻易去评判,That's all.......
      • 男主像马锦涛,又像哈登。
      • 曾经面对这部影片呼呼大睡
      • 主角接近片尾的那个梦境的解读基本上可以概括全片了,故乡也许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幸与压迫,但到头来那些亲近的人还是生命的支柱,非洲的社会主义斗争太多舛,霍查式的体制更是让一个积弱的国家雪上加霜。
      • 埃塞俄比亚导演稀缺,所以这位Haile Gerima如此雄心勃勃也好理解。以个人经历反映世事变迁,让我们借机了解了一下埃塞俄比亚。那里有皇帝,有军政府,也有造反群众和激进分子,社会主义青年也像68法国学生那样高呼China。电影最后还是落笔在下一代身上
      • 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的感觉
      • 非洲的文革
      • HK
      • 哦 导演居然来我们学校了
      • 看的第一部非洲电影,感觉非洲的共产主义道路似乎更是无尽头的深渊,毛共在非洲居然也有这么多粉。
      • DVD课,DVD课上的电影都让我很无语,这片算是好的了。
      • 海尔·格里玛常年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尝试立足于第三空间视角尽可能审慎地描述埃塞尔比亚的近代革命史。拍摄于2008年,但讲述的时代则要回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前殖民地在解殖运动后局势往往陷入另一重在地性的焦灼。格里玛试图强调的则是“知识”“理性”等象征人类文明进步的要素,在历史暴力下的无力和有限性。镜语方面,对故乡自然景观的展现极其诗意,充满乡愁。东德的种族主义势力、亚德斯亚贝巴的革命左倾主义,甚至小村庄里也有来自宗族、男权等强势结构的频繁干预,没有任何一处是真正平静的。不过片尾,格里玛还是留下了一些空间:非洲的希望在“新生儿”和孩子们身上。
      • 非洲人拍的非洲
      • 格局搞这么大
      • 见影评 2022.07.03好吧,影评屏蔽了😅
      • 对于主题的表达过于直白,比如由族中老人解释梦的那一段。优点是把非洲几十年的历史融合到了两个小时的电影中,这种能力很出色。有很多很独立性的电影语言,比如为了表现惊悚将推拉镜头和晃镜头一起用,比如把屠杀羊的场面隐寓法斯第耶的牺牲。但表达主题方式我觉得让影片掉色很多,同类型的还有《布达
      • 很沉重的一部电影,那些战争的狂热分子让人害怕,战争更让人绝望,希望世界上永远不要再有战争,让我们永远活在和平的世界里!
      • 主角的心路历程太过熟悉了
      • 4.5非洲人拍的关于非洲的电影,一个乱世的挣扎和淡然。
    • 豆瓣 7.2 IMDB 6.7 高清
      Paradies: Glaube
      2012
      考驾照
      奧地利

      天堂:信仰

      Paradies: Glaub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3.5。竟然会有人看笑?!我相信导演探讨信仰问题是极其真诚的。就我与基督徒们的接触来看,前半段对基督徒生活的刻画相当真切。至于将两种宗教冲突纳入婚姻问题之中,总觉得处理不好。结尾对信仰的彻底绝弃也不怎么可信:基督徒不会有这么差的抗弯能力。更喜欢上一部《天堂:爱》。
      • Ulrich Seidl天堂三部曲次部曲,首部曲《Paradies: Liebe》中講述欲被愛而不得愛的故事,本片講述的則是因信仰而失信仰的故事,繼承著這個系列反烏托邦式的主題。導演仍然如上帝一般將角色們的故事展開,紀實化的講述讓影片具有衝擊力,而主題的講述更是較前作更加強而有力。
      • 以信仰代替爱人,要什么就没什么
      • 187---信仰是个婊子---2013.10.11
    • 豆瓣 7.7 IMDB 6.6 正片
      Овсянки
      2010
      考驾照
      俄罗斯

      沉默的灵魂

      Овсянки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片子能输给在某处?昆汀啥眼光
      • 水葬+1。你感觉到河流了么?母体无处不在!
      • aqpab5z4 我等很久了,~(@^_^@)~
      • 与众不同的公路电影,意识流的记忆和冥想般的旁白,整部电影就像一首深奥的叙事诗,那种丧痛不仅仅是一个深爱的女人的离去,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传统的消逝,被现代化文明所取代。也许有少数人固守着那份传统,但力量总是微乎其微,不管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也许能做的只有顺其自然。★★★★★
      • 那些注定要消失的东西,就顺其自然吧。
      • 忧伤与温柔交汇的地方是爱情深处的情感,诗的念白、遥远的国度与民族、清冷的天空与前方,似乎都有着一副诀别的模样。
      • 优美而诗意的爱以及乡愁,谢熊仔的字幕~
      • 没有比彻底消失更恐怖的事情
      • 别名大咂儿安魂曲,挺俄罗斯传统艺术片儿的,又是父亲又是诗。
      • 雕琢在来时路上的仪式诗。
      • 渐渐流失的诗意流畅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全片中大量固定机位的长镜头,并经常使用变焦来赋予画面更强的动感。倒叙加多重闪回技巧。一种宽广的情怀,让本片有了真正的灵魂。
      • 具有典型风格的俄罗斯电影,浓浓的俄罗斯文化传统韵味。
      • 只有爱是不会有尽头。
      • 悲哀于我,爱的挽歌
      • @Macao w/Carolina. Handheld王道。喜欢那两段貌似人声的配乐。河水。"smoke"。聒噪的鸟 加入得太过做作。旁白和对话分不清啊 声音没处理好。
      • 划船时镜头的位移表现了由明到暗的心理。船中死去人的镜头和船桨的声音配以音乐的感觉宛如过了一个世纪之久~雾中风景的长镜头潮湿细腻又充满悲凉之感的俄罗斯森林还有照片墙、笼中鸟伴随后摇音乐冷感的基调和片子镜头的构成真是诗意而美感。it will always be there
      • 电影如诗
      • 帮哥们火葬他的妻子...
      • 鏡頭真美,詩意真美。
      • 女人的肉体,就像河流一样,可以带走忧伤,只是你不能沉溺其中。
    • 豆瓣 7.0 IMDB 6.4 正片
      Hors Satan
      2011
      动作片
      印度

      撒旦

      Hors Sata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第一次看这个导演的片子,觉得很功利很说教。果然在花絮里,他反复强调和其他导演风格的不同以及种种意象对观众的刺激效果。在我看来,这个故弄玄虚的故事所提供的那点线索完全达不到寓言和神秘主义的高度,故事的中心是:女人可怜,男人活该
      • 法兰西的风景真是美死了!
      • 他不轻易接吻,因为他是上帝之吻。
      • 撒旦之外,耶稣之内,众人之间。杜蒙镜头下的日常,总有神迹的显现。
    • 豆瓣 6.2 IMDB 5.6 HD中字
      Szelíd teremtés - A Frankenstein-terv
      2010
      剧情片
      匈牙利/奥地利/德国

      弗兰肯斯坦计划

      Szelíd teremtés - A Frankenstein-terv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誰造出來的怪物,他只單純希望找回根
      • 用长镜头展现暴力/被伤害者实施暴力/结尾达成和解/跨域高度的长镜头/马路追逐长镜头 以及穆德卢佐居然还自己演了!
      • 儿子拿走摄影机,父亲透过监视器获得了儿子的视点,两人完成了共同的看的动作,第一次合体。但是试镜结束后,竟然整个后段只是一种顺接的而非层级的关系,结构上的动力也就消失了。比较拧巴的是,既要取用真实世界作底,又要以此为模型发挥奇幻想象,以致两端都没法牢靠地贴合住。
      • 105.25
      • 太过刻意摆弄情绪与操控人物造成的观感失衡,建议导演拜师罗德里格斯学习一下吧。
      • 导演还是那种明明要猎奇,但偏偏装文艺。。。勝字纹身的骚年每一击都是会心一击。。。。
      • 冰雪无瑕,留了印记歪斜,正是足下。p.s.:镜头用得很好,故事改得很奇怪。
      • 从哪儿找来这么苦大仇深惹人怜的小男孩,坐在副驾看他爸的眼神简直让人肝肠寸断。有Haneke的感觉,但可能因为雪的关系,不那么raw
      • 将生育/遗弃的关系解读为「弗兰肯斯坦」,最后也以毁灭/救赎的关系来完成,似乎是这部影像风格大于叙事作品另外一层寓意,对于大部分有想法的作者而言,更重要的是寻找故事的讲述,而不是最终各种落入俗套。
      • 不是电影不好,是观影的状态不好,在嗜睡症中观影。
      • 观感还是很好的 拍摄手法 美学风格都很严谨 单通道的爱
      • 穆德卢佐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气质重述了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或者说在“弗兰肯斯坦式”的父子/人造人—创造者关系之外充满了罪与赎罪的主题,在这个表面上开放实为封闭的空间中禁绝了一切的闯入与回归,只有近乎黑色幽默的宿命,反对视觉与知觉。 当影片前半部分,演员们直面摄影机搬演情感时,感人成为了被否定的虚构。而舞台空间的潜能在一系列正反打镜头之中开启,科学怪人即是影像的本体,或者演员的影像分身在失控的手持影像与雪点之中生成—动物。投入凝重的黑暗空间,在这个废墟般的公寓之中,洗衣机的滚筒可能导向着一个深不可测的地狱,而他赤裸的身体即是一种控诉。父亲形象的虚拟增补变成影片之中的现实,这令影片本身在忏悔室般的车内空间中走向视觉消失的雪盲。
      • 3.0。1.脑壳疼脑壳疼脑壳疼。2.赤裸着上半身死去的女人,破碎的镜框划出的鲜血轨迹,雪中的坠落,雪原上的翻滚。
      • 其實跟三角洲的基本命題是類似的,只是這次拍得更差...
      • 男主角选角是挺好的,但是还是有几处地方看不懂。
      • 试戏时候还有幽默感的表演和对于视点切换轮转的设计 后面就黔驴技穷到用事件性的硬推进 抹去 折断来指向主题了 可这主题是雪莱原著人物的内心捕捉 这么看来 Mundruczó 真是不堪不配呀 p.s. 窗户玻璃还有穿帮镜头 摄影的反光 我服了
      • 前面80%都还是太自我陶醉了 如果真的能努力拍成第七大陆那样倒也不坏 虽说穆导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文本但本作基本还是没什么体现 搁几年前看有些段落可能还动容一点 现在真的倦了
      • 拍法好像很牛逼,可是劇本很表面
      • 3.5+ 导演由本尊出演甚至有点Meta~XD 蛮有想法的现代化改编,因父子关系而加入的温柔和怜悯也很动人。摄影一如既往出色,海报一scene略生猛= =。男孩的个人魅力很强,提升观感。
      • 4。不怎么行
    • 豆瓣 7.7 IMDB 6.9 HD中字
      Der Stand der Dinge
      1982
      剧情片
      法国/葡萄牙/西班牙

      事物的状态

      Der Stand der Ding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资料馆留影##文德斯影展#在wenders作品里,属于上品之列,关于后现代神话破灭的超前表达,划破事物表象的影像实验。那个在海边滞留的影视剧组,那座矗立在海边孤岛一般的酒店,以及那个午夜徘徊的房车,不光可以看做独立导演与商业电影体系难以调和的矛盾显现,亦可以视为全人类都会遭遇的窘境,即追求自我表达与混沌世俗之间的二元对立,只要你还是一个心怀梦想的人,或者一位普通的文艺从业者,就不难理解这部电影的本意。而这也大概是wenders最大的困惑,掣肘与纠缠他一生电影道路的梦魇。
      • 我校有三种学生,sell out的,不sell out但天天纠结着要不要sell out的,还有做自己喜欢的事云淡风轻不care其他人的。只有第三种是真正的酷人,但拍这部片子时的文德斯局限在第二层。
      • 他们只想拍卖钱的故事片,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静止关系就能制作出电影,人们去电影院不是去重复生活,现在我越来越会讲故事了,可是进入这些故事,却没有了生活,没有了生命……里斯本的海边,洛杉矶的公路上,都是疲沓无力的人,荒芜中荒凉孤寂,在寻找一种可能存在出口,而电影只是一种幻觉。
      • 哇~太迷人了!这种茫然又无可奈何,上了好莱坞贼船下不来的痛苦,文德斯当时到底被逼成啥样了呢,看看这部就知道。。片子悬而未决的时候,都够时间再拍一部了。初涉好莱坞的德国导演(文德斯),和有艺术家念头的制片人(科波拉)被逼至悬崖尽头,拿起摄影机保护自己,还是被杀死了…
      • “故事只存在于故事之中。”“当故事出现时,生活消失了。”“生活是彩色的,但黑白更符合现实。”论黑白电影对好莱坞的致命性
      • 他們在房車上各說各話。導演想拍攝事物的狀態,製片高唱好萊塢多美好,好故事才能賣錢。完全無交集,可是他們卻要一起製作電影。還一同結束了,真是諷刺,拿起你的攝影機抵抗,即使最後也要記錄下來。 觀影時覺得導演很焦慮,對於這種落差,映後查了一下果然是。正逢當初柯波拉找他到美國拍"Hammett"
      • 3.5;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完全是文德斯对艺术电影与商业类型片的对比考量,一部影片是否需要拥有情节化的“故事”,还是仅有创作者的情绪与状态就可开拍?本片以一种文德斯式的戏谑与调侃暗讽好莱坞的拍摄体制,可视为他对美国之行的失望。开场布景很赞,结尾具有自反意识。
      • “和我一起过一段(比较操蛋的)日子”。音乐,镜头组合,各种细节,没法不喜欢这个片。耳边传来小提琴就把面前的镜子用布蒙上,把深色的布按在脖子上,因美而哭,突如其来的冲突,读出声来,挡风玻璃根儿上的万宝路,隐藏着,后视镜里的电线杆,抹粉刺的药,没上的咖啡,死亡仅次于爱情,仰角大夹克,对就是黑白,反讽,空气,都是自己的选择。过分热情的拥抱,举起摄像机挨一枪子儿,胶片儿就用完了。
      • 故事本身已不重要,关键是生活随意抽出来的一段生活状态,那是百无聊赖,也是情趣盎然,人生貌似也是这么一回事,苦闷中的诗意还是需要光影+音乐
      • 影片有些类似于科恩兄弟的《巴顿芬克》,也是关于一个导演试图完成一部影片,然而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总是打断影片的正常拍摄。其主题依然是典型的西方不可知论,导演往往用这些突发的事件来探讨“偶然”的存在,影片亦因此带有浓厚的人文气息,经得住观众反复推敲。前面过于闷骚,后面才开始给力。
      • 最后十五分钟相当精彩。制片人要戏剧,导演要reality,制片人觉得表现死亡好,因为那是俗套,导演觉得只要everything into drama就是事物的死亡了。两人最后死,导演拿摄像机当武器。7
      • 文德斯的黑白元电影,1982威尼斯金狮奖。1.探讨导演与制片人间的矛盾与欧洲艺术电影&美国商业电影间的对立。2.片头的戏中戏末世科幻片比随后的内容更引人入胜。文德斯在本片中花费大篇幅来呈现剧组及其亲友团中各色人等形色各异的无聊与疏离状态,此即为片名“事物的状态”的个中之意,亦彰显出一种对反情节、无情节的非叙事电影的追求。3.然而,意义稀零且陈旧老套的影像片段与大段看似哲理实则空洞的台词,令人全程昏昏欲睡。配乐虽好,但电影的空间并未得到充分利用。反观“安东尼奥尼式无聊”与路易·马勒同样探讨存在主义式无聊/荒诞人生的《鬼火》,本片显然与真正合适的电影化路径失之交臂。(6.5/10)
      • 最后我真是被特么给吓着了,操,吓得现在都心有余悸,操。原声真好听,整部电影也很美。寂静美——世界末日的景象,神秘的亡魂以及发疯的空气。
      • “事物与事物之间的静止关系就能制作出电影”;“人们去电影院不是去重复生活”;“现在我越来越会讲故事了,可是进入这些故事,却没有了生活,没有了生命...”
      • 黑白影像中,無論是葡萄牙的海灘,還是豪華酒店,甚至是一群人的狂歡,都顯得那麼冷清。這與[8 1/2]全然不同,在這裡,連焦慮都是凝固的。
      • 文德斯情感和思维完全沉浸于此,最后死在电影里,还是现实中?
      • 20180311资料馆重看60± Restauration 4K à partir du négatif original 35 mm, menée par la Fondation Wim Wenders. Ressortie en salles le 14 mars 2018. Distribution Les Acacias pour Le Pacte.
      • #文德斯回顾展 1、对于文德斯来说,这是一位导演对自己职业的荒谬之处的诠释,同时也是文德斯对个人表达与联系感的渴望之间的斗争的调和。 2、抗拒景观世界。这抵抗的是,1、直接的再现。2、受限于时间的叙事和认知。3、成为产品的影像。那么如何进行呢?德勒兹提出:关于金钱的影片已经成为电影中的电影或者关于电影的电影。在这个意义上已经指涉元电影。那么这样一种自反的影像让构成景观的影像成为可思考的对象,从而以最小的流动来分裂景观(影像的生产与叙事体制)。 3、倒回来讲,德勒兹援引《资本论》中虚假的流通公式——A-M-A'来阐述一种不平等交换的概念。在体制下时间就是金钱的流通,因此《事物的状态》实际上发现了摄影机与时间等值的不可能性,它所表现的“状态”应是正在形成的影片与作为影片整体的金钱之间的构成关系。
      • 闷的无以伦比,个人还是不怎么喜欢,导演也丝毫看不出才气,繁复的琐事堆积是唯一赞叹和欣赏的。
      • “电影”停止的时刻并不是胶卷耗尽的时刻,而是片中导演前往好莱坞的那一刻,于是,影片在报菜名式的迷影情结中消磨最后的时光;反倒是在此之前,拍摄的中断似乎让各种灵光闪现,各种迷人的人物让平凡的等待时光变得动人,也不必大谈创作困恼,却以那些私人的时间空间说尽电影之奥秘:当胶卷和资金耗尽,两个小女孩却拿着宝利来与超8相机乱拍,似乎永远不会耗尽,这也理所当然成为了最后举起的武器。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