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冷又饿又困#抱紧自己#。@北电 |
|
很特别的一场观影体验,16毫米的胶片拍摄北欧的寒冬采石场,画风非常的凌冽,导演自始至终也没有明确的交代片子要讲什么,不给有效的叙事信息量,给了很多肢体上的冲突和似是而非的有趣的细节。领导说男主角是小偷,白纸黑字写着,他可以滚了。工友给男主角讲了一个类似于忠犬八公的故事,为什么狗宁死不走。忠诚吗?可能只是狗不知道是非对错。在这样极端的环境里,可能男主角是那个唯一有个性和激情的活人。 |
|
在北京电影学院看的,他们专业院校使用的设备质量高普通院线一大截,音效相当震撼。全片都是维京男人的荷尔蒙,个人不认为片子在讲屌丝,而是在讲孤僻、拧巴、欲望又十分炽烈的人。在北境的冰峰里,人的情欲让天地崩裂。一种隐匿,一种压抑,一种爆裂。ps:北欧电影的视听技巧是极好的。 |
|
我身负极强的魔力,能瞬间让清水变色;掌握无数技能,用药剂自酿啤酒。习得这么多魔术,却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自学各种技巧,依然没有获得爱的能力。每天满身灰土脚步凄惶,犹如丧尸;戴着头灯深入矿底,恍如地狱。或许在母体里,我们就曾赤裸地扭打在一起。性欲是牢笼,而我是笼内那只苦守至死的狗。 |
|
基本靠氛围音乐和挺有想法的影像提气(还有比较有意思的梦境和录像带段),主人公的设定是有某方面的社交障碍吗?那段哲♂学搏斗,说“兄弟YY万字长文正在路上”应该不夸张吧。 |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很难想象这么冰天雪地黑灯瞎火的压抑环境下,本片居然遛了那么多的“鸟”,那场猛男肉搏戏,真可以写入本届北京节的重要观影时刻了。低音炮轰得全场座位都在跳动,技术上设计得相当不错哇。 |
|
将机器与人声重组成部分配乐,加上音效的震动,补足了惨白影像(白作主色调,人脸、服装)的滞感。在此之上,用黑白空间的变化与长镜头(“捉奸”、搏斗、森林开抢、落砖)着重勾画时间性,以此重塑人物生命力的动感,叙事只是截断的碎片,跟故事中说的那个故事一样,发生过,而我只负责讲完。 |
|
#8th BJIFF##注目未来2018# 7分。大奖是这部我也没想到……出身洛迦诺拿奖拿到手软的片。摄影和声音都极为出色,搏斗遛鸟那段简直文艺复兴绘画啊,音乐音效也躁得可以。就是情节实在稀薄,听说连丹麦影评人也不太搞得懂在讲什么。标放大银幕看实在是爽。 |
|
3.5. |
|
很赞 概念到位 视效到位 音效到位 调度到位 看好导演 期待下一部 |
|
人的躁动、欲望和深处的环境并没有实质的联系,断裂的关联让人探寻不到主题。 |
|
很特别,导演的拍法让我感受到了新鲜感。要溢出屏幕的粉尘,音效和配乐都很突出。[B+] |
|
凛冽是北欧电影的天然气质,极端气候令欲望的压制与爆发都推向极致,雪林里的横移行走长镜很美,兄弟全裸厮打那场emmm没有腹肌很真实了。兑酒变色、坠砖砸窗前的两处静音很好地积聚了心理惊悚。米克尔森哥哥饰演的矿主迷之有存在感。 |
|
2.5 |
|
3.5 |
|
群像出来还以为要结束了。阉割电影经验太多,看男性露三点感觉好爽。 |
|
抛开喜欢与否,看惯了常规叙事之后,偶尔看一部这样表达方式的电影,还是会眼前一亮,有一种冰冷而跳跃的美感。 |
|
森林的幾場戲除了攝影的超長一鏡到底外,用來交代主角的内心變化也很不錯。時而極度嘈雜時而過分安靜的音效處理亦能造就某種失常。一些意料之外的安排如失火的槍、模仿跟尾的橋段都營造到一種不安感。礦洞裏的一場戲,燈光和情節做了一個相當有趣的設計。兄弟赤膊打架的更是厲害。台譯「愛比雪更冷」道出主題。16厘米的粗獷顆粒感和大雪配合起來還真的酷!★★★☆ |
|
消极的人物弧光 |
|
就想到了再见瓦城。欲望的出口有很多,哪个是福,哪个是祸 |
|
不靠剧情,而是从画面和声音的复杂设置上来建立起一种冬日、工作和被隔离的环境氛围。单纯无辜的外表与难以捉摸的行为不断冲突,也有种难以沟通的感觉,16mm不错。 |
|
生猛冷酷,影像语言应是生活流却讲了太多超现实,很多镜头故弄玄虚了些。房间打斗一场戏调度惊人,两位男生也演的很拼,洛迦诺最佳男主实至名归。(北京电影学院注目未来) |
|
什么破片子,拍出来是为了截图发instagram的吗? |
|
3.5 非常奇怪的观影感受,但并不觉得反感,视觉艺术家出身的导演在整个视听设计上颇有自己的想法,音效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稍有一点过于求简和强行符号化,以致叙事缺乏必要的连贯性。但作为处女作来说已经相当见功力了。 |
|
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如采石般忽明忽暗的生活。 |
|
电影是拿super 16mm拍的 摄影美哭 几次冲突都处理得很有新意 作为长片处女作已经很棒了 |
|
摄影还行。看得想让我睡觉。 |
|
叙事过于简练,有点抽象和寓言的倾向,声效和构图值得留意。 |
|
8.0/一部卡夫卡式电影,全片被孤寂和寒冷统治着,人物不论是在开放式的户外环境中还是在封闭式的室内空间里,遭受着压抑与茫然无措的内在力量的挤压,劳动中巨大的环境噪音让发声变成另类的失语,偷窃时安插进的疯狂配乐让简单的行动充满了戏剧性,接二连三的镜头转移,让可叙述的中心处于画外,凝视的焦点的变更一面衔接着故事的脉络一面又通往更具延展性的隐喻文本中,它让叙事不是停留在了故事本身,而是创造了空间的绵延感,这无疑是诗性的。『资源』 |
|
沉郁采石场,幽深地道,无垠雪中森林,逼仄房间。在现代性和当代性上都有很丰富的意指(某些段落甚至非常贝先生?)。视效和音效非常统一,配乐相当厉害(Toke Brorson Odin)。 |
|
又一部乡村重工业工人生活考察,工厂雪地隧道噪音循环往复太压抑了,可以理解主角在这种环境下的种种疯狂行为,人在这种环境里都要异化了吧,看了一个半小时电影感觉都快要疯了,配乐很不错 |
|
7/10
《异形》系列拿来做宣传语的话是“在太空中没有人能听到你的尖叫”,此后《地心引力》也有引用,那么这部电影可以是“在底层没有人会在意你的喧嚣”。全片的音效设计太加分,卡隆在《地心引力》中将声音空间(audio space)缩小到宇航员的头盔内部,而《凛冬兄弟》则把audio landscape扩展到矿下的所有声音,噪音最直接地表达兄弟间巴别塔的建立,而更宏观的呈现出阶层的失语。有趣的事,当我认为全片冰冷的色调是要讽刺阶层差异,看到最后才发现导演并没有突出展现其间矛盾,而是细腻展现具体的一条关系线索。 |
|
丹麦电影月,高级私人影院倒时差用。开头以为是那种手持乱晃的高现实主义,后来愈发进入美术馆系统的实验风格和零叙事恣意视觉表达。 |
|
用疯癫以对抗时日 |
|
意念到位,但讲述磕磕绊绊,倒也偶尔有很干脆的剪辑段落。欧洲文艺片标配的惯病,情绪搭上了就对,没搭上就是腻歪。露鸟这事还行。 |
|
窗外是凛冽肃穆的空旷雪野,窗内是隐匿执拗的火热欲望,毫无权力的北境工人只想要简单的快乐和满足,但现实如茫茫白雪中的一声爆炸,有学枪之心却无用枪之力,林中飞奔后只能回归压抑和绝望。 |
|
导演大胆的拍摄风格,生殖器官的裸露,人性的自私贪婪,人与人的情欲怨恨,最艰难的环境与最可悲的人物,加上不间断刺耳的配乐声,主人公的卑微与渺小就浮现在眼前,结局突然戛然而止,没有清晰的故事线,但是镜头语言足以说明了一切。
“每个人的心里或多或少都有阴暗面”
|
|
北极圈美学 |
|
pussy juice。凛冬的感觉营造得不错。亮得刺眼的画面。即便有主角,似乎也是满屏的空镜头。或许有背景元素,裸看不好把握。瞬间透明变黑的液体。 |
|
中国东北籍独立导演可以考虑翻拍。3.5 |
|
男主很好的展示了屌丝令人厌恶的一面 自私自利头脑简单无能莽撞...... 摄影和音乐很加分 |
|
太多空白镜头,长镜头,静不下心来看。 |
|
3.5星 |
|
小鸟乱飞? |
|
【5/10】摄影不错,但情节实在有些薄弱,即便有肉搏戏与爆破场面,整部影片都弥漫着难以抵挡的沉闷。 |
|
@LFF, Danish low-life |
|
一定是得奖热门! |
|
神经病一样的剧情 |
|
影像的确可以,尤其不断出现的矿底追踪、窗格、雪景视角极具风格,视听远大于剧本。北欧电影特有的冷峻粗粝和生猛,全片除了兄弟肉搏一段是个爆点,其余都让人昏昏欲睡。 |
|
基本无叙事 声效和摄影出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