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俗套不过的美国主旋律影片,但却是简单的、动人的。本片由恐怖片导演韦斯克雷文导演,剧情上省略了不少过程细节,直接让音乐带动观众内心,真实故事改编,梅姨的17次提名之一~ |
|
Meryl Streep的表演把本片撑住了。从依赖男人到让男人滚开,从自立谋生到让社区重生。 |
|
大儿子把小提琴摔在地上的时候,如果在中国,这小孩肯定要挨打了。但她没打孩子,而是看到了他的害怕,对孩子坦诚自己的失败,然后把他抱进怀里,对他说:“我保证我会照顾你和弟弟,永远也不离开你们。” |
|
最让人感动的是主人公与一个腿有残疾的小女孩的对话 -You can't quit something just 'cause it's hard. -But I can't stand strong. -Well, standing strong doesn't mean just using your legs, you can stand strong in the inside.你可以选择从心底坚强地站起来 |
|
看的国配,湖边谈话可能是因为价值观的问题被公映的时候删掉了才会出现原音。怎么说呢,因为不能完全满足就要另觅他人是有点渣。教育的困难非常多,因即将演出而光鲜亮丽可与门口的小伙伴对比。我也因为拿案板上课而难为情呢。 |
|
叙事方式比较好莱坞化,有点审美疲劳,镜头倒是有几处挺让人惊喜的,这个可能是恐怖片出身的导演带来的意外的彩蛋。影片除了从头至尾一以贯之的温情基调之外,最让人动容的地方,一是女主在登上前往卡内基音乐厅的车上妈妈对她的一番话,多谢查尔斯,你才有今天,是啊,人生许多暂时看起来的困顿,其实在长远的时间尺度上,其实都是你成长蜕变的标志。第二就是女主对那个残疾小女孩的一番话,任何事情,你不能仅仅因为它很难就放弃,你要在你的内心里屹立起来。电影结尾艾萨克斯坦的出现很让人意外与惊喜,因为最近才看完他的来华演出纪录片,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时空交错。 |
|
最令人惊异的莫过于如此温情的一部片出自恐怖片大师韦斯•克雷文之手!用音乐感化生命的故事其实不稀奇,但本片实际是围绕斯特里普展开,故事更倾向于展示她的人生改变。整体比较规整,结尾的演奏十分感人。斯特里普的表演真的没得说。只是我还是觉得应该再多一些音乐改变孩子们的细节展现,不然斯特里普的人设有点断裂。 |
|
原来是真实人物改编。不知道的话感觉不免有些俗套,最大剧作上的硬伤是 老师跟学生之间的情感做的不够深,虽然穿插了教小提琴的画面,但学生们的水平提高缺乏那种自然的过渡,感觉很生硬,情节需要他们拉的好,他们到了那个时间就拉的好了。另外就是人物的成长感不够明显。跟《生命因你动听》相比的话,差一些。 |
|
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让普通人,甚至底层人,看到了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更广阔的空间。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能带给人快乐,你在全力以赴,技艺日臻完美的过程中所带来的成就感,能够影响你的一生。希望更多的小孩能有机会接触与那些日常生活无关,但能给心灵带来一道亮彩的东西。 |
|
本片获第72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原创歌曲提名。平凡的人做着看似平凡的事情,却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不平凡。常有人说,教育是一项灵魂工程,可许多老师并没有这种感觉。可回过头看看这些东哈林区的孩子们,因为看似普通的教育而避免了混迹街头,走向监狱。 |
|
佳片有约CCTV6,梅姨第12th提名Oscar,被音乐救赎的人生,好久没看这么励志温暖的大型音乐课了!记得上次还是在资料馆看的《春天花盛开》,都过去好久了,崔岷植主演的2004年老片。关于音乐,关于人生,一个倔强独立的新女性,在NY的东哈林区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神话,越往后越忍不住热泪盈眶,梅姨演的忒好了(人家还顺带学了小提琴牛人啊),这种身处逆境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实在太感人!音乐不因你是什么肤色出身就区别对待,只要心怀热爱就能勇往直前繁花盛开。她不是在教授技巧,而是在逐渐改变世人的偏见,她不光实现了音乐梦想,还点燃了无数孩子们心中的希望,让那些“音乐美术是选修课不重要”的论调见鬼去吧!最后那场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压轴音乐演出会看得人热血沸腾,卡内基音乐厅内回响着一个非凡女性的琴声,她的孩子们让她觉得此生值得。 |
|
这个故事的力量多多少少都被不同主题间的切换以及过长的时间线给分散了,可惜。 |
|
看到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在这之后坚强的带着两个孩子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自信、和真正意义的女人的故事!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片头的照片画面和音乐立刻吸引人继续看下去,梅姨演技精湛,而且很经看,我一直觉得她很漂亮,哪怕现在已经年过六旬。 |
|
故事很简单但是却很感动。音乐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能给人以安慰和力量。一个以丈夫为中心的女人,最后被丈夫抛弃,被最好的朋友背叛,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脆弱的,敏感的,受伤的女人,在她最需要得到别人安慰的时候,她为了生活逼着自己去接触社会去工作,被轻视,被排挤,被讨厌都没能打退她对生活的坚持。坚强是怎样炼成的?是每天能早起给自己和儿子做早饭,上班认真工作,下班做家务带孩子,周末带孩子出去玩,不放大自己的情绪,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是坚强! |
|
坚韧源自性格也出于生活的无奈,最大的困难也许就是战胜自己,如果女教师最初没有说服自己找到这份工作而且需要这份工作,那么后来面对家长的质疑以及被撤资的困境放弃是想象得到的,因与果是这么玄妙的关系。 |
|
最后的卡内基演出是亮点。神服MS,小提琴您老这么快就学会了! |
|
罗贝塔的教育方式和孩子们对她的认可挺反常规教育的,但这也很可信,老师确实需要一些很特别的不可言说的魅力;罗贝塔拒绝布莱恩的设计也有特别之处。至于故事走向,过分好莱坞的部分,就乏善可陈了。 |
|
感觉还不错~~~
是某次英语课上看的~~~~
还写了观后感~~~ |
|
「You shouldn't quit something just 'cause it's hard.」「What if Arthur Ashe's mother said he couldn't play tennis because it's a white man's game?」「They think that music isn't important for our kids. But they are wrong, and they're gonna get a big fight.」 |
|
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get不到这种类型的励志片了 |
|
7.3 / 可以看得出梅梅在90年代对于市场的妥协做出更多了,流水账作品没少拍,不像80年代时对于艺术片的猛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哪个角色哪个影片,她都能完美驾驭,可能多多少少会使用自己的台词手势技巧(看多了 平时现实跟别人聊天都快被梅梅的手舞足蹈讲话方式传染了😂 |
|
某坞真有钱,最后卡内基大厅的豪华卡司 |
|
这电影放到一个小时我觉得已经差不多了,会拉小星星就可以了,怎么还有一个小时呢?没想到最后是在卡内基谢幕!教育事业以及爱学生的老师真的很伟大啊。 |
|
妹想到拍恐怖片的韦斯·克雷文拍了这么一部治愈的片子,浓重配色和景别选择之类还能看到些恐怖片特质,倒也让暖、平风格为主的好莱坞治愈题材有了不一样的观看趣味。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音乐家出镜客串。斯特里普是绝对叙事核心,被丈夫抛弃的女人拉扯孩子重入职场,以临时工身份给小学生开一扇音乐之窗,最后靠举办音乐会筹款保住职位。剧情在家庭和校园两边反复横跳,戛然而止的新恋情、前途未必的相亲缘,斯特里普把离婚女人的应激、数年后的淡然演绎的很好,俩儿子为她约会打赌之类设计也起到调节气氛作用;学校那边,与女校长可以摔门而出的职场友情,各色孩子们自然的表演(教小提琴的女教师也有类似中国老师的严苛手段,这是角色新颖之处)。开音乐会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很政治正确。后半段天降一个女记者帮她解决所有困难,这个设计未免太理想化了 |
|
很平庸的套路之作,无论是剧情还是梅姨的演技。 |
|
让梅姨来演这么一个独立坚强的女人真是太合适了。年轻的时候真漂亮,标准的英伦气质女王范儿。 |
|
2001.4.27 红旗剧院 |
|
梅姑怎么这么多才多艺的 居然还看到葛洛丽亚伊斯特凡 爽爆 |
|
不敢相信这时候梅姨都50岁了,看起来也不过才30多岁而已。女主是个失意的弃妇,为了丈夫和孩子牺牲了青春和事业,结果最后却落得丈夫和闺蜜背叛,幸运的是她还有个坚强的母亲和好朋友帮助重新找寻事业。影片其实也反映了美国公立教育的情况,以及黑白种族对立,其实我觉得与其说种族对立,更像是贫富对立,富人区和穷人区简直就是俩世界。其实这也感觉和国内的大女主片套路一样,女主离婚后马上就有一个忠犬接盘侠,不算艰难就又找到工作,一大班小屁孩儿,毫无经验的女主居然一节课就能降服,这理想化色彩太重了吧。而所谓对教育局的抗争我觉得很苍白,只问一个问题,经费从哪来呀? |
|
大学时电影巡展看的啦,那时候很穷。因为有提琴,忍不住去看了。似乎是为了一种纪念! |
|
一个把职业和爱好放弃,嫁给了海军的女人。得知丈夫和朋友私奔后,毅然决然的带着两个孩子回了娘家,在那她找到了工作,也找回了自己以前的那份热情。把音乐带给了很多人 |
|
从女主人公处理感情危机开始,故事分两条线平行叙述女主人公的个人生活及教学事业。影片的终极问题在于阐述人生的意义。真诚的社会扶助正能量,缔造卓越。 |
|
已婚女人的三道坎儿,
第一是离婚;
第二是孩子;
第三是孤独。
怎么办?
1999年的电影《弦动我心》给了一个真实的答案。
工作,哪怕是一份临时工,只要能坚持干10年,所有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 |
|
VS霍兰先生的乐章 |
|
一个女人总要像小提琴的弓那样柔软但坚强。很质朴的一部片子,虽然不算是完美,但确实演绎出罗贝塔这样一个普通但血性的女人浮浮沉沉的一生。 |
|
提琴拉的有模有樣~~咩哈哈 |
|
爱情与家庭戏还是多了些,削弱了教育主题,不过作为一部讲述女性独立与教育成长类的电影还是不错了,尤其是梅里尔·斯特里普的表演更是影片质量的保证。2012.质性研究方法课 观 |
|
梅姨太牛逼了!演啥像啥!而且故事好感人,小提琴好好听!我哭了好几次。 |
|
轻松优雅的音乐片和梅姨非常搭,但没想到导演竟然是韦斯·克雷文!想要对抗命运,无论男女,首先还得自身硬。 |
|
标准的美式励志,女性独立、儿童教育,再加黑人区问题,都算套路吧,中段故事线一度在平淡和混乱之间徘徊,还好结尾掰回来了,最后的演出很动人。 |
|
回忆起了我的小提琴梦, 和我的启蒙老师 |
|
电影里关于婚姻的看法倒符合现在大家对婚姻的看法,超前。电影主题偏美国梦,教育者还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感谢查尔斯这个点也很棒,好莱坞电影的剧本、人物刻画的都很棒! |
|
在2011-12-18年,我在douban上记录了我想看这个电影,今天2015-03-27,在美国德克萨斯我看了这个电影。虽然早已忘记了自己为什么想看。。。。 |
|
美国盛产励志片。但当看到一群孩子在不被看好的目光中顺利演奏完成,我也想起了我的小提琴梦想。 |
|
剧本不够强大,或者说够强大但是美国人又拍俗了,视角总是显得有点做作和浮躁,不够踏实。不过,梅丽尔演的非常好,各种可爱。她真是,非常懂得积攒观众缘啊。演的很赞,五星全给梅丽尔。 |
|
戏里戏外的动人的不是真实改编的女教师敬业史,而是四个月梅姨把琴学成这样啊,我应该去死一会儿了…还有joy真的英音好重。。 |
|
真实事件改编的励志影片,故事讲得老套且略有硬伤,但是挡不住音乐的温暖魅力和梅姑的动人演技。 |
|
五位主要女性角色都很出彩,特别喜欢Angela Bassett那个劲儿。片头有很多梅老师和自己孩子小时候的照片😊 |
|
这就是90年代优秀的好莱坞影片该有的样子,怀念那个美好的时代。梅姨的表现无懈可击,没有她演不了的角色。“学小提琴,让我儿子考上了医学院”,这句话印象太深刻了,艺术教育太重要了,可是这是咱们国家最缺少的! |
|
221106看过。不论是音乐还是生活,你所坚持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谢谢你妈妈-别谢我,要谢就谢查尔斯-为什么要谢他?-要不是他离开了,你也不会有今天-很有意思的对话。我喜欢女主总是以笑容面对一切。ps.99年的真实故事就已经告诉我们远离男人会过得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