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长度对喜剧片的影响。即便有萌呆小火车和惊险大瀑布还是觉得基顿的长片悲壮感略强。以前他总是笨拙地出现在镜头前,对危险的降临后知后觉。这里他过早地意识到了敌人的存在,于是表现得反而不像被命运眷顾的打不死的小强而像一个真正的孤胆英雄了。最后婚礼一幕满身藏的枪算才是回归了从前的基调。 |
|
更多是重複元素的運用(火車的危機,將軍號的前奏,小船激流遇險),最好的劇作資源是在封閉空間裡,要怎麼不被趕出空間以免被槍殺,其實是可以發展成後半的核心懸念所在,不過以基頓的性格,怎麼會甘心沒有大場面的運作,瀑布救人一場無論從想像力還是視覺效果都太厲害了 |
|
早期的蒸汽火车真是萌物啊,比名副其实靠双腿儿刨的“自行车”还带感,不仅会脱轨还会脱轮儿,小狗慢跑着就能跟上,遇到毛驴儿得自己下去扳道,烧柴的锅炉都能当烤箱来烧菜…… |
|
基顿你真的玩命拍,最后的漂流瀑布真的担心被暗石撞到出什么意外,太拼命了基顿!!没有特效的年代就只能靠布景(视觉欺骗)和个人特技,这也是基顿电影的最大看点(大场面、个人杂技表演、单纯不具有社会性质的主题表达、冷面忧伤和小个子的喜剧效果、身边任何东西都可以当作道具)。//从开头相识的脚踏自行车、脱轨萌物火车、正在钓鱼突如而来的瀑布(这个绝对是华彩段落!太意外了还成功让敌人没发现自己!基顿好会想!)到复仇段落的待客之道、女装大佬、马尾巴的淑女(这个实在惊喜笑死)以及最后的瀑布救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婚礼,还有和解之后的掏枪!!!本来都和和美美,阿爸阿哥都放下枪接受你了结果你一茬接着一茬的掏枪出来放桌子上!气氛都没了!哈哈哈哈笑死我了! |
|
火车历险、高空攀登、瀑布漂流,基顿玩疯了,太欢乐了!!! |
|
如果说查理卓别林是伟大的现实主义喜剧大师,那巴斯特基顿无疑是属于浪漫主义的那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大坝爆破的壮观,瀑布营救的惊险。这些难以想象的镜头,一次又一次颠覆着人们对于默片的认知。小诙谐,大震撼,冷面笑匠,拼命三郎,这就是基顿。 |
|
基顿的故事永远是为了心上人而披荆斩棘,鲁莽可爱。瀑布那段惊险重重,现在看起来也是刺激又诙谐。此外就是,基顿真的很喜欢火车啊轮船啊这一类的设计。。 |
|
表面上看是基顿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实际上大相径庭。中段Willie McKay在Canfield家引发的种种笑料,其背后的实质是规则的更替,即由绝对的死转为绝对的生。有了这个规则,之后的所有追逐戏才能被观众愉快地视作一场猫和老鼠的喜剧,而不是一个悲剧的逆转。 |
|
5.0 終於補足了兩年前沒看完的遺憾...說到自由誰都沒Buster Keaton厲害 火車分軌/ 瀑布上的雜技...簡直帥呆了....從一出場開始騎車就各種賣萌...誰會不愛他啊!整個故事音樂也那么好聽,既能讓人輕鬆看完,節奏控制的有緊有慢,技術甚么的也沒甚么好挑的...突然好想知道基頓說話的聲音是怎么樣的.... |
|
75mins//被拆解的罗茱 但重点不完全在爱情上 更好笑的是康菲尔家待客之道的设定//基顿真的浪漫真的玩命 在他的电影里他似乎可以永远为爱人刀山火海千难万险在所不惜 |
|
那自行车、那火车、那隧道、那一发子弹的手枪、那穿着裙子的马、那...那瀑布... |
|
笑料不够密集有趣,倒也不失轻松愉悦。结尾处瀑布一节足够惊险刺激,尽显基顿玩命之本色 |
|
火车情怀再起,颠簸中酝酿深情,瀑布惊险万分,生死间锁定终身;在不同的场景里,基顿的才情与胆识依旧,只是影片整体的惊喜感不如以往。 |
|
波德维尔像是更喜欢这部。环环设计的场景,前一幕铺垫下一幕,兜转好大一圈,到了尾声,前边场景再一次起作用。身处险境而不自知,限制视角真是喜剧的金钥匙。基顿把火车玩得风生水起,替《将军号》把车身开到了车头前。待客之道的情境设置使这样的表达成为可能,辅助了爱情也化解了世仇。 |
|
电影前一个小时,都是好来污这个自以为高明的烂车头,载着基顿行驶在七俗八翘的叙事破轨道上,笑点还不及路边的家暴狗男女。等基顿换上女装后,才勉强驶入基顿的二流水平小轨道,看点还不及穿上裙子的俊马~ |
|
场面调度十分出色,基顿在里面设计了很多视觉母题,比如男主的矮帽子,路边吵架的夫妇,康菲尔家墙上的绣花壁饰,甚至是水(无论是瀑布还是雨水),这些重复出现的要素增强了全片的统一性,还顺便节省了叙事篇幅,足以看出基顿在喜剧方面的造诣之深。母题的变化可以产生一连串的笑料,前半部分有一组笑料就以铁轨为主题。撞歪的铁轨、被驴挡住的铁轨、弯曲的铁轨等不仅衬托出男主的漫漫归家路,还令观众无法不会心一笑。最复杂并且最精准的母题当属“钓鱼”。男主一开始在河边钓起一条小鱼,随后被一条大鱼拖回河里。影片后半部分,康菲尔在悬崖上放下绳子将男主钓起,却又随着男主双双落入水中。景深镜头的使用可以同时呈现出两三个事件,火车分裂的那段达到了紧凑的剧情结构及非限制性叙述的效果,背景的男主朝前景的康菲尔走来时还能制造悬疑的气氛。 |
|
(8/10)看似俗套的《朱罗记》外壳下,却有相当个性化的演绎方式。片中有很多捧腹的片断,比如那句“把绳子给我,我要把山下遇险的仇人救上来,然后一枪毙了他”,不忘报仇原则233……也有让人震撼的画面,基顿要救一个被丈夫家暴的女子,谁知却遭到夫妻俩“一致对外”…… |
|
①基顿总能利用身边的一切工具制造笑料,无论是摇晃的火车还是没有轮子的自行车。有时,他只需要一个帽子,就能惹人发笑。
②标准的三幕剧结构:第一幕发生在火车上(有公路片的味道),一些细碎的有趣场面为《将军号》奠定了基础;第二幕发生在世仇家族的豪宅中,基顿一边忌惮着仇家的死亡威胁,一边维持着自己的绅士风度;第三幕将场景挪到了户外,基顿的即兴发挥和一些魔术戏法让徒手攀爬、激流“冲浪”、瀑布救美等段落显得格外惊险刺激,这样的精彩时刻来得有点晚,但绝对值得等待。
③背景设定为19世纪的美国,依托于两个真实存在的世仇家族,引申出一段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结尾还为莎翁的戏剧改写了结局。以今天的目光看,编剧们也挺“后现代”的。 |
|
最后基顿挂在大瀑布边上,眼看女主从瀑布顶端滑下来,他靠着绳子猛地荡过去,在半空接住女主,再把她放下,让人联想到了杂技空中飞人。这也许是基顿在电影中向他早期的杂技生涯借鉴的最明显的一次表示吧。其实作为客人留在家中就不能被杀这个噱头很搞笑,可惜基顿没有展开,不然这个段子可以很搞笑才对 |
|
太有意思了!最后跟老丈人握爪后掏十几把枪我笑到打滚2333看了无数世仇家庭子女虐恋故事,这23年的鼻祖更打动我。狗狗绕着马车跑来跑去,后面才看懂是嬉皮的讽刺,又让我想起童年最爱《罗宾汉》里啃手手的娇气老虎国王。还有长相俊美的基顿身手不凡,翻山越岭救爱人,惊险又浪漫,最重要的还有仅靠肢体、音乐就能自如传达的幽默。他俩在车上颠不颠的依偎,迷糊回神被轰得灰头土脸,这种灰扑扑的伪小丑妆现在都做不出这么自然的.....甚是可爱。 |
|
Wonderful Keaton! |
|
用爱化解仇恨,这就是我们的巴斯特基顿!
占大量戏份的火车戏完全是《将军号》的前身,波浪铁轨、火车变轨脱轨、坠河都足够经典。除此之外,巴斯特的每一个动作设计依然如此自然并精准地击中笑点,实在是天生的喜剧大师!
#巴斯特基顿诞辰126年#每年今天都要怒夸一波才行。 |
|
基顿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各种欢乐各种笑料,好在这是个喜剧结局~ |
|
哈哈哈哈哈哈哈太可爱啦!狗比火车跑得快~ 给马穿上裙子 遮起阳伞就是一淑女!进了你的家就是你的客 要团结友爱!不许动粗!◉‿◉ #2019 053 viaTencent |
|
手枪好萌啊。。。每开一枪都要重新上膛,萌死了。。。。我是怎么了。。。 |
|
8.3/10。①19世纪初,两个世世代代仇杀不止的家族。电影讲述了男主与世仇家族的女主之间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不过是圆满版本:男女主有情人终成眷属+家族世仇化解。②出屋即死(屋内有待客之道的保护伞,出屋就被杀)那段男主尽力留在屋内的各种求生欲和不自然颇有笑果。除此之外几个零星的笑果也不错(如撑伞挡泄洪、穿裙子的马、结尾男主卸下一堆枪)。③高潮那段的悬崖攀登、瀑布漂流、瀑布边救美极其惊险刺激。④火车历险那段各种点子不错(如颠簸轨道上的过山车、过隧道众人一脸煤灰、火车分节行动),可惜执行起来不怎么搞笑。⑤节奏较拖拉;笑点水平不够高不够多;一会儿悲情正剧(如开头)一会儿喜剧一会儿惊险动作片,气质断层较严重。 |
|
1923年拍的1830年,两个一百年真是梦幻般。火车旅行,让人觉得他是个呆板的好人,做客逃生,让人觉得是个值得同情的倒霉蛋,然后,没有任何过渡的,一条大河里,漂流逃生救人!居然身手也不错。这是个疯子!也是个天才,“同卓别林一样成功的创造了同内心感情状态相适应的视觉形象。”amazing |
|
【B】比将军号好看惹!马屁股那里笑死我了!女主角掉到河里,掉到瀑布里,妆都不掉的!神奇耶! |
|
巴斯特·基顿才是真正的“特技狂人”!
默片喜剧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基顿每次都会在电影里为了心爱之人赴汤蹈火,也算是纯爱战士。
每次看默片都能看到很多东西的早期形态,比如自行车、火车,就特别有趣。而这部电影前半部分基顿又玩起了他钟爱的火车,看着铁轨可以直接被手动拉变形,真的惊呆,感觉那时候的火车随时有散架的可能。
最精彩刺激的自然是瀑布救人那段,最后的荡秋千式救人完全是高难度的杂技动作了,也太强悍了,不佩服都不行。
唯一遗憾的就是所谓的“待客之道”这个概念没有被充分利用,应该靠这个点制造更多更集中的笑料,小狗那段是挺好玩的。
emo的时候看一部基顿,心情就会好一些。 |
|
缺乏特效保护的内会儿这当演员确实是件挺危险的行当。 |
|
前半截几尽睡着,没有将军号来得精彩,最后的追戏绝对是经典,要知道那时候是没有电脑特效的,瀑布救人太精彩了 |
|
家族世仇,上一代的恩怨和下一代的爱情,某种程度上这故事可以看做是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改编,当然格调是迥异的。基顿少不了他的远景装置,场景从破屋、豪宅,草地,山川,湍流,瀑布,悬崖,设计可谓匠心独到,场面调度一直紧凑。有别于卓别林的现实主义,基顿的浪漫主义更为纯粹更显情趣。坐火车脱轨和超车、骑自行车、夫妻吵架,炸水坝的钓鱼,悬崖追逐战,瀑布英雄救美,还有最妙的仇家里的待客之道,最后抱得美人归,首尾呼应“爱人如己”,哈哈哈真的太可爱了。8.5 |
|
基顿和妻子合作珠联璧合,把19世纪美国两家族世仇的故事拍成了喜剧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虽然前半段看完全是悲剧,火车道具的运用极具创造力,当然最后瀑布那场戏更是惊世骇俗,虽然看得出来基顿千钧一发接到的爱人其实是个人偶道具,妻子也是全程替身,但能搭建这么宏大的背景也算是《将军号》的预演了 |
|
7。火车上和后来的将军号有点像,瀑布救人那段很奇怪怎么拍的。 |
|
love keaton's story, i am so amused and excited hmhm :) |
|
钓鱼那段太搞笑了,如果是我我也不确定是跳还是不跳,毕竟有鱼上钩了,谁有能想到是那么小的鱼仔 |
|
both火车、妹子都和基顿超配。只有这家伙能把仇恨戏玩这么搞笑还一点不夸张。终极复仇方式,爱上并娶你的女儿! |
|
哈哈,一会儿火车脱轨了,一会儿过隧道脸被熏黑了,一会儿直接车头分离……
马屁股带裙子打伞,绝了,跟星爷的如花回眸有的一拼。
最后火车逃亡,车头再次分离,车翻进河里竟然当船划,哈哈。
荡绳子接女主也是牛了。人家一家人一人一把枪掏出来,你还掏个没完了,哈哈
不过话说,为什么女主家的男人都那么高啊?男主好小巧。
这是我第一次看默片,也是我迄今看的年份最早的一部片子,23年,天啊!
这不就是喜剧版罗密欧与朱丽叶嘛,爱上仇人的女儿。最后生动诠释了化干戈为玉帛。
不过我不喜欢喜剧,所以不太喜欢,不过确实笑点挺多的。 |
|
万水千山,让火车带着你的爱和悲哀归去。 |
|
1923年,铁道有《将军号》雏形的感觉。基顿各种高难度危险动作,小朋友们不要模仿。马穿裙子,走路一颠一颠的,是要笑死人么!看得各种神清气爽。 |
|
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故事 猫捉老鼠式的追逐 基顿钟爱的火车 还有那瀑布惊险高难度作业怀中抱妹杀 以及一如既往的基顿式happy ending |
|
火车真萌像玩具一样。瀑布杂技真绝 |
|
開頭的火車戲在將軍號中發揚光大,羅密歐式的故事雖然不太出彩,但場面的驚險和詼諧都很難得和大膽。 |
|
动作戏和喜剧桥段都相当出彩,可惜最大的不足在于整部作品的情感内核很弱,以至于三幕剧基本各自为战,而且第二幕最重头的“待客”戏份也没能挖掘出这个场景设定的所有潜力。 |
|
整整一百年了啊,仍有很多笑点和看点。
love is always an accident and an accidental factor |
|
8.4/故事有点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鸿门宴》啊。基督教义:Love Thy Neighbour as Thyself. 笑点不够低但设计很有趣:先是足驱脚踏车、破烂蒸汽火车、钻洞熏黑脸、脱轨后到站精准刹车,吵架的路人夫妇、填一次打一发的火药枪、炸坝取水、穿女装、女装靓马等都是做了好了掩护。最后惊现的特技场面一来就是好几场:悬崖双人蹦极、湍流勇退,临崖一跃更是致命浪漫。最后三人夺门而入掏出手枪,对面牧师致辞一对新人的画面则是幽默感十足。 |
|
很多地方应该是带着对美国南方习俗的善意讽刺,瀑布救美完全就是在玩儿命 |
|
库斯图里卡的《生命是个奇迹》中的自杀驴,火车进桥洞的镜头,结尾的飞床是在向基顿致敬或借鉴吗?(基顿的《船长二世》出现了类似飞床的桥段) |
|
一部“无需向现代观众道歉的无声电影”。对于喜剧电影类型而言,这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将插科打浑小心地整合到一个非常连贯的故事情节中。其中包括一台早期的蒸汽机车,马车,传统美国人的“好客”风俗等,广泛的河上漂流的外景也是后来同类题材的先驱,这与该时代通常的打闹喜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
太好看了,這都快一百年過去了依舊不過時,找回了小時候看卓別林的那種樂趣。卓別林討喜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長相和打扮,而基頓完全就是「冷面笑匠」,所有讓人捧腹的部分都來自於節奏的把控、情節的安排和演員的表演。最後驚險的段落,明知是人為,基頓的靈活又笨拙的表演還是會完全把人吊住,銀幕的魅力無語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