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没有死那么早,太好奇到了50,60年代,爱森斯坦会拍出怎样的电影来。 |
|
这片我硬撑着看完。 |
|
有色的几段绝赞 |
|
表演、摄影剪辑风格和第一部一脉相承。而且更加变本加厉。个人不喜这种严重舞台剧风格的夸张表演和沉闷剪辑。最后的彩色画面倒是很亮。 |
|
8.8;死物 |
|
还行,其实我看不进去这类片子。快进看完o(╯□╰)o |
|
+ |
|
到了本集,爱森斯坦进一步加强了影片的舞台感,同时对于面部特写更加痴迷,画面表现依旧夸张。伊凡雷帝到了本集中变成了独断专行而孤独的统治者。(那个“同志亦凡人中文站”,爱森斯坦拍完本片后被苏共批评,往后一直在教书写书,什么时候充军西伯利亚了,真就硬编是不是😅) |
|
神!早了十年!漸層 ... ? |
|
反正我啥也不知道,节奏也不能当普通电影看,就看演员和造型和画面还是很享受的。。看见短评说跟史实毫无关系,那我是不是白看了。。不过我看片就因为墙头在我都不知道是啥的音乐剧里演过这个角色(配角),反正音乐剧大多也是魔改,认造型就好XD 说起来舞台剧化妆真的厉害,本身一点都不像,搞出来就是很像,以至于我一个文盲历史盲在美术馆见到伊凡雷帝的画像一眼就认出来了哈哈哈哈哈 |
|
我是说第二部的上映时间和第一部怎么会差十几年,看了资料才知道本片于1946年就拍摄完成了,因为某些政治上的原因,本片曾被苏联共产党中央禁映,直到1958年才允许上映。后面有一段是彩色的,是染色的吗,感觉有点多此一举。虽然这第二部貌似评价更高些,不过其实我更喜欢第一部些。 |
|
绝对的视觉享受 |
|
就像这部影片大大超越了斯大林当初给定的政治任务一样,它的内容也远远超越了只会将它和批判/歌颂独裁联系起来的众多垃圾评论。好的艺术,就算是政治任务或者主旋律,也能不朽。 |
|
斯大林要求的命题作文,拍俄国历史上第一位沙皇,结果被爱森斯坦拍成了宫廷讽刺剧,难怪后来会被充军西伯利亚。第二部开始炫技了,故事性也强了很多,突然变彩色真是神来一笔。 |
|
没有看到爱森斯坦拍完《伊凡雷帝》(第三部),可为一恨。再也没有一个导演把权力的精髓拍得如此刻不容缓容不下半点仁慈了。在第二部中,我们可以看到被所有人抛弃的伊凡在生命中历尽邪恶,却在邪恶中渐趋疯狂。他果真胜利了吗?他捕获得只不过是胜利的幻影。在第三部,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他的可怖及毁灭。我想给斯大林同志打一个电话,不知道他会不会这样认为。 |
|
声画不同步...我受罪死了喂~ |
|
第3300部。神了。蒙太奇学派之精髓全在这一部电影之中。整个又癫狂又豪迈又中二又悲情的影像哦~~~爱森斯坦神了。 |
|
制一国人更难
|
|
89/100 #FIFF24# “凯撒必须死”。群众与统治者之间的“诡异关系”。用类似于室内莎剧的形式来表现,有近乎爆炸性的视觉风格和剪辑节奏,在表现主义风格角度上更凸显了人物面部的面貌,采用了一种自下而上的打光方式,仿佛恶魔的逐步现身,由血性将黑白染成了暗红色。 |
|
当当 |
|
我不是很喜欢里面彩色片段的插入,破坏了原有的美感。 |
|
8。统一独裁内外困,光影奇效戏剧风,显著差异之前片,看到一半又彩色 |
|
the power of both eulogizing and criticizing the regime by pure images. |
|
情节细节已经忘了,感觉表演很戏剧化,非常多的人物表情脸部特写,这点在中国56年代的革命电影充分的学了过来。电影里一段人工彩色片段在当时应该算是大片级了。 |
|
第二部是个飞跃... |
|
没有什么比这部电影对“沙皇”的阐释更准确了 |
|
看完无感,看过留爪 |
|
变色。。 |
|
真实暴君现形记 |
|
可以说俄罗斯的秦始皇 |
|
这个中段好好的怎么突然歌舞片起来了? |
|
“一个君主可能的话应该行善,必要的话也可以作恶”,最后一帮农奴组成的近卫军簇拥着杀光了亲朋挚友的斯大林同志哦不伊凡雷帝,令人胆寒。宴饮段落的色彩令人难忘。 |
|
@FA |
|
希腊悲剧 |
|
URSS / 1943 / 186 min / DCP / VOSTF |
|
Anthology无字幕版 |
|
还没有这个荣幸看完,有机会补完吧。 |
|
比第一部还要好,更加紧凑,就是音乐有点多 |
|
当初看《伊凡雷帝》第一部和第二部的年份,中间相差14年,后来知晓是被禁了。第二部的服化道依然精致,光影很漂亮,剧情有点无聊。一下黑白一下彩色,不如一黑到底。01:25:52,mkv,593MB。豆瓣8.2,第1714人评分 |
|
视音频匹配+英字>视音频错位+汉字;那么长的袍子,真拉风啊 |
|
风格化一如前作 |
|
#FIFF#第二部不是主旋律了,第二部变讽刺片了。配乐依然满到爆,耳朵已聋,炫技而已,情节虽然比第一部好些,但依然太弱。 |
|
比 part I 好多了 |
|
酷但无聊
后面换彩色毫无必要 |
|
异族之血,帝国谣谶。彩色筵席时镜头重新回到“群众”,却已面目全非。 |
|
对人物脸部的特写被运用到了极致,伊凡的脸部表情在光线的照耀下更有一种恐怖的孤独感,被投射到墙壁上的前景更是显得巨大,给人一种空间的强烈压迫感。 |
|
看到一半又彩色 |
|
戏剧性更强了。。 |
|
950|3.5,评价同第一部,黑白变彩色是亮点。 |
|
作为一个剧情党,完全看不懂, 找了下材料
https://www.imdb.com/title/tt0051790/plotsummary?ref_=tt_stry_p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