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奥菲斯 Orphée (1950)

    最近更新: 2024-05-18 HD
    • 主演:让·马雷 / 弗朗索瓦·佩里埃 / 玛丽亚·卡萨雷斯 / 玛丽·德亚 / 亨利·克里梅约 / 朱丽特·格蕾科 / 罗热·布兰 / 爱德瓦·德米特 / 保罗·阿米奥 / René / Worms / Raymond / Faure / 皮埃尔·贝尔坦 / 雅克·瓦雷纳 / André / Carnège / 克洛德·莫里亚克
    • 导演:让·科克托 (Jean Cocteau)
    • 编剧:让·科克托$$$Jean Cocteau
    • 分类:爱情片
    • 地区:法国
    • 年份:1950
    • 更新:05.18
    • TAG:法国,JeanCocteau,法国电影,超现实,让·科克托,黑白,让·谷克多,Jean_Cocteau,奇幻,CC
    • 别名:奥菲斯三部曲之二:奥菲斯,Orpheus,奥菲斯
    • 片长/单集:95分钟
    • 豆瓣评分 8.4 (1258票)
    • IMDB评分 7.9 (13,716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97%
    • TMDB评分 7.57 (热度:9.43)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法国电影《奥菲斯》的免费在线观看,《奥菲斯》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奇幻,剧情,爱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4分,有1258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剧情梗概:奥菲斯是一名成功的诗人,有一次看到咖啡馆外另一名英俊诗人被车撞死。一位神秘公主向他示范如何让撞死的诗人死而复活,后来又让自己的司机送他回家。奥菲斯回家后全然不顾周围的事情,连妻子被杀也惘顾,一心从收音机接收神秘信息,并潜心创作诗歌。司机怀疑是公主觊觎奥菲斯才杀害他妻子,于是他跟奥菲斯一起穿越镜子,到另一个世界寻找公主和他妻子。本片中死亡的形象(即公主)跟《第七封印》齐名,里面融入了纳粹的元素。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奥菲斯[中文字幕].Orpheus.1950.1080p.BluRay.LPCM.1.0.x265.10bit-DreamHD 详情
      奥菲斯[中文字幕].Orpheus.1950.1080p.BluRay.LPCM.1.0.x265.10bit-Dream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domp4]奥f斯.1950.BD1080p.中文字幕.mp4 详情
      [domp4]奥f斯.1950.BD1080p.中文字幕.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Orpheus.1950.FRENCH.1080p.BluRay.x265-VXT 详情
      Orpheus.1950.FRENCH.1080p.BluRay.x265-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Orpheus.1950.FRENCH.1080p.BluRay.H264.AAC-VXT 详情
      Orpheus.1950.FRENCH.1080p.BluRay.H264.AAC-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Orpheus.1950.1080p.BluRay.x264-CiNEFiLE 详情
      Orpheus.1950.1080p.BluRay.x264-CiNEFiLE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字幕1 字幕2
      Orpheus 1950 1080p BluRay x264-CiNEFiLE[6.56GB ] 详情
      Orpheus 1950 1080p BluRay x264-CiNEFiLE[6.56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奥菲斯[中英字幕].Orpheus.1950.1080p.BluRay.LPCM.1.0.x264-DreamHD 详情
      奥菲斯[中英字幕].Orpheus.1950.1080p.BluRay.LPCM.1.0.x264-Dream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奥菲斯[中英字幕].Orpheus.1950.1080p.BluRay.LPCM.1.0.x265.10bit-DreamHD 详情
      奥菲斯[中英字幕].Orpheus.1950.1080p.BluRay.LPCM.1.0.x265.10bit-Dream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Orpheus.1950.1080p.mkv 详情
      Orpheus.1950.1080p.mkv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Orpheus.1950.FRENCH.720p.BluRay.H264.AAC-VXT 详情
      Orpheus.1950.FRENCH.720p.BluRay.H264.AAC-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Orpheus.1950.FRENCH.BRRip.XviD.MP3-VXT 详情
      Orpheus.1950.FRENCH.BRRip.XviD.MP3-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Orpheus.1950.iNTERNAL.BDRip.x264-MANiC[rarbg] 详情
      Orpheus.1950.iNTERNAL.BDRip.x264-MANiC[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剧情梗概:奥菲斯是一名成功的诗人,有一次看到咖啡馆外另一名英俊诗人被车撞死一位神秘公主向他示范如何让撞死的诗人死而复活,后来又让自己的司机送他回家。奥菲斯回家后全然不顾周围的事情,连妻子被杀也惘顾,一心从收音机接收神秘信息,并潜心创作诗歌。司机怀疑是公主觊觎奥菲斯才杀害他妻子,于是他跟奥菲斯一起穿越镜子,到另一个世界寻找公主和他妻子。本片中死亡的形象(即公主)跟《第七封印》齐名,里面融入了纳粹的元素。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5 IMDB 8.0 超清
      1962
      剧情片
      意大利

      八部半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世影史:这部电影是费里尼之前所有电影的集中,也是他之后所有电影的源头,它通过一个隐喻性的“故事”,讲述了一个电影导演的创作危机和生活危机。闪回、幻想和梦呓被大量穿插在电影里,人物的内心状态直接地呈现在银幕上。回忆、幻觉、想象以及梦境与现实的片断交织在一起。
      • 看不懂,惭愧
      • 好吧,我承认我是为了看《九》,才把这部如雷贯耳但注定看不懂的意识流神片翻出来膜拜一遍。看的过程实在很挣扎很痛苦。完全听不懂的语言真是没有安全感。直接导致我看片过程中坐着睡过去——喝咖啡——歪着睡过去——出去洗脸——趴着睡过去——开窗吹冷风……唉, 我承认我完全没有文青素质!
      • 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者之一
    • 豆瓣 8.3 IMDB 8.0 正片
      Körkarlen
      1921
      恐怖片
      瑞典

      幽灵马车

      Körkarle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很喜欢这个故事
      • the long road back to my original cinematic fetish
      • 死亡
      • 瑞典人真是热衷于和死神讨价还价
    • 豆瓣 8.6 IMDB 7.7 正片
      La montaña sagrada
      1973
      剧情片
      中国大陆

      圣山

      La montaña sagrad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它让其他电影看起来像弱智
      • 这……简直就是为了齐泽克拍的
      • 著名 tripping 影片之一。都说每个人的一生该用一次LSD,配着这个片子看,有趣的经历。
      • 邪典电影系列。不愧是传说中的视觉实验,整个过程看的我瞠目结舌,从探山队各自人生的篇章开始我就放弃了对电影隐喻的解读,因为我知道这注定是一部佐杜洛夫斯基自己的电影。更加为他没有拍出《沙丘》感到遗憾了,如果《沙丘》是以这样的方式呈现那应该会是惊人之作了。结尾打破第四面墙是神来之笔。
    • 豆瓣 8.1 IMDB 7.3 丹麦语高清正片
      Gertrud
      1964
      剧情片
      丹麦

      葛楚

      Gertru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在处理场面上和斯特劳布-于耶等人共用了许多相同的形式、方法和原则。双人镜头用到最大化了。像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我指的是“文学意义”的语言。尽管影片在布光上拍摄出了一些辉煌的片刻和电影镜头,但是实际上用光还是过度了。
      • 伟大之作,我的影史爱情片十佳。1.简约,沉缓,肃穆,一种决绝、从容、高贵的理想主义,爱是生命中的一切,若没法寻得同样将爱看作至高者的伴侣,则宁可遗世独立,悠然自处。2.长镜头最大程度取代了剪辑,摄影机也仅作必要的、跟随人物行动轨迹的运动,克制而温和,极少特写,多用中全景。3.以室内戏和封闭式构图为主,却蕴藏、导引着开放、无限的精神空间;人物表情凝重,行动滞缓,女主更是全程目光出神,面容哀婉,实而暗潮汹涌,内心情感激荡。4.对门框、镜像(以点燃和吹灭昔日礼物镜子边的蜡烛喻指回首往事与掐熄旧情)、油画、歌声及雕塑的精妙运用。5.影史最佳结尾之一,动人至极(当面烧掉所有未读之信-超然于文字&身体的知己情谊,读少女时期的爱之诗,畅谈墓志铭,在两重遥远的门边两次挥手作别,钟声)。PS:大幅修订了字幕~(9.5/10)
      • 9.8;I hear my echoes only when they're dying
      • 我首先尝试通过人物间的眼神交流构建完整的人物关系图,然而失败了,因为所有人大多数时间都在看着空气………所以换个角度想来,似乎大多数对话都是回忆与爱情观的交流,而不该简单理解成角色间的交流。
      • 上流女性心风骚,玩弄男人一大批,还要怪卿不懂情,伤害男人才甘心,烂污三鲜一只鸡,装啥清高装啥逼
      • 1.“我信仰身体的快乐,和灵魂不可挽回的孤独。”;2.一个大龄女与丈夫、情人、旧爱纠葛不清的爱恨情仇...
      • 女主这个念台词方法太迷人了。把一句话破为一个个音节,然后胆怯地把它们放在一起,看能不能产生一点意义。
      • 第一次看德莱叶的电影,却是他拍的最后一部。表面上是一个女人的故事,内里应该是导演在暮年回望人生时的自述。在爱遇到虚荣与玩世不恭时,它是无力的,所以选择爱的人注定孤独。可即使孤独忧郁也不妥协的人,才不会失去爱的能力。因为所有爱的给予,都是基于仍然对爱保有真切的感受。
      • 一个真正的灵魂不用隐藏在他的思想之后。镜头很少移动,一旦人物站定或坐定后,镜头也不动了,剩下的就是表演和精雕细琢的台词。每个人物的对白都像诗朗诵。配乐只出现2次,一次是1小时多的时候,几秒的小提琴演奏,一次是结尾时。全片有2段回忆和最后一段镜头沐浴在犹如金色的光线下。
      • (20160416一刷五星)集大成之作:从《审判长》就开始的对闪回的重视;有《吸血鬼》的梦幻与光影游戏(Gertrud在Erland家卧室更衣、Gustav夜乘马车去歌剧院);有《神谴日》与《词语》的pacing、声音、空间观念(两场公园拍成室内剧感也是绝了);不再有明显的宗教元素,但仍有惯用多回的钟声在(至少6次),还借答谢Gabriel的晚宴上的青年代表道出——过去的世代里人们被宗教禁锢了爱的天性;有长期延续的一丝不苟的布景设计。除以上,还有精致、极限的照明:两次闪回(在E家和Ga家),不现实的高调加上窗户均匀过曝的效果;Ge与Ga初次独处时关灯后的主光很柔,且做出了微妙的亮度过渡(见人脸);两场公园(前者晴后者阴)的表演区域都做了个工布光,柔光为主。最后,对极少对视的对话的分析不应局限于Ge,男性们也多次如此。题中之爱是爱情,也是奉献,与基督暗合。
      • http://f.xunlei.com/153902835/file/aa870246-85a8-483e-bd1c-7bac7d032ced
      • 德莱叶的最后作品,讲述爱情的选择话题。影片的风格尽显静谧和超脱,舞台味很浓。
      • Zoe:“就像女人的爱出于需要一样,男人需要工作,我没看出来为什么爱的需要更高尚,更正确一些”+1 现实中每每遇到爱得发疯发狂歇斯底里的人,我都不自觉地脊背发凉
      • 德莱叶原来也用这一场景一镜头的技巧,而且用的还真不赖,机位的远近正好契合了人物的心理距离。可惜如此完美的技法依然不能博得本人更高的评星,那乏味的对白和空泛的实质令人生不出丝毫好感
      • 119min|20161030 RÉTROSPECTIVE CARL THEODOR DREYER重看(减分)
      • 德莱叶借格奥尔格之口把生命最重要的内容翻来覆去咀嚼,十来岁不顾一切去爱,在爱的自负里渐渐陷入挣扎,爱成了不确定的虚无缥缈,不可能的对等投入让爱不再充满光华,毅然走向自由与孤独,选择将爱打入死牢,而老年,愈发坚定,爱无疑是一切。
      • 不可实现的自由意志,长久的婚姻遭遇隔阂与冷淡,短暂的慰藉也不是最终归宿,这似乎是难以解决的,垂垂老矣时还是一句话:生命中除了爱一无所有。“我信仰身体的快乐,和灵魂不可挽回的孤独” 。这类解决不了的矫情本是要减分的,但毕竟都是必然存在的纠结,就推荐了吧,
      • 睡着了醒来又睡着了又醒来又睡着了又醒来又睡着了又醒来……………………
      • 我信仰身体的快乐,和灵魂不可挽回的孤独。爱是一切。
      • 忽明忽暗的场景,暧昧坚决的梦呓。
    • 豆瓣 8.3 IMDB 7.5 HD中字
      Sanatorium pod Klepsydrą
      1973
      剧情片
      波兰

      砂制时镜下的疗养院

      Sanatorium pod Klepsydrą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2019-12-10欧盟影展重看,跟着长镜在这座时间折叠朽坏、空间迷失迂回的迷宫里漫游,真的宛如做了一场长长的梦。改编自布鲁诺•舒尔茨《用沙漏做招牌的疗养院》,但也糅合了其他短篇的事件,完整复刻大量意象---在时间断裂的错层里,一个不断出走、无限复活的父亲,女王般的女管家阿德拉,丑陋鸟群(舒尔茨特别偏好)、变形蟑螂、由盛转衰的布店。这座疗养院是一列时光列车,事件充斥每个车厢,无关紧要的事无处安放,经常串联到其他车厢(时空);更是一个巨大的放置时间切片的抽屉,可正反序放映或重组,每推开一扇门就是一个全新或已踏足过的时空黑洞。于是他重游经历了各种大事件,近现代历史被微缩进这个时间迷宫,这是「反刍的、二手的」时间。迷人的废墟景观,超棒的时空转场,想象力澎湃瑰丽,无比强大的东欧超现实啊!
      • 我穿过一个疯子的葡萄园,那里遍地横陈着死亡的盛宴;从一个出口爬到另一个出口,诗歌和极乐鸟在头顶盘旋,告诉我什么是永恒的
      • 太强大了。很多处看得非常感动,快刀的字幕翻译虽然有点别扭,但可以自行脑补其中诗意,画面感很好。对父子的感情描写得抽象又细致,有个递进的过程,个人感觉更像是一个心中有愧的青年来到养老院看望临终父亲的精神描摹,但视角有些利用父亲的神志不清。全片太有梦的状态了,要知道还原梦有多难。
      • 截止当下,本人看过的最诡异、怪诞、奇幻的电影,没有之一。电影从不合常规的列车车窗外的枯树杈开始,男主角下车经过乱葬岗步入所谓医院的城堡,结满蜘蛛网的餐桌,凌乱摆设与父亲、母亲、幼时偷窥的妓女、恋人……蜡像馆、父亲的病房、父亲的布店……毫无逻辑,场景如同梦境版切换……是场梦?还是临终前回光返照式的人生回溯?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波兰电影拍摄于1973年,编导的想象力实在丰富,但是这部肯定不能获得大多数人的青睐。
      • 波兰“幻想现实主义”神作之一,某种关于历史和国家的变形表述是这类影片的常态。这部影片根据布鲁诺•舒尔茨的若干短篇小说改编(不只同名短篇),完全是梦的结构,失序的时间循环往复是其最大亮点。影片转场极有想法,广角镜头也用得很有风格。可惜中字太烂看的云山雾罩的……
      • 一眼就被看穿了;布景、灯光太舞台化了;表演差;剧本在耍猴
      • 村上当年是否看过这部电影,那里多像初冬的阿美寮。这是梦,所以剧情衔接完全凌乱,但可以感知到主线和背景:寻找晚年的父亲,家乡的店铺,小镇,童年的历险,隐秘的欲望,交织纠缠。日有所思,夜有所想,他的乡愁浓烈。美术超赞超花心思,73年的电影,且都是物理设景不会有电脑特技的侵袭。2014.5.17
      • 4.5 如果说看绝大多数电影购买的都是抵达某一处的单程票,而本片却是属于极少数的购买了往返票的电影,只不过回来之后的世界早已不是你出发时的那一个,不可思议的一个接一个的梦境之旅,将线性的一切都彻底颠覆,作为观众也需要抛却一切线性的观影定式,去尝试加入一个疯癫的恐怖狂欢节游行;这不是我读过的那个舒尔茨,这是哈斯与舒尔茨所共同创造的荒诞而可怖的新世界,而两人本分属不同的时代,却能展现共通的属性,更可见时间、历史、人性坟墓深处的那种枯朽、腐坏不会过时 @欧盟展
      • 我的记忆,它们本是游荡和迷失的书页,如今在异象之间,它们终于结集,尔后引诱我进入沙漏滴成的泥潭,迫使我重返,迫使我面对:我是无人收聚的羊;我是虫蛀的衣裳;我是灭绝的烂物。我制造的记忆如今制造了我,我穿行而过的语句如今穿行于我,最终它们一页一页,与我的一切一同消耗在无指望之中。
      • 不知道毕赣和杨超看过这片子没 但今年突然出现了两个对时间的不确定性如此表达 不由得让人联想到这位波兰大师 然而 如果说哈斯对时间不确定性与进入一个时间无法被限制的空间里的表达是优秀的 那么国内某些人效仿的这个小套路所用的手法只能说是拙劣的
      • 这片太NB,确实有种林奇芬奇诺兰今敏这些后辈们都弱下去了的感觉,至此彻底被Polish Film School折服!恢宏诡秘,场景和切镜美cry,时间的相对性,都让我开始要思考相对论了哈哈~哈斯绝对是被underrated的大师,他不叙事也不反叙事,他极具文学性,对时间和空间的结构都极为敏感且控制力极强。
      • 喜歡時空的穿梭。可是電影對白高度詩化,難以理解。
      • 太奇幻的时空交错哲学片了,没能看懂,先标。。重看再更新。。这片production design、摄影什么的都太强了,修复版值得等
      • 幻像在回憶中盲目遊走,時間就像是沙漏,不斷地倒置,不斷地流瀉。
      • 断瓦残垣营阴梦,踽踽独行不可拒;命将终寝旧经复,气若游丝冢前挣。
      • 8.0/10。FUCK!!!!!疯人院协奏曲。这片简直太让我想起祖拉斯基了。异端,恐怖,奇幻,隐喻,谜一般的赏心悦目;色调、服装、布景、构图、台词、镜头,如痴如狂,如梦如幻,牛逼得有些过份。|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这是波兰人自己的《格利佛漫游记》。
      • 说因为疗养院是影射走下坡的波兰政府,1973年其实不被允许选送戛纳,是偷偷“走私”到了法国然后拿下的评审团奖。Has刻意用三个不同颜色滤镜来拍三条时间线,勾兑编织在地狱灵界似的疗养院里,处处诡异影射二战法西斯对波兰犹太人的迫害屠杀。时间不是直线,而以螺旋状循环轮回在两个平行世界。很妙。
      • 很奇幻很诡异,不知道波兰还曾拍过这种片子,那是1973年啊,很可惜原著没看过,不是很能搞懂其中的意思,但大致还算分明,镜头很有意思,音乐和美术十分出色,场景也很迷幻!
      • #2019欧盟影展##百老汇电影中心#EUFF没有掌声的一次放映,不是因为不好,相反是因为太“神”了。气质独特乃至诡谲怪诞堪比《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男主从坟墓一直爬到阳间的长镜头惊世骇俗,也是影史经典收尾之一。卡夫卡式的怪诞,浮生若梦亦真亦幻,那个气氛诡异可以让时间静止甚至倒流的疗养院,未尝不是《魔山》的翻版,是生死爱欲的另一场放荡投影。除了亦生亦死似疯未疯的男主约瑟夫,那个存活在回忆里的父亲是影片的另一主角。过去乃至人类历史都是鲜活荒诞的,而现世却是死一样的静寂,宛如瘟疫过后的屠场。鸟的死亡预示着什么,人的消逝又有何种意义?电影主要还是在讨论时间,操控时间本身值得商榷,让腐烂的梦魇一般的过去重现更是罪恶,时间就像上帝的一张神秘之网,深陷其中的人们欢笑哀嚎却无济于事,时间永远不可抗拒。
      • 欧盟影展,百美汇1厅,2011年修复版(?),8.1~8.2分 画面对准蓝色天空下飞翔的小鸟,仿如鬼魂的声音飘荡,直至镜头渐渐向后拉远,我们才知道这原来是移动车厢的窗外——如此现代电影语汇的开端,配合奇绝的音乐和忧郁蓝的摄影,以及黑色衣装的乘客(死亡),注定使得这部影片充溢神秘气场 蒙太奇的场景调度已经到了癫狂的程度,不过作为想象力无边的疯子视角来说(内核其实有《卡里加利博士小屋》的影子),其混乱回忆的逻辑却是合乎情理的 美术组,摄影,服装都珠联璧合,只是从欣赏性上来说,对于观众的友好程度相对低 那些具美好的肉体,被拍摄得美艳至极 不晓得舒尔茨原作,对于时间的定义是何种颜色,需要拿来一读
    • 豆瓣 7.9 IMDB 6.4 HD中字
      Les Créatures
      1966
      科幻片
      法国

      创造物

      Les Créatur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在所谓“科幻”外衣下,其实仍是瓦尔达对时间和心理的刻画——很明显,双重叙事夹绕于“现实”与“脑海”,棋盘操纵下的众生颠倒实则是创作者的脑力产物,滤镜是赋予/添加的注脚标点;作家与妻子的沟壑从第一幕就定下,车祸过后的彼此失语(手写,与马交流),突兀插入的空镜与配乐是心理外化。在脑海激荡过后,他们才真正迎来自己的“创造物”——新生儿。
      • 有趣,但並不難看齁。
      • “左岸派”和“电影手册派”作为新浪潮的两个分支,区别还是很大的。回顾瓦尔达所走过的电影道路,一个人在头脑中创造的生活远比生活本身要丰富。
      • 最浪漫的是在决定论(棋盘上的客观控制)的前提下,仍然相信人类自由意志(即是爱)的力量。它让操控所带来的反常行为变得并不像冰冷的机械步骤,而是潜藏在人类内心深处欲望与憎恶的觉醒。创造物的双重意指既是皮寇利在行动中/创造中所带来的虚实交织/元叙事,与自己作品中的幕后主使进行着一场有关信念的决斗,并将这种影响带回到了现实世界,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又指向了失语的德芙纳在隐忍中默默完成了对新生创造物的孕育。得益于瓦尔达的女性视角,两者在叙事中具有同等地位。错愕的剪辑、诡异的配乐、封闭的环境与在黑白胶片上的染色都完美的助力了叙事空间的构建。瓦尔达以一种极其轻盈的姿态完成了一次伟大的创造。
      • 开篇竟然觉得这不是希区柯克的片子吗?到了后面有一个阶段那个音乐,剪辑、还有变换的色彩让人非常不舒服,这是导演故意的。阿涅斯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小魔女啊,这个电影的手法完全不像个女导演的。看到目前,还无法总结这位杰出的女性导演,她在我观看的几部片子里,还没有重复过自己。
      • #6700. [2019年11月瓦尔达√]。瓦尔达奶奶的科幻神作!!!原来法国新浪潮的各种大佬都拍过科幻!!!(真的要找机会认真写一写了!!)这炸裂的元叙事!!!啊这片子不只一层,其实是两层元叙事!!!!看得激动得都要哭了!!!!此外还要赞美这神出鬼没的剪辑(谜之闪前,故意混淆的季节,空镜的神来之笔般的用法),评论性的鬼气森森的音乐(以及相当有趣的用法),以及黑白片的染色处理!!!!(而且是直接作用在元叙事和叙事上的!!!)啊啊啊我年度最佳电影时刻必须发给这个片!!!!德纳芙在这个片很好看,不过基本就是酱油花瓶吧……啊这些都不重要啊!!!!!双层元叙事实在太令人兴奋了!!!!
      • 一环扣一环的结构,男主游走虚实之间,用创造的思维控制笔下的人物,比如一块诡异的金属,导演通过色调标识情绪,红色预示失控,紫色代表兴致,像是飞行棋的游戏牵扯着作为棋子的人物的一举一动,颇有上帝之手的意思,德纳芙扮的哑女好让人怜爱。
      • 怪诞又疯狂,音乐可以因为跳切而断裂,黑白的画面上会突然叠加疯狂的红色滤镜,瓦尔达的一切尝试都是毫无禁锢且让人眼前一亮的,想象力惊人。
      • 【蓝星球中法合作展映】对于不同叙事不同影调,对于控制人物,对于蒙太奇切换 都充满了趣味性,后世的电影有很多学习此片的地方
      • #创造中的她 无处不在的棋盘格图案。最后成了一场颇具sci-fi风格(那可是「堤」的时代)的视觉化「小镇桌游」。创造也是「操控」,创造物「The Creatures」也是傀儡,或许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剧中的爱。
      • 影城。很不错的两层表意:第一层是德纳芙和皮寇利的创作焦虑;第二层是用《第七封印》的手法作媒介自反,用拍肥皂剧的方式反电视剧。
      • 瓦尔达的影像常常让人好奇她的脑壳里到底是装了什么样有趣的大脑//尤其突兀直接的表现想象幻境和现实场景 直白得犹如跳切这种剪辑技术//当人物出现在棋盘上时 有种创作时的脑内画面被人偷窥到的不适和羞赧 创作者有时候就是些自以为是的造物主//可能没有导演不想拍科幻
      • A-. 依然是妙趣横生的瓦尔达,于神于形都像一场大型的拼图游戏。随着“创作”的演进,割裂的蒙太奇逐渐让位于叙事层次的灵活交汇,观感也从间离转向流畅,并最终抵达婚姻中“语言”失而复得的神迹。因此,全片也可以视作通过“创造”弥合沟壑、重建联结的过程。棋盘的符号指向艺术创作/媒介生态/人生命运中的掌控,但瓦尔达始终对人的自由意志满怀希望,而那场对《第七封印》的戏仿与其说是正邪的博弈,倒更像是爱人与厌世、浪漫和犬儒的对决:从不陷入道德说教的窠臼或虚无主义的悲观,而是时刻保持着玩心和对爱的笃定。2024.6.30 影城
      • 瓦尔达拍起高概念果然是很先锋锐利的,蒙色处理表达截然不同的心绪。棋盘对弈上演木偶戏,一分钟足以摧毁或重塑人类间关系。男人钟爱操控,女人寻求突破,每个人都是某一维度的造物主。
      • #法国电影周# 左岸派厉害,比《罗斯玛丽的婴儿》还早两年。
      • 瓦尔达在1966年的前卫创意:身为创造者,亦是创造物。导演创造控制电影里的人物,电影里的作家创造控制笔下小说里的人物,小说里的人控制棋盘上的人物。人人都是棋子,有限的自由意志离不开脚下的棋盘。
      • 《短角情事》后的又一海岛故事,不和谐配乐下的诡奇游戏,这部科幻版《第七封印》相比之下真是要可爱多了
      • #2021女影 是瓦爾達啊,一定會喜歡的!黑白棋盤格、人物的黑白格服飾還有他額頭上像界線一般長長的疤痕,造物者操控者的隨機和惡趣味並不能完全實現,人是情感更為複雜的生物。瓦爾達依舊在玩,好玩又可愛,但你能知道一些她想說的話,人的善惡和鐘錶一般不斷循環的人生。
      • Eva Dahlbeck 总是那么一脸正气。故事蛮有趣的。
      • 虚虚实实,把电影玩耍。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