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裸看无字幕,看过留爪印~ |
|
#戛纳电影节#略微失望,张力不够。 |
|
灾难每个国家都有,为什么别人拍得这么好? |
|
失手之作,三条线搭的不太好 |
|
Brillante Mendoza放下批判体制的架子,用一种宗教悲悯与救赎的情绪讲述灾民(心灵)重建的故事,漫长且痛苦,但是跟随着熟悉的手持镜头起码也让观众们感动深受,Nora Aunor继《神迹》之后,依旧有圣女的气息。 |
|
3.5,2015.11.07@金馬-新光 |
|
曼多萨式手持能够形成手持圈中的突出个人风格,主要是因他选择了更大的难度,牺牲了让观众轻易感受亲切的可能性,大特写的量越来越多,反而是抵抗,贴近这些幸存之人,掠夺他们的体温。 |
|
说是天灾的,哪个最后不是人祸呢? |
|
灾难面前,人类非常无助。故事描述很一般,摄影不错。 |
|
我们从小在这长大,我们也会在这老去。 |
|
有时候这些第三国家的电影真的是能拍出一个欧洲人看不到的世界的。65分钟左右唱歌那段口型有点没对上…… |
|
灾难后的心理建设其实是伪命题。对圣经的大量引用,让电影文本呈现出更多宗教意味。
|
|
散。是剧情还是纪录,不清晰。那个大符号埋那么浅,不是还会硌脚么,太刻意表达反而混淆主次了 |
|
勉强4星。有些失望。手持、景别、剪辑等等的技巧还在,但是故事太散了。可能是想做成3段故事平行叙述,但是如果故事本身缺乏起伏的话,剪成平行叙述是没法平添紧张感的。暴力和黑暗镜头太少,长处没发挥出来。宗教意味太喧宾夺主。 |
|
门多萨真是大师手笔,什么样的题材在他手上,都能拍得如此的出色。灾难过后的社会情形,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牵连,人们艰难而有尊严地求生,都在这个颇具菲律宾特征的舞台上交汇。 |
|
#Cannes2015#作为导演的功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电影语言风格清晰明确,剪辑和采光尤其好。故事上差一点,三段故事之间没有太强烈的联系,略散。 |
|
曼多萨都快70了啊? |
|
#2015金马影展# 存在很多重复信息,影片从二十分钟后开始看也不会有什么差别。演员放在这个环境里还是有些不融,太干净有礼。Renato的眼神倒是非常有力。 |
|
独鲁万的困境 |
|
畫面角度以及光暗位用得成熟,說的是風災過後滿目瘡痍人們開始慢慢爬起重建秩序重頭來過的生活,一方面是外在家園恢復另一方面是內在傷痛沉積,人與人言談間之傷痛看似淡然實質仍在淌血,無情的天災感覺沒完沒了,導演帶來了菲律賓另一種相當沉重艱辛的生活,沒似在看電影反而是相當寫實的效果,不錯 |
|
活着很艰难,在艰难中寻求最后的尊严。台风是大自然法则,而人类只能接受,并与之斗争,抗衡,直至绝望。 |
|
缓慢的灾后重建,不是胜利。 |
|
SIFF/6.12 赶场的经历 缺点明显的独立电影对我这样的观众来说更为可爱。 |
|
半纪录片,拍得不错! |
|
18 NOV 2015 (3) |
|
演员和置景服化道真心显见导演能力 |
|
贫穷,贫穷,无法摆脱的贫穷状态。在贫穷的生活里如何度过灾后的一年,亲人朋友的遇难,必须依赖的信仰,到最后下落不明的孩子 没有办法改变 失去的无法再弥补 |
|
电影没有通过镜头进行实质性的表达,不幸流于表面。浮光掠影般的三条支线没有多少关联度,且各自缺乏深入的线索作为支撑,使得叙事的推进更多的是依靠琐碎的、导演无从掌控的随机事件的相继发生,缺乏内在的逻辑力量。宗教象征与意义运用的不克制,对比悲痛酝酿与宣泄的克制,造就了它的失败。 |
|
香港亞洲電影節2015 |
|
不太明白 |
|
其实是想打三星半的,可是打不出~
《塔克洛班的困境》菲律宾在灾难面前的困苦,凝聚与真情。摄影超级美!故事还是有点不够劲。 |
|
「2016上海国际电影节」开篇导致意外火灾发生的其实是并不意外的社会现状——政府无能,主流男性领导人缺位,不安的民众迷茫地求助于信仰。用手持摄影机记录,画面动荡,镜头先失焦再聚焦,圣歌、流行歌曲交织,灾后一年,亲人遗骸没有下落,又不断经历天灾人祸。想到了「1942」,信主有用么? |
|
用基因寻找亲人,用信仰对抗自然。 |
|
睡过去了 |
|
导演没掌控好 |
|
平淡见真诚,女主纪录片式的表演~很高级! |
|
灾难过后,导演并没有着重于过多的悲伤与压抑,虽然生活困苦艰难,还是想有尊严的活着,在漏风的棚户间唱歌跳舞,用仅有的食物庆祝生日,铁皮搭起来仅能容身的地方是安心的家…没有太多冲突,曲折,甚至拍的像低成本纪录片,却更真实。贯穿其中的宗教隐喻,也许肉体的痛苦更需要强大的精神信仰来支撑。 |
|
人们患有末世情节,追逐科幻快节奏,无视真的灾难和疾苦。 |
|
這片感覺比較套路.. |
|
全片透露出的人类最原始的对生存的欲望,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伤痛,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孤岛。电影不仅展现出了灾区人们生活的艰难,还展现出了人们精神上的伤痛。导演也体现出了一个真正的“电影人”的职责,就凭这一点上,也值得人们的尊敬。 |
|
台风每年都来,破坏每年都在, |
|
贫穷下的人们又会有多少选择呢 |
|
像纪录片的故事片,因为真的融入生活,表现出了民族悲痛 |
|
纪录片风格,故事性比较淡,几个主角的表达都相当含蓄克制,但缺乏力度,黄绿色滤镜调的过度了 |
|
艺术式地讲故事偏向纪实手法,但全篇摄影构图技巧是精美绝伦的 |
|
拍的好 喜欢 |
|
这个片子拍成了灾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