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想看看某人的灵魂,只要问问他做了什么梦就行了。 |
|
太天才了。这里面的人物我都喜欢。从喜怒无常的准姑姑到后来死掉的姑父还有两个男猪脚!!太有爱了,温神在这里面是个超级电影狂,deep是懂得鱼类的dreamer,女主生来就想死掉变乌龟。而妈妈有着飞行梦,这电影忧伤中有温情,真好看 |
|
依旧是库斯图里卡的癫狂和梦幻,关于爱情和人生。愤怒的公牛、西北偏北、教父…库斯图里卡的致敬直白却又不违和。入梦的红气球、离地的凯迪拉克、游在天空的鱼,以及舅舅心心念念的月亮,一切都那么美。尤其月亮,让我想到了火华社社长的那句“热爱月亮”。 |
|
一部极为梦幻也极为疯癫的电影,有着拉康的影子。虽然剧情上是有妄想症的德普,遇上了一对神经病母女,母亲的躁狂症和女儿的抑郁自杀倾向,而爱上她们的故事。但是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德普的梦就是剧情整体的引子和结果,梦和现实交织,通过阿拉斯加犬,以及那条空游的鱼等线索,串联起整个支离破碎的梦。剧本和指导都很天才。 |
|
眞煽呐..老庫果然一到美國就開始造美國夢!Vincent Gallo還不像後來那麽噁心!提防電影變成美麗的噩夢!幸福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用絲襪在鐵鏈子上吊死最愜意不過!烏龜和魚和愛斯基摩狗是世界上最sexy的動物!不過我小時候的理想是轉世作水母.... |
|
我明白了,其实无关乎南斯拉夫还是亚利桑那,这是库斯图里卡的zone。画面一打开就在他的语境里,父亲形象(伯父),漂亮女人,狂欢,没有尽头的音乐,突如其来的死亡……无梦可做的时候,看库斯图里卡的电影就好了。 |
|
超现实,浪漫而荒诞,但各种情绪都太嗨太满… |
|
《亚利桑那》意味着库斯图里卡的风格不属于南斯拉夫,或塞尔维亚而仅属于自己,具有在"第三者"空间移置的可能,早期库斯图里卡更能抵制"东欧"之诱惑:"美国"提供了一个脱离战争、历史等宏大叙事的"和平"语境相反,在"东欧"的特定环境下,即使水平一般的导演都可以让自己的故事变得沉重、感人 |
|
7.5-8.0/10 分。2024.08.27,初看,CEE中欧和东欧版蓝光。年轻时的约翰尼·德普,让人感慨万分。。。刚看完文森特·加洛自导自演的《水牛城66》,距离本片还要过五年以后,那闪瞎眼的红色皮鞋、超级大长腿加神经质,让人难以忘怀。另一个女主费·唐纳薇的片子,我还没看过几部。她演技挺好的,那种疯狂的肆意挥舞。。。说句真心话,我没怎么看懂这个故事。唯一看到的就是人的疯狂。就好像我嫉妒九零后零零后那肆意挥霍的青春一样。 |
|
#SIFF# 非常欢乐和摇滚的库斯图里卡。两段迷影戏特别精彩,尤其是表演《西北偏北》那幕。(胶片看起来雾蒙蒙的,好像在浴室里看片) |
|
原来是库斯图里卡的片子,果然带有浓重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强尼戴普喝醉坐在敞篷车上帅的流油,文森特加洛记台词的本领超群且依旧是个话唠,最出彩的是配乐,任何一个章节的配乐都恰到好处,片中格蕾丝手风琴独奏也对剧情和观影者情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里面所有人都有一个梦,真好~ |
|
就像在意大利有一栋房子那样,巫术借用奇观展示力量,说教依附于观众自愿选择相信的前提。库斯图里卡是特殊的,在这个成长的故事中,胶片与现实撕裂、争执、不安、混乱,它抵抗童年的衰老,又同时在这种抵抗中荒诞地与衰老交媾。这种悲伤似乎不是经历过且再也无法获得的记忆,而是本该拥有却因为叛逆错失的一无所获。比目鱼的眼睛与半边眼镜一样——在抗拒中失去。又或者,一半是梦,一半是现实。有趣的是,导演肢解了希区柯克以及仅仅留存于电影中的梦,在缺乏想象的人那里,“扑倒”这个动作只有喜剧效果:如果无法经由文本创生,生活中对电影经验的重复只会令人恐惧。 |
|
但也不能用“梦”来圆一切事情吧。 |
|
噱頭很多,包括庫斯圖里卡離開巴爾幹半島來到美國首次導演,年輕的約翰尼戴普的水靈。依舊庫式的超現實喜劇,但是用巴爾幹的靈魂來表達美國夢的主題,總覺的有些彆扭。 |
|
库斯图里卡赴美任教后拍摄的第一部美国(英语)电影。萨拉热窝围城战的广播电台背景音;哥伦布叙事中的殖民视角被抛进历史垃圾堆,冒险精神也无处安放;拿工业资本生产消费链条的标志产物凯迪拉克开涮(正如美国人也热衷揶揄福特);对好莱坞流行文化的戏仿与拼贴;甚至包括宏大得令人不知所措的背景音乐;库斯图里卡用荒诞戏谑的解构文本与超现实视听语言,宣泄着对理想与意义的悲观幻灭,更指代着虚假的意识形态高地背后,那支离破碎的新世纪。 |
|
调动一切视听元素来丰富你的场面,至少让电影更具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 |
|
#重看#@资料馆;3.5;生命真美好,生命是奇迹,飞行是我们的梦,梦是我们的潜意识,一个始终不渝怀揣童年奇幻之梦的男孩如何从阿拉斯加穿行到纽约,从心有抵触学着练习“hello”讨好客户到明白这个世界大部分终究是由廉价古龙水组成,其实是一场盛大的成长之旅,与库斯图里卡闯入好莱坞的时间点契合;虽然还携有他典型的手风琴、超现实现象、符号隐喻,但美式套路的痕迹亦明显。
从梦境切入现实再回归梦,鱼的意象是他意识深处对父母犹在童年期的留恋与怀乡愁绪,当相信努力即可将车子堆至月亮的舅舅也离开(一个不再热爱大车车型的时代来临),从冰湖钓到的鱼将会替代他们飞向月亮,告别浪漫,(美国)梦跌入现实。 |
|
库斯图里卡有童话一样的英雄梦 |
|
虽然依旧还是库斯图里卡风格:动物园、巴尔干音乐与魔幻现实主义,但观感还是逊色于《地下》等。背景切换到美国后,就变得有点奇怪。
91-92年南斯拉夫解体,导演赴美拍片,93年本片上映。时29岁的约翰尼·德普,身上还有少年气,真是神颜。
库斯图里卡以外来者身份打量美国梦:那些父辈们为之奋斗的事业,在新的时代、新的一辈人里都发生了改变,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还有影像致敬:以《北方的纳努克》为灵感作为影片的始终,用《西北偏北》贡献全片最大笑点,洗刷各位明星(包括约翰尼·德普〉,cos《教父》《愤怒的公牛》段落。 |
|
原来自己好像不太懂库斯图里卡,本来应该是充盈的快乐,结果是零碎的悲哀。 |
|
库斯图里卡最差的片子 |
|
欧洲导演去好莱坞都没了感觉 |
|
老库的片子闹腾归闹腾,但多少都会有点小伤感,只不过本片的伤感较流浪者之歌和地下而言,格局有点过于小了。文森特加洛模仿西北偏北、愤怒的公牛、教父等段落确实很有趣,但毕竟本片的主角是德普,他的破碎似乎靠着一股子关于飞翔的超现实梦境来吊着,靠其他人物的牺牲来完成主人公的成长,若想逃避鸡飞狗跳的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放下一切,旧梦重温。 |
|
1.意外地觉得好看,很多精彩段落简直是神来之笔,把我看着了迷;2.Axel的梦境、Elaine与Axel屋外夜谈飞翔的镜头、Leo去世后Axel回来找Elaine在房间对话的镜头等等;3.配乐/音效 很骚很勾引人。 |
|
飞来飞去的红气球;梦境;那条奇怪的鱼。奇怪的想象,蛮难定义这部库斯图里卡的作品,文艺的似乎不像是出自他之手,当然也还是能看到他的元素在片中的应用,但确实在主题上没有以往的那么现实主义,反而走的是小资文艺的另一种风格风格吧,片子里的神经质蛮多的。 |
|
库斯图里卡是个本土性民族性极强的艺术家,他那套东西去了美国就跟没了魂儿似的严重水土不服。虽然牵强附会的拉来了个爱斯基摩,但除了文森特加洛的剧中角色对于愤怒公牛和西北偏北的不靠谱致敬,没能给人留下什么深刻印象,片名还不如改成库斯图里卡梦游。 |
|
年轻就是好,Depp当年掐出水……VG这厮从那时候就很恶心了,想用石头像砸螃蟹似的砸碎伊脑壳!邦妮姐老成人家后妈了,风骚神经质老女人最要命了……好喜欢总要变Turtle、爱拉手风琴的别扭妞!(我已经过了喜欢迷梦氛围片的年纪,何况这部其实好零乱的) |
|
自由不羁的梦,后半部分渐入佳境。自然元素都为库斯图里卡的癫狂而舞蹈。音乐太好了。 |
|
「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个人的灵魂,就必须了解他的梦境。」究竟是美国青年梦见了爱斯基摩人,还是爱斯基摩人梦见了美国青年呢?库斯图里卡风格突出,无论是复刻《爸爸去出差》的桌下调情,生日宴会上浮在空中的泰勒(呼应《流浪者之歌》中的悬浮新娘),还是贯穿全篇的手风琴配乐(这Besame Mucho怎么有点跑调)与动物元素(梦中怪鱼,扮鸡叫的德普与泰勒饲养的乌龟),都是经典的库斯图里卡元素。属于美国本土的迷影梗也不少,家庭影院里看《愤怒的公牛》和《教父》,才艺表演上重现《西北偏北》什么的。美国土地上的吉普赛人踏上迷幻而沉醉的逐梦之旅,浸润在永无休止的臆想与狂欢中。青涩执拗的少年德普(然而此时他已经30了)搭上自带苍白与歇斯底里气质的唐娜薇,擦出怪异的火花与化学反应。加洛莫名地有点像昆汀,可能是因为这个角色太过话痨了吧。 |
|
1.I am not fall in love, I fly in love. 2.Two wrongs never make it right. |
|
刚看完,黑猫白猫。这部真的特别差!库斯图里卡才华用尽了么?还是再做一个尝试?离开的熟悉土壤,试图转换自己风格。这几个人物都很单薄塑造无力。那些旁白真的没法代替场景,没法代替你惯用的表现,象征。虽然两人争吵的那一小段又被你拿捏得那么好。但是只是一小段,弥补不了全局全片的溃败。一个人不能又想做费里尼,又想做伯格曼。哪怕你是个天才。 |
|
交织魔幻与诗意的飞行梦,让人远离生活的琐碎与平庸,壮阔的音乐加全景大俯拍,我就像格蕾丝一样被闪电击中了,就算是不能忍受的神经质也变得可以忍受,正式承认自己是库斯图里卡的脑残粉╮(╯_╰)╭ |
|
喜欢他的结局,无论过程如何,结局说明一切. |
|
我的妈呀Johnny Depp居然可以这么萌!库斯图里卡的癫狂这次在人物张扬的性格上点到为止,我很喜欢。于其说是一部关于梦想的电影,我觉得更为一部关于人性的电影。毕竟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执着造就了个性。 |
|
在美国文化与南斯拉夫灵魂之间,他坐空了,于是在天上飘,不潇洒,滑稽。
三星。 |
|
南斯拉夫内战開始後,库斯图里卡在90年移居美国,他說:“美国是关于电影和汽车的国度”,但充斥着汽车经销商廉价、甜腻的古龙水味,这是他对这个日渐衰退行业的评价,其關於放逐和好莱坞的加州梦中,他全身心地接受此處那俗丽的魅惑。
電影開頭致敬《北方的纳努克》,紧接我们跟随红气球来到纽约某渔港,做渔猎观察员的德普登场,他不仅对鱼进行计算和测量,还能够“看透它们的灵魂”,并“帮助它们适应大海生活”,因为新大陆具有失乐园典型的特征。
電影里美国乐观主义成为被戏谑的对象。而那条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比目鱼与叙事更疏离,如同展示角色内心世界就是海洋,用库斯图里卡话來說,鱼就是他本人。每個角色都有飞翔愿望,例如滑翔机、家具漂浮、救护车飞向月球或表演《西北偏北》,德普談家庭時卻说,“我们是吉卜赛人,我们总是过客”。 |
|
#中国电影资料馆# 城市上空飘荡的红气球,直冲房顶的飞行器,游向太空的比目鱼,以入梦开始,以梦碎结束,库导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挥洒向大洋的彼岸,对梦想辛辣的讽刺,对性无边界的试探,都在浪漫主义的题材里完成具象化。宛如闯入年轻德普的梦,上世纪的美国梦,伴着手风琴无拘无束、尽情释放的梦。 |
|
开篇节奏好,极寒绝境,忠心狗狗,温馨北极圈家庭,穿越时空越飘越高的红气球。思考要做什么事比做事更累人。鱼什么都知道甚至不用思考。在纽约你可以看见所有人而没人能看见你。酒吧里两段同时发生的对话,不重要的那段先切入,重要的那段前景。梦很多情节很频繁离奇的人,like me。绚烂的转场。粉色梦幻大房子里有我一模一样的仙人掌霓虹灯。玫瑰色的现实青年迷茫对话。Leo说得对,没人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死。一个汽车销售员适应工作和性启蒙的故事讲得这么清丽脱俗。穿越城市的大鱼。一个小时的时候开始无聊,直到最后10分钟。男主跑到别人家乱搞和折腾机械飞机还要杀了人家令人反感,完全不是那个喜欢做电鱼工作的淳朴男孩了。女儿好看且行为最像我。用奇幻的景象、多重BGM+自然声效、绮丽对话台词装点无聊的故事内核,徒有其表。 |
|
“Maybe only both of us are right,and they are all wrong……” vincent gallo 也有阳光面,太爱模仿North by Northwest和后来说要死在35岁放电的North by Northwest冰伏特加浴缸里 lio一开始给那个戴艺术家帽子的人的对话也很有意思 嗯,总的来说意义不明 |
|
吉普赛和美利坚,库斯图里卡加德普,这种杂糅冲掉了两者本有的氛围,再加极难把控的超现实主义题材,个人感觉这是库斯图里卡最糟糕的一部作品。 |
|
“想检视一个人的灵魂,就要看他们的梦”
“我喜欢纽约,并不是因为所谓充满机遇,而是他能让我隐身于人群之中,让我观察人群”
“历史由梦构成的”
“我要在35岁时死…我要把衣服脱光,泡进加冰的伏特加,旁边的电视放《西北偏北》,等快到玉米田的场戏我就把电视扔进伏特加电死自己,我恨那部电影!”
“他大概在月亮上,开着金色的凯迪拉克”
“人们都认为鱼是愚蠢的,因为他们不说话。人都觉得鱼是悠闲地,其实他们比谁都紧张”
荧幕前表演《愤怒的公牛》,平原上演绎《西北偏北》,沙发上展示《教父2》
那个缺爱疯癫、总是想着自杀、用丝袜上吊却喜剧般变成弹簧的女孩,充盈着不满与嫉妒,在爱情摆在她面前时,说自己永远不会死,会活成乌龟的,然后在风雨雷电中结束了生命 |
|
好莱坞旁白好莱坞题材好莱坞电影。尽管有我哥插科打诨,依然泛着阵阵腥臭。
|
|
Vincent Gallor的feature非常搞。VG,JD以及Lili Taylor,还有那位老大妈都相当的神经质,虽然是美国梦,但是飞翔的主题却意外的像alex proyas的一本部电影"Spirits of the Air, Gremlins of the Clouds" |
|
离开了南欧,库斯图里卡拍出来的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文艺片了。不过,片中的梦境拍得很美。音乐也很出彩。 |
|
#观影手记# 1319
德普的青葱年代。
完全不知导演想表达啥。 |
|
文学性很强,独白,隐喻,都是文学的表达,电影的东西反而少了,库斯图里卡离开了南斯拉夫舒适圈,文学性一如既往,影像不如之前了,树下草地里飞起的白色桌椅,美国梦的表现,有些拖沓,做梦倒是很像庸才,西北偏北承包笑点,不过看不出他对教父愤怒的公牛西北偏北到底是致敬还是嘲讽,照他之前说的,好莱坞电影与人类无关,应该是嘲讽吧 |
|
20061105最喜欢的女演员演得最好的片/20240423吕爷听说我要去看《亚历桑那之梦》,说我的观感不可能和多年前一样,多年前它是我个人20大,现在不可能还是。可是我今天去看了片,还是那么感动。那种破碎感的青春,一下子就遁入虚无的意义,在远处指引我们的爱斯基摩人和他们制造的气球,仙人掌里的梦,旋转的凯迪拉克,以及像宠物狗一样友善得无法抗拒的德普,当然还有我的女神,面庞坚毅如火的莉莉泰勒,吞枪的新娘莉莉泰勒。原声音乐我还是那么喜欢,电影里的蒙太奇也可圈可点。我知道,这还是我的20大。我仍希望陌生人问出那句话:你想过自杀吗? |
|
完全无法把Kusturica和Goran分开来讨论。但通篇最感动我的还是三人齐唱Besame Mucho... |
|
肯定会有人觉得这片子少了很多库斯图里卡让人吃惊的特质,但是无论如何,梦想总归还是美好的 |
|
东欧迪奥尼索斯与美国气质碰到一起就是十分别扭,当库斯图里卡把摄像机从纽约街头搬到野外的独栋房子后,电影才渐入佳境。影片不断加特技、加特技,但奇幻元素用得太多也是另一种谄媚。模仿西北偏北和愤怒公牛的桥段非常有趣,开头雪窟中的红气球与万玛才旦《气球》形成互文,轿车开上月球与姜文《一步之遥》互文。库斯图里卡电影里一贯的悲剧维度、厚重历史、时代风貌在本片里消失不见,连动物群演们都不出彩,只剩一个单薄的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