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超预期!徒步狂魔列维成为全球第一个徒步完成穿越尼罗河壮举的人,他带领观者一同见识了尼罗河沿岸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南苏丹、苏丹和埃及六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在旅程第一阶段居然就遭遇了比徒步喜马拉雅山脉还让人惊愕的变故,生命之脆弱和无常被展示得淋漓尽致;在南苏丹见识到了他去过的所有地方里最真实最恐怖的战乱之地;在苏丹的撒哈拉沙漠如果不是遇上当地的牧羊人恐怕就会遭遇惨剧,想想都让人害怕;最后一阶段因受到埃及政府密切而诡异的热情接待,成了奇怪的表演秀,跟之前的国家倒是形成鲜明的对比。★★★★☆ |
|
把家里的床铺搬出来让睡的大爷,信守承诺找了两天骆驼的向导。。。处于动乱之下人民的善良 |
|
是什么让尼罗河沿岸成了今天的样子: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南苏丹、苏丹和埃及。非常好看 |
|
在苏丹沙漠中用一杯下午茶搭配远处的金字塔 |
|
卢旺达的尼河源;坦桑尼亚遇抢劫和和善的养牛人;内战中的南苏丹,地雷阵;苏丹也有金子塔,可惜被一个意大利疯子全炸了顶;阿拉伯之春两年后的埃及,游客不敢去。第一次行走,还比较纯的徒步,到高加索时已经频繁坐车,其实这个系列片的价值并非徒步本身,而是一再地触碰当地(尤其战乱)的风土人情和历史遗迹以及现状。 |
|
Really wanna see it with my own eyes. |
|
这一部很戏剧化,有不少表演痕迹,但也是最丰富多彩,颇为艰难的一次。印象最深的有三处,第一处是普里查德笔下的努尔人和丁卡人的世仇居然延续到现在了,而且还导致了现代战争。第二处是伍德老哥去的那个喜欢牛的原始部落,真的和《努尔人》里写的一模一样,普里查德牛逼。第三处是埃及人,特别是埃及领导的逢迎与热情,让人熟悉到有点恐惧。噢还有就是路上遇到然后挂掉的旅伴……唉不说了确实太惨了。总之还是挺喜欢这一部的。最后心疼波士顿老哥三秒,希望他拿到工资了…… |
|
大哥真是不要命 |
|
冲向大海的那一刻激动到落泪,太牛了 |
|
第一集结尾看的有些难过啊。 |
|
认识了一下非洲地理 |
|
好疯狂,战区,沙漠无人区…… |
|
风景不及喜马拉雅地区,可徒步的难度还是沙漠地区更让人望而却步啊,种草埃及 |
|
整整走了9个多月,确实是壮举。只是于己而言苏丹境内的战火导致只能飞机掠过再启程,这一段是否能算徒步总是一个疙瘩。还有一处是第一位向导因签证不能继续,这里的处理方式也是一个疙瘩。这两个疙瘩无可避免,但或许有其他表现方式 |
|
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看的 第一次发现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为冒险而生的人 果然 身处世俗太久 很多东西都没能力想了 |
|
荒野,匮乏 |
|
这种个人的行走纪录片,看着新鲜,几乎从第一视角体验行走乐趣和辛苦。但是毕竟个人行为,各种支持达不到大制作。再有,这个系列行走记录的内容还是太少了,每一部只有四集而已。 |
|
很多东西只能浮光掠影一瞥。羡慕levi能看到南苏丹的那些金字塔。ps要知道老瀑布酒店内部如此豪华,当年真该咬牙住一晚 |
|
超惊喜的一部纪录片!用近一年的时间从尼罗河的源头坦桑尼亚一直到埃及地中海,沿途风土、人情的变化,当地人民的生活状况,因为战争而带来的分裂、祸乱等,这些似乎都不是片子要去着力强调的,但越是那种不刻意地渲染,当你无意中发现才更让人触动。每一次离开那些淳朴的人们时,淳朴的眼神注视中一句真诚的“记得回来看我们”真是让人觉得人生中哪来那么多重逢,唯有珍惜、记住每一次的相逢。这是旅途的残酷,也是旅途的美好。佩服男主,我知道我一辈子都不可能像他那样踏上类似的旅程,但是你知道这世上有人正在走这样的旅途,所以每当你踏上稍微有些类似的旅途时,心中可能会更多一份亲切了。 |
|
I know, I know, it's embarrassing.
完美,刮了鬍子好帥啊,那樣才像個英國人 |
|
马特人没了??高温中暑,人没了??
发展中国家啊 |
|
真实到残酷,一路上遇到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所遇所见终身难忘! |
|
2014年埃及旅游市场辣么萧条。。 |
|
感谢有人完成了我曾经冒出过的疯狂念头,并记录了下来。其中艰难岂能言说,real 真实的一项壮举,真实中蕴含着力量和感动。 |
|
so touching! 泪目!生命的脆弱与顽强,朴素的善与原始的恶,都在这一路,从出发到走出非洲,永恒未变! |
|
奔向大海的时候竟然有一点泪目 |
|
行者常至,为者常成。
伟大事物的完成不能靠单打独斗,更需同伴的互相扶持与团队协作 |
|
不仅仅只有旅行,还有勇气和坚强 |
|
好看的 |
|
生离死别之外 被蒙达里人朴素(fancy)的热情感动到 |
|
他说:“我喜欢呆在野外,这就是我生命的意义。”原来生命的意义可以这样简单。可是没几天,他的同伴就死在了他的面前,仅仅是因为中暑。我才意识到,这是真正的——探险,如果以生命为代价的话,这一切都还值得吗? |
|
每天晚上锻炼时的消遣。相比在高加索,2014年的Lev果然瘦很多,刮了胡子也好看很多。 |
|
这期真硬核 |
|
有几点感触:1. 在生活的意义上,是重复带来完整。生活中不断重复的行为,带来一种完整的生存。完整的生命历程和生存感受。也许有人意识到这种重复,心生疏离,但其实每个人都在感激它,这种安全地重复。
2. 社会意义上的,我们每个人都保存有原始的情感,那就是幸福和快乐,那这些情感会指引我们回到原始生活吗?还是情感只能作为体验,而不能作为理性目的?
3. 人生的本质是什么呢?有人一生游荡,有人一生定居,但无论哪种空间形式,我们的人生永远都是一种过境型的体验,更根本地说,人们体验型动物,无法反复持续性地感受某一种固定感受。
|
|
窥见尼罗河的全部,也将非洲看了个大概。mundali部落和平的白色牛群和南苏丹的战况像是两极世界,沙漠炙热的阳焰还有湖泊静谧而清澈,1897hotel的复古低奢和开罗的喧闹是游客心目中的埃及。 |
|
既有新闻里看到的战乱非洲又有旅游宣传片里看到的野性非洲。但哪怕没有疫情,还是有些劝退非洲旅行的想法。 |
|
阿b一顿乱删。 |
|
第一集队友在经过大草原时死亡,40岁,48摄氏度,没有树荫。小羊羔的替罪方式不管用啊,700美金$的仪式呢。
河边有世外桃源,身材长相与常人相差大,也有战争。
埃及的历史建筑让人心驰神往,伴着夕阳,在热气球上看尼罗河边的埃及,太美了。
270天的尼罗河徒步,走到终点的时候多让人感动啊。 |
|
感受:1.第二集中的蒙达里部落,像天上景象,飘着蒙蒙的烟。这个部落像世外桃源,但不是,衣着上已受侵袭。有个疑问,进入现代社会,人类到底是更快乐还是更不快乐。2.被权力封禁的区域随处可见,人类真是又蠢又恶。3.那些窥见别人生活的时刻让我很心动,那些花、那些草、那些村庄和街道,和十几年前的中国有很多相似性。最近还很想回村里走走我小时候的上学路,我独自走过的岁月,我快忘的差不多了。4.伴随列维徒步的人,在他的国度估计是活得不错的人。掌握外语,与外国人打交道,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阶层特权。能看出来他们自信开朗聪明,很有魅力。5.看到过更广阔的世界,我很羡慕。 |
|
有些许表演痕迹,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很精彩的,男主毅力坚定,很有排面哈哈👍👍👍 |
|
最后到达地中海的时候,真是看得我热泪盈眶。 |
|
这个旅行简直了,遇到徒手排雷的伙子,突然死亡的同伴,用冰牛奶给人淋浴的萨满,突然的欣喜,下一秒可能就是突然的危险。片刻的宁静后又是突然的分离。 |
|
只能说:无敌 |
|
蒙达里人好野,像另一个世界,人有多少种活法。 |
|
很好的片子,就是剪得太多了!多演几集就好了 |
|
最感动我的是最后五爷缓缓走进海水的画面 |
|
很感动,也很震撼的纪录片 |
|
啊啊才看一眼非洲我就开启傻笑模式… and I need to stretch my legs! |
|
可惜他的朋友因为签证原因没有走到最后。 |
|
集数:4 (悲伤的旅人、战火的翳影、穿越撒哈拉、圆梦地中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