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蜗牛之家 La casa del caracol (2021)

    最近更新: 2024-07-22 正片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蜗牛之家 La casa del caracol.2021.HD1080P.西班牙语中字 详情
      蜗牛之家 La casa del caracol.2021.HD1080P.西班牙语中字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2021] [欧美] [惊悚] [x265-1080P] 蜗牛之家 The.House.of.Snails.2021.SPANISH.1080p.WEBRip.x265-VXT 1.55 GB 详情
      [2021] [欧美] [惊悚] [x265-1080P] 蜗牛之家 The.House.of.Snails.2021.SPANISH.1080p.WEBRip.x265-VXT 1.55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2021] [欧美] [惊悚] [x264-1080P] 蜗牛之家 The.House.of.Snails.2021.SPANISH.1080p.WEBRip.x264-VXT 1.89 GB 详情
      [2021] [欧美] [惊悚] [x264-1080P] 蜗牛之家 The.House.of.Snails.2021.SPANISH.1080p.WEBRip.x264-VXT 1.89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2021] [欧美] [惊悚] [x264-1080P] 蜗牛之家 The.House.of.Snails.2021.SPANISH.1080p.HMAX.WEBRip.DD5.1.x264-playWEB 5.97 GB 详情
      [2021] [欧美] [惊悚] [x264-1080P] 蜗牛之家 The.House.of.Snails.2021.SPANISH.1080p.HMAX.WEBRip.DD5.1.x264-playWEB 5.97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作家安东尼奥决定到马拉加郊外的山上度过夏天并完成他的小说,他需要安静与平和来激发创作灵感。抵达之后,他遇到了美丽的贝塔并逐渐被她吸引,另外还有几个非常奇怪的村民,他开始调查他们的故事并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之后他很快发现当地人隐藏着很多秘密,同时还流传着一个可怕而黑暗的传说,随着他在村子和老宅中度过更多的时间,他也越发感觉现实和小说的界限在不断模糊……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5.6 IMDB 7.2 正片
      生而為人
      2021
      剧情片
      台湾

      生而为人

      生而為人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题材也太好了 几个事件的出现都太刻意了 完全没有心理层面的一些表现 其实这个题材设身处地的想想 还是挺可怕的 整个心理的建设 包括父母处理这个事情的态度
      • 片名為電影的命題太大了, 用電視來定時間點(四川地震/奧運)應該是2008年, 那時候的社會面相對雙性人會這樣反應嗎? 雖然議題值得被看見, 但苦大仇深的處理好像不太對, 楊詩蘭跟張天琦的戲是挺好看的(覺得梁洳瑄很美把她加進演職員表), 梁祝的戲有點可惜被空放在那裏, 整部電影有亮點但實在還是得忍受那種片面與失能 (醫生的醜態跟機巴同學也太直白了爸媽也都沒東西, 性轉就瞬間長髮粉紅色也太瘋) 一些諷刺的效果倒是挺有趣//我原本真不知道蝴蝶叫 [綠一字]//其實一樣有轉學生的戲, 跟美國女孩一比那種電影語言與手法就高下立判, 世男房間根本迷離夜蘇活怎麼睡呀也是要順便拍成驚悚片嗎,但又覺得倪曜好像也還能繼續拍些什麼的感覺
      • 太迷了这部电影,把一些不是矛盾的设置硬拧成误会再成为矛盾,忧郁症的药物也轮不到这个医生来开,而且即便是雌激素也不是这个病症很合理的药吗,另一边竟然要靠大嘴巴来推动情节,女主角最后没有杀人真是不能圆场,但她最后只出演了一个MV。电影从风格到情节是台湾言情偶像剧和狗血八点档的集合体,同时还插入了一段歌仔戏,从人设到配乐仿佛都是为了猎奇,医生拍得像反派一样,一出场都感觉主角并非双性别而是医生要做什么活体研究。主角演得非常表面,设计出一种非常猥琐迟钝的步姿,导演对男女性别的理解感觉都非常片面,最后女厕还要拖罗琳下水。PS.这个主角由于有点像辛咩咩也是令我很出戏的原因。
      • 我的妈呀,太诡异了。我以为女主去博士家,博士妈妈给女主个苹果,是要毒死她!
      •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错乱的性别导致错乱的人生错乱的意识,当事人是被迫接受自己的身体,这家长也是太糊涂。
      • 片尾曲是导演自己唱的,哪有人驼背成那样的啦!
      • 如果電影最後的結尾,是《魔女嘉莉》式大殺特殺、血流成海,我願誇一句牛逼,然而並沒有。要是以玄學來說,電影的八字壓不住“生而為人”這四個字,比爛的話,可以說至少比《海吉拉》好,但是也是各種離譜,從主角到父母,從同學到老師再到醫生,除了女二號,幾乎沒有一個人有正常的邏輯,最離譜的是結局,看得我一臉“啊?完了?”。“他還可以生小孩啦,所以我還可以抱孫子吼”、“兒子變成女兒,還怎麼傳宗接代啊”、“你不做家事,你以後怎麼嫁人”、“女孩子怎麼可以不嫁人呢”,哪怕可以理解是為了故事服務,聽到這樣的台詞從父母嘴裡說出來,還是覺得惡心。
      • 茫然卑鄙
      • 5.8
      • 为你好 是中国父母的道德绑架
      • 所以永远不要把秘密告诉任何人咯。
      • 我的天,做决定性别的手术这么重大的事情都不问下当事人的意见吗?杨世南是性别分化异常,但医生既然都提及了跨性别者,杨世南此前的日常生活表现感觉心理性别偏男生,尽管检查结果是XX染色体,但他本人应该倾向于做男性吧?父母都不告知他详情、询问他的想法就自作主张了?……观影过程联想到电影《我是女生,也是男生》。
      • 硬是搞出了四五个导演合拍的架势…风格极度割裂且跳跃,一个不错的题材被搞得矫揉造作,烂俗透顶。ps:都22年了还能见到阿水也是难得…
      • 守好自己的秘密,永远不要说给任何人听。注意片中蓝色和粉色光影交替,很有意思。
      • 这部片子真的拍的不错,挺好看的,一些拍摄手法和剧情可以看出导演or编剧很用心,而且主角演技很好,特别是最后和父母爆发的那段哭戏太真实了,居然不到7分。有两段戏我觉得拍的最好,有很深的内涵,1段是梁祝的歌仔戏,1段是主角最后的自舞。
      • 太猎奇。
      • 想去了自己的问题,千万不要让不相关的人知道。
      • 体内有两套生殖系统,做手术,吃激素强行变为一个,这都不重要,问题是你不停的来大姨妈还肚子疼,这咋办…
      • 太堆砌太贫瘠了,停留在一种奇观的捕捉和呈现上,双性同体的生物学意义与社会学意义被一叶障目,对待人物也宛如工具人般没有温度,苦难没有价值。
      • 题材算是蛮新颖的,发现女生来月经有时候没感觉蛮尴尬的😳。中间有个地方,主角来大姨妈,同桌提醒了才知道。结局很迷,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是主角接受了事实,还是想不开?尤其是当主角看到卖猪肉和卖鱼的摊贩时,放了很奇怪的bgm,着实看不懂
    • 豆瓣 6.7 IMDB 6.3 正片
      הברך
      2021
      剧情片
      法国

      阿赫德的膝盖

      הברך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叙述了一位文艺中年祸害老百姓还振振有辞的狂想。这种绕来绕去总是想把周围的人当成原谅对象的优越感是一种精神病症状。
      • 杀疯了的拉皮德,站在巨人(视听手法)的肩膀上向巨人(道德立场)发起挑衅。以焦虑作为戏里戏外的创作源头,再演化成愤怒与哀叹,摄影机在动静之间来回切换,像戴着镣铐张开翅膀。沙漠中昼日与夜缓缓交接,情绪持续下坠(镜头与人物的距离),思绪时刻飞扬(毫无预兆的转场)。用剥削的文本反抗剥削,绝望的眼泪淌出之前露出凶狠的獠牙。为什么不惜以冒犯之姿逼我们从冰冷的符号中读出情感?因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情感,在文明的庇护下,实在是太轻薄了。
      • #TIFF 2021# SPECIAL PRESENTATIONS。前获2021戛纳主竞赛评审团奖(并列)。连看3遍,拉皮德YYDS!拉皮德对摄影机的理解肯定是到了阿巴斯这个层级,这部已经都不仅是“解放了的摄影机”了,甚至可以说是“发疯了的摄影机”,通过对视听语言的探索把导演个人生活、记忆与历史,真实与虚构、元电影、对政治审查和国族的焦虑、对以色列国民性及政治的反思等等融汇一炉。“阿赫德的膝盖”不仅是一个提喻,而且是一面镜子,一个被呈现的“界面”。影片可以看做是《同义词》的回声,连起来看会更加丰富。拉皮德是诗人,拍得却是政治哲学式的电影。#年度十佳# #十年十佳候选#
      • 毫无节制,黔驴技穷,银幕上上下下的剥削。
      • A / 用第一个被押运的镜头带来虚假的主角,用填充与搬演试图告别穿透巴黎的《同义词》,最终以声嘶力竭乃至干呕的姿态呼唤或鞭笞着那始终沉默的故国。被重复倾吐所开掘的被摄物只能被迫登上舞台/悬崖的边缘。因为对“秘密”的假意赞美从未让那一连串超负荷的语词挣脱我们的肉身。而当手与眼、宣言与面容之间撕裂性的共振发生,当声音逃离并反观毫无秘密却宣称包容着秘密的生活,那眼泪中片刻的恩典才有可能降临——此时的镜头才真正无惧于“人物”的缺席,而只把自己交给那对荒漠的注视。
      • 4.5 在语言、面目、身体和声音的相互对撞下,拉皮德在如眼神般游离和剧烈的镜头中发泄着愤怒和挫败,作为导演要如何挣脱自己的身份和创作环境,那些突然闯入的私人回忆、想象以及现实,如同若有若无的性张力,都消散在了这文化荒漠中。|二刷4 -> 4.5
      • 3.5 在这片荒漠中,强烈摇晃的主观视角镜头里充沛着焦虑,就像是拉皮德对以色列国家文化审查制度、政治、一切社会现象的怒吼、一种激进的挑衅。
      • 用极度不安与挑衅的方式完成控诉,一种影像上的剥削
      • 赶在被大部队影响之前先打个分。真的还是他的风格,可能我就是吃他这套吧。
      • 那达夫·拉皮德新作,限制性视角与开放式构图一如既往,但这回摄影机更疯癫狂乱了,[同义词]中的类·主观镜头在此时常脱离人物,完全成为主体性的存在,来回摇甩、快速在空中画抛物线、疾速横摇旋转……或许应该命名一种“拉皮德式的运镜”。本片还是一部颇有想法的元电影——“阿赫德的膝盖”正是片中男导演意图拍摄的新片名字,但仅停留于设想中,而他放映的作品也全程或缺席或虚焦,再联系他频繁用手机为身患肺癌却始终未露真容的母亲拍摄沙漠风光的举动,以及他对军中相互折磨的往事中自身扮演角色(始作俑者、受害者或观察者?)的闪烁其词,都让影片显得足够暧昧。10个士兵疯舞及山洞争执的场景有克莱尔·德尼的男色身体气息。但作为政治论文电影(用文化部的资金来批判文化部审查太逗了),本片还是过于直白用力,欠缺戈达尔的诗意。(8.0/10)
      • #TIFF 2021#导演就像是“恐怖分子”,携人质控诉、控诉还是控诉,连摄影机都在控诉。拉皮德表达是挺到位的,但片子也挺极端的~
      • 对这种癫狂镜头表达加观点宣泄十分苦手
      • 排比句式的,《同义词》的同义词,摩托的巨响昭示拉皮德的去而复返:巴黎,或者以色列的沙漠,有何实际区别?(且慢,骑着摩托逃离的是一位虚构的真实人物。)同样的词语,曾经使劲憋着不愿用母语说出的,最终还是说出了;当影片的自传性开始拖累他时,他再一次在虚构故事中寻找答案,哈,加害者也好受害者也罢,土地与母亲之间,镜头左看右看,他们还不是都站在这土地上仰望太阳,唯有“阿赫德的膝盖”,必须要被藏起,留给未来。
      • 1.Y在荒漠上的“奇迹”前面,拉了一圈尿;2.阿兵哥的迷幻狂躁MV式尬舞,仿佛在对演员说,把你们的身体交给我,交给镜头,交给观众;3.现实与虚构、记忆的无缝切换,让整部作品在有限的时空里变得十分丰富;4.对以色列文化局妨碍艺术自由的抨击。
      • 拉皮德终于找到《定理》中的荒原,却穿上皮衣,忘了赤裸。
      • 一部重新定义类型的电影,拉皮德用私人化的影像,对躲在民族主义劝诫背后粗俗的统治者进行凄厉的控诉。可鄙的法律能阻止新鲜空气,真话会把人拖入地狱,当艺术的话语权掌握在厌恶艺术的人手中,一切荒谬的作秀都是毫无意义的谎言。
      • 还真有点黔驴技穷了,这套手法我已经不吃了,就纯粹给人一种生硬和卖弄的感觉。
      • 《同义词》扫街段落对摄影机的解放还是令我惊喜的,但《膝盖》里的摄影机的癫狂也太没有道理可讲了,摇摆和旋转纯粹变成一种物理上的宣泄,包裹着电影内外导演那惹人生厌的聒噪和浮躁。拉杜·裘德在《黄片》里的实验和控诉是有明确指向的,但拉皮德沿着擒熊之路的这种创作方式剥削意味未免太浓。你能伤害到谁呢,除了爱你的人?#FNC50#
      • 镜头晃到我头晕恶心,导演狂躁的精神状态在裹挟视听,那些癫狂的舞蹈对观众是一种折磨。愤怒是好的,但这种既伤人又伤己的愤怒表现形式下,对民众的优越感究竟是哪来的呢?愤怒的投射对象是整个国家和权力系统的话,导演的表现形式可真是太欺软怕硬了,将个人异化成符号而发泄自己的全部情感,本质是空洞和虚假的。到最后一定要让那个女官员哭出来,这是导演的病态。始终无法欣赏拉皮德。
      • #TIFF 补 才发现当时居然没标记
    • IMDB 4.1 正片
      Hide and Seek
      2021
      剧情片
      美国

      捉迷藏

      Hide and Seek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什么都没表达到位,寄生,蛙居,夜兔?
      • 没看过韩版(韩版也被吐槽一团乱,感觉大多数翻拍日韩港的美剧都不成功,水土不服,价值观拧巴),美版完全没逻辑,有些桥段比如西裔女看监控,亚裔女看到摄像头还摘头盔?高档公寓造密室太莫名其妙了。男主对独眼小女孩的态度也很诡异,追猫也不合常识,一般有洁癖的人不会亲近猫。(读了几篇韩版的影评,美版基本全盘照搬,没看过韩版的,的确看不懂美版,韩版里有灵异的成份,可美版并没有灵异感。总之这个故事非常不适合移植到纽约,太牵强了
      • 2星,美版改编成了 鸠占鹊巢,移民作乱的故事。 可能在老美眼中,底层移民比鬼都可怕吧。。
      • 浪费时间,毫无意义的翻拍。
      • 小乔啊,何必呢。
      • 完全看不进去!Jonathan你为啥要拍这样的垃圾电影呢啊?!
      • 没看懂,新移民猛于虎? 就一个穷人来到美利坚,然后无法定居,嫉妒富人,然后疯了的故事? 以前这种觉得都选黑人,现在选亚洲人了……
      • 区别于亚洲版,有点邪教气息
      • IMDb评分4.6/10票(目前最新评分:5.2/30票),字幕已完成,熟肉上传中,转战下一个
      • 7.3。宇宙都是韩国的思密达
    • 豆瓣 7.9 IMDB 7.2 HD中字
      200 Meters
      2020
      剧情片
      卡塔尔/巴勒斯坦/意大利/瑞典

      200米

      200 Meter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5th阿拉伯影评人奖# 2020威尼斯日第九部-巴勒斯坦申奥片。7分,观感不错,然而多这半星还是给不出手。找的这个咫尺天涯的切入点挺好的,不过剧作过分借重巧合了……真正比较触动人的是天没亮就得排队过关谋生活的那群人,而不是这个要拼命说服自己才能吃下的故事(虽说编剧技术真的不错)。
      • 上海国际电影节20210612天山影院No4。在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冲突的大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是主旋律是电影节评委的风格。不过同样是讲墙的公路电影,此片更多的是平白叙述,哪怕是剧情冲突阶段都很平淡,整体略显压抑,应该是为了表达无奈(虽然感觉力度还差一点),而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内容就丰富许多,戏剧冲突情节起伏人物情感联结都更为精彩更能调动观众情绪。当然也有喜欢的部分,一处是结尾处傍晚日暮关于墙的一段延时摄影,不能前进一步也不能后退一步摆脱不了也突破不了;另一处是父亲为妻儿在墙的那面挂起了彩灯互道晚安,无奈生活(存)中有限的浪漫。
      • “平衡是一种艺术” 没拍出牵绊感与紧张感,平平无奇,就跟我的这次上影节之旅一样。24th SIFF最后一部。
      • 导演在叙事上非常成熟,能把一场偷渡讲得扣人心弦却又不掉落抓马俗套其实挺难的。用家庭的羁绊做线索,与现实中的巴以冲突做对照,仅仅两百米却一墙之隔遥遥相望,每晚天台的约定灯光充满了浓浓的父爱。最后一幕布满彩灯的天台更是给这个故事添加了一抹珍贵的温暖,爱与和平是永恒的主题。
      • 儿子被骂西岸小混蛋却帮不了,家距住处只有两百米却过不去。应该像一位父亲搬去以色列和家人团聚,还是如一个儿子留在巴勒斯坦坚守土地。偷渡的路上,没人在意他的至亲遭遇车祸,只在意她的镜头拍到扯下的国旗。不在意谁在后备箱憋闷致死,只在意谁在高墙上扔下绳缆。约旦河两岸只有彩灯的光可以通行。
      • #2021 SIFF 这已经是我今年上半年看的第三部巴以题材的电影了,很巧合。每一部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这两个国家现状的不满,和渴望解决问题的态度。这一部是通过家庭,两间直线距离只有200米的房子,但却恰巧在两个国家,中间隔了一道高墙,无法简单的见面,叙述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纠结。并通过一段公路片式的情节,让电影达到高潮,一辆汽车能让三中语言共存,为什么一个城市却不能让一个好好家庭团聚?
      • 竟联想起了在北京上班的燕郊人:)。特殊地区、少数民族的创作者确实具有一定的优势——即使技巧上存在种种不足,即使只是讲一个很日常的故事,但这独特的日常对于绝大部分的观众来说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看的故事了。“没有故事可讲”也是一种特权啊。
      • 墙电影。一家人的灯火信号,把心灵选择给影像化了。当男主角反省并质问黑车路上的每个人,200米可能已经是理想化的,尚还看得见的心灵距离。
      • #HRWFF# 世界上最遥远的200米。剧本调度很赞,张力十足,将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浓缩在这样一行人里,以此知见时局的不安,观测出处在如此环境下的亲情、信任、以及同理心的构建,并关注到不同意识形态的呈现。上一秒的对立随时有可能在下一秒转换成为共鸣。想不到如此紧张好看!目前最喜欢的巴以冲突片
      • 可惜现实生活里mo salah也已成为符号 没法在社交媒体发声pray for palestine了
      • #金鸡影展# 金鸡影展第五场。约旦河两岸200米距离的一墙之隔,不愿意加入以籍的巴勒斯坦男主的探亲偷渡之旅。 巴以两国男女组成家庭的设置戏剧而巧妙,体现冲突持续下两国普通人的爱情及为维系家庭做出的努力。男主儿子以及偷渡的未成年男孩拉米则提供了两个不同角度,让观众一窥当地青少年的复杂成长困境。 偷渡路上展现出的一系列众生相以及所谓“定居者”和“移民后代”等不同身份所提供的观察视角同样值得寻味。 最后对于那面冷冰冰的墙的特写,在有了前面的积累之后,渗透出了无需语言表达的千钧之力。最根源的问题还在,天知道会持续到怎样的地老天荒。而片尾男主改造的彩灯也在无解的压抑之中透出了一点点希望的温情。 而通过全片对男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他为什么不愿加入以色列国籍,从而解决他现有的家庭困境,或许也同样值得思考。
      • #SIFF#更好地理解了巴以冲突的内核,剧本还是不错的,悲剧核心下也有欢笑。不过,频繁靠冲突矛盾来推动剧情发展也有些讨巧了,最后还是蛮感动的。
      • 『33rd金鸡影展』第五部:不出意外应该会拿下此次竞赛的最大奖,是一部基本挑不出错的作品。主题清晰明了,导演技巧纯熟,在经典三幕式商业类型框架下,兼顾了作者表达,观后留有余味。比较欣赏的一点是,结尾没有神化角色的能动性,反而采用和开篇呼应的方式给人会心一击。女主角的表演稍显模式化,与其他角色相比有些格格不入。
      • #77venise# 可以算是本次电影节最惊艳的一部电影,父子亲情,巴以冲突,内心秘密都在一部影片中完美呈现出来,导演在现场,收到了长达几分钟的掌声,未来可期
      • 这是一部没有杂念的电影,焦点非常集中,继《加沙,我的爱》之后,第二部很喜欢的以巴以冲突为背景的影片。Stark! p.s.片中的精神支柱不是某个神,而是利物浦和Mo Salah,+1🤪
      • 约旦河西岸的甜美生活万岁万岁万万岁。流畅、克制,音乐很棒。后来才意识到,从以色列的移民政策来看,这是一个(很可能有反骨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男主角纠正英语语法的习惯、希伯来语也很流畅,言谈举止流露出的教养;这样一个绝非民族主义者,有获得以色列公民身份机会的人,最终选择了留在墙的这边,接受着不稳定的工作、与妻儿的分离和故乡的一切;虽然不想用这个词但真的有点“高贵感”呢。
      • 翻了翻现有的短评简直一肚子气。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的从工作到流动到一切关乎基本生存权的次等公民处境、整个巴勒斯坦被侵占被切割被限制的处境和巴勒斯坦人有口难言的悲愤、西方主流常年受以色列外宣主导即便对巴勒斯坦怀有同情也是自恋傲慢的猎奇视角,这些基础背景信息很多人甚至看完电影也毫无察觉
      • 虽然很四平八稳,但比想象中还好也看到了自己想看的
      • 24thSIFF @ UA梅龙镇。熟悉的中东题材,并未完全落入俗套,让观众有机会体会到被迫与家人分隔的痛苦以及天未亮就要出门、度过重重关卡去工作的辛劳,国家间的冲突看起来很空泛,却以200米微小距离的形式落到每个平民身上,这样的设定很好地展现了戏剧冲突,结尾的彩灯闪烁正是黑暗岁月中的一束光,艰难却不可阻挡地冲破黑夜和阻隔。
      • siff ua cinema with meteor | 四星半 | 一部很西方化的巴勒斯坦电影 讲了一件有点熟悉又有点不熟悉的故事
    • 豆瓣 7.2 IMDB 6.8 HD
      Nahschuss
      2021
      剧情片
      德国

      最后的死刑

      Nahschus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把一个本该跌宕起伏甚至震慑人心的故事拍得有些平淡甚至无趣了,节奏跟氛围营造都缺了点火候,基本上也就靠拉斯·艾丁格的表演撑着。(想看男主角演肉戏。(不是
      • 节奏不太行,不过拉尔斯还是演技了得。
      • 东德最后一个被处死的情报员。他的身份注定他不无辜,但他还是被这个冠冕堂皇的系统无理由地杀死。这种事情还在发生着,当下、此地,只不过普通人不得而知。冷汗,恐惧,颤抖,判决,死亡,悲剧。主角演得好。 #法文21.11.27
      • 纳粹刑讯逼供的话术与手段真是如出一辙,它们不相信人有良心,不相信自发的抗议,一切都是境外势力的牌,或者是恨国党递过去的刀子。它们拿与你有关的任何人进行要挟,要你不断突破内心的屏障为信念付出代价。 它发生着,在此时,此地,在每个为被链条锁住发声的人身上发生着,在每个对抗不公、暴政、战争的普通人身上发生着。
      • 小虫误入蛛网越挣扎网越紧,不是因为lars滤镜,就是普通人的恐惧传达得很好,揪心到最后一枪错愕得想感谢仁慈。
      • 拍得这么干瘪,观众为什么不直接看剧本(实际上剧本也很差强人意,那就是个故事大纲,还有像鸟的自由和死亡这种大一新生水平的隐喻),要跑电影院里来看电影?TV movie的水准,故作冷酷 ,nonstop boring的镜头,连erotic scenes都boring,整个故事讲述得只有骨架而没有肉,人物干扁主题干扁,无任何渲染,毫无悬念和张力,使得Lars Eidinger具有爆发力的表演就像他的身高一样突兀。建议所有企图用冷峻风格表达历史冷峻的导演好好研究一下俄罗斯电影《格言》,如果没有人家那种技术和审美,就不要做减法了,还是做加法吧。p.s.竟然又看到Lars Eidinger的裸体了,AB面都有,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了,而这次是我觉得最没有必要这么全身投入的。
      • 东德最后一个情报员的故事。本来是个搞学术的青年学者,为了口头承诺的好处入职东德情报局。在情报局里做的事越多,他越觉得不安,同时,他也越陷越深,无法回头。后来终于决定要逃往西德,尚未成行就被抓捕。虽然他罪不至死,但却被判处死刑,使他成为东德最后一个死刑犯。故事跌宕起伏,能感觉到其中的惊险与精彩,但电影拍得平淡,按理说应该有几场紧张刺激的戏,让观众惊心动魄才对,可惜没有。男主演得不错,貌似越来越秃了。
      • 掀开历史上的黑暗章节,监视与被监视,伪装与拆下伪装。角色经历的心态变化与暗处波云诡谲般的对抗,借由主演出色的演绎变得异常生动(并且弥补了节奏拖沓的毛病);许多近景的给予也都在渲染这份窒息。没有高能转折,也并非激烈对峙;即使并不了解(或是知道)原型故事的来源,铁幕之下的风云变幻依然可以从中充分的感受- -可参考为更为冷静的《气球》。
      • 永远不要低估邪恶的底线可以去到什么程度,毕竟是基于历史真实人物的再创作,有史可鉴。拉斯·艾丁格无与伦比的演技撑起了一个平凡的剧本,把自身内天使与魔鬼的不断博弈厮杀所呈现出来的彷徨、无助、分裂、挣扎,演绎的如此鲜活和真实——极权之下,无人可免于恐惧。
      • 一般般
      • 与权力交易,被权力毁灭
      • 太丧了
      • 最后一句字幕很震撼。
      • 我中意的题材+我中意的演员。有很多细节可以讨论,但总之是一部值得冒着寒风冷雨跑一趟歌德学院的电影。(BTW,德国学院的字幕翻译质量真的太棒啦
      • 3.5,把普通东德人没有选择的处境拍出来了,优秀的人才都会被秘密机构接触而吸纳的,人无法脱离具体的历史处境和个人处境去做出任何选择。演员演得很好,不过故事情节不够丰满,挺遗憾的。还是值得一看,今天这一场的上座率有90%以上。
      • 法文。选材那么好视角却如此平庸拍得也很差。今天的欢乐是在放映过程中舞台顶上的角灯不知为何突然亮起,工作人员,一位白人小哥,在后台尝试关闭(我猜的)无果后,搬了个梯子冲上台来,我以为他要展现技术了,结果他拿了个扫帚爬上梯子,用扫帚杆子直接暴力捅灯,天呐,他持续地用扫帚杆子捅灯,越捅越大力,已经发出了砰砰声,我想马上这不懂事的灯就要爆炸而亡了,然而小哥收手了,拿着扫帚爬下梯子不知道怀着什么心情离去了。后来灯自己灭了(仍在放映中),五分钟后,小哥冲上台抱走了梯子。这整个过程比这片子好看多了。
      • 男主的演技是没得挑了,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这个很平常的剧情。冷战背景下东西德的矛盾,自由和极权主题下对东德打着所谓国家安全之名的一系列操作的极致讽刺,最终就连男主都在迷茫与恐惧中“情不自禁”想要叛逃……地球的另一端东亚某半岛上好像至今还在发生类似剧情耶……
      • 剧情平淡,无吸引力
      • 棋子置身于其中🙁
      • 意识形态的玩意儿,必然是屁股决定立场。果然就有货在此叽叽歪歪,说得好像地球上不会存在阿桑奇之类似的,呵呵
    • 豆瓣 6.5 IMDB 6.5 BD
      Sundown
      2021
      剧情片
      法国

      日落

      Sundow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放弃解释,也因此放弃了叙述;放弃了配乐也放弃了任何试图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的可能;放弃了面孔,所有角色都在中景内克制地神秘着…放弃了一切的电影,却把悬疑保持到了最后一刻。弗氏Manipulation一如既往奏效,但他想表达的“虚无”,在他用尽了一切减法形式后显得是如此刻意而矫揉造作。
      • @ Film Center, PFF 30. 很克制。最后的医院场不知道是解释还是延续,如果理解为后者会更好一点。
      • #TIFF 2021# SPECIAL PRESENTATIONS。前入围2021威尼斯主竞赛。可能是被场刊倒数第一打了预防针,自己看完反而觉得没那么雷……跟欧容的《时光驻留》来比,离奇(而不是奇情)和豪门可能算是最大的槽点吧。米歇尔·弗朗哥操纵观众真是有一手,控制信息也挺好,但是你故事得编圆不是……编不圆或者故意不写那不叫开放性叙事……
      • 9.0/10 #PFS30 完全看不出和《新秩序》是同一导演。没有看到那些所谓“勾引观众”的“反转”都在何处,从两种声音开始进入(自然的白噪音对立的是机械(手机)的干扰底噪)男主迷失与虚无的自成世界(甚至有马特尔《沼泽》开篇的错觉),阳光直射的过曝和白化不断消减男主生命中的“可视”,在奢华旅馆-廉价旅社-监狱的状态一致则重述这种逃离的张力,一切不断铺开的“剧情”不过是在白纸上的不断涂抹与加成(伴随着原有的兽性的资本的西方中心的消退)。猪的意象直接指向资本主义下的剥削与冷淡家庭(屠宰场作为家族企业),更指向片中的杀戮,甚至于检测机械的冷酷质感。离开了在新秩序中无头无尾的癫狂,才完成了稳健的动人的去中心化的私人叙事。所有的情绪都在虚无的音弦上,待有一个角色或一个事件敲下琴键,一切便轰然爆发。
      • 看完后真的想骂娘(甚至还不如《新秩序》),不过属于Franco正常发挥,大概也是《慢性》各种意义上的“精神续作”(or 故技重施?)。如果把刻意掩藏的信息前置,整部片都不成立了,把电影创作核心依赖于关键信息的隐藏,其唯一目的只是操纵不知情的观众心理,和任何表达都毫无关系,更不用说片中那些幼稚肤浅的调度和符号象征。
      • #TIFF21,一个富二代对自我存在的寻找之旅,和《新秩序》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都在探讨不同阶级之间的差异,以及对富人家庭里的内部矛盾进行探讨,当一个富二代从厌倦了富人的生活开始到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富人生活,看似表面毫无波澜的情绪之下,是对这个时代的厌恶。如同《新秩序》
      • 三星半。Tim Roth把一个不主动,不负责,无所事事的中年富二代刻画得入木三分
      • (2021TGHFF)
      • 一开始导向纯粹的视听情境,核心事件对主角失去了吸引力,大量“不知从何结束,又不知从何开始”的非理性剪辑,又以一种非常human的虚无主义观点去打破感觉-运动的关联。之后电影则变得精神分析起来,它先是来到了《新秩序》的反面,不是实在界之力冲破了符号现实的壁垒,而是符号秩序对主体的永恒支配:尽管选择放弃家人、金钱和身份,主角还是命运般地被指派到符号网络的一个点位,接受来自大他者的惩罚。而最后的反转又将电影推向了所谓崇高化的问题:这份超然并非凭空得来,是生理性死亡的预兆给予了他面对符号性死亡的勇气。在两次死亡的中间地带,或站在那只被解刨的猪的位置,Neil以异世的姿态迎接自己的命运
      • 威尼斯主竞赛第九场,如果我事先做了功课知道这是《新秩序》导演的新片我肯定会弃了这片。整体观感比《新秩序》好点但我还是受不了这令人无语的反转,导演真的是太喜欢故弄玄虚自作聪明了。最恐怖的是我发现还有一部主竞赛的制片也是他。OMG!这就是威尼斯嫡系吗?
      • 3.5 甘斯布
      • #TIFF21 第36场 so weird but not boring
      • masterpiece
      • 【墨西哥】剧情的走向充满着一种怪异的趣味,在弯绕中引领看客在最后梳理出各自想要的答案。惬意的假日氛围或是男子与周遭奇怪的疏离,最先错觉是布满异域情调,白人寻欢的情色电影;接着是对社会问题、矛盾多变的Acapulco持续的展示。但最终,它证明并不属于这两者,却拥有这之外的特质。
      • 目前为止我的本届最佳
      • 呵呵呵…反转反转再反转,可能你们眼中的大师之作就长这个样子吧。
      • 导演似乎在说:“我创造一个混沌,你们去找吧。”于是,我找到了梦里。
      • 自我的可能-02/06/22 at AMC Palisades 21
      • 虽然是编排,但是给到观众一种假设。日落之时,什么话都不用说,说什么都是废话,不如不说。世事无常,那些责任和问题,以及金钱和时间,都不是个体可以控制的。
      • 昏昏欲睡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