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erlinale72奇遇 哪位大佬能帮忙讲解一下这是在干甚么吗?为什么能进奇遇?因为无聊出新境界了吗?有一句话屡试不爽,“这种片也就德语区能拍出来。”跟去年奇遇的《女孩与蜘蛛》有的一拼,但远没有《女孩与蜘蛛》有可看性。本片最有意思的一点恐怕是如何对flüstern进行录音和处理(几乎任何场合的对话都变成了窃窃私语),片中还有一段酒吧扯着嗓子喊着说话做对比。同样这种对白方式今年奇遇还有另一部《动荡》,但后者美学和剧作讲究多了,对话都是干货,人物形象鲜明;反观本片,全程问号脸,导演是在反电影化叙事还是在反社会? |
|
#72nd Berlinale# EFM online-奇遇单元。7分,当代吹牛大王的戏精人生,前一半里面有挺不错的对宗教及信仰的思辨,“God as axiom”(还cue到了纳粹及当代信仰危机)等。以出片名为界,前一半一直卖关子以为要变成一个惊悚类型片(微妙的程度把握得挺好),后一半的乐趣就在于看他如何穿帮了……很多微妙细节和前后呼应,蛮适合奇遇单元气质。 |
|
3.5 片名出现的前半段角色的神秘性和不可预知非常吸引人,后半段开始进行角色研究时陷入剧作的反复和刻意,但好在最后并没有落实,让人物一直处于虚构之中(上帝公理理论),唯有那几个空镜头对其内心惊鸿一瞥 #柏林2022奇遇 |
|
#2022德国电影展# 一个男人的多重身份生活,将他人的身份与故事据为己有又述说给其他人,如此循环往复只怕最后连自己也搞不清自己是谁。 |
|
#HKIFF# 终极无聊。如果没有那么多有趣的东西可聊,这个点子为啥不做成短片啊 |
|
(解噤补标)德国人真是德国人,满嘴跑舌头的谎话精说起话都一套一套的,充满了思辨性和逻辑。但这样一个内心戏如此充盈到自己都信了的人,拍出电影也许实验+另类+好笑,但在真实生活里,对他的亲人和朋友就是一场永恒灾难,有病要及时治,一切都不是理由。拍这种影片意义何在?有些无聊。第一次见着片子放到正一半突然出片头的,就是黑底上简单白色德文。2023德国电影节/展特别展映开幕影片。内嵌中英字,每次歌德学院都贴心地把中字银幕置顶。当天豆瓣尚无评分。开幕式上德国电影协会中国代表处吧的德国女士说这是第10次办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节改叫展,以及这是2022年的延期下来的。今天百老汇两院也开始展映了,moma的小布什和马克都售罄也不太感兴趣就算了。2023-3-25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特别巧正溜达到放映厅前台 |
|
啊 |
|
2.5,就挺无聊的 |
|
第一次觉得德语/德语世界竟然是加分的。如果不是朋友的好评大概不会坚持看完……小而简单,注意力,平庸。 |
|
75/100 #EFM# 你发现你永远无法进入这个角色内心,which is a compliment |
|
一个说谎成性的人,如何显得自如(又恐慌)地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看似是极端角色,仔细想想又似乎能从每一个人身上看到这样的影子:那些不自知的夸大、炫耀,其实都是“吹神”附体的产物。电影以极其日常的外出聚会场景入手,直到第一次大型说谎场景爆发,再默默展开这位吹神的日常,片尾回忆幼年学校的画面和最后的反转(?)处理好评,挺有意思。#HKIFF2022 |
|
一点点幽默 |
|
德国味儿太足了,即使是胸无点墨、全靠拾人牙慧以表现得左右逢源的“小丑”般的男主,掰扯起信仰等哲学主题也能罗列几条头头是道颇有逻辑的残言碎句;男主不断地袭取别人的故事套在自己身上当做谈资,那几个故事也都有隐喻——住地下室偷稀有鱼的人,喻指同样住在地下室偷取别人各色稀奇故事的男主;街上行走若无其事的裸男,也喻指毫无学识却能保持游刃有余姿态四处游荡的男主;而最后偷取的皮肤病桥段,更像是导演对后现代国民沉浸于假大空而忘却信仰的批判与呼唤,希望人们能重拾信仰、也能从虚无空洞这一病患中痊愈吧。 |
|
4.5 哇超爱,真的有被amuse到,这人物真的绝了,简直是个暗矬矬大喜剧,不透明的人类行为调查。像是在探讨记忆的来源,又是在探讨虚荣的人性,一只游走的回忆之貘,一个永不悔改的惯犯。 |
|
比较无聊 🥱 |
|
应和帕索里尼《定理》,主人公以伪装者横闯各个生活圈,并无奇迹,只是让虚无者更虚无。这“公理”的起点是冰冷的物的回忆,没有人。 |
|
3.5 |
|
Worst Person in the World à la German Mumblecore. |
|
黑格尔下场拍电影,全程辩证法历险。很好,很高,含意未申,有案无断。男主如一好奇游魂,作为超越性和否定性的象征,每出奇语,一针见血,可以迅速与人拉近,又绝不依附,因此注定产生克里斯马,注定被众人依附,然而一近便逃,因为吹牛是注定无法完成的否定性,逃以及继续吹牛则通过自我递归搁置了这种失败。向死而生,每天死一次,那么社死的可能就不算什么。当众编故事,将世人的记忆碎片重组,之泰然自若,之天经地义,犹如造物者一般。这也是导演最高明之处,将撒谎拍得形而上。甚至构图,都堪比使徒传教,穿越森林同样有宗教意味,止于水路,因为凡人不可能分开红海。富家普信女马路裸男见也未见?天主庐舍男谢恩故事是真是假?没有这段故事,信教的原因就镇不住人,作为礼物的十字架就不够分量,没有之后在派对真诚的冒充,就对不起这段故事。 |
|
海報其實已經講得差不多了,是有趣的題材但拍得好流水賬……just not my type |
|
最后和导演zoom提问环节很有趣,朋友提问:塑造角色的时候男主究竟是can’t help还是有精神问题 |
|
马冬带我去国贸滑冰,遇见四个小朋友,其中的小胖子和另外三个说:你们知道这冰是怎么弄的吗?都是用尿冻的!昨晚这关门了我来在楼上看到的,那帮男的就跟着撒尿,就你站的那块。 |
|
一个专业行骗者的故事。男主人公,一名美术馆的安保(后失业),混迹于人群中,将他从各处听来的故事转变为自己的故事,并向不同的人群兜售。他对朋友谎称自己的母亲拥有帆船且是贵族,骗室友他要去东京念艺术,又告诉中产阶级出生的女友自己开了一个建筑工作室。出彩的在于男主总是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说什么样的故事,而什么样的故事会引起听者的兴趣。可男主自己的经历和个性却一片空白,独处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面无表情放空,一直到最后观众也无法窥见他的哪怕一点点个性,他仿佛是一个没有自我的角色。反转的地方在于,即使被拆穿,但不存在悔过与救赎。上帝也打动不了行骗者,他仍旧混迹人群,继续行骗。经历塑造人,只要演得足够逼真,那就是现实。 |
|
强烈déjà-vu |
|
回味起来觉得是有意思的,但实在是太长节奏太怪了。讲了一个“撒谎就像毒瘾一样的人生”的故事,拍法挺笨拙的,表面上的话痨片,实际上故事完全不在对白里:得体大方的男人,平静的生活,一场露营还未开始突然癫痫发作,男人被接回到母亲家里,这时故事才真正开始——片名才出来。观其全貌,爱撒谎的男人给自己编织一个又一个谎言才有生活下去的力气,被戳穿时恼羞成怒立马脱裤子亮🐦,哪怕别人伸出手“救赎”的时刻来到也没抓住。 |
|
討論的話題很有現代性 但是手法和鏡頭確認有很多令人疑惑的部分 |
|
+, 不确定性; |
|
#HKIFF 导演影后谈认为角色的挖掘仅能停留在那些个瞬间,因此不去讨论男主的过往经历和他的成长历程(原话是讨论了就是心理学范畴,过于空旷)。这一幕幕荒诞的戏剧除了能够刻画主角空乏灵魂的形象,又能揭示什么呢,我同意这只是一部充斥着虚无主义荒诞与现实交融的无趣电影,人们或许会好奇主角的表演何时被戳穿,但然后呢,一笑了之之后,又能进行何种深度的思考呢,仅仅去探寻主角口上无毛的那些哲学空想吗? |
|
装逼上瘾请去治 |
|
2023德国电影展 798歌德学院观影 还是歌德学院环境好啊,相比于法文观影氛围更chill一点。/ 还是很好玩的一部电影。 |
|
#HKIFF8.23 3.5吧,这辈子没这么烦过德国电影,头5min一结束整个电影院都在告诉我:德国佬来了。除了德国佬没人会去拍这种东西,除了德国佬没人会这么执着于push台词和呈现电影和话剧的边界。 |
|
生活呀 |
|
25/08/2022 圓方 香港國際電影節
長鏡頭太多,Camera man和Director好懶喔,Kerry快要看睡了。
這種以說謊為樂趣,不僅是借別人的故事為自己的談資,甚至套用別人的故事給自己,謊言循環不止。可能是為了虛榮?也只能用一個謊言圓另一個謊言。
我身邊就有這種人,我還是不理解為什麼有這種生命的活法,而且我相信他們是不會改變的。人只要跟他一走熟,就會很快把他揭穿,甚至遠離他,無法構造一種互相信任的人際關係。
但這不影響他對我好,我對他的感激。活到現在,開始不再評判好壞,更多是理解不同生命的活法。 |
|
虎头蛇尾。以为后来会通过童年回忆等等来分析男主撒谎的原因,结果是直接全剧终。 |
|
在798德国文化中心的开放场观影,一度不太明白片名的意思虽然在徒步露营点题过,人生?哲学?道理?本能?四月是julius的谎言,他听着别人的故事说成自己故事,编着自己的故事演绎给别人,或许别人也是他,这部才是真正的《他是谁》。另外半年试用期的小哥,你要为国企名额铁饭碗忍下去啊! |
|
剧情一般 整个节奏太慢了 看的打瞌睡了 |
|
108分钟的电影几乎没有一点bgm,但场景当中一切细微的声音都填装的很饱满 唯一流露出男主内心深处的雨中的幼儿园 却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 男主的“不善”也毫无迷惘和动摇 觉得最精彩的是最后他拿着牛奶和酒又混进了一个新的派对,对这个人物不解释、不改变 像是从中间抽出吐司片一样原封不动截取了一段 这种感觉还是挺酷的 |
|
3.5 节奏太慢 后面才开始变得不错(自我真的重要吗?我们不断地透过他者编造自身究竟是否是一种自我怀疑,还是这根本不值一提,最终能蒙骗的也只是自己 |
|
德国人真是德国人,满嘴跑舌头的谎话精说起话来都一套一套的,充满了思辨性和逻辑。但是这样一个自己内心戏如此充盈到自己都信了的人,拍出电影也许实验+另类+好笑,但在真实生活里,对他的亲人和朋友就是一场永恒灾难,有病要及时治,一切都不是理由。拍这种影片意义何在?有些无聊。第一次见着片子放一半突然出片头的,就是黑底上简单白色德文。2023德国电影节/展,特别展映开幕式影片。内嵌中英字,每次歌德学院都贴心地把中字银幕置顶。目前豆瓣无评分。开幕式上德国电影协会中国代表处吧的德国女士说这是第10次举办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节改叫展了,以及这是2022年的延期下来的。今天百老汇两院也开始展映了,moma的小布什和马克都售罄也不太感兴趣就算了。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特别巧正溜达到放映厅前台工作人员喊排队了。 |
|
还行 |
|
其实你不知道你是谁,从别人的故事里找到别人,再找自己。深深的迷失,什么才是你真正的记忆,记忆就是真的吗?那一层滤镜 |
|
中译一语道破全片……总体来说德国人还是挺无聊的。 |